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若虚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得失 被引量:5
1
作者 尚永亮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4-169,共6页
王若虚之推赏白居易,一方面固然缘于他对白诗的喜好,另一方面则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宋人过度贬抑白诗的一种反拨,也是对当世诗坛求靡夸多、务奇争险风气的一种针砭,而其救治的药方,便是向白诗的"哀乐之真发乎情性"、&... 王若虚之推赏白居易,一方面固然缘于他对白诗的喜好,另一方面则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宋人过度贬抑白诗的一种反拨,也是对当世诗坛求靡夸多、务奇争险风气的一种针砭,而其救治的药方,便是向白诗的"哀乐之真发乎情性"、"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回归。王诗对白诗的效法,有失有得。而从接受史的角度看,其理论与创作均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白居易 接受 得失
下载PDF
王若虚《滹南诗话》的批评语体
2
作者 陶承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以王若虚个人的文学与学术观念为背景,采用史料与文献分析法,从批评语体的视角分析王若虚《滹南诗话》的批评特点,其批评语体以“不+肯定性语词”为常用搭配,以“妄”为常用字,采用反诘式的句式与对照并举结构,列举多个前人观点并对不... 以王若虚个人的文学与学术观念为背景,采用史料与文献分析法,从批评语体的视角分析王若虚《滹南诗话》的批评特点,其批评语体以“不+肯定性语词”为常用搭配,以“妄”为常用字,采用反诘式的句式与对照并举结构,列举多个前人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反驳,进而表明自己的态度。《滹南诗话》在集评背景下,借助“辨难”呈现出与传统“训诂式”和“象喻式”不同的语体风格,体现王若虚“自我树立”的学术追求。为进一步研究王若虚的批评语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滹南诗话》 批评语体 辨惑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滹南遗老集》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文集,这部著作编订于作者去世前后,初刻于金元之交,主持者为其子王恕与槁城县令董彦明、县丞赵寿卿。稍后疑有官刻本。初刻本传世甚少,元大德三年江西兴贤书院重新整理刊刻。明代仅有少量抄本流传... 《滹南遗老集》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文集,这部著作编订于作者去世前后,初刻于金元之交,主持者为其子王恕与槁城县令董彦明、县丞赵寿卿。稍后疑有官刻本。初刻本传世甚少,元大德三年江西兴贤书院重新整理刊刻。明代仅有少量抄本流传,未见刊刻。清人吴重熹据明代淡生堂抄本收入《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此前已有《四库全书》,此后又有《四部丛刊》、《畿辅丛书》等收其文集。比较而言,《四部丛刊》本校勘最精,而《畿辅丛书》本收条最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王若虚 版本
下载PDF
论王若虚《史记辨惑》之史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26-28,共3页
金代王若虚《史记辨惑》对《史记》中的众多人物作了评价,由于时代不同,王若虚拘于儒家思想,不能理解司马迁的作史意图,其评论多有不当,包括天命说、对孔子的态度等方面。
关键词 王若虚 《史记》 金代学术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文辨》中的苏轼文艺批评论
5
作者 刘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77-383,共7页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 针对金人于“苏学盛于北”的时代背景下推崇苏轼的情况,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文辨》中涉及苏轼批评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共有二十七条相关内容,包含着王若虚对苏轼文体、文法、文风的辩护和对苏轼用字遣词、行文逻辑方面的指摘,还涉及王若虚对韩苏、欧苏等大家为文比较的看法和对苏轼文学观点的评价等,展现出王若虚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崇苏”的整体倾向。王若虚对苏轼散文的推崇和讨论,构成了苏学北渐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在苏轼金代传播接受史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辨 苏轼
下载PDF
论王若虚《尚书义粹》的解经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良中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王若虚《尚书义粹》解经有鲜明特色,于章节之中每每分纲领条目,阐说铺陈敷衍,辞非体要。提倡义理解经,以探究《尚书》经世价值为宗旨。训诂方法上注重上下文内在联系,释辞义不以义界而往往排比事类为解,并于训诂中融入个人思想,反映出... 王若虚《尚书义粹》解经有鲜明特色,于章节之中每每分纲领条目,阐说铺陈敷衍,辞非体要。提倡义理解经,以探究《尚书》经世价值为宗旨。训诂方法上注重上下文内在联系,释辞义不以义界而往往排比事类为解,并于训诂中融入个人思想,反映出鲜明的宋学特色。王若虚经学方法与思想与宋儒展现为同一脉络,由此《尚书义粹》可以揭示宋金文化交流之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尚书义粹 解经特色 宋金文化交流
下载PDF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邱美琼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5期82-84,共3页
