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翰 刘祥玉 +2 位作者 曹雄彬 杨焱 符鹏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相对罕见,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脊髓血管病、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等。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可以有效评估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因其操作简便、成像...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相对罕见,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脊髓血管病、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等。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可以有效评估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因其操作简便、成像速度快而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分享1例在CT灌注成像指导下早期介入干预的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醒后卒中的患者资料,为诊断和治疗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脑梗死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醒后卒中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殷之珺 李彦娇 +3 位作者 杨敏 吴玉龙 杨鹏程 安军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61-3264,共4页
吞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石学敏院士在“醒神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通关利窍”针刺法,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疗原则,选取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 吞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石学敏院士在“醒神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通关利窍”针刺法,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疗原则,选取内关、水沟、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等穴位,科学量化施术手法,能准确有效地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现整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风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原则、“通关利窍”针刺法的穴位选择、施术手法及量学要求、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 中风 综述 @石学敏 醒脑开窍 中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DWI和FLAIR的影像组学结合机器学习预测醒后卒中的发病时间 被引量:3
3
作者 艾中萍 姜亮 +3 位作者 周蕾蕾 张宏 殷信道 王守巨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的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构建醒后卒中的发病时间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明确发病时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266例,将患... 目的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的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构建醒后卒中的发病时间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明确发病时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26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85)和测试集(n=81),另搜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就诊的明确发病时间的AIS患者(n=56)为验证集,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其分为≤4.5 h和>4.5 h两组。采用A.K.软件提取DWI和FLAIR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诺莫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6类26个与卒中发病时间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显示联合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标签、高血脂症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发病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0.977),预测测试集发病时间AUC为0.9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5、0.918),预测外部验证集发病时间AUC为0.8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7、0.819),三者间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 0.05)。结论基于DWI、FLAIR及临床资料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AIS患者的发病时间,且拥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原文传递
醒后卒中影像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邹志孟 刘心月 都美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71-874,共4页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由于无法精确卒中发病时间,部分WUS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近期有研究提出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用组织时间窗代替发病时间窗,使更多WUS患者从积极的干预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中收...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由于无法精确卒中发病时间,部分WUS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近期有研究提出使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用组织时间窗代替发病时间窗,使更多WUS患者从积极的干预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中收益。本文分析不同影像学对WUS的发病机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组织时间窗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葛永桂 刘晓东 +2 位作者 王健 郭婷婷 王玉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3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初步认识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可为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报告1例超时间窗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 目的初步认识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可为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报告1例超时间窗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疗经过和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青年男性患者,醒后发现右侧肢体瘫痪和混合型失语6h后来诊,NIHSS评分15分.头颅MRI检查示ASL与DWI存在"不匹配",成功血管内治疗后,合理选择静脉抗血小板制剂,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控制血压.随访1 a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超过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ASL和DWI之间"不匹配"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觉醒型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醒后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月航(综述) 滕伟禹(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0-373,共4页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通常指入睡时无症状而在睡眠期间发生的卒中,表现为清晨醒来后已经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约占到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2]。由于其发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临床医生在对WUS患者进行及时溶栓干预治疗时存在一...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通常指入睡时无症状而在睡眠期间发生的卒中,表现为清晨醒来后已经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约占到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2]。由于其发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临床医生在对WUS患者进行及时溶栓干预治疗时存在一定困难,容易造成治疗时机的贻误,从而加重卒中致残风险,以往研究发现:与非WUS患者相比,WUS患者的预后也更差[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综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瑶 彭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146-1153,共8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危疾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快速识别并实施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尚未得到充分应用。出现发病时间不明的卒中是常见的临床情况,也是不宜行再灌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危疾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快速识别并实施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尚未得到充分应用。出现发病时间不明的卒中是常见的临床情况,也是不宜行再灌注治疗的常见原因。更好地评估这部分患者的溶栓机会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最新研究已经证明,在高级脑成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将从未知发病时间卒中的概念和其病理生理学特点出发,结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治疗的进展,探讨在影像学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未知发病时间卒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综述治疗和预防卒中的相关新兴药物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时间不明的卒中 醒后卒中 缺血半暗带 CT灌注成像 DWI-FLAIR不匹配 人工智能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觉醒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6
8
