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沁—靖边剖面S波资料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宝峰 李松林 +4 位作者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任青芳 海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玛沁—靖边剖面深地震测深S波资料处理解释,获得本区S波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结果表明, 该区S波二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沿剖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剖面西段和海原地区下方呈现S波速度偏低,而波速比偏高的结构特征;剖面中段... 对玛沁—靖边剖面深地震测深S波资料处理解释,获得本区S波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结果表明, 该区S波二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沿剖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剖面西段和海原地区下方呈现S波速度偏低,而波速比偏高的结构特征;剖面中段和东段的S波速度和波速比正常.根据S波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讨论了两大异常区岩性的变化.推测海原大地震孕育发生不仅与构造活动有关,而且与该区的岩石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结构 波速比 海原地震 S波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东北地区至华北北缘地壳结构的区域差异: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的联合约束 被引量:22
2
作者 危自根 陈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01-3614,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分布相对均匀的127个固定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并结合前人对97个线性密集流动台站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东北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厚度(H)与平均波速比(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壳总体较薄,波速比变化复杂,地壳密... 本文通过对分布相对均匀的127个固定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并结合前人对97个线性密集流动台站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东北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厚度(H)与平均波速比(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壳总体较薄,波速比变化复杂,地壳密度横向变化大,暗示着地壳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显著的不均匀破坏与改造.东北和华北北缘都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差异.东北地区西侧兴蒙造山带地壳大致随着海拔增高逐渐增厚,H和κ分别主要在31~39km和1.71~1.83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5km和~1.77;东侧吉黑褶皱带地壳厚度与海拔不成镜像关系,H和κ集中在28~37km和1.72~1.89范围,平均值分别为~33km和~1.79.华北北缘西侧燕山带地壳由东往西逐渐增厚,H和κ主要在28~40km和1.70~1.91范围内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4km和~1.79.东侧辽东台隆地壳表现为中间厚四周薄,H和κ集中在29~35km和1.71~1.83范围,平均值分别为~32km和~1.77.东北地区吉黑褶皱带相对薄的H和变化范围大的κ表明,该区域可能由于其自身的地壳结构复杂性和紧邻太平洋板块前缘从而在中新生代遭受到了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更为强烈的地壳减薄与改造.华北北缘燕山带H和κ复杂的变化特征表明,该地区可能受到中亚造山带增生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影响,从而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改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华北北缘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5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郝天珧 吴振利 敖威 熊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50-3160,共11页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转换横波 波速比 下地壳高速层
下载PDF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小涛 吕坚 +2 位作者 马广庆 靳玉科 张建国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4期36-40,共5页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1)在震源深度10km上下,波速比平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层位正好是江西地区上地壳和中地壳的分界层位,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1)在震源深度10km上下,波速比平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层位正好是江西地区上地壳和中地壳的分界层位,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致,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震源位置附近的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可能与这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联系。(2)在震源区的较小范围内,沿地震序列的北西优势走向,两侧的波速比平均值大小不同,反映出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存在差异,其差异分界线走向与震源机制解中的一组北西向节面走向一致,推测九江—瑞昌5.7级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断裂活动引起的。(3)2005年12月3日ML3.9级余震前,波速比连续出现超出警戒线的高值异常,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地震发生。目前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持续处于高值异常,应当警惕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发生显著有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介质性质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
下载PDF
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的横向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危自根 陈凌 杨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99-2808,共10页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_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_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带和兴蒙造山带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燕山带地壳厚度的变化相对平缓,而在兴蒙造山带内,以索伦缝合带为界地壳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厚趋势,并在缝合带附近变化迅速.V_P/V_S比值在整个研究地区也表现出显著波动,特别是在燕山带波速比横向变化明显,在靠近兴蒙造山带的边界附近(大致对应于南北重力梯度带位置)明显增高;而在兴蒙造山带波速比则相对偏低,且横向变化较小.燕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地壳结构特征的差异表明,燕山带在中-新生代可能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后期改造.南北重力梯度带附近地壳结构的明显改变,并结合前人观测到的该处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强烈横向变化,表明重力梯度带可能是一条岩石圈尺度的大型陆内构造边界带,其两侧地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显生宙岩石圈演化过程.兴蒙造山带(索伦缝合带附近)以及辽东台隆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形相对应,而其波速比值也相对稳定,这可能反映了两个区域各自受到的地壳改造横向差异性相对较小,结构和成分相对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台隆 燕山带 兴蒙造山带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4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夏少红 朱俊江 黄海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0,共9页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km·s-1)、S波速度(VS=4.20—4.23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南海中北部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蒙古中南部地区地壳结构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静 吴庆举 +4 位作者 高孟潭 张瑞青 余大新 M.Ulziibat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86-2394,共9页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 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在蒙古中南部区域布设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这为开展远东地区深部结构的精细探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利用台阵记录的远震地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和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及平均波速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介于39 km至45 km之间.