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关系初探 被引量:19
1
作者 严以新 高进 +1 位作者 诸裕良 郑金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2,共6页
简要分析了北槽具有优良河势的各种因素 ,并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三期及远景规划实施后北槽分流比的数模计算结果 ,初步研究了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 ,在分流河口由于边界层脱离而产生... 简要分析了北槽具有优良河势的各种因素 ,并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三期及远景规划实施后北槽分流比的数模计算结果 ,初步研究了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 ,在分流河口由于边界层脱离而产生一个立轴旋涡———兰金涡 (RankineVortex) ,因而引发横向流 ,藉此可以解释底沙偏向南槽的输移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航道治理 北槽 河床演变
下载PDF
一次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演变过程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山山 李国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3-726,共14页
对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减弱、高原切变线生成并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东南移,进而引发川渝强降水的高原切变线生成机制以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引入描写热带气旋的Okubo-Weiss(OW)参数(VOW)来定量表达低涡、切变气流中旋转和变形的... 对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减弱、高原切变线生成并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东南移,进而引发川渝强降水的高原切变线生成机制以及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引入描写热带气旋的Okubo-Weiss(OW)参数(VOW)来定量表达低涡、切变气流中旋转和变形的相对大小,确定高原切变线的潜在生成区域和发展状况。得出在高原切变线生成阶段,500 h Pa等压面上VOW值由正转负,VOW负值带可以很好地指示高原切变线的潜在生成区域。VOW负值强度与高原切变线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高原切变线上以VOW负值中心为主,但也会存在正值中心,说明在切变线上也会有气旋性涡度。此个例高原切变线以伸缩变形为主,高原切变线沿变形场的拉伸轴分布。然后通过涡度方程和总变形方程进一步分析了高原低涡减弱、高原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高原低涡的减弱、消失主要受散度项的影响,时间演变分析表明系统由强气旋性涡度的高原低涡演变为强辐合性的高原切变线。总变形方程中的扭转项对高原切变线的生成贡献最大,其次为水平气压梯度项,散度项最小;当高原切变线上以拉伸变形为主时,不利于其上高原低涡的发展,切变线可能是影响低涡发展的背景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高原切变线 演变过程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数值模拟圆柱统流旋涡生成、分离及演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春明 吴文权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25-30,共6页
本文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涡量-流函数形式的N-S方程,数值模拟了圆柱瞬时起动后流动分离,旋涡生成、脱落以及随时间推进涡街产生和长期非定常演化过程,包括对称涡的生成,二次涡形成的α结构及卡门涡街等.本文方法效率较高,数... 本文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涡量-流函数形式的N-S方程,数值模拟了圆柱瞬时起动后流动分离,旋涡生成、脱落以及随时间推进涡街产生和长期非定常演化过程,包括对称涡的生成,二次涡形成的α结构及卡门涡街等.本文方法效率较高,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推广到模拟其他复杂钝体在中等或高雷诺数下的非定常绕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圆柱绕流 旋涡生成 流体力学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中气流涡结构特征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栋 徐新喜 +2 位作者 李福生 赵秀国 高振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人体口喉模型以及气管支气管内的涡结构演化过程和涡结构特征。结果气流在咽部、喉部形成两次射流,导致气流在咽部和喉部出现两个主要的涡量增长区,咽喉部位形成扁平涡,在靠近气管中心偏向前壁的位置出现一个"类壁弯涡",气管内出现了以接近对称的反向旋转涡对;G0气管末端的涡量由壁面向中心处扩展,并随着流动向G1支气管内延伸,各级支气管中涡量并不是对称分布的。结论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是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的显著特点,气道结构特点是引起不同尺度涡结构演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涡结构 涡演化 涡量 大涡模拟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k-ω湍流模型的翼尖涡演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钱宇 蒋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708-14713,共6页
为深入研究近场翼尖涡的演化过程,同时给远场尾流的计算提供初始参考,建立飞机着陆状态仿真模型,采用结构化网格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利用转捩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不可压缩的N-S(Narier-Stokes)方程对生成的网格进行数值计算... 为深入研究近场翼尖涡的演化过程,同时给远场尾流的计算提供初始参考,建立飞机着陆状态仿真模型,采用结构化网格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利用转捩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不可压缩的N-S(Narier-Stokes)方程对生成的网格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着陆状态下机翼及近翼流场翼尖涡的连续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机翼表面形成的两次共转融合涡与次级尾迹涡共同作用于近翼流场,并于0.5L(L为机身长度)处形成稳定的翼尖涡;在整个演化过程中,翼尖涡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并伴随着较大的能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尖涡 结构化网格 SST k-ω湍流模型 连续演化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低涡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颖璨 李跃清 陈永仁 《气象科技》 2018年第1期76-83,共8页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低涡系统(西南涡、高原涡)是造成我国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也是高原天气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过去十多年,关于西南涡、高原涡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总结了西...