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纳米硬质合金及晶粒长大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范景莲 李志希 +2 位作者 缪群 黄伯云 吴恩熙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9-265,共7页
超细 纳米WC -Co硬质合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从而成为近年来各国政府研究学者及厂矿企业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超细 纳米硬质合金及晶粒长大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细 纳米WC -Co复... 超细 纳米WC -Co硬质合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从而成为近年来各国政府研究学者及厂矿企业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超细 纳米硬质合金及晶粒长大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超细 纳米WC -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和新的烧结工艺以及晶粒长大抑制剂的种类、添加方式和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硬质合金 晶粒长大 复合粉末 wc-co硬质合金 烧结工艺 抑制剂 制备技术 超细 研究 性能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的强度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寿荣 《硬质合金》 CAS 2002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对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研究表明 ,并非由钴含量 XCo而是由碳含量 XC 所决定的 相成分 (钨和碳在 相中的浓度 )才是制约 WC在 相中溶解—析出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也是影响 WC- Co合金 WC平均晶粒尺寸 LWC的重要因素。求得了相应... 对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研究表明 ,并非由钴含量 XCo而是由碳含量 XC 所决定的 相成分 (钨和碳在 相中的浓度 )才是制约 WC在 相中溶解—析出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也是影响 WC- Co合金 WC平均晶粒尺寸 LWC的重要因素。求得了相应于最大抗弯强度 σTRSmax的 LWC~ XCo反比关系式和最佳 相平均自由程 λ。 的取值范围。提出了在 相质量分数 X 增大引起 λ。 增大的情况下 λ 对应的合金结构由连续的 WC骨架向连续的 相网络的过渡的概念 ,从而较合理地解释了σTRSmax~λ 双支线关系和粗、细晶合金的σTRS~ XC关系。两相 WC- Co合金的强度取决于合金的钴含量、碳含量和WC平均晶粒尺寸并归因于 相平均自由程和 相中钨和碳固溶度的影响。在σTRS~λ 左支线范围内合金的断裂韧性 KIC同σTRS呈线性关系。在求得显微结构参数、成分和强度同磁性、密度和硬度的定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损鉴定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结构、成分和强度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强度 显微结构 成分 无损鉴定
原文传递
中国超细和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概况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晨光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概述了我国超细和纳米晶W C-Co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我国在制备超细晶硬质合金100nm左右的纳米级粉末原料(W C,W C-Co复合粉末)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及烧结过程中抑制W C晶粒长大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可批量生产0.4~0.6滋m级... 概述了我国超细和纳米晶W C-Co硬质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我国在制备超细晶硬质合金100nm左右的纳米级粉末原料(W C,W C-Co复合粉末)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及烧结过程中抑制W C晶粒长大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可批量生产0.4~0.6滋m级超细晶硬质合金。添加新型VC基二元晶粒生长抑制剂可实验室制备W C平均晶粒度70nm的纳米晶硬质合金并获得优异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技术的重点方向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我国超细晶硬质合金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已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研究开发 纳米晶 中国 生产技术 平均晶粒度 实验室制备 生长抑制剂 产业化发展 超细晶 开发现状 粉末原料 关键技术 晶粒长大 烧结过程 复合粉末 批量生产 基础条件 纳米级
下载PDF
