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郡望的成立与崩溃——以太原王氏的谱系塑造为中心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兆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8,共11页
郡望建构和谱系塑造是中古士族门第成立的重要条件。郡望和士族互为唇齿,相辅相成。中古太原王氏的郡望和谱系的构成具有典型性特征。六朝时期士族郡望和谱系的边界极为森严,隋唐帝国统一,在国家主义复苏和政府权威重建的历史背景下,太... 郡望建构和谱系塑造是中古士族门第成立的重要条件。郡望和士族互为唇齿,相辅相成。中古太原王氏的郡望和谱系的构成具有典型性特征。六朝时期士族郡望和谱系的边界极为森严,隋唐帝国统一,在国家主义复苏和政府权威重建的历史背景下,太原王氏的郡望呈现从高贵化走向世俗化的趋势:诸色人等均可将先世攀附至毫无血统关系的同姓名流,也可随意伪冒著名郡望。中古时期真伪相参的谱系塑造,见证中古门第郡望从界限森严到普遍滥用的演变过程,也是国家与社会力量角逐消长的鲜活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郡望 太原王氏 谱系塑造
下载PDF
汪氏祠墓纠纷所见明清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汪氏在祠墓纠纷解决中采取的应对措施说明:自明迄清,徽州宗族组织在自身统治削弱之时,适时把握与外族纷争的契机,运用宗族内部联合以及主动与官方联手等形式,推动着自身的统治不断地强化。
关键词 汪氏 祠墓 纠纷 徽州 宗族
下载PDF
礼俗互动视角下的当代宗族建构现象分析——鲁中大窎桥村王氏宗族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连华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7,160,共14页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俗互动的结果,是连接国家礼制与地方民众的中介,这一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以不同形式有所延续,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鲁中大窎桥村王氏借助其丰富的家族历史记忆,以家谱续修、...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俗互动的结果,是连接国家礼制与地方民众的中介,这一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以不同形式有所延续,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鲁中大窎桥村王氏借助其丰富的家族历史记忆,以家谱续修、祖先祭祀、祠堂修建等形式,持续进行宗族建构实践活动,与当今自上而下进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互动关系。从礼俗互动视角予以分析,有助于发掘乡村宗族的文化意蕴与运作机制,促进民众自发行动与政府合理施政之间的融合,助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窎桥王氏 宗族建构 礼俗互动
原文传递
宋代徽州“登科多汪氏”原因探析
4
作者 王银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2-76,共5页
文章以徽州汪氏为研究对象,以徽州方志为基本文献,采用文本实证分析方法,探析宋代徽州登科多汪氏的原因。两宋时期,徽州汪氏在科场迅速崛起,不仅登科人数领先其他徽州大姓,还产生了众多科举家族。徽州汪氏能够在科场取得成功,有以下几... 文章以徽州汪氏为研究对象,以徽州方志为基本文献,采用文本实证分析方法,探析宋代徽州登科多汪氏的原因。两宋时期,徽州汪氏在科场迅速崛起,不仅登科人数领先其他徽州大姓,还产生了众多科举家族。徽州汪氏能够在科场取得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得益于徽州发达的文教事业;二是充足的财富提供了经济基础;三是众多的支系提供了人口基础;四是崇文重教的族风和家风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实际上,徽州汪氏是地方宗族积极调整以适应科举制度的典型代表,它体现了地方社会与科举制度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徽州 汪氏 宗族
下载PDF
清代一个山西商镇的民间灾赈史——以灵石县静升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白豆 郝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3,共7页
旱灾及其引发的饥荒是清代静升村遭遇的主要灾害,相应的赈灾主力自清中期起由国家明显向地方下沉。文章梳理了该村从乾隆到光绪时期的灾赈史,重点考察了基层社会的构成、宗族和地方仓储等与村社赈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发现强大的宗族... 旱灾及其引发的饥荒是清代静升村遭遇的主要灾害,相应的赈灾主力自清中期起由国家明显向地方下沉。文章梳理了该村从乾隆到光绪时期的灾赈史,重点考察了基层社会的构成、宗族和地方仓储等与村社赈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发现强大的宗族势力及商业化的公项管理是长久维持静升村赈济传统的重要因素。而救灾主体由宗族向村社的过渡,则充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相互结合及宗族内部士绅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静升村 王氏宗族 民间赈济
下载PDF