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低涡系统(西南涡、高原涡)是造成我国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也是高原天气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过去十多年,关于西南涡、高原涡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总结了西南涡、高原涡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现状,评述了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高原涡 垂直结构 发展机制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流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程钰锋 聂万胜 +3 位作者 车学科 田希晖 侯志勇 周鹏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5-302,共8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不同环境压力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流场启动涡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和诱导流场分布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不同环境压力下,诱导流场都会出现启动涡,压力较高,启动涡逐渐向右即向植入电极一侧扩散并最终消失...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得了不同环境压力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流场启动涡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和诱导流场分布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不同环境压力下,诱导流场都会出现启动涡,压力较高,启动涡逐渐向右即向植入电极一侧扩散并最终消失,扩散速度随时间递减,压力较小,诱导漩涡不会随放电时间的增大而消失;环境压力减小,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的启动时间减小,诱导流场的法向分量增强、横向分量减弱,诱导流线形状的变化规律是:L→U→V,L型流线没有诱导漩涡,U型流线有两个诱导旋涡,分别分布在U型凹槽和右侧,V型流线有一个诱导漩涡,分布在V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诱导流场 启动涡 演化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vortices in the wake of an ARJ21 airplane: Application of the lift-drag model 被引量:6
8
作者 Jun-Duo Zhang Qing-Hai Zuo +3 位作者 Meng-Da Lin Wei-Xi Huang Wei-Jun Pan Gui-Xiang Cui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19-428,共10页
Wake separation is crucial to aircraft landing safety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irport operational efficiency.The near-grou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ke vortice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the wake separation ... Wake separation is crucial to aircraft landing safety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irport operational efficiency.The near-grou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ke vortice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the wake separation system design.In this study,we analysed the near-ground evolution of vortices in the wake of a domestic aircraft ARJ21 initialised by the lift-drag model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s based on an adaptive mesh.Evolution of wake vortices formed by the main wing,flap and horizontal tail wa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horizontal tail vortices are the weakest and dissipate rapidly,whereas the flap vortices are the strongest and induce the tip vortex to merge with them.The horizontal tail and flap of an ARJ21 do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irculation evolution,height change and movement trajectory of the wake vortices.The far-field evolution of wake vortices can therefore be analys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wake vortex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ke vortex Near-ground evolution Large eddy simulation Adaptive mesh Lift-drag model
下载PDF
涡旋演化的小波自适应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勇 宗智 邹文楠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43,共11页
该文考察了小波自适应方法用于涡旋运动的演化过程.首先,通过两个初边值问题,说明小波方法具有可精度可控和局部结构自动捕捉的能力.然后,计算了涡旋的合并过程,结果表明,小波方法可以准确高效的应用于流动涡旋的演化预测,进而,讨论了... 该文考察了小波自适应方法用于涡旋运动的演化过程.首先,通过两个初边值问题,说明小波方法具有可精度可控和局部结构自动捕捉的能力.然后,计算了涡旋的合并过程,结果表明,小波方法可以准确高效的应用于流动涡旋的演化预测,进而,讨论了小波方法在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自适应 涡旋演化 相干结构 涡量方程 湍流
