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珍稀孤本医书《活人心统》评介
1
作者 孙晨琛 王居义 王柳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明代孤本《活人心统》的整理分析,阐述其内容及价值。[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梳理明代中期浙江医家吴球的著作情况,并对书内所含的医学思想及所载方作整理分析,从著者及成书、基本内容与构成、引用文献和学术特点4个方面进... [目的]通过对明代孤本《活人心统》的整理分析,阐述其内容及价值。[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梳理明代中期浙江医家吴球的著作情况,并对书内所含的医学思想及所载方作整理分析,从著者及成书、基本内容与构成、引用文献和学术特点4个方面进行内容考察。[结果]明代医家吴球著有综合性医著《活人心统》4卷,《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国内现已亡佚。全书以活套为体例,共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101门,载方近270首,各类剂型完备。该书已具八纲辨证雏形,重视临证加减化裁,善用炮制品类,是较早使用“金汁”这一药名的医学典籍,创造了包括“大造丸”在内的诸多名方。[结论]《活人心统》征引文献丰富,体例独特,其学术特点鲜明、载方灵活实用,是一本具有较高理论和临床价值的综合性医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球 《活人心统》 孤本 学术特点 大造丸 文献研究 活套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宋史·艺文志》中两《酒经》作者考
2
作者 陈圣宇 《新世纪图书馆》 2007年第3期71-71,16,共2页
论文通过详细考证,提出《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无求子《酒经》和大隐翁《酒经》当为一书,作者都为朱肱,“大隐翁”和“无求子”均为其号。
关键词 《宋史·艺文志》 《酒经》 无求子 大隐翁 朱肱
下载PDF
《黄帝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临床思维与糖尿病“热伤气阴”病机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晓强 王宣权 赵进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5,共3页
中医学十分重视病机,而病机经常要通过症状来体现。但实际临床常有症状不典型,甚至症状与病机相反的情况,通过现象探求疾病的本质也就是病机,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要强调在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推求病机... 中医学十分重视病机,而病机经常要通过症状来体现。但实际临床常有症状不典型,甚至症状与病机相反的情况,通过现象探求疾病的本质也就是病机,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要强调在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推求病机的重要性。糖尿病症状常呈现不典型表现。此时了解其"热伤气阴"核心病机对探求其防治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病 病机 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
原文传递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之献疑——也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鑫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46-51,共6页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批评论"的相关理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中诸多理据提出质疑,而后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出发,立足于文本的外部形式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价值 评价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理论探讨无症状肺结节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8期148-150,共3页
近年来,无症状肺结节检出率日益增加,此病通过影像学确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论治,但此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常导致“无证可辨”。“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强调在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推求病机的重要性。肺结节常常... 近年来,无症状肺结节检出率日益增加,此病通过影像学确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论治,但此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常导致“无证可辨”。“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强调在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推求病机的重要性。肺结节常常症状较少或无证可辨。此时,认识和理解其本虚标实核心病机对探求其防治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癥瘕 无症状肺结节 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 《黄帝内经》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深圳沙头角鱼灯舞个案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丹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3,共5页
本文将深圳沙头角鱼灯舞作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发源、形成与深层文化的对应共识,从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吴观球的鱼灯舞本体为主,解读其组成之鱼灯、典型动作短句,以及调度空间等,追索其中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沙头角鱼灯舞 发源 形成 吴观球
原文传递
《吴越春秋》中的诗歌辨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吴越春秋》中保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产生于汉代或汉代以前,对研究唐诗鼎盛以前的诗歌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对其来源的考证,这些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引用前人的诗歌、改用前人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总览这些诗歌,... 《吴越春秋》中保留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产生于汉代或汉代以前,对研究唐诗鼎盛以前的诗歌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对其来源的考证,这些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引用前人的诗歌、改用前人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总览这些诗歌,可以从中了解诗歌从先秦到汉代发展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诗歌 辨源
下载PDF
当代《吴越春秋》研究简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鹏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4-66,共3页
建国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吴越春秋》的研究从作者、版本流传等问题拓展到了文体、文学成就、史学和文化学价值诸方面。
关键词 吴越春秋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吴越春秋》与汉代今文经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小云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演绎的虽然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但却体现了鲜明的汉代今文经学思想,表现为:一、"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二、强烈的复仇意志;三、天人感应的政治图式。赵晔著《吴越春秋》,是要借助古人的...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演绎的虽然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但却体现了鲜明的汉代今文经学思想,表现为:一、"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二、强烈的复仇意志;三、天人感应的政治图式。赵晔著《吴越春秋》,是要借助古人的言行来表达自己作为今文经学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时代的关怀,虽非思想巨著,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今文经学 历史文化认同 复仇意志 天人感应
下载PDF
丰蔚蕴藉 多姿多彩——《吴越春秋》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小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0-75,共6页
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文学特征,其语言特色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为:韵散相间,摇曳多姿;俚语歌谣,点缀其间;巧用隐语,亦庄亦谐;妙用比喻,形象生动;善用排比,铺张扬厉;引经据典,持之有故。
关键词 《吴越春秋》 韵语 俚语歌谣 隐语 比喻 排比 引经据典
下载PDF
吴亡后“西施从范蠡作五湖之游”考辨——兼评《辞源》、《辞海》等关于西施之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昭著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墨子·亲士第一》 《杜秋娘诗》