江苏太湖洞庭东山王氏家运不衰原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庆芬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江苏太湖洞庭东山王氏家族自元末以来至今便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实与该族以忠厚传家,气节相尚和亦官亦商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王氏 忠厚 气节 王鳌
下载PDF
裘杼楼中有嗣音——清代桐乡汪氏家族藏书研究
7
作者 史宁 陈心蓉 《嘉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8-25,共8页
清代著名的文化世家桐乡汪氏,从汪森起以藏书知名,后代多藏书家。其裘杼楼藏书闻名于浙西,传承数代持续百余年。主要考述了汪氏藏书的来源、藏书目、藏书处、藏书传承、藏书流布、藏书特点及与其他藏书家的交游等。
关键词 汪氏 藏书 裘杼楼 汪森 汪如藻
下载PDF
晚清宁河王氏家族述
8
作者 赵亚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灾乱频发。宁河王氏家族不畏艰难,在民族忧患面前依然担起自己的使命职责,从血洒定海的王锡朋到保境安民的王承泗,从积极参与维新变法的王照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王燮,王氏家族成员处处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牺... 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灾乱频发。宁河王氏家族不畏艰难,在民族忧患面前依然担起自己的使命职责,从血洒定海的王锡朋到保境安民的王承泗,从积极参与维新变法的王照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王燮,王氏家族成员处处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这种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王氏家族 家风
下载PDF
六朝世族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以琅琊王氏为例
9
作者 王大良 《阅江学刊》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六朝世族实际上是世代为官的家族,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居于六朝世族之首的琅琊王氏作为最特殊的家族之一,其家族的一切活动始终离不开政治这一主线,对政治更具有超常的依赖性。因此,从微观角度认真探讨琅琊王氏... 六朝世族实际上是世代为官的家族,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居于六朝世族之首的琅琊王氏作为最特殊的家族之一,其家族的一切活动始终离不开政治这一主线,对政治更具有超常的依赖性。因此,从微观角度认真探讨琅琊王氏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对于深入开展六朝政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世族 政治 琅琊王氏
下载PDF
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76,共9页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 :第一 ,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 ;第二 ,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 ,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 :第一 ,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 ;第二 ,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 ,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士结成婚姻 ;第三 ,徽州宗族的婚姻缔结以几个大的宗族为主要对象 ,相互之间结成世婚之家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婚制在徽州的盛行 ;第四 ,较多以业儒仕宦为背景的宗族相互结成婚姻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背后文化上门当户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歙县 虹源王氏宗族 婚姻圈
下载PDF
明清徽州宗族与基层社会治理——以祁门南源汪氏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53-64,154,共13页
祁门南源汪氏从北宋初期迁居祁门南源后,很快就成为人丁兴旺、房派众多的望族。从北宋至清代中叶,南源的村落规划建设共有四部曲,并形成了初居聚落、坂上和屋基里三块相互联系的村落格局,完成了生存空间的拓展。明清时期南源汪氏通过兴... 祁门南源汪氏从北宋初期迁居祁门南源后,很快就成为人丁兴旺、房派众多的望族。从北宋至清代中叶,南源的村落规划建设共有四部曲,并形成了初居聚落、坂上和屋基里三块相互联系的村落格局,完成了生存空间的拓展。明清时期南源汪氏通过兴立文会和订立合同、勒石刻碑等村规民约的方式来教化族众,努力营造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南源汪氏还以山场诉讼的方式来维护宗族的合法权益,以此来维系乡村社会秩序。南源汪氏采取的多途并举、叠相为用的治理方式是明清徽州乡村社会长期保持超稳定结构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宗族 基层治理 祁门南源汪氏
下载PDF
