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蟾蜍灵诱导K562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WT1表达的下调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4 位作者 王萍萍 田昕 罗颖 刘世洲 卢香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56-359,共4页
目的 研究蟾蜍灵在诱导K5 6 2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对WT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WT1蛋白和mRNA的表... 目的 研究蟾蜍灵在诱导K5 6 2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对WT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WT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①蟾蜍灵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 ,2 4 ,4 8和 72h的IC50 分别为 0 .0 2 6 ,0 .0 32和 0 .0 0 6 μmol L。②蟾蜍灵浓度在 0 .0 1~ 0 .0 5μmol L可明显诱导K5 6 2细胞向单核 巨噬细胞分化 ,大于 0 .2 6 0 μmol L时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③细胞分化早期和细胞凋亡发生前 ,蟾蜍灵明显下调K5 6 2细胞WT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蟾蜍灵诱导K5 6 2细胞向单核 巨噬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对WT1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wt1 蟾蜍灵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霞 焦德茂 +3 位作者 戴传超 王守海 吴爽 李成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用高表达的转 PEPC基因水稻 HPTER- 0 1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 4 S、 2 9130 S、 70 0 1S以及恢复系 512 9、 4 37进行杂交 ,获得 50 5株后代材料 ,鉴定出 4 2株高 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 ,这些材料的 PEPC活... 用高表达的转 PEPC基因水稻 HPTER- 0 1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 4 S、 2 9130 S、 70 0 1S以及恢复系 512 9、 4 37进行杂交 ,获得 50 5株后代材料 ,鉴定出 4 2株高 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与其母本相比 ,这些材料的 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Pn)提高 ,CO2 补偿点降低 ,且 Pn 和 PEPC活性呈正相关 ,r=0 .6 6 6 0 * *。从光合日变化上看 ,转育水稻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母本 ,特别中午光合光抑制较轻。从光—光合曲线看 ,其量子效率和饱和光合速率亦显著高于其母本。证明通过杂交可以将转 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去 ,为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高光效杂种稻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EPC基因 高光效育种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秦亚溱 阮国瑞 +6 位作者 李金兰 付家瑜 常艳 王卉 李玲娣 刘艳荣 陈珊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在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分别测定了15名正常人骨髓及72例AML患者治疗前后123份骨髓标本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对62份患者标本定量...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在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分别测定了15名正常人骨髓及72例AML患者治疗前后123份骨髓标本WT1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对62份患者标本定量检测了AML1-ETO融合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跟踪观察的8例患者50份标本同时监测了WT1及AML1-ETO基因mRNA水平变化。WT1及AML1-ETO基因表达水平用内参照基因ABL归一化。结果WT1、AML1-ETO及ABL RQ-PCR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日内差及日间差均<4%。正常骨髓WT1mRNA中位水平为0.008(0.001~0.019)。67例初治AML患者中61例(91.0%)WT1mRNA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其中37例(55.2%)高于正常100倍以上。各型AML中M4EO及M3患者WT1mRNA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亚型,M1及M5型最低。WT1与AML1-ETO mRNA水平明显正相关(r=0.88,P<0.001),4例血液学持续缓解患者中3例WT1mRNA水平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波动。4例发生血液学复发的患者中3例复发前1个月WT1mRNA的水平分别超出正常上限的31.4,11.4及4.0倍。结论RQ-PCR定量检测WT1mRNA水平可用于监测大多数AML患者MRD,但是敏感度不如AML1-ETO融合基因,WT1mRNA水平持续增高或明显异常预示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基因表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量残留病 疾病监测 复发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万红 蒙珊 +6 位作者 蒙昕 曹星梅 陈银霞 何爱丽 刘捷 马肖容 张王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急性髓系、淋巴细胞白血病66例患者WT1基因进行检测,并比较髓系各亚型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差异,观察基因表达水平与病程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病程与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66例患者中,87.5%(14/16)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76.0%(38/5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髓系各亚型中,M3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亚型(与M1、M2、M4、M5相比,P值分别为0.040、0.007、0.006、0.010)。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完全缓解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8)及复发组(P=0.003),其滴度的再次升高可提前1.5个月预测复发。WT1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预后相关,WT1基因转阴的患者较持续表达及一度下降后再次上升的患者预后好。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中的表达可代表微小残留病灶,急性髓系l气血病各亚型中M3表达水平相对较低,W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程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1 白血病 急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后WT1 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弘扬 耿素霞 +7 位作者 李敏明 赖沛龙 邓程新 陆泽生 黄欣 王玉连 翁建宇 杜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监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后WT1 mRNA水平的变化,评估WT1 mRNA水平变化在判断患者疗效、区分不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状态中的意义.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8年3月56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去甲基化治疗(... 目的监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后WT1 mRNA水平的变化,评估WT1 mRNA水平变化在判断患者疗效、区分不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状态中的意义.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8年3月56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去甲基化治疗(≥4个疗程)的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时定量PCR检测其骨髓或外周血WT1 mRNA的表达,观察WT1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去甲基化治疗3个疗程后,MDS患者WT1 m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0例疾病进展患者病情进展或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后WT1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5例SD的MDS患者,根据SD期间WT1 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为WT1升高与未升高两组,SD期间W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中病情进展或转AML的比例为95.65%(22/23),而SD期间WT1 mRNA表达水平未升高的患者中病情进展或转为AML的比例为9.09%(2/22)(X^2=33.852,P<0.001).与SD期间WT1 mRNA表达水平未升高的患者相比,SD期间W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的总生存期[17(95%CI11~23)个月对未达到,P<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13(95%CI8~18)个月对未达到,P<0.001]明显缩短.结论WT1 mRNA表达水平是评估MDS患者去甲基化治疗后疗效变化有效的实验室指标,尤其对于SD的患者,动态检测WT1 mRNA表达水平,可预测病情演变,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 wt1 去甲基化治疗 疾病稳定