下载PDF
汉代越地楚歌诗及越文化的走向——以《吴越春秋》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淑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1-46,共6页
楚歌诗是汉代的主流艺术形式。《吴越春秋》中的楚歌诗并非先秦成诗,而是汉代越地文人赵晔的自创,或自出机杼,或改写史料,是汉代越地楚歌诗的代表。这些楚歌诗既继承了楚歌诗以"悲"为主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越文化特色,在... 楚歌诗是汉代的主流艺术形式。《吴越春秋》中的楚歌诗并非先秦成诗,而是汉代越地文人赵晔的自创,或自出机杼,或改写史料,是汉代越地楚歌诗的代表。这些楚歌诗既继承了楚歌诗以"悲"为主的情感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越文化特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强烈、复杂,篇幅增加,语言更为丰富细腻,有明显的文人案头创作痕迹。汉代越地楚歌诗的出现是在汉代大一统社会背景下楚文化风尚及地域文化转向的产物,它反映出越文化在汉代与主流文化逐渐趋同、融合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越文化 楚歌诗 《吴越春秋》
下载PDF
“虽本史实,并含异闻”:春秋剑中的越人精神世界——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与越王勾践剑为中心
13
作者 陈海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7,160,共10页
作为区域性的文化符号,春秋越剑凝聚了千百年来越人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生活意涵。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合中,越人不断于锻打中求坚韧、于淬火中求刚劲、于磨砺中求锋利、于明灭中求华美,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期盼灌注到以... 作为区域性的文化符号,春秋越剑凝聚了千百年来越人深厚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生活意涵。在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合中,越人不断于锻打中求坚韧、于淬火中求刚劲、于磨砺中求锋利、于明灭中求华美,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生的期盼灌注到以越王勾践剑为标识的精神源头之上。这一区域性的越人铸剑之路,体现着于继承中求创新、于规则处求自由、于平淡处求高明、于琐碎处求超越的形上生命追求,孕育出了千千万万个自觉为“越人”的浙江人。在迈进民族历史新时代的历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挖掘、弘扬沉潜在越王剑中的越人精神,以塑造更加富于创造性的浙江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勾践剑 铸剑 精神世界 浙江精神
下载PDF
先秦两汉要离传说流变考辨
14
作者 陈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要离其人其事之虚实有无,向为史学界、文学界所疑惑。大致而言,要离传说在战国末基本形成,于西汉出现重要衍生和分枝,于东汉发生并枝和增生,最终成为层累性的著名传说。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 《吴越春秋》 要离 传说 层累性
下载PDF
浅析歌词《乱舞春秋》的语境差现象
15
作者 吴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26-128,共3页
方文山的歌词《乱舞春秋》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本文利用语境学中的语境差理论,分别从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人物与情节的距离感、作品叙述语言与接受语境差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中的语境差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作... 方文山的歌词《乱舞春秋》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本文利用语境学中的语境差理论,分别从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人物与情节的距离感、作品叙述语言与接受语境差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中的语境差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内构造"的分析来揭示其审美的特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差 乱舞春秋 人物 情节 形式
下载PDF
《吴越春秋》复音名词浅析
16
作者 于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0-75,共6页
复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书复音词研究,对于展示一个时期复音词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单纯词、联合、偏正、支配、表述、附加、综合等七大类分析《吴越春秋》中的复音名词,并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分... 复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书复音词研究,对于展示一个时期复音词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单纯词、联合、偏正、支配、表述、附加、综合等七大类分析《吴越春秋》中的复音名词,并分别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分析其构成特点,可以总结出《吴越春秋》复音词在构词上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复音名词 构词方式 语义 词性 语序
下载PDF
范蠡与西施爱情模式的古今演变
17
作者 李茜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2,共6页
在古今文学演变中,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时期的艳遇模式的引入和故事发展的两种分化状态、明清时期初具完备的形态、近现代以来的现代形态。此三个阶段显示出在时... 在古今文学演变中,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时期的艳遇模式的引入和故事发展的两种分化状态、明清时期初具完备的形态、近现代以来的现代形态。此三个阶段显示出在时代选择和儿女恋情两种价值标准的影响下,范西爱情模式因不断地吸收新的时代因素而呈现出新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构成 范蠡 西施 古今演变 《吴越春秋》
下载PDF
《杜诗详注》引《吴越春秋》考论
18
作者 王学婷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8,19,共4页
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杜诗注释的集大成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其所引著作及相关注疏存在较多错误。从《杜诗详注》所引《吴越春秋》及相关注疏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异文、漏引以及误引处进行订正,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为... 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是杜诗注释的集大成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其所引著作及相关注疏存在较多错误。从《杜诗详注》所引《吴越春秋》及相关注疏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异文、漏引以及误引处进行订正,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详注》 《吴越春秋》 注疏考论
下载PDF
《吴越春秋》卷帙考辨
19
作者 林小云 《闽江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7-29,33,共4页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逸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阖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逸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阖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外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勾践轻信所谓"大朋之龟"的吉兆,不听范蠡劝谏,轻率伐吴,导致兵败夫椒,不得不退守会稽,与吴行成。这部分内容中应该是融合了范蠡、文种二人的生平及其入越经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卷秩 亡逸 内容
下载PDF
也谈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
20
作者 罗水荣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从先秦至两汉是不断变化的。在先秦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左传》并没有提到勾践的"忍辱负重",《国语》反映了勾践能忍辱负重,但表现不够具体。经过《史记》和《吴越春秋》的描绘,越王勾践&qu...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从先秦至两汉是不断变化的。在先秦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左传》并没有提到勾践的"忍辱负重",《国语》反映了勾践能忍辱负重,但表现不够具体。经过《史记》和《吴越春秋》的描绘,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更为鲜明,也更真实可感。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变化与上述著作的成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史记》 《吴越春秋》 勾践 忍辱负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