下载PDF
自由表面旋涡数值模拟与涡、汇模型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帆 施徐明 +3 位作者 戴韧 郭雪岩 陈铁军 吴玉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30,共6页
为研究吸气旋涡的产生机理,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将水利和水工设备进水口前常见的自由表面旋涡现象简化为盆池自由放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自由表面旋涡现象.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自由液面从... 为研究吸气旋涡的产生机理,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将水利和水工设备进水口前常见的自由表面旋涡现象简化为盆池自由放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自由表面旋涡现象.通过数值模拟获得自由液面从纯水涡到吸气旋涡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将计算结果与理论Burgers涡模型进行对比,发现Burgers涡模型的切向速度分布方程与计算结果相符,涡量向中心聚集是导致自由液面发生凹陷并最终产生吸气旋涡现象的原因之一,同时发现Burgers涡的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布方程与计算结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简化模型后,剔除切向速度影响,模拟了无旋流体的排水过程.通过理论推导在球坐标系下提出"汇球面"模型,获得了较好的速度分布方程,并发现"汇"效应也是产生吸气旋涡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表面旋涡 流体体积 旋涡演化过程 Burgers涡模型 汇球面
下载PDF
Imaging of th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a Vortex Generator in Supersonic Flow 被引量:3
11
作者 WANG Dengpan XIA Zhixun +2 位作者 ZHAO Yuxin WANG Bo ZHAO Yanhu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The fin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a vortex generator (VG) in supersonic flow is studied with the nanoparticle-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 method in a quiet supersonic wind tunnel. The fine coherent structu... The fin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a vortex generator (VG) in supersonic flow is studied with the nanoparticle-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 method in a quiet supersonic wind tunnel. The fine coherent structure at the symmetrical plane of the flow field around the VG is imaged with NPLS.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rtical structure are analyzed, which demonstrate periodic evolution and similar geome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movement and slow change. Because the NPLS system yields the flow images at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s, from these images the position of a large scale structure can be extracted precisely.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s can be evaluated with edge detection and correlation algorithms. The shocklet structures induced by vortices are imaged, from which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ockle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generator nanoparticle-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vortical structur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SHOCKLET
原文传递
流固耦合作用下真实人体上呼吸道气溶胶扩散沉积的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新喜 孙栋 +2 位作者 赵秀国 李福生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5,共8页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和Lagrangian随机轨道模型,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循环呼吸模式下上呼吸道内气溶胶的扩散沉积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气流涡结构演化对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气溶胶在人体...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和Lagrangian随机轨道模型,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循环呼吸模式下上呼吸道内气溶胶的扩散沉积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气流涡结构演化对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沉积率进行测量,验证仿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循环吸气时,0.3μm气溶胶颗粒比6.5μm气溶胶颗粒更容易通过上呼吸道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支气管;循环呼气时,部分进入上呼吸道的颗粒在呼出气流夹带下,在气道中折返、回旋、沉积,而有些则从口腔中呼出;0.3和6.5μm气溶胶颗粒在咽、喉以及气管内沉积较多,而在口腔内沉积较少;6.5μm气溶胶颗粒在上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率明显高于0.3μm气溶胶;流固耦合作用时咽部、喉部的壁面形变可缓冲气流冲击,气溶胶颗粒在咽喉部位的沉积率有所下降;大粒径气溶胶颗粒沉积受惯性碰撞影响较大,而小粒径气溶胶颗粒沉积受湍流扩散及涡流夹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上呼吸道 涡结构演化 气溶胶 扩散沉积 流固耦合作用
下载PDF