整体上Moho面埋深从西北往东南方向逐渐变浅.在蒙古主线性构造两侧地壳厚度呈现区域性变化特征,东南部地区地壳厚度较薄,约为39 km,而西北部地区地壳较厚,达45 km,为此推测蒙古主构造线可能是地壳的一个陡变带.此外,研究地区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值(V_p/V_s)在1.70到1.79之间,均值为1.75,低于全球大陆的平均值1.78,这可能暗示着该区其地壳是缺少铁镁质的.研究还发现测线的西北与东南地区其地壳波速比值较高,推测是古生代铁镁质地壳的残留或是新生代岩浆底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蒙古中南部地区 H-κ叠加 CCP叠加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区块石灰岩储层识别及流体性质判断 被引量:16
8
作者 齐宝权 冉志兵 +1 位作者 王学琴 苏孝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勘探新区块的储层识别和流体性质判断,特别是对其气水界面的准确定论,一直是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根据前期区块的研究成果和5口井的试油测试资料,对储层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在储层识别方面...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勘探新区块的储层识别和流体性质判断,特别是对其气水界面的准确定论,一直是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根据前期区块的研究成果和5口井的试油测试资料,对储层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在储层识别方面,对比分析了储层及非储层测井响应的差异特征,在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面,利用现有的测井测试资料,开展了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的适应性探索。结果表明:区内石灰岩储层具有相对高的孔隙度、渗透率,溶孔或微细裂缝较发育;B区可选择ⅩⅤa2相对致密石灰岩层、A区选择ⅩⅤhp相对致密石灰岩层作为标准层;三孔隙度重叠法、纵横波速度比值法对判别气水界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区块 土库曼斯坦 石灰岩 储集层 流体 测井 三孔隙度重叠法 纵、横波速度比 识别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高分辨率地壳结构:远震接收函数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洪翔 田有 +5 位作者 刘财 冯晅 杨宝俊 刘才华 刘廷 马锦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6-1689,共14页
利用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吉林大学在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布设的26个临时台站总计259个台站接收到的16,070条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H-k和CCP(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该区... 利用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吉林大学在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布设的26个临时台站总计259个台站接收到的16,070条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H-k和CCP(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该区高分辨率的地壳结构.观测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和地表高程总体呈镜像关系;西部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级带附近存在莫霍界面深度陡变带;中部的松辽盆地地区受晚中生代的地壳拉伸作用影响,地壳厚度较薄,北部的小兴安岭地区和南部的华北北缘造山带可能同样受拉伸运动影响,具有较小的地壳厚度;松辽盆地莫霍界面深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推测这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东部地区莫霍界面结构比较复杂,依兰—伊通断裂与敦化—密山断裂之间出现复杂震相,可能与该区存在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长白山火山地区地壳厚度较大,对应较高的波速比,推测在该区地壳内存在岩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接收函数 地壳结构 波速比
下载PDF
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剑勇 魏建新 +1 位作者 狄帮让 栾鑫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145,1033,共5页
纵波及横波各向异性参数ε和γ是表征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围压、干燥及盐水饱和条件下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相关性,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ε和γ间的经验公式,为两者间相互预测或测试提供参考标定值。研... 纵波及横波各向异性参数ε和γ是表征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围压、干燥及盐水饱和条件下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相关性,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ε和γ间的经验公式,为两者间相互预测或测试提供参考标定值。研究表明,随围压增大,ε和γ值均减小,且ε减小趋势更大;不同围压条件下,ε和γ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同一页岩样品在干燥和盐水饱和条件下,ε和γ都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通过相关实验测量数据交会,分析页岩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值与干酪根之间的关系;干酪根含量较低(小于0.10)时对应V_P/V_S值随干酪根含量的增大而急剧下降;而干酪根含量相对较高(大于0.15)时,对应的V_P/V_S值几乎全部小于1.65,因此V_P/V_S值小于1.65可能是高干酪根含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纵波各向异性 横波各向异性 纵横波速度比 干酪根含量
下载PDF
Crustal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cross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implications for lithology and mantle exhumation 被引量:11
11
作者 WenAi Hou Chun-Feng Li +2 位作者 XiaoLi Wan MingHui Zhao XueLin Qi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4期314-329,共16页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veloped from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reakup, is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non-volcanic margin. However, post-spreading volcanism is massive and lower crustal high...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veloped from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breakup, is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non-volcanic margin. However, post-spreading volcanism is massive and lower crustal high-velocity anomalies are widespread, which complicate the nature of the margin here. To better understand crustal seismic velocities, lithology, and geophysical properties, we present an S-wave velocity (VS) model and a VP/VS model for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by using an existing P-wave velocity (VP) model as the starting model for 2-D kinematic S-wave forward ray tracing. The Mes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 has lower VP/VS ratios than the Cenozoic sequence;in between is a main interface of P-S conversion. Two isolated high-velocity zones (HVZ) are found in the lower crust of the continental slope, showing S-wave velocities of 4.0–4.2 km/s and VP/VS ratios of 1.73–1.78. These values indicate a mafic composition, most likely of amphibolite facies. Also, a VP/VS versus VP plot indicates a magnesium-rich gabbro facies from post-spreading mantle melting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normal. A third high-velocity zone (VP : 7.0–7.8 km/s;VP/VS: 1.85–1.96), 70-km wide and 4-km thick in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zone, is most likely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erpentinization of upwelled upper mantle.