王若虚诗歌批评注重创作与风格的“天全”、“自得”,因而对不合其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多有指责,主要体现在:颠覆黄庭坚宗杜说;以苏黄比较来扬苏抑黄;对黄庭坚具体诗作指;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论评,尽管其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 王若虚诗歌批评注重创作与风格的“天全”、“自得”,因而对不合其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多有指责,主要体现在:颠覆黄庭坚宗杜说;以苏黄比较来扬苏抑黄;对黄庭坚具体诗作指;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论评,尽管其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的诗学趣尚,存在指责失当之处,但相较于宋代的黄庭坚诗歌接受,它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内容,并进一步从细部特征上探讨黄庭坚诗歌,成为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的一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黄庭坚诗歌 接受 颠覆 指斥
下载PDF
“英气”与“和气”并长:金人王若虚对苏轼文风再认识
8
作者 贺筱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71-376,共6页
针对苏轼文风“英气”与“和气”问题,采用文本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王若虚在《文辨》中的论述,认为王若虚推尊苏轼,对苏文“和气”的一面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苏轼文风“英气”与“和气”并长,这种看法超越了宋、金朝代学者对苏文风格的认... 针对苏轼文风“英气”与“和气”问题,采用文本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王若虚在《文辨》中的论述,认为王若虚推尊苏轼,对苏文“和气”的一面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苏轼文风“英气”与“和气”并长,这种看法超越了宋、金朝代学者对苏文风格的认识,为后世认识苏轼文风提供了新的审美视角,有利于维护苏文的文脉正统地位,从某种意义上为金代文风健康发展方向做出了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气 英气 王若虚 金代
下载PDF
论王若虚诗文中的情感内涵
9
作者 刘丽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2-67,共6页
王若虚是金代学术的集大成者,在诗文创作上亦颇有造诣,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平淡真切的亲情、深挚隽永的友情、随和洒脱的旷达之情以及悲天悯物的仁者之情。重视诗文的情感抒发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传统,同时也和王若虚的家学渊源... 王若虚是金代学术的集大成者,在诗文创作上亦颇有造诣,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平淡真切的亲情、深挚隽永的友情、随和洒脱的旷达之情以及悲天悯物的仁者之情。重视诗文的情感抒发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传统,同时也和王若虚的家学渊源密不可分,亦是王若虚本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王若虚 诗文 情感内涵
下载PDF
《滹南遗老集·文辨》韩愈批评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滹南遗老集·文辨》是金代学者评述韩愈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王若虚不仅从文体、文理、文势等方面全方位评述了韩文,还重点就韩文的语言运用方面以"不惬""不安""不当""不须""赘&qu... 《滹南遗老集·文辨》是金代学者评述韩愈散文的重要文献。作者王若虚不仅从文体、文理、文势等方面全方位评述了韩文,还重点就韩文的语言运用方面以"不惬""不安""不当""不须""赘"等术语予以指摘。在韩柳之争的问题上,王若虚鲜明地站在了韩愈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辨 韩愈 古文 研究史
下载PDF
王若虚与元好问论诗绝句比较研究
11
作者 朱彦霖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2-39,61,共9页
王若虚、元好问同为金代文学家,二人不仅创作了优秀的诗文作品,对于各自的诗学观念也有精辟的阐发。文章从论诗诗入手,对二人的诗学观进行比较研究。从创作动机上看,王、元二人的论诗绝句都是时代环境诱发而进行的创作;从文学观念上看,... 王若虚、元好问同为金代文学家,二人不仅创作了优秀的诗文作品,对于各自的诗学观念也有精辟的阐发。文章从论诗诗入手,对二人的诗学观进行比较研究。从创作动机上看,王、元二人的论诗绝句都是时代环境诱发而进行的创作;从文学观念上看,二人对于苏轼及江西诗派的态度较为一致,对黄庭坚的态度则有所差别;从写作手法上看,王、元二人的作品中均采用设问、对比、衬托、比喻、用典的手法,技法多样,但元好问使用各类技法的频率更高。整体来看,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有争辩的意味,态度更加鲜明强烈,而元好问的论诗作品态度更加理性客观,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元好问 论诗绝句
下载PDF
出经入史 尚疑好辨——也谈王若虚的文学观
12
作者 苏利国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8,12,共3页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著称于世。其文学批评理论,既有实际创作的具体指导,又有宏观体系的力图建构,对金末元初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于时人,其文学观、批评观力图建构,破中有立。主要体现为以尊... 作为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王若虚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著称于世。其文学批评理论,既有实际创作的具体指导,又有宏观体系的力图建构,对金末元初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于时人,其文学观、批评观力图建构,破中有立。主要体现为以尊意为统摄的重识、尚疑、求实、好辨等,以求达到一心自得、浑然天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文学观 批评观
下载PDF
王若虚校勘失误例析
13
作者 王其秀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5-46,64,共3页
王若虚在古文献校勘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不解古书文例、不审文意、不解古书语法、不明通假等校勘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
关键词 王若虚 校勘 失误
下载PDF
王若虚的汉宋孟学批评管窥
14