在氮气介质中WC-Co/Ti6Al4V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威 何宁 李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在THT07-135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销-盘式接触形式,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Ti6A l4V钛合金摩擦副在氮气介质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空气介质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空气介质相比,在氮气介质中WC-Co/Ti6A l4V摩擦副的... 在THT07-135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销-盘式接触形式,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Ti6A l4V钛合金摩擦副在氮气介质中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空气介质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空气介质相比,在氮气介质中WC-Co/Ti6A l4V摩擦副的摩擦系数稍低;WC-Co硬质合金比Ti6A l4V钛合金的磨损量低得多,氮气介质具有一定的减磨作用;钛合金材料的主要磨损机理为摩擦副之间产生较强的犁沟与挤压撕裂,而硬质合金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与粘结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TI6AL4V钛合金 摩擦磨损性能 氮气
下载PDF
关于WC-Co硬质合金的强度和结构问题(Ⅱ)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宝琦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34,40,共6页
综述了WC-Co硬质合金强度和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阐明WC-Co硬质合金具有颗粒型复合强化材料的本质特征。据此,对WC-Co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及其制造工艺技术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强度 结构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的强韧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凤林 王成勇 宋月贤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从纳米WC粉末的制备,添加稀土元素,烧结工艺等多方面综述了硬质合金强韧化的主要途径。指出:使用纳米WC粉末,添加适量稀土元素,采用先进的烧结工艺是制备超细或纳米晶高性能硬质合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强韧化 稀土 烧结工艺 纳米晶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的性能与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寿荣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XRD相分析 ,SEM显微结构参数和磁性、密度与力学性能测试 ,探讨了两相WC Co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KIC、抗弯强度σTRS、维氏硬度HV、比矫顽磁力HSC间及其同γ粘结相平均自由程λγ 间的定量实验关系。结果表明 ,随λγ 改变 ,KIC和σTR... 通过XRD相分析 ,SEM显微结构参数和磁性、密度与力学性能测试 ,探讨了两相WC Co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KIC、抗弯强度σTRS、维氏硬度HV、比矫顽磁力HSC间及其同γ粘结相平均自由程λγ 间的定量实验关系。结果表明 ,随λγ 改变 ,KIC和σTRS与HV和HSC间具有反向相关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用磁性和密度测定值无损鉴定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成分 显微结构 性能 无损鉴定 评估 结构参数
下载PDF
添加粗晶WC对WC-Co硬质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超 吝楠 +2 位作者 贺跃辉 王宇川 张翔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以不同粒径WC粉、超细Co粉作为原料,通过低压烧结,制备添加粗晶WC的WC-Co硬质合金。采用XRD,SEM研究WC-Co硬质合金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利用维氏硬度仪测试,计算合金的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由于粗晶WC的添加,裂纹在扩展过程... 以不同粒径WC粉、超细Co粉作为原料,通过低压烧结,制备添加粗晶WC的WC-Co硬质合金。采用XRD,SEM研究WC-Co硬质合金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利用维氏硬度仪测试,计算合金的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由于粗晶WC的添加,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偏转,且穿晶断裂现象明显增多,对裂纹的扩展产生一定的阻力,使硬质合金的韧性提高。当添加的粗晶WC粒径为1μm时,合金的硬度由未添加粗晶WC时的1 930 HV降低至1 800 HV,断裂韧性由12.85 MPa·m1/2提高至15.05 MPa·m1/2,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粒径匹配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的显微结构参数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寿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 (XRD) ,扫描电镜 (SEM)体视学测量和磁性与密度测试 ,并依据碳化钨(WC)基合金维氏硬度HV与γ相平均自由程λ间的Hall Petch型关系式和HV的“混合物规则”进行验证 ,探讨了两相WC Co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 (XRD) ,扫描电镜 (SEM)体视学测量和磁性与密度测试 ,并依据碳化钨(WC)基合金维氏硬度HV与γ相平均自由程λ间的Hall Petch型关系式和HV的“混合物规则”进行验证 ,探讨了两相WC Co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γ相平均自由程λ与WC晶粒邻接度CWC 间存在反向对应关系 ,与γ相体积分数fγ 和WC平均晶粒尺寸LWC 间存在正向对应关系 :λ =1 0 5× 10 - 5·(1-CWC) 3 7=8 74× 10 - 2 ·(f- 1γ - 1) - 0 79·L0 79WC ,说明fγ 和LWC对λ~CWC关系的影响处在测量误差范围内 ,因而用CWC(或λ)、fγ 和LWC中任意两个参数都能准确表征两相WC Co硬质合金的结构特征 ;合金的比矫顽磁力HSC与γ相平均自由程λ间存在定量关系 :HSC=4 0 5× 10 - 7 λ。