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s and also gravity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mantle upwelling/ serpentinization could be the most severe in the northeasternmost continent-ocean boundary of the SCS.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velocity and degree of serpentinization suggest that serpentinite content decreases with depth, from 43% in the lower crust to 37% into the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CRUSTAL structure converted S-WAVE vp/vs ratio LITHOLOGY SERPENTINIZATION
下载PDF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永莉 毛慧玲 +1 位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s的远台和小于0.5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s的远台和小于0.5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波 波速比 直达波 云南地区
下载PDF
V_p and V_p/V_s structur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f the Taiwan region, China 被引量:6
13
作者 LI ZhiWei XU Yi +1 位作者 HAO TianYao XU Y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975-983,共9页
A tomographic study of the Vp and Vp/Vs structur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Taiwan region of China is conducted by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P and S arrival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omograph... A tomographic study of the Vp and Vp/Vs structur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Taiwan region of China is conducted by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P and S arrival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omographic results, the spherical finite difference technique is suitable for the strong heterogeneous velocity structure, and may improve the accuracy in the travel time and three-dimensional ray tracing calculations. The Vp and Vp/Vs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joint inversion and the relocated earthquakes can provide better constraints for analyzing the lateral heterogeneity and deep tectonic character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Our tomographic results reveal significa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ismic wavespeed structure and the tectonic characters. In the shallow depth, sedimentary basins and orogen show distinct wavespeed anomalies, with low Vp, high Vp/Vs in basins and high Vp, low Vp/Vs in orogen. As the suture zone of Eurasian Plate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Longitudinal Valley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gnificant high Vp/Vs anomaly extending to the middle-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which reflects the impact of rock cracking, partial melting, and the presence of fluids. In the northeast Taiwan, the Vp, Vp/Vs anomalies and relocated earthquakes depict the subducting Philippine Sea Plate under the Eurasian Plate. The high Vp of oceanic plate and the low Vp, high Vp/Vs atop the subducted oceanic plate extend to 80 km depth. Along the east-west profiles, the thickness of crust reaches 60 km at the east of Central Range with eastward dipping trend, which reveals the ea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thickened and deformed cru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REGION P wave velocity vp/vs ratio LITHOSPHERE structure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of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 dispersions and receiver functions with P velocity constraints
14
作者 Pei Zhang Xiaodong Song +2 位作者 Jiangtao Li Xingchen Wang Xuezhen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4年第2期93-106,共14页
Lithospher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geodynamic processes of crustal thicken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We conducted a j... Lithospher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geodynamic processes of crustal thicken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We conducted a joint invers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 and surface wave dispersions with P-wave velocity constraints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 Array Ⅱ temporary stations deployed across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Prior to joint inversion, we applied the H-κ-c method(Li JT et al., 2019) to the receiver function data in order to correct for the back-azimuthal variations in the arrival times of Ps phases and crustal multiples caused by crustal anisotropy and dipping interfaces.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vS,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structure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were simultaneously derived from the joint inversion. The seismic images reveal that crustal thickness decreases outward from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stable interiors of the Ordos and Alxa blocks exhibited higher velocities and lower crustal vP/vSratios. While, lower velocities and higher vP/vSratios were observed beneath the Qilian Orogen and Songpan-Ganzi terrane(SPGZ), which are geologically active and mechanically weak, especially in the mid-lower crust.Delamination or thermal erosion of the lithosphere triggered by hot asthenospheric flow contributes to the observed uppermost mantle low-velocity zones(LVZs) in the SPGZ. The crustal thickness, vS, and vP/vSratios suggest that whole lithospheric shortening is a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supporting the idea of coupled lithospheric-scale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inversion receiver functions surface waves crustal thickness vp/vs ratio NE Qinghai-Xizang Plateau
