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视力下降的病因和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光碧 羊薇 +2 位作者 潘佳幸 邓苗苗 肖雪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92-394,共3页
功能性视力下降是一种不归因于病理及结构异常的非器质性的视力下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功能异常,同时可伴随情绪及心理障碍、癔症及伪盲等情况。功能性视力下降的临床诊治较为复杂,常因为反复客观检... 功能性视力下降是一种不归因于病理及结构异常的非器质性的视力下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功能异常,同时可伴随情绪及心理障碍、癔症及伪盲等情况。功能性视力下降的临床诊治较为复杂,常因为反复客观检查无异常、治疗效果欠佳等情况而降低患者满意度。目前关于功能性视力下降的临床诊治并无统一标准,本文从功能性视力下降的病因、影响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双眼视功能、情绪与认知以及干眼等因素可导致功能性视力下降,视觉训练及中药汤剂均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尚不明确的病因,同时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未来可随着眼科学、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科等学科的结合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视力下降 视功能障碍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建慧 侯梅 +2 位作者 王强 钟兆贝 孙殿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6年至2009年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的163例脑瘫患儿,详细采集其围生期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屈光、视敏度、眼位、眼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定...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伴发视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06年至2009年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的163例脑瘫患儿,详细采集其围生期高危因素,同时进行屈光、视敏度、眼位、眼运动和眼底等检查,评定其视觉发育状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版软件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 163例脑瘫患儿中,眼科检查结果异常61例,异常率37.4%.其中39例患儿(23.9%)存在屈光参差,包括远视、近视和/或散光;50例患儿存在斜视(30.7%);眼球运动异常26例(16.0%),包括眼球震颤、固视困难和不自主眼球运动等;眼底异常13例(8.0%);37例患儿能配合视敏度检查,视敏度低下者19例(51.4%).头颅磁共振结果显示以枕叶皮质受损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伴发视觉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高危因素.结论 视觉障碍是脑瘫患儿的常见合并症,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视觉障碍 斜视 屈光参差 视敏度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梦 曾春琴 +2 位作者 周厚利 方晏红 吕小东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42例(284只眼)。其中,男性70例(140只眼),女性72例(144只眼);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9±2.2)岁。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差值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组和高度屈光参差组;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及高度近视眼组。检测全部患者的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屈光度、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眼位、近距眼位、远距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融像性聚散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等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均为非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IQR)]进行描述,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眼视功能障碍类型和患病率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全部患者平均屈光参差屈光度、立体视、集合近点、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远距隐斜角度及近距隐斜角度分别为-1.50(0.85)D、40(48.75)"、5.25(2.22)cm、11.10(2.85)D、12(7)cmp、0(2)△及0(3)△。远距基底朝内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2)△及4(2)△;远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6(4)△、18(8)△及14(8)△;近距基底朝内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8(4)△、14(5.5)△及12(6)△;近距基底朝外模糊点、破裂点及恢复点分别为14(8)△、25(10)△及20(9)△。全部患者142例(284只眼)中,低度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分别有117例(234只眼)和25例(50只眼),分别占82.39%和17.61%。双眼视功能障碍共计70例(140只眼),占49.29%。其中,调节功能异常、集合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功能 视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子恩 张煜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指帕金森病患者视觉通路中由于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眼球活动异常和视觉障碍。该症候群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并与疾病的病程、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相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指帕金森病患者视觉通路中由于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眼球活动异常和视觉障碍。该症候群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并与疾病的病程、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等因素相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频眼动仪、磁共振成像、评估量表等方法可协助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帕金森病眼部症状和体征是既往被忽视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尽早识别该症候群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眼球运动 视觉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原文传递