讨论了用磁性和密度测定值无损鉴定两相WC Co硬质合金显微结构参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显微结构参数 比矫顽磁力HSC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现象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兰 贾成厂 +1 位作者 曹瑞军 刘总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分析晶粒长大机理的基础上,指出在WC-Co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WC晶粒的长大为正常长大和异常长大这两种方式并存,且在烧结早期WC晶粒就开始长大,并提出了可抑制WC晶粒长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烧结过程 晶粒长大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的弹性性能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安海 赵军 +1 位作者 王泽明 郑伟 《硬质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综述了WC-Co硬质合金弹性性能的预测模型,并计算了硬质合金不同Co含量时的弹性性能参数值,并对不同的模型的预测值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引入WC晶粒邻接度C的Golovchan模型计算的WC-Co硬质合金的弹性模量值,相比Voigt-Reus... 综述了WC-Co硬质合金弹性性能的预测模型,并计算了硬质合金不同Co含量时的弹性性能参数值,并对不同的模型的预测值与文献中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引入WC晶粒邻接度C的Golovchan模型计算的WC-Co硬质合金的弹性模量值,相比Voigt-Reuss模型和Hashin-Shtrikman模型,更接近于实测值。而泊松比的值相对偏低,但可以采用Hashin-Shtrikman模型的泊松比上限确定泊松比的值。另外,给出了弹性模量的实验测定方法标准。这为硬质合金重要弹性参数值的确定提供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弹性性能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WC—Co硬质合金硬度的磁性评估原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寿荣 《硬质合金》 CAS 2003年第2期65-71,共7页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基于与合金的显微结构参数和成分的密切对应关系 ,烧结态的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比矫顽磁力 HSC同γ相平均自由程λγ 和平均硬度 HV间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HSC=2 .31- 1.5 0 / (1- 192λγ ) ,HV =5 70 4 +2 ...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基于与合金的显微结构参数和成分的密切对应关系 ,烧结态的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比矫顽磁力 HSC同γ相平均自由程λγ 和平均硬度 HV间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HSC=2 .31- 1.5 0 / (1- 192λγ ) ,HV =5 70 4 +2 397/(1- 1.2 3HSC)。根据上述关系式用 HSC测定值能够有效地无损鉴定烧结态两相 WC— Co合金的γ相平均自由程和间接评估平均硬度。导出了一定钴含量 w Co的两相 WC— Co硬质合金的最高抗弯强度σ。TRS所对应的最佳γ相平均自由程λ。γ=3.15× 10 — 7/ (0 .92 0 -w Co)和最佳比矫顽磁力 H。SC=2 .31- 1.5 0 / (1- 0 .10 8/ 0 .892 - w Co)。根据 HSC与 HV和断裂韧性 Kl C及在 λγ 低于 λ。γ 的情况下同 σTRS的定量关系 :Kl C=31.3- 2 7.1HSC,σTRS=4 .5 4× 10 3- 3.93× 10 3HSC,用 H。SC能够有效地间接评估合金的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HV。 、K。l C和 σ。T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磁性评估 比矫顽磁力 维氏硬度 无损评估
原文传递
金刚石薄膜的人工合成及其结合力的评估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和照 张建军 《微细加工技术》 1994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硬质合金WC—Co基体上,用热丝CVD法,人工合成出金刚石薄膜。利用X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对金刚石薄膜的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精确测量金刚石薄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是很困难的。本文报导了金刚石薄膜涂... 在硬质合金WC—Co基体上,用热丝CVD法,人工合成出金刚石薄膜。利用X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对金刚石薄膜的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精确测量金刚石薄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是很困难的。本文报导了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实际切削结果,并以此来评估该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wc-co硬质合金 结合力 人工合成
下载PDF
