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毛道”杂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储泰松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儿童"义的"毛道",其语源来自于"髦"或"髦头",又写作"毛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词汇
毛道
毛道凡夫
髦头
旄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1,共6页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古词汇
东晋汉译佛经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贫僧”源流考
3
作者
马丽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佛教徒专用自称。"贫僧"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徒身份自我认同的完成。外来宗教词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土壤。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现有的佛教词汇研究较多关注汉译佛经对汉语的扩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对佛教词汇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僧
佛教词汇
汉译佛经
原文传递
题名
“毛道”杂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储泰松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
文摘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儿童"义的"毛道",其语源来自于"髦"或"髦头",又写作"毛头"。
关键词
佛经词汇
毛道
毛道凡夫
髦头
旄头
Keywords
vocabulary
in
buddhist scriptures
"Maodao(毛道)"
"Maodao
Fanfu(Children
and
the
Common
People
毛道凡夫)
"
"Maotou
(
髦头
)
"
"Maotou
(旄头)"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小云
机构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61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8JA740009)
文摘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古词汇
东晋汉译佛经
《汉语大词典》
Keywords
mediaeval
vocabulary
Chinese
translation
of
Dong-jin
buddhist scriptures
Great
Chinese
Dictionar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贫僧”源流考
3
作者
马丽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古汉语称谓词的交际功能研究”(14YJC740066)。
文摘
佛教在东汉从印度传入中土,从一开始依附于道教,借用其术语,以"贫道""道人"自称,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逐渐壮大独立,在唐代产生了专用自称"贫僧"。到了元代,"贫僧"最终取代"贫道",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佛教徒专用自称。"贫僧"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佛教徒身份自我认同的完成。外来宗教词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土壤。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汉语语言体系的丰富。现有的佛教词汇研究较多关注汉译佛经对汉语的扩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对佛教词汇的"反哺"。
关键词
贫僧
佛教词汇
汉译佛经
Keywords
Pin
Seng(贫僧)
buddhist
vocabulary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毛道”杂考
储泰松
《长江学术》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晋汉译佛经词汇与语文词典的编撰
曹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贫僧”源流考
马丽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