垂体卒中诱发因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晓黎 雷霆 +1 位作者 陈劲草 薛德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有诱发因素垂体卒中和无诱发因素垂体卒中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结果方面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急性垂体卒中患者中有诱发因素 (12例 )与无诱发因素患者 (3 0例 )在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有诱发因素的... 目的 探讨有诱发因素垂体卒中和无诱发因素垂体卒中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结果方面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急性垂体卒中患者中有诱发因素 (12例 )与无诱发因素患者 (3 0例 )在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有诱发因素的患者与无诱发因素的患者 :前者更多地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 (P =0 0 3 2 )、视觉功能障碍 (P =0 0 2 0 )和视野缺损 (P =0 0 46) ,诊断比后者更加延迟 (P =0 0 15 )。结论 垂体卒中患者常因诱发因素加重其病情 ,混杂其临床表现而使诊断和治疗延迟 ,使视觉功能恢复不佳。对头痛患者中突然出现视力衰退者应考虑到垂体卒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诱发因素 视觉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损伤致视力障碍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定坤 杨丽 +2 位作者 孟欢欢 陈溪萍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32-638,共7页
目的研究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单眼视力障碍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定量及定性差异。方法选取外伤致单眼视力损害受试者91名,根据损伤原因和解剖节段分为眼内屈光介质-视网膜损伤组(简称“眼球损伤组”)、... 目的研究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单眼视力障碍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定量及定性差异。方法选取外伤致单眼视力损害受试者91名,根据损伤原因和解剖节段分为眼内屈光介质-视网膜损伤组(简称“眼球损伤组”)、视神经损伤组、中枢脑损伤组和颅内合并损伤组,分别记录受试者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P100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P2波的峰时及波幅,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4组受试者定量(峰时及波幅)及定性(阈值VEP频数、异常波形类别及频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眼球损伤组PR-VEP P100波及视神经损伤组F-VEP P2波呈现伤眼较健眼峰时延长、波幅降低的特征性差异(P<0.05),中枢脑损伤组和颅内合并损伤组健眼PR-VEP波幅在多个空间频率下较眼球损伤组健眼波幅降低(P<0.05)。眼球损伤组和视神经损伤组与颅内合并损伤组达到阈值的VEP P波频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与中枢脑损伤组在波幅异常降低频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VEP可区分中枢损伤与外周损伤、外周损伤中的眼球损伤与神经损伤,但无法区分颅内单纯损伤与复杂损伤,为定位视力障碍损伤部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眼球损伤 视神经损伤 脑损伤 颅内合并伤 视力障碍 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全良 张春香 菅宝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16-1318,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与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9.42±7.78岁,病程小于5a,矫正视力5.0,平均空腹血糖7...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与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9.42±7.78岁,病程小于5a,矫正视力5.0,平均空腹血糖7.8±3.6mmol/L。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对照组60例正常人,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7.2±6.52岁,矫正视力5.0,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两组PVEP参数P100波潜伏期和P100波振幅值,FERG参数a波潜伏值、b波潜伏期、a波振幅值、b波振幅值。结果:观察组的参数P100波振幅值、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有振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观察组的参数a波潜伏期、a波振幅值、b波潜伏期、b波振幅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控制稳定,PVEP P100的振幅值、FERG a、b波的振幅值与糖尿病程无关,而PVEP P100的潜伏值、FERG a、b波的潜伏值与糖尿病程有关。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提示糖尿病患者视神经元损伤较为敏感;闪光视网膜电图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双极细胞损害的理想手段;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参数P100波振幅值、闪光视网膜电图参数b波振幅值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临床前期最敏感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功能损害 糖尿病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毕伟康 李泽坤 +4 位作者 岳傲春 宋慧平 张少斌 韩伟 李琴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87-494,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490例,其中轻度中毒者132例、中度中毒者193例、重度中毒者165例,通过询问病史、常规体格检...