作者 高俊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孟子辨惑》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重要著作。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并细分为两个小方面:第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学之分,所以王若虚的评论有平... 《孟子辨惑》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重要著作。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并细分为两个小方面:第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学之分,所以王若虚的评论有平衡汉、宋的特点;第二,自己对《孟子》的解读。另一大方面是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句读、训诂等考辨,并兼论诸家的得失。纵观《孟子辨惑》的内容,王若虚以对汉宋诸家注解《孟子》的批评为基础,进而从义理与考辨两个角度阐释他的《孟子》解读观。这对于了解孟学在金代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孟学 汉宋 批评
下载PDF
金人王若虚的孟子学初探
15
作者 高俊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1-16,共6页
王若虚的《孟子辨惑》作为金代孟学流传至今的少数作品之一,对了解金代孟学发展状况至关重要。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即: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 王若虚的《孟子辨惑》作为金代孟学流传至今的少数作品之一,对了解金代孟学发展状况至关重要。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即: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学之分,所以王若虚的评论有平衡汉宋的特点。二、自己对《孟子》的解读。另一大方面是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句读、训诂等考辨,并兼论诸家的得失。纵观《孟子辨惑》的内容,王若虚以对汉宋诸家注解《孟子》的批评为基础,进而从义理与考辨两个角度阐释他的《孟子》解读观,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孟子》解读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孟子学 汉宋 批评 方法
下载PDF
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及其意义
16
作者 吴致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2-158,共7页
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一方面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推崇白居易坦白平易的诗歌风格,批评黄庭坚诗歌中的创新、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金代文人对黄庭坚乃至宋代文学的接受和批评,金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宣宗贞祐南渡后,金代... 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一方面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推崇白居易坦白平易的诗歌风格,批评黄庭坚诗歌中的创新、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金代文人对黄庭坚乃至宋代文学的接受和批评,金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受到宋代文学的影响,宣宗贞祐南渡后,金代文人普遍师法唐人,反拨文坛上形成的尖新、浮艳风气,王若虚推崇白居易而批评黄庭坚正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既包括文章,也包括诗歌,既有宏观的批评,也有具体而微的批评。此外,王若虚对黄庭坚的批评也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黄庭坚 批评 意义
下载PDF
金人王若虚掊击司马迁《史记》的学术渊源——以班固、刘知几、苏轼、朱熹之批驳《史记》为中心
17
作者 任竞泽 《晋阳学刊》 2021年第5期47-57,共11页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虽成就卓绝,但由于政治历史、思想哲学、文学文化等时代背景和立场视域不同,对其攻伐指摘的学者可以说代不乏人,其中以金人王若虚最为犀利辛辣,以致认为司马迁《史记》“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虽成就卓绝,但由于政治历史、思想哲学、文学文化等时代背景和立场视域不同,对其攻伐指摘的学者可以说代不乏人,其中以金人王若虚最为犀利辛辣,以致认为司马迁《史记》“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王若虚掊击迁史有其学术渊源,主要受班固、刘知几、苏轼、朱熹等不喜司马迁《史记》的影响,其特点是继承并融合各家指责迁史之一端而更加不遗余力。我们通过比较诸家不喜迁史之同异以见王若虚掊击迁史在“史记学”史上的关键链条作用,同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并放在宋、金、元这一广阔的多朝代多民族思想文化背景中进行透视,深入挖掘其严厉批驳迁史背后的深层原因,当有助于全面观照王若虚在宋、金、元史学史、思想史、批评史及其“史记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不喜史记 班固 刘知几 苏轼 朱熹
下载PDF
张金吾辑录王若虚《尚书义粹》校读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良中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9-142,119,共5页
金人王若虚《尚书义粹》久已亡佚,明人黄谏《书传集解》引用王若虚《尚书义粹》说颇丰,清代学者张金吾从中辑出,厘为八卷,金源《尚书》学仅此存留,是研究金代经学、理学流传不可或缺的资料。辑本虽经校对,然犹有脱漏增衍之瑕,核检黄谏... 金人王若虚《尚书义粹》久已亡佚,明人黄谏《书传集解》引用王若虚《尚书义粹》说颇丰,清代学者张金吾从中辑出,厘为八卷,金源《尚书》学仅此存留,是研究金代经学、理学流传不可或缺的资料。辑本虽经校对,然犹有脱漏增衍之瑕,核检黄谏《书传集解》,略示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金吾 辑录 王若虚《尚书义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