作者 兰俊 朱少铭 +4 位作者 陈立兵 黄桂梅 刘秀建 宋典意 李国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47-351,390,共6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的WUS患者18例(溶栓组)。另回顾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但因超过时间窗或拒绝溶栓等原因而未行溶栓的WUS患者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方法;溶栓组给予rt-PA 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14 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ib、PT、APTT、PLT、hs-CRP、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组治疗后7、14 d,与治疗前比较,Fib(治疗后14 d)、PLT、hs-CRP均降低,PT、APTT均延长,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时,两组Fib、PT、APTT、hs-CRP、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b:(3.25±0.38)g/L比(3.55±0.28)g/L;PT:(15.7±3.2)s比(12.9±2.5)s;APTT:(42.7±3.5)s比(38.7±2.6)s;PLT:(189±26)×109/L比(201±23)×109/L;hs-CRP:(5.7±0.6)mg/L比(11.3±2.2)mg/L;NIHSS评分:(5.6±2.4)分比(9.2±4.5)分;Barthel指数:(68±15)分比(47±5)分;均P<0.05]。溶栓组除1例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应激性胃溃疡并胃出血,未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多模式CT指导可作为WUS患者扩大静脉溶栓时间窗的可靠影像学依据,在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文玉 邹宁 +1 位作者 李琦 秦新月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6-522,共7页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至9月所有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随访发病90 d...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7年4月至9月所有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发病3 d以内的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随访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醒后卒中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分析醒后卒中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影响早期预后的因素。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及基线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卒中病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以及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各因素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醒后卒中70例(25.5%),其中47例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的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TOAST病因分型及90 d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醒后卒中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醒后卒中组(P<0.05)。醒后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入院NIHSS评分、入院NIHSS评分≥5分、入院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5分(OR=7.042,95%CI:1.770~28.013,P<0.05)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醒后卒中与非醒后卒中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疾病严重程度、TOAST卒中病因学分型及早期预后,入院NIHSS评分≥5分是醒后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再通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先福 林锦乐 +5 位作者 胡建刚 李旭 王城豪 黄贤文 叶华卫 窦清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诊医学科主导下多学科联合建立急诊脑卒中中心救治"桥接"生存链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需紧急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疗信... 目的 探讨急诊医学科主导下多学科联合建立急诊脑卒中中心救治"桥接"生存链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需紧急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疗信息、影像学资料、是否为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溶栓药物用量、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穿刺时间(DPT)、症状性出血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对比分析启动"桥接"生存链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桥接"生存链是指急诊团队主导下联合影像团队、神经外科团队、高压氧科团队等多学科团队在急诊抢救室即刻开展溶栓或启动血管再通治疗,核心内容是AIS患者采用小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方案,溶栓后根据病情需要"桥接"序贯血管内再通治疗,并且需要24 h内开展早期高压氧治疗.结果 本中心"桥接"生存链启动前共有189例AIS患者,其中36例接受溶栓治疗,发生WUIS 3例(症状性出血2例)."桥接"生存链启动后共有97例AIS患者,其中20例接受溶栓治疗,发生WUIS 2例(症状性出血0例).与"桥接"生存链启动前比较,启动后AIS患者DNT时间明显缩短(min:65±25比82±30,P=0.042),阿替普酶用量减少(mg/kg:0.74±0.15比0.80±0.27,P=0.357),症状性出血率明显降低〔例(%):0(0)比7(19.4),P=0.040〕,住院病死率也得到有效控制〔例(%):0(0)比3(8.3),P=0.196〕;但DNP时间前后变化不大(min:195.6±21.6比154.2±33.0,P=0.505).1例典型病例分析提示,"桥接"生存链治疗减少WU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序贯血管再通治疗时发生症状性出血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预后.结论 以小剂量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再通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为核心的急诊主导下多学科构建的卒中救治"桥接"生存链,能改善AIS患者的预后,尤其适用于WU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醒后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再通治疗 小剂量 卒中单元 早期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醒后脑卒中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毅 张拥波 +1 位作者 孙金梅 李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醒后脑卒中(WUS)与非醒后脑卒中(non-WUS)血压昼夜节律、24 h动态血压特点对比分析,探讨WUS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醒后脑卒中(WUS)与非醒后脑卒中(non-WUS)血压昼夜节律、24 h动态血压特点对比分析,探讨WUS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按照卒中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WUS组43例和nonWUS组65例。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探讨WUS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①WUS组夜间收缩压(160.88±16.85 mm Hg)、夜间舒张压(92.63±8.00 mm Hg)均明显高于non-WUS组(153.91±16.77 mm Hg,89.00±9.46 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WUS组日间平均脉压(72.00±12.25 mmHg)、夜间平均脉压(68.25±10.24 mm Hg)和24 h平均脉压(70.00±11.13 mm Hg)明显高于non-WUS组(67.86±8.65 mm Hg,63.78±10.79 mmHg,65.19±8.56 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WUS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88.37%,以反杓型和非杓型为主;non-WUS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69.23%,以非杓型为主(P<0.01)。结论WUS与昼夜节律相关,以反杓型和非杓型为主,同时WUS日间、夜间和24小时平均脉压大、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醒后脑卒中 24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卞京京 耿德勤 +3 位作者 陆召军 高修银 赵利珍 周云题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醒后及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223例,将病人按照发病时的状态分为醒后脑卒中27例及非醒后脑卒中19... 目的探讨醒后及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223例,将病人按照发病时的状态分为醒后脑卒中27例及非醒后脑卒中196例。采集病人一般情况、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数据,并完成入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使用SPSS 1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年龄≥65岁(17例比73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19例比81例)、高血压(6例比135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8例比12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病、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血管畸形、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和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非完全一致。相对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疾病更容易诱发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而相对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年龄(≥65岁)及超重(体质量指数≥24 kg/m^2)因素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醒后卒中 危险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江胜 朱祖福 +2 位作者 沈丽萍 吴淑芳 方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和14 d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及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8.57%和75.00%,对照组为83.33%和80.0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PLT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PT和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Barthel指数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多模式CT可作为WUIS病人静脉溶栓的可靠影像学依据,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 阿替普酶
下载PDF