原文传递
WT1基因rs16754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晶 李莉 +2 位作者 李娟 陈瑶 王宏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rs16754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115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及177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进行WT... 目的探讨WT1基因rs16754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115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及177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样本,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进行WT1基因rs16754多态性位点分型,并通过直接测序法验证,回顾性分析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AML发病风险、患者临床特征、缓解及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WT1基因rs16754多态性与AML发病风险无关(P= 0.296),GA/AA组与GG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各指标间及化疗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A/AA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GG组(P=0.025)。随访99例患者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发现GA/AA组总体生存率高于GG组(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AM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GA/AA型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GG型患者(HR=1.681,95% CI 1.046-2.700,P=0.032)。结论WT1 rs16754多态性与AML预后有关,可作为AML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原文传递
致病基因WT1外显子9突变与Denys-Drash综合征: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滢 郝胜 +1 位作者 朱光华 何威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5-627,共3页
关键词 Denys—Drash综合征 wt1 基因突变 Frasier综合征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干细胞WT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徐菁 王宏伟 +1 位作者 杨涛覃 艳红张丽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WT1基因高表达是否发生在白血病干细胞(LSC)阶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L患者CD34^+CD38^-CD12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总WT1、+17AA、+KTS异构体的表达,计算出WT...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WT1基因高表达是否发生在白血病干细胞(LSC)阶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L患者CD34^+CD38^-CD12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总WT1、+17AA、+KTS异构体的表达,计算出WT1(+/+)、WT1(+/-)、WT1(-/+)、WT1(-/-)四种异构体的比例,并与来源于正常人和AML患者骨髓的CD34^+CD38^-CD123^-干细胞比较;同时分析AML患者LS CWT1表达水平与缓解率、生存期的关系。结果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WT1相对表达水平最高(0.034±0.034),AML患者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群表达次之,来源于正常人的骨髓CD34^+CD38^-CD123^+细胞表达最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群细胞中均以+17AA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S异构体比例在正常干细胞中最高,为0.57±0.04,在AML患者CD34^+CD38^-CD123^-细胞群中所占比例最低,为0.50±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细胞群中四种异构体的表达比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WT1(+/+)为主,WT1(-/-)最少。CD34^+CD38^-CD123^+ LSC中WT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FAB分型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但AML患者WT1高表达组原始细胞群CD3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1低表达组(P〈0.01)。WT1高表达组患者CR率为21.1%,低表达组CH率为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1例患者跟踪随访118(3~290)d,WT1 mRNA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7[95%可信区间(ci)45~108]d,较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158(95%CI100~21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AML患者WT1高表达发生于LSC阶段,其异构体比例与正常干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阶段WT1高表达常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基因 wt1 异构体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血病细胞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全顺 于力 +3 位作者 赵瑜 韩为东 高春纪 楼方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27-529,共3页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WT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硫化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U...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WT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硫化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U937细胞不表达WT1基因 ,而HL 6 0、K5 6 2和KG1细胞高表达WT1基因 ,HL 6 0细胞WT1基因无甲基化。结论 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不能抑制其表达 ,尚存在其他调节WT1基因表达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wt1基因 DNA甲基化 研究 RT-PCR技术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焕臣 刘生伟 +5 位作者 赵雪飞 孥蒋 程梅 刘科宇 邱林 马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28例ALL—CR患者及31例同期三系增生活跃患... 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28例ALL—CR患者及31例同期三系增生活跃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建立WT1基因在各组问的表达阈值,以WT1拷贝数/ABL拷贝数×100%表示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初发AML患者与对照组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80%(3.550%。48.500%)比0.026%(0—0.240%),Z=-7.74,P〈0.0001]。AML—CR患者[0.102%(0—5.380%)]与初发AML患者问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4,P〈0.0001)。此外,WT1基因表达高于阈值(20.880%)的AML患者第1个疗程CR率为60.7%(17/28),而表达低的患者为76.7%(23/30)。