电冶熔铸WC-Co/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尤显卿 郑玉春 +2 位作者 朱晓勇 马建国 黄曼平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33-136,共4页
用回收的废WC Co硬质合金作原料,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新型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铸造原始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结构,还测试了主要力学性能。材料中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相的相互溶解,使... 用回收的废WC Co硬质合金作原料,采用电冶熔铸法制备了新型的WC/钢基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该材料铸造原始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结构,还测试了主要力学性能。材料中的硬质相和钢基体相的相互溶解,使两相实现了冶金结合,形成含W和Co的碳化物,但形态不佳。增加电磁搅拌可使枝晶"破碎";经退火处理和锻造可以改善材料中的不良组织,使硬质相碳化物粒子均匀地分布在钢基体中,冲击韧度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wc/钢基复合材料 电冶熔铸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渗碳工艺对WC-Co梯度硬质合金的梯度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逸锋 贺跃辉 +5 位作者 丰平 谢宏 马自省 张丽娟 黄自谦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70,共6页
对缺碳硬质合金采用渗碳处理制备梯度硬质合金,利用显微组织分析和维氏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渗碳工艺对梯度硬质合金的梯度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随着渗碳时间延长,梯度层厚度增大,长时间渗碳还会出现梯度结构消失现象;... 对缺碳硬质合金采用渗碳处理制备梯度硬质合金,利用显微组织分析和维氏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渗碳工艺对梯度硬质合金的梯度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碳处理后随着渗碳时间延长,梯度层厚度增大,长时间渗碳还会出现梯度结构消失现象;渗碳时表面层WC晶粒长大,且渗碳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渗碳后梯度硬质合金的表面硬度明显提高;渗碳后合金的表面硬度明显高于烧结态合金的表面硬度;随着渗碳时间的延长,合金表面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合金的硬度在截面上沿梯度方向呈连续梯度变化,合金表面层因WC含量较高、钴含量较低而具有较高的硬度,中间层因钴含量较高、WC含量较低,其硬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梯度结构 渗碳 硬度
下载PDF
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萌 弓满锋 +4 位作者 张程煜 莫德云 李玫 韩栋 张洪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138-15144,共7页
WC-Co硬质合金因高硬、耐磨而在切削、采矿和耐磨零件等领域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当WC晶粒尺寸小于0.5μm时(即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与普通硬质合金相比,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其韧性也同样会有所提升。因此,晶粒细化有助于... WC-Co硬质合金因高硬、耐磨而在切削、采矿和耐磨零件等领域广泛应用。研究发现,当WC晶粒尺寸小于0.5μm时(即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与普通硬质合金相比,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其韧性也同样会有所提升。因此,晶粒细化有助于改善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长期以来,有关硬质合金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多关注于从粉体出发,即通过采用超细纳米粉体和合理烧结工艺来实现超细晶和纳米结构硬质合金的制备。然而,在合金制备过程中其致密性与晶粒长大之间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交互作用,如何保证在烧结过程中致密化的同时抑制WC晶粒长大是提高合金性能以及保证合金质量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温液相烧结制备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过程中有关致密化和晶粒长大机制之间的关联性,从烧结工艺与添加剂两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烧结工艺具体分为常规烧结工艺(主要包括氢气烧结、真空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等)和快速烧结工艺(主要包括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高频感应热烧结等),对比了上述烧结工艺之间的不同以及总结了不同烧结工艺的优缺点。在添加剂方面,重点介绍了过渡族碳化物和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超细、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纳米晶 wc-co硬质合金 烧结技术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WC-4Co复合层界面行为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建升 张占哲 +3 位作者 闫镇威 李刚 唐明奇 冯在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49-2855,共7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理和显微硬度变化等。