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俊英 贾伟华 +3 位作者 张义森 刘磊 宋西方 李佳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67例前循环...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67例前循环非大动脉WUIS患者[最后表现正常(入睡或最后一次起夜)至静脉溶栓时间≤9 h且>4.5 h]为研究对象,以其中接受静脉溶栓后继续行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rt-PA动脉溶栓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研究组患者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分级2、3级为血管再通良好),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3个月后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及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良好率为81.25%(26/3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 d、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15.6%(5/32)vs.5.71%(2/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资料显示,对最后正常至静脉溶栓时间≤9 h且>4.5 h的前循环非大动脉WUIS患者实施rt-PA动脉溶栓仍可获益,且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 非大动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容 文治成 +1 位作者 贺传沙 盘毓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不匹配的82例WUIS患者临床资料(WUIS组),同时收集78例发病...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DWI-FLAIR)不匹配指导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DWI-FLAIR不匹配的82例WUIS患者临床资料(WUIS组),同时收集78例发病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资料(AIS组)。记录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影响WUI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24 h临床疗效及溶栓后7 d颅内出血发生率、溶栓后90 d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后循环梗死均为影响WUIS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DWI⁃FLAIR不匹配指导WUIS静脉溶栓治疗安全且有效,患者预后与病史及梗死部位相关,临床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时间窗
下载PDF
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支架取栓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燕 赵丽丽 +1 位作者 潘宁 陈珩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例醒后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和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开通情况、... 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例醒后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和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 3例醒后卒中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为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2例为心源性脑梗死,1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时均有意识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3~25分。支架取栓术中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评分≥2b级,术后复查头颅CT未发生颅内出血,梗死灶无扩大,术后3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入院时降低10~20分。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 Barthel指数评分1例为80分,2例为95分。结论支架取栓治疗醒后卒中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栓 醒后卒中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支架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指导觉醒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学栋 石秋艳 +4 位作者 张春阳 孙原 王德龙 许士民 杨腾腾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分析以磁共振成像DWI-FLAIR不匹配指导觉醒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觉醒型卒中组(觉醒组)和缺血性卒中... 目的分析以磁共振成像DWI-FLAIR不匹配指导觉醒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觉醒型卒中组(觉醒组)和缺血性卒中组(明确发病组),其中觉醒组64例,明确发病组183例。二组患者入院后均行16层颅脑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对于发病时间不确定的患者需另行MRI+DWI检查。对二组中符合预先设定的临床入选标准,并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溶栓后脑出血来评价;预后采用90d mRS评分和90d死亡率来评价。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觉醒型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结果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及发病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分别为3.12%和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微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25%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90d mRS评分0~1分分别为35.94%和37.99%(χ2=0.085,P=0.771)、90d mRS评分0~2分分别为53.12%和63.13%(χ2=1.974,P=0.1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90d病死率分别为3.12%和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结论根据患者发病时间来作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觉醒型卒中患者被排除于溶栓治疗之外。以DWI-FLAIR指导下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不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觉醒型卒中以DWI-FLAIR不匹配进行筛查,仍有一部分患者可通过溶栓治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型卒中 DWI-FLAIR不匹配 安全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0-143,161,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梗死体积对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11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为因变量,其中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5分为预后欠佳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梗死体积预测卒中取栓价值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侧支循环、术前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较高术前NLR、较大梗死体积与取栓术后不良结局有关(P <0.05),ROC曲线分析示NLR、梗死体积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783,联合上述两者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测灵敏度为66.02%,特异度为87.53%。结论 联合术前NLR、核心梗死体积更能预测醒后卒中前循环取栓术后的不良结局,有助于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前循环 血管取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梗死体积 临床预测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毕学超 李霞 +3 位作者 贺超 刘庆涛 刘雅微 王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在醒后卒中(W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入住我院的80例WU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非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30例,多模式CT指导下再灌注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90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sICH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再灌注治疗,能改善WUS患者神经缺损及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其疗效显著,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再灌注治疗 醒后卒中
下载PDF
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1 位作者 张岐平 陈英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WU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85例WU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醒后卒中(WUS)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23-03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85例WU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及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自动反馈定量资料(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和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以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为参照,评价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US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价值。结果2组入院时Hcy、WBC、DSA-CS评分、NIHSS评分及取栓次数、穿刺至再通时间、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房颤、吸烟史、静脉溶栓、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体积、梗死核心区体积、入院时Hcy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DSA-CS评分、颅内血管狭窄程度、静脉溶栓、房颤是WUS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US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1,95%CI:0.875~0.902比0.900,95%CI:0.894~0.923)。结论基于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的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WUS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评估,为临床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卒中 随机森林模型 estroke国家溶取栓影像平台 临床资料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