略论晋宋之际琅邪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的政治倾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东晋立国过程中,王导、王敦等人贡献卓著,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琅邪王氏家族成为权势门第。东晋中期以后,琅邪王氏的这一地位有所下降,其子孙相继投靠门阀士族中的军事权势人物,甚至帮助桓温、桓玄父子谋篡。晋宋之际... 东晋立国过程中,王导、王敦等人贡献卓著,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琅邪王氏家族成为权势门第。东晋中期以后,琅邪王氏的这一地位有所下降,其子孙相继投靠门阀士族中的军事权势人物,甚至帮助桓温、桓玄父子谋篡。晋宋之际,以刘裕为代表的出自寒门的武将势力崛起,在击败门阀士族的军事力量后,逐步夺取统治权,这对于传统高门士族而言,其门第意识与文化观念受到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与那些轻视刘裕,或对寒门阶层及其政权持观望态度的众多士族人物相比,琅邪王氏代表人物则大多主动依附刘裕,积极参预其新王朝的创立活动,其中王谧、王弘、王昙首、王华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也因此获得刘宋统治者的重用。对于琅邪王氏家族而言,在晋宋革命的关键时刻,其家族又恢复到权势门第的显赫地位,并在南朝得以长期维系。琅邪王氏子弟在晋宋之际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抉择,体现出其家族崇尚实务的门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宋之际 琅邪王氏家族 士族 寒门
下载PDF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崛起原因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凭借其深厚的儒学根基和重孝悌的门风而博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以多玄学清谈名士而为时人所宗,再加上他们善于趋福避祸,在乱世中保全家族利益,这一切使得琅邪王氏家族在士族形成的关键时刻迅速崛起,成功地晋身于高门士...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凭借其深厚的儒学根基和重孝悌的门风而博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以多玄学清谈名士而为时人所宗,再加上他们善于趋福避祸,在乱世中保全家族利益,这一切使得琅邪王氏家族在士族形成的关键时刻迅速崛起,成功地晋身于高门士族的行列,为琅邪王氏日后数百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琅邪王氏 儒学 孝悌 清谈
下载PDF
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
14
作者 陈虹岩 《北方论丛》 2018年第4期82-86,共5页
主要从文人里贯切入,对刘宋文学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之间的关联。就区域文人群落而言,作者较多的群落,属于身份地位高且重视子弟文学、文化修为培养的家门氏族,主要以新兴士族彭城刘氏、长盛士族琅琊... 主要从文人里贯切入,对刘宋文学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了家门氏族与刘宋文学区域差异之间的关联。就区域文人群落而言,作者较多的群落,属于身份地位高且重视子弟文学、文化修为培养的家门氏族,主要以新兴士族彭城刘氏、长盛士族琅琊临沂王氏及没落士族吴郡"四姓"等家门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文学 家门氏族 彭城刘氏 琅琊王氏 吴郡“四姓”
下载PDF
“永嘉之乱”前后之琅琊王氏政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连儒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6-62,55,共8页
“永嘉之乱”给琅琊王氏政治带来了两个转折,一是其家族成员与朝廷政治之关系更加密切;二是西晋南渡后,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治的实际的操纵者。但琅琊王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使其内部的部分成员比如王敦等人有了觊觎朝廷政权的野心... “永嘉之乱”给琅琊王氏政治带来了两个转折,一是其家族成员与朝廷政治之关系更加密切;二是西晋南渡后,琅琊王氏成为东晋政治的实际的操纵者。但琅琊王氏政治势力的急剧膨胀,不仅使其内部的部分成员比如王敦等人有了觊觎朝廷政权的野心,而且也引发了其他士族群体对琅琊王氏政治的猜忌与怀疑,这就使得琅琊王氏政治在朝廷裁限以及士族抵制的形势下艰难发展。但琅琊王氏政治之基础毕竟是根深蒂固,其家族政治统治在整个东晋政治进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之乱 琅琊王氏 政治 特征
下载PDF
“止种兴养”:清乾嘉年间徽州宗族处置生态危机的应变之策——以祁门环溪王氏履和堂宗族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21,共14页