AML患者复发时WT1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初发ALL患者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0.350%(0.021%-10.780%)]升高(Z=-2.58,P〈0.05),但与ALL-CR患者[0.038%(0-2.800%)]相比,WTI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WT1基因在AML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其可能成为AML患者预后评估及MRD监测的有效指标,但并不适用于ALL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基因 wt1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晶 王宏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6年第11期694-697,共4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骨髓恶性克隆性疾病。该病在临床表现及分子学病因上存在异质性,预后分层是AML治疗中最热门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对AML预后判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WT1基因是研究热点。文章从WT1基因mRNA表达...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骨髓恶性克隆性疾病。该病在临床表现及分子学病因上存在异质性,预后分层是AML治疗中最热门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对AML预后判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WT1基因是研究热点。文章从WT1基因mRNA表达量改变、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三个方面综述其在AML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 wt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预后 gene wt1
原文传递
WT1基因及蛋白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枫 冯献启 +2 位作者 赵洪国 杨颉 杨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初治及复发的AML患者、正常志愿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观察WT1基因及蛋白产物... 目的探讨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初治及复发的AML患者、正常志愿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观察WT1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WT1基因及蛋白在45例AML初治患者中分别有39例(86.7%)和38例(84.4%)表达阳性,在6例复发患者中两者均表达阳性;AML患者WT1基因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77,P<0.05)。初治患者中WT1基因和蛋白表达阳性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2.4%和40.6%,表达阴性的则分别为83.3%和85.7%;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初治AML患者首次化疗的完全缓解率有关(2χ=4.356,P<0.05)。结论AML患者WT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检测可作为判断其临床预后的一种手段,WT1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AML免疫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基因 wt1 蛋白 wt1
下载PDF
姜黄素微乳对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红艳 耿玲玲 +2 位作者 刘志刚 董亚琳 何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0期578-581,共4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微乳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姜黄素微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影响;用反转录PCR... 目的 研究姜黄素微乳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姜黄素微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影响;用反转录PCR检测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WT1基因表达的影响.均与姜黄素溶液处理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制备的姜黄素微乳澄清透明,特性稳定,能剂量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率,2.5、5、10 μg/ml姜黄素微乳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4%、46%、68%,而同等浓度姜黄素溶液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14%、25%.姜黄素微乳促凋亡作用也优于姜黄素溶液.姜黄素微乳抑制K562细胞WT1 mRNA表达的作用(0.190±0.036)也较姜黄素溶液(0.456±0.047)强.结论 以微乳为载体的姜黄素性状稳定.姜黄素微乳在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抑制WT1基因表达方面均显著强于普通姜黄素溶液.为临床应用姜黄素微乳治疗肿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微乳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基因 wt1
原文传递
WT1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晶 徐智芳 +1 位作者 胡晋君 王宏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WT1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2018年4月2日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分析总结WT1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2018年4月2日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儿童AML患者,WT1基因突变型组较野生型组总生存(OS)时间更短(HR=1.41,95% CI 1.07~1.87,P=0.01)。对于总体AML患者,WT1基因突变型组较野生型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更短(HR=2.21,95% CI 1.15~3.93,P=0.02),而两组OS及无病生存(DF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65,95% CI 0.97~2.80,P=0.06;HR=0.46,95% CI 0.08~2.57,P=0.38)。对于正常核型AML及成年AML患者,WT1基因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2.66,95% CI 0.57~12.31,P=0.21;HR=2.10,95% CI 0.70~6.30,P=0.18)。结论WT1基因突变是影响儿童AML患者OS及总体AML患者RF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 wt1 预后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WT1基因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翼飞 张乐萍 +3 位作者 刘艳荣 秦亚溱 吴珺 刘桂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wTl基因表达规律及其在鉴别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儿童MDS、49例儿童AA及40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wTl基因表达规律及其在鉴别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例儿童MDS、49例儿童AA及40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WTl表达规律。结果①重型AA组患儿WT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0,慢性AA组为14.3%,MDS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组为58.6%,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组为100%,AML组为97.5%。MDS—RE组WT1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重型AA组和慢性AA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重型AA、慢性AA、MDS.RC、MDS—RAEB、AML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41%、0.357%、7.037%、12.680%、24.210%。②低增生MDS组WT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6.7%,高于慢性AA组(P=0.001)和重型AA组(P=0.000);低增生MDS患儿WT1相对表达水平为(3.022±5.040)%,高于慢性AA组[(0.357±0.479)%,P=0.002]及重型AA组[(0.041±0.047)%,P=0.000]。结论MDS患儿wTl基因表达水平较AA为高;WTl基因表达水平随着MDS疾病的进展而增高;WT1水平可用于鉴别儿童低增生MDS与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1 基因表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RNA干扰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彩霞 王宏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80-282,共3页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特异抑制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方式,以白血病特异性融合基因和白血病广谱表达的WT1基因为靶标的siRNA治疗是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RNAi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 白血病 RNAI 融合基因 wt1