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490例,其中轻度中毒者132例、中度中毒者193例、重度中毒者165例,通过询问病史、常规体格检查、颅脑磁共振、眼科专项检查及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NEI-VFQ)等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CO中毒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O接触时间、院外滞留时间、给氧开始时间及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相关(P<0.05)。3组患者中均发现少量CO中毒相关眼科病变的病例,其中轻度中毒组14例(10.6%)、中度中毒组18例(9.3%)、重度中毒组17例(10.3%),3组在发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视功能障碍损伤程度略有不同:轻度中毒组眼科检查Ⅰ级损伤的病例略多(9例),重度中毒组Ⅲ级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10例),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3组患者中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或眼科专科检查异常,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并不完全符合(P<0.01),有些患者即便出现比较严重的专科检查异常,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经正规治疗后,重度中毒组患者视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0.4±3.4)个月,明显超过轻度中毒组[(5.2±5.3)个月]及中度中毒组[(6.1±5.5)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方面,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重度中毒组(P<0.05)。在预后方面,经过正规治疗,尽管重度中毒组患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其眼科后遗症发生率(58.8%)明显高于其他2组(0%和16.7%,P<0.05)。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可出现视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丰富多样、持续时间长、预后差,应及早完善眼科相关检查,尽早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视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 眼科专科检查 颅脑MRI
原文传递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荷 杜林润 +5 位作者 方成 林成敏 宋盈盈 陈浙一 陈彩芬 黄美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604-607,612,共5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4-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专科中心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87例,评估受试者的视觉功能(LogMAR视力)、静态平...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视觉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7年4-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专科中心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87例,评估受试者的视觉功能(LogMAR视力)、静态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动态平衡功能“[站起-走”(TUG)计时]以及认知(MMSE问卷)和抑郁状态(GDS-15问卷)。采用方差检验、回归线、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例受试者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为(50.0±2.8)分,TUG计时值为(12.1±3.5)s。Berg平衡量表分值和TUG计时主要与双眼视力、年龄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Berg平衡量表分值=62.27-4.37×双眼视力-0.12×年龄(F=23.87,P<0.001),TUG计时=-5.07+3.83×双眼视力+0.19×年龄(F=15.22,P<0.001)。不同性别间的Berg平衡量表分值(F=3.45,P=0.067)和TUG计时(F=3.88,P=0.05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视觉功能障碍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白内障老年患者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功能逐渐下降,年龄对平衡功能的影响程度低于视觉功能。视觉功能障碍主要以影响动态平衡功能从而引发跌倒事件,性别差异对平衡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视觉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对《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中关于视觉功能损伤程度分级的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5-7,共3页
在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 )》(2 0 0 2年 )中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10 0波峰时值被作为客观衡量视觉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准。我认为此规定非常不妥 ,建议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 0波峰时值为主要观察指标 ,但需要注意... 在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 )》(2 0 0 2年 )中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10 0波峰时值被作为客观衡量视觉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准。我认为此规定非常不妥 ,建议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 0波峰时值为主要观察指标 ,但需要注意峰时值的延长与通常所谓的视力不同。对于PVEP波形不明显或消失者 ,建议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判断患者视觉系统是否有功能 ,但不作为判断损伤程度分级标准使用。建议具体鉴定时结合视网膜电图检查项目等结果对视觉功能损伤程度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参考多焦点视网膜电图的检查结果。建议对涉及司法鉴定的检查一定要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化要求的检查系统 ,检查报告应由具备视觉电生理检查实践经验和相应临床知识的人员出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事故 视觉功能 视觉障碍 司法鉴别
下载PDF