鸭式布局大迎角大振幅俯仰动态气动特性机理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沛清 唐文烜 胡天翔 《气动研究与试验》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鸭式布局战斗机在大迎角大振幅俯仰机动过程中,由于动态洗流与非定常涡系干扰之间的耦合机理极为复杂,流动非定常性和非线性干扰的机理尚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对流场进行控制,这限制了鸭式布局过失速机动性能。基于静态研究中前缘涡演化规... 鸭式布局战斗机在大迎角大振幅俯仰机动过程中,由于动态洗流与非定常涡系干扰之间的耦合机理极为复杂,流动非定常性和非线性干扰的机理尚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对流场进行控制,这限制了鸭式布局过失速机动性能。基于静态研究中前缘涡演化规律,本文总结了三角翼和鸭式布局在动态俯仰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和涡系演化机理,分析了鸭翼参数对鸭式布局动态俯仰中气动特性的影响,尤其关注到俯仰缩减频率的重要作用。重点开展鸭式布局在一系列缩减频率下动态俯仰非定常气动特性的研究,着重分析了高缩减频率下鸭式布局有效迎角对动态升力迟滞环和空间涡系演化轨迹的影响,划分了受涡系演化主导的慢反应区间和受动态洗流主导的快反应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式布局 缩减频率 动态洗流 气动特性 涡系演化
原文传递
不同生理条件下主动脉双叶机械心脏瓣膜血流动力学分析
14
作者 强彦 张民祖 +1 位作者 段天赐 祁亮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1281-1288,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生理条件下主动脉位置双叶机械心脏瓣膜下游的速度分布、涡演化、粘性剪切应力、雷诺剪切应力进行研究。收缩期峰值时,运动状态下血液射流较其他两种生理状态下更为强烈,最大血液流速为2.1 m/s。对于涡演...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不同生理条件下主动脉位置双叶机械心脏瓣膜下游的速度分布、涡演化、粘性剪切应力、雷诺剪切应力进行研究。收缩期峰值时,运动状态下血液射流较其他两种生理状态下更为强烈,最大血液流速为2.1 m/s。对于涡演化的分析表明3种生理状态下剪切层是比较明显的流动特征,在收缩期峰值时,血液与主动脉窦作用较为强烈。对于粘性剪切应力,当瓣叶完全打开时,瓣叶在瓣膜区阻碍了血液流过瓣膜,血流与瓣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较高的剪切应力,3种生理状态下,观察到的最大粘性剪应力小于8 N/m^(2)。3种生理状态下观察到最大的雷诺剪切应力为700 N/m^(2)。本研究有助于为临床手术瓣膜选择以及术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机械心脏瓣膜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涡演化 粘性剪切应力 雷诺剪切应力
下载PDF
苏南地区一次冷涡背景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及中尺度特征
15
作者 张盛曦 禹梁玉 顾荣直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利用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8月17日苏南地区一次冷涡南落背景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成因机理及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属于冷涡后部西北气... 利用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8月17日苏南地区一次冷涡南落背景下的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成因机理及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属于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型对流天气,快速南下的冷涡及其后部的强盛西北气流为强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不稳定层结条件。2)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近地面层大比湿区是形成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关键环境因子,超过50 kg/m^(2)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近地面层南北向风向的辐合及东西向风速的辐合共同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和初始动力条件。3)苏南地区存在大陆性强对流型和热带海洋型两种类型的强降水回波,“列车效应”和“合并作用”共同造成了单点极端强降水的“双峰”结构,以及局部地区回波呈现类似超级单体风暴的结构特征。4)强降水发生前,高层北风动量的下传改变了中层的风向和风速,同时近地层东北风速的快速增强,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大了垂直风切变,使层结的不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冷涡 大气可降水量 成因机理 中尺度演变
下载PDF
双向轴流泵装置双向发电水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阚阚 黄佳程 +2 位作者 吴伟松 郑源 陈会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9-668,共10页
轴流泵在反向发电时,不同运行工况和几何过流形式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水力不稳定现象。以某泵站双向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SST k-ω模型,对其开展双向发电全流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额定转速下,轴流泵装置反向发电效率整体高于正向发电... 轴流泵在反向发电时,不同运行工况和几何过流形式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水力不稳定现象。以某泵站双向轴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SST k-ω模型,对其开展双向发电全流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额定转速下,轴流泵装置反向发电效率整体高于正向发电;最优工况下,与正向发电相比,反向发电在泵段有较合理的压力分布,流线相对平顺。正向发电导叶出口压力脉动稳定性较差,对比导叶段漩涡演变和叶轮受力变化规律得出,正向发电导叶内部的大尺度漩涡是引起导叶出口压力脉动不规律以及最优工况效率更低的原因,且是引起叶轮径向力更大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泵站双向轴流泵装置及前(后)置固定导叶轴流泵装置在发电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轴流泵装置 双向发电 数值模拟 水力性能 压力脉动 漩涡演变
下载PDF