全文增补中
肾母细胞瘤中WT1、P57kip2、H19及IFG2基因异常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继珍 冯雪莲 +2 位作者 蔡玲玲 吴莎 陈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IFG2、H19、P5 7kip2及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研究可能的WT2基因及与肾母细胞瘤发病相关的重要致病基因。方法 分别用Southernblot法、Northernblot法和PCR RFLP法检测上述四种基因。结果  6例肾母细胞瘤中 ,4... 目的 通过比较IFG2、H19、P5 7kip2及WT1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研究可能的WT2基因及与肾母细胞瘤发病相关的重要致病基因。方法 分别用Southernblot法、Northernblot法和PCR RFLP法检测上述四种基因。结果  6例肾母细胞瘤中 ,4例检测到不同基因的异常表达。结论 ①肾母细胞瘤的 11p15 .5处基因异常较 11p13处的WT1基因常见 ;②H19基因更象是WT2基因 ;③p5 7kip2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异常发生率较低 ,与IGF2基因的协同作用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酶类 wt1 P57KIP2 H19 IFG2
原文传递
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18
作者 孙妍珺 徐杨 +4 位作者 岑建农 仇惠英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4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移植前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位数组和≥中位数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3例,年龄(39±1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0.45×10^9/L[(0.5~355.9)×10^9/L],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为0.60±0.28,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水平为87×10^4。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79个月)。11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复发,对缓解组(96例)及复发组分别进行随访,在移植后1、3、6、12个月进行骨髓穿刺监测WT1基因水平,发现复发组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其中移植后6个月[缓解组(187±50)×10^4,复发组(871±211)×10^4,t=2.519,P=0.014]、12个月[缓解组(51±9)×10^4,复发组(1 797±312)×10^4,t=4.000,P<0.05]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均高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复发率低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水平是影响OS(HR=4.12,P=0.046)及PFS(HR=5.95,P=0.001)的独立因素。19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1~60个月)。复发患者在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时均首先减停免疫抑制剂,其中6例患者对干预无效,余13例患者中仅5例对干预有效。结论正常核型AML患者移植前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可对复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wt1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预后
原文传递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王荷花 肖承京 +2 位作者 陈国安 张荣艳 高琳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 :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检测 5 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 (AL)、2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和 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10例非血液病患... 目的 :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 ,检测 5 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 (AL)、2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和 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 5 8例AL患者 44例检测有WT1基因的表达 ,阳性率为 75 .9%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阳性率为 86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为 42 .9%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 (CR)率无相关 (P >0 .0 5 ) ,但倾向于WT1基因低表达者有更高的CR率 (低表达组CR率为 75 .0 % ,高表达组率为 34 .8% )。CML慢性期WT1的表达水平极低 ,随临床分期进展水平增高 ,高表达者预示急变。结论 :AL和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过度表达 ,初治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疗效无相关 ,但低表达组CR为 75 % ,高表达组CR为 34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表达 wt1 聚合酶链反应 预后
下载PDF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w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
作者 杨珍珍 边力 +5 位作者 张岩 陈四清 常青 张盛农 刘长琳 葛建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2-1462,共11页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雌鱼生长快,成熟雌鱼个体大小是雄鱼的2倍以上,开展性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对于探究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建立单性培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得了wt1a及wt1b两个同源基因,wt1a基因全长为3263bp,预...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雌鱼生长快,成熟雌鱼个体大小是雄鱼的2倍以上,开展性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对于探究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建立单性培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得了wt1a及wt1b两个同源基因,wt1a基因全长为3263bp,预测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245bp,编码415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372bp和1640bp;wt1b基因全长为2312bp,预测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281bp,编码427个氨基酸,5’-UTR和3’-UTR分别长369bp和659bp。wt1a基因编码氨基酸分子量为46.2kDa,理论等电点为9.24,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在ORF末端有4个锌指结构,编码KTS三肽;wt1b基因编码氨基酸分子量为46.95kDa,理论等电点为8.99,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在ORF末端有4个锌指结构,并且编码KTS三肽。基因表达结果表明:wt1a和wt1b基因主要在圆斑星鲽性腺中表达,精巢的表达高于卵巢,肾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推测wt1a基因和wt1b基因在性腺和肾脏发育过程及功能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在早期发育阶段,wt1a基因在原肠期之前微弱表达,从原肠早期开始逐渐上升至神经胚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直至孵化阶段,推测wt1a基因在圆斑星鲽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过程及性腺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wt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