下载PDF
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啜永清 宋美琴 《山西地震》 2002年第2期1-3,13,共4页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在主压应力 P轴取向稳定的条件下同步降低的负异常 ,与该区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震源机制解 矛盾符号比 波速比 大同盆地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Geophysical evidence of large-scale silica-rich fluid flow above the continental subduction interface
16
作者 Yuantong MAO Liang ZHAO +7 位作者 Marco G.MALUSA Stefano SOLARINO Silvia PONDRELLI Baolu SUN Coralie AUBERT Simone SALIMBENI Elena EVA Stéphane GUILLOT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796-2809,共14页
Fluids in subduction zones can have major effects on subduction dynamics.However,geophysical constraints on the scale and impact of fluid flow du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re still limited.Here we analyze the VP/VS ... Fluids in subduction zones can have major effects on subduction dynamics.However,geophysical constraints on the scale and impact of fluid flow du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re still limited.Here we analyze the VP/VS ratios in the Western Alpine region,hosting one of the best-preserved fossil continental subduction zones worldwid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luid flow du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We found a belt of high VP/VS ratios>1.9 on the upper-plate side of the subduction zone,consistent with a partially serpentinized upper-plate mantle,and a belt of unusually low VP/VS ratios<1.7 on the lower-plate side,at depths shallower than 30 km.We propose that these low VP/VS ratios result from a widespread network of silica-rich veins,indicating past fluid flow along the continental subduction interface.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ast fluid flow may have reduced the effective stress along the subduction interface thus favo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Alps Crustal structure Receiver function vp/vs ratio Silica enrichment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地震带分段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粟生平 傅征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活断层分段特征的研究是当前活断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配合活断层分段性的研究,尝试研究不同活断层段落上的地壳波速比是否存在分段性的特征,文中主要对华北地区山西和燕山断裂带分区域进行了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和差异对比。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活断层 波速比 地震带 平均值
下载PDF
华南地壳及壳幔过渡带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安国 吕庆田 +1 位作者 杜建国 严加永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0-758,共9页
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 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区内M≥2.0级地震事件11410个。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走时-震中距关系直线方程,得到Pg波平均波速6.11 km/s, Sg波平均波速3.60 km/s,首波Pn波平均波速8.06 km/s, Sn波平均波速4.59 km/s。在此基础上,求得华南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为1.697,由公式计算得到华南地壳的平均泊松比为0.234,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波速比Vp/Vs为1.756,计算得到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泊松比为0.260。走时反演给出的泊松比结果显示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以及东南沿海地壳的物性差异。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存在大面积的低泊松比异常区,与江南造山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东南沿海、钦杭成矿带泊松比明显较高,解释为幔源物质注入地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天然地震 地震波速 波速比 泊松比 深部资源工程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境内地壳结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攀 朱良保 +2 位作者 陈浩朋 王清东 杨颖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61,981,共12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110°E之间存在一个地壳厚度陡变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地壳厚度相对均匀,为31—36km,西部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厚且变化较大,中部地区地壳厚度为34—49km.总的看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可达81km;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地区地壳厚度次之;华南地区地壳最薄.另外,中国大陆地壳平均波速比为1.738(σ=0.253),比全球大陆平均波速比1.78(σ=0.269)低.较低的波速比可能暗示中国境内地壳低速层的存在或者铁镁质成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搜索法 地壳厚度 波速比 泊松比
下载PDF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渤海盆地的沉积覆盖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传松 朱露培 +1 位作者 丁志峰 潘纪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6-722,共7页
本研究收集了华北地震台网近6年的远震数据,提取有效接收函数12000余条,对同一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用固定值域模拟搜索技术,获得了台站下方覆盖层(沉积覆盖)的厚度和Vp/Vs比,有效数据点27个,合理地覆盖了研究区。计算结果显示,上... 本研究收集了华北地震台网近6年的远震数据,提取有效接收函数12000余条,对同一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用固定值域模拟搜索技术,获得了台站下方覆盖层(沉积覆盖)的厚度和Vp/Vs比,有效数据点27个,合理地覆盖了研究区。计算结果显示,上覆地层厚度受到北东向构造影响,由北西至东南渐次增厚;Vp/Vs与上覆地层厚度和P波延时成正比,上覆地层厚度大致与Vp/Vs比成正比;上覆地层厚度与S波速度成反比,与地层的松散度成正比。研究显示,上述结果为场地条件和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约束参数;同时,我们认为,本研究为油气勘探和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沉积覆盖 vp/vs 场地条件 油气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