流体机械非定常流动的涡方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祝宝山 王旭鹤 +1 位作者 龟本乔司 曹树良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8-185,共8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建立在拉格朗日框架下涡方法的具体算法,主要包括:涡量边界条件的给定,涡量输送方程中拉伸项及粘性扩散项的数值处理,以及根据流场中离散涡元的分布计算流场压力的积分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有代表性的流体机械非定常流动现... 本文描述了一种建立在拉格朗日框架下涡方法的具体算法,主要包括:涡量边界条件的给定,涡量输送方程中拉伸项及粘性扩散项的数值处理,以及根据流场中离散涡元的分布计算流场压力的积分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有代表性的流体机械非定常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涡方法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法是非常适合于数值模拟流体机械非定常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机械 涡方法 非定常流动 涡运动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与热力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屈顶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娟 范旭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1494,共14页
应用1989~2018年6~8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西南涡之九龙涡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测、诊断、合成分析,深入研究了川西高原涡源子区域1和子区域2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偏南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热力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夏... 应用1989~2018年6~8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西南涡之九龙涡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测、诊断、合成分析,深入研究了川西高原涡源子区域1和子区域2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偏南型九龙涡的水汽输送、热力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夏季九龙涡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受多尺度系统协同作用影响,源地型、偏东型、东北型生成区主要为西南水汽输送,偏南型则为西北水汽输送。伴随九龙涡生成,生成区水汽辐合逐渐加强,结束时次,移动型九龙涡在对应的移动方向下游具有异常的水汽通量辐合。(2)九龙涡涡区主要为热量消耗,其中源地型九龙涡热量消耗较大且无充足补给成为其消亡的原因之一,初生时次低层(高层)水汽消耗(增加),但发展后均为消耗;子区域1(子区域2)下垫面、环流影响复杂(简单),视热源、视水汽汇项垂直分布多样(单一),具有多个(一个)极值中心;辐射冷却和小尺度涡旋垂直输送可使视热源项中心高于视水汽汇项中心。(3)九龙涡的视热源、视水汽汇的大值区主要位于低涡东北部,且视水汽汇强于视热源,分别对应低涡强对流区和强夜发性;移动型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分布及变化一般都强于源地型,其中,子区域1的东北型、偏南型始终保持较强分布,子区域2的移动型和源地型初生时次差异不大,结束时次东北型显著增强。(4)源地型低涡的消亡最先表现为视水汽汇在低涡外围的减弱,而偏东型、东北型则在移动方向扩展、增强,形成视热源、水汽汇大值区,分别预示着九龙涡的减弱消亡和发展移动;偏南型西南侧有一热源大值系统,可能成为其偏南移出的外强迫因素。综上,区域和环境水汽、大气热力条件等异常变化与九龙涡演变密切相关,两者可能是九龙涡生成、消亡、发展、移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九龙涡 热力特征 演变机制
下载PDF
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学敏 田希晖 +3 位作者 车学科 聂万胜 陈庆亚 姜家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60-4065,共6页
为了解非定常等离子体作用机理,利用粒子图像激光测速技术开展了静止空气中的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射流实验,研究了非定常诱导旋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占空比与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定常模式下,诱导暴露电极右侧产生... 为了解非定常等离子体作用机理,利用粒子图像激光测速技术开展了静止空气中的非定常等离子体诱导射流实验,研究了非定常诱导旋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占空比与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定常模式下,诱导暴露电极右侧产生圆形诱导旋涡;随着诱导旋涡向右上方逆时针卷吸,流场产生一系列"9"状逆时针旋涡,且随着旋涡的叠加逐渐形成射流。随着占空比的增大,诱导射流速度及诱导流场高速区面积增大,高速区与壁面夹角减小。频率对诱导流场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优值,当占空比一定、频率为30 Hz时,诱导射流速度最大,诱导流场高速区集中,高速区与壁面夹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诱导旋涡 非定常 等离子体 诱导流场 演化
下载PDF
脉冲激励下超音速混合层涡结构的演化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广明 刘洪 +1 位作者 张斌 张庆兵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8-178,共11页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脉冲激励作用下的超音速混合层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清晰展示了流场中涡结构的独特生长机理.基于涡核位置提取方法,对超音速混合层流场中涡结构的空间尺寸和瞬时对流速度等动态特性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分析流场...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脉冲激励作用下的超音速混合层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清晰展示了流场中涡结构的独特生长机理.基于涡核位置提取方法,对超音速混合层流场中涡结构的空间尺寸和瞬时对流速度等动态特性进行了定量计算.通过分析流场中涡结构的动态特性在不同频率脉冲激励下的变化,揭示出受脉冲激励超音速混合层流场中涡结构的演化机理:涡结构的生长不再是依靠相邻涡-涡结构之间的配对与融合,而是通过涡核外围的一串小涡旋结构被依次吸进涡核来实现,且受激励流场中各个涡结构的空间尺寸变化较小;流场中的涡结构数量与脉冲频率成正比例关系,而涡结构的空间尺寸与脉冲频率成反比例关系;涡结构的平均对流速度随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针对受脉冲激励超音速混合层,给出了能够表征涡结构特性与脉冲激励参数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即受激励流场中涡结构的平均对流速度与脉冲周期的乘积近似等于流场中涡结构的空间尺寸(涡结构平均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演化 超音速混合层 大涡模拟 脉冲激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