清乾嘉年间棚民等人群的开山锄种粗放型山场经营方式打破了祁门环溪王氏履和堂宗族社区固有的生态平衡,并引发了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危机。为有效实施宗族社区生态治理,王氏履和堂宗族围绕"止种兴养"这一主题采取了一系列应... 清乾嘉年间棚民等人群的开山锄种粗放型山场经营方式打破了祁门环溪王氏履和堂宗族社区固有的生态平衡,并引发了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危机。为有效实施宗族社区生态治理,王氏履和堂宗族围绕"止种兴养"这一主题采取了一系列应变之策。在探寻生态危机治理应变之策过程中,王氏履和堂既重视发挥宗族自组织功能从自身内部设法应对,又重视寻求官府这一权威外力的支持。祁门县衙"准给示禁"、颁布《告示》并在王氏履和堂宗族呈递的《齐心兴养合族山场合同文约》上钤盖县衙大印的举动,及时回应了地方宗族借助于官府势力支持的诉求,官民之间围绕生态治理话题实现了良性互动。王氏履和堂宗族社区生态危机应对与治理的个案显示:清代徽州境内一些地方的区域性生态危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危机处置也经历了一个从纠结于山场开发带来的物质经济利益的诱惑向"止种兴养"与捍卫生态家园理性回归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祁门 环溪王氏 履和堂 棚民 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神圣与世俗之间:“沙门不敬王者”的再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正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z1期18-26,共9页
永嘉之乱 ,名士、高僧大量南徙 ,江左佛教盛于一时 ,“士大夫佛教”和“王室佛教”正式形成 ,佛教开始了上层化的传播路线。高僧与士族、王室交游频繁 ,佛教在义理与物质两方面均获得很大发展 ,但也因此卷入了士族间的权力争夺。成帝咸... 永嘉之乱 ,名士、高僧大量南徙 ,江左佛教盛于一时 ,“士大夫佛教”和“王室佛教”正式形成 ,佛教开始了上层化的传播路线。高僧与士族、王室交游频繁 ,佛教在义理与物质两方面均获得很大发展 ,但也因此卷入了士族间的权力争夺。成帝咸康六年 (公元 340年 ) ,庾冰、何充关于沙门应否致敬王者的争论 ,是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案例 ,此前研究多从伦理层面的解释是不具说服力的。本文将争论置于门阀政治的权力格局之内 ,从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门户之争的角度重新加以考察 ,以见江左佛教在兴盛背后尴尬的处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佛教 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 门阀政治
下载PDF
渐江与潜口汪氏的书画交谊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映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基于共同的时代境遇和相近的文化品位,画僧渐江与徽州望族潜口汪氏结下了深厚绵延的书画交谊。潜口是渐江登临黄山的经由之地,他的图绘黄山易于引发当地居民的共情,渐江赠予汪尧德《陶庵图》中"渊明文化"的显现亦印证出他对... 基于共同的时代境遇和相近的文化品位,画僧渐江与徽州望族潜口汪氏结下了深厚绵延的书画交谊。潜口是渐江登临黄山的经由之地,他的图绘黄山易于引发当地居民的共情,渐江赠予汪尧德《陶庵图》中"渊明文化"的显现亦印证出他对潜口的熟稔。潜口名士汪士对渐江的评述可以窥见其共同交际圈中隐晦的遗民特质,而水香园三代主人对渐江绘画的推崇则反映了明末清初画家与商人的密切关系。潜口汪氏与渐江的书画互动促进了画家名声的彰显,亦是渐江艺术创作部分历史情境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江 潜口汪氏 书画交谊
原文传递
论王允之——琅琊王氏家族危机中的支柱
19
作者 黄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9期38-41,共4页
东晋一朝,门阀政治贯乎始终。其得以创建江左,尤端赖于琅琊王氏家族。王氏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发端者,其家族势力正是在王敦、王导手上达至鼎盛。后因王敦叛乱的失败,家族势力开始进入守成时期。晋明帝的有意疏远、庾氏家族的权遇日重,... 东晋一朝,门阀政治贯乎始终。其得以创建江左,尤端赖于琅琊王氏家族。王氏作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发端者,其家族势力正是在王敦、王导手上达至鼎盛。后因王敦叛乱的失败,家族势力开始进入守成时期。晋明帝的有意疏远、庾氏家族的权遇日重,使得王氏家族危机四伏。其时的王氏家族子弟零落,王允之当时作为琅琊王氏家族后辈中的佼佼者,他凭借军事实力对家族所起的支撑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琅琊王氏 王允之 地位 支柱
下载PDF
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价值传承
20
作者 吴宗伟 杨梦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是温州当地宝贵的家风家训资源。《王氏族约》体现了英桥王氏一族惜名重义的价值追求、勤俭事亲的治家理念、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是温州当地宝贵的家风家训资源。《王氏族约》体现了英桥王氏一族惜名重义的价值追求、勤俭事亲的治家理念、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充分挖掘《王氏族约》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新时代家风。为此,需要深挖《王氏族约》的思想内核,掌控一体化教育主导权;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重视政府部门的助推作用;优化传播媒介,增强传统家训的现实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族约》 温州 家风家训 价值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