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技术可以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出微纳米非晶高熔点强化层。铸钢表面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Si2W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中出现一些柱状晶和等轴晶的组织结构,沉积层中细小的Fe2C和Si2W等硬质相颗粒弥散分布于Fe3W3C和Co3W3C沉积层上。沉积层的厚度大于20μm,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03.2 HV,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电火花沉积 组织结构 界面行为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在水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丽丽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0年第6期635-639,共5页
通过研究WC-10%Co硬质合金棒材在含水条件下的储存,发现常温下在含水条件下存放1~2周后的精磨棒表面会产生由于水的腐蚀而形成的黄色"锈斑"。通过对腐蚀棒材的SEM及EDS分析,发现棒材表面存在的黄色"锈斑"为致密的... 通过研究WC-10%Co硬质合金棒材在含水条件下的储存,发现常温下在含水条件下存放1~2周后的精磨棒表面会产生由于水的腐蚀而形成的黄色"锈斑"。通过对腐蚀棒材的SEM及EDS分析,发现棒材表面存在的黄色"锈斑"为致密的富钴氧化层。不仅如此,通过对精磨去除表面氧化层的棒材的分析,发现精磨棒表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见光"的无钴缺陷区,这些缺陷区在棒材表面随机分布,其厚度约为14μm。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水不仅具有腐蚀硬质合金的性能,同时还具有浸出Co的能力,能够将硬质合金表面一定厚度(约20μm)内的粘结相浸出,造成硬质合金表面显现出宏观无钴区缺陷。此外,探讨了水对硬质合金中Co的电化学腐蚀和浸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水腐蚀 浸出 电化学
下载PDF
VC添加量对纳米晶硬质合金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雪梅 王海滨 +2 位作者 宋晓艳 王西龙 李玉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7-481,共5页
以钨钴氧化物、炭黑和VC为原料,采用原位还原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将复合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制备WC-Co硬质合金块体材料。研究了不同VC添加量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VC的添加量对复合粉... 以钨钴氧化物、炭黑和VC为原料,采用原位还原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将复合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制备WC-Co硬质合金块体材料。研究了不同VC添加量的复合粉末和块体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VC的添加量对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合金的晶粒尺寸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原料中添加2.0%VC(质量分数)时可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101 nm,相组成仅为WC和Co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韧性的硬质合金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VC添加量 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离子束辅助激光的硬质合金表面微织构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峰 郭旭红 +4 位作者 韩玉杰 王呈栋 刘同舜 董帮柱 张克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目的解决纳秒激光所制备的硬质合金表面微织构尺寸不可控且质量较差的问题。方法提出了离子束刻蚀与纳秒激光复合加工技术。首次采用离子束辅助激光加工在WC/Co硬质合金表面制备凹坑型微织构,研究了激光扫描速度、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和... 目的解决纳秒激光所制备的硬质合金表面微织构尺寸不可控且质量较差的问题。方法提出了离子束刻蚀与纳秒激光复合加工技术。首次采用离子束辅助激光加工在WC/Co硬质合金表面制备凹坑型微织构,研究了激光扫描速度、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和刻蚀时间4种不同加工参数对微凹坑表面形貌及结构尺寸的影响,并初步预测和建立了复合加工过程中微凹坑轮廓演变模型。结果凹坑型微织构边缘熔融物堆积量随激光重复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与扫描速度和脉冲宽度成反比,其中激光重复频率的影响最大。制备的微凹坑直径和深度可以通过改变激光重复频率和刻蚀时间来调节,使用纳秒激光以20、25、30、35 kHz重复频率加工的微凹坑经离子束刻蚀150 min后,边缘的不规则凸起高度分别由1.112、1.675、2.951、3.235μm降低至0.222、0.689、0.976、1.364μm,且刻蚀速率与激光重复频率成正比。离子束刻蚀150 min后,抛光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由0.022μm增加至0.079μm,而激光织构化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随刻蚀时间的增加均有所降低。结论建立了基于离子束辅助激光的表面微织构轮廓演变模型,实现了硬质合金表面微织构的高质量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辅助激光加工 wc/co硬质合金 凹坑型微织构 加工参数 表面形貌 轮廓演变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