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道”杂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储泰松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儿童"义的"毛道",其语源来自于"髦"或"髦头",又写作"毛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词汇 毛道 毛道凡夫 髦头 旄头
下载PDF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1,共6页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古词汇 东晋汉译佛经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贫僧”源流考
3
作者 马丽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佛教徒专用自称。"贫僧"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徒身份自我认同的完成。外来宗教词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土壤。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现有的佛教词汇研究较多关注汉译佛经对汉语的扩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对佛教词汇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僧 佛教词汇 汉译佛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