颞叶切除术后视觉障碍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鹏飞 苏崇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580-582,共3页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颞叶切除术后出现视觉障碍的原因,改进手术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熟悉与视觉相关的颞叶解剖,改进治疗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的技术。①针对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损伤...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颞叶切除术后出现视觉障碍的原因,改进手术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熟悉与视觉相关的颞叶解剖,改进治疗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的技术。①针对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复视,在切除颞叶内侧结构时,在软膜内切除,避免双极电凝的热损伤。②针对视放射损伤导致的视野缺损,离断颞叶的范围距颞极不要超过3.5cm。结果 42例颞叶癫痫患者颞叶切除术后仅2例出现复视,其余没有视野缺损症状。39例随访7~26个月,癫痫发作控制达到EngelⅠ~Ⅱ级者31例(79.5%),Ⅲ~Ⅳ级8例。3例失访。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颞前叶切除术后出现复视和视野缺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和视放射受损。手术中严格限制切除颞叶范围,防止视放射受损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动眼和滑车神经,可以有效防止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切除术 视觉障碍 手术
下载PDF
脑性瘫痪伴发视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建慧 侯梅 王丽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可见视敏度降低、屈光参差、斜视、视野缺陷、立体视觉障碍、眼底结构异常、眼球震颤等。其中约3/4的脑瘫患者视敏度降低,斜视的发生率为39%~50%,眼球震颤为9.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 视觉障碍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可见视敏度降低、屈光参差、斜视、视野缺陷、立体视觉障碍、眼底结构异常、眼球震颤等。其中约3/4的脑瘫患者视敏度降低,斜视的发生率为39%~50%,眼球震颤为9.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低出生体重等为脑瘫患者视觉障碍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视觉障碍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透明质酸(玻尿酸)面部微整形注射致视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仲元奎 高娜 +2 位作者 梁方 崔璐 祁淑莹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9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西宁地区面部微整形应用透明质酸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眼科接收的12例视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视功能障碍均是因为面部微整形注射应用透明质酸所致,收集其临床资... 目的研究分析西宁地区面部微整形应用透明质酸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眼科接收的12例视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视功能障碍均是因为面部微整形注射应用透明质酸所致,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且单侧视功能障碍,其中9例突然发病;3例额部注射,3例鼻部注射,6例眉间注射。有10例患者的视功能严重障碍;另2例患者视力为0.1。通过荧光素血管造影、眼底照相,确定4例眼动脉阻塞、2例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3例视网膜动脉中央阻塞、1例眼底动脉血管痉挛、1例睫状后动脉阻塞、1例睫状后动脉阻塞并视网膜动脉中央阻塞。2例伴有眼球运动障碍。通过临床治疗,有2例患者视力改善显著。结论面部微整形应用透明质酸导致患者视功能受损严重,多数为年轻女性,且发病突然,以眼底动脉阻塞比较多见。经过临床治疗,部分患者视力恢复依然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整形注射 透明质酸 视功能障碍 眼底动脉阻塞 视力改善
下载PDF
以视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垂体腺瘤CT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正 王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26例均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症状,并有鞍区占位的特定CT征象,均诊断为垂体大腺瘤。结论:要提高对...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26例均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症状,并有鞍区占位的特定CT征象,均诊断为垂体大腺瘤。结论:要提高对视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垂体腺瘤的认识,鞍区CT检查对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垂体腺瘤 视功能障碍
下载PDF
交通伤后视觉功能障碍伤残评定
15
作者 刘瑞珏 《中国司法鉴定》 2012年第3期71-73,共3页
从交通伤后视功能障碍伤残评定实践出发,对视功能障碍新旧分级标准、交通伤眼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伤残评定时机、评定原则以及视觉障碍评估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有助于规范视觉功能障碍伤残评定。
关键词 交通伤 视觉功能障碍 伤残评定
下载PDF
垂体腺瘤患者经蝶术后急性视功能障碍的原因和防治
16
作者 刘念 连伟 +2 位作者 王任直 幸兵 姚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蝶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1月至2014年5月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视功能障碍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8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2例血... 目的 探讨经蝶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1年1月至2014年5月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视功能障碍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8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2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良好10例,1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恢复欠佳,1例鞍上出血死亡.结论 视神经和视交叉长期受到垂体腺瘤压迫而导致血运变差,在此基础上,合并了继发鞍内血肿、手术直接损伤、急性视神经缺血、鞍内填塞过紧等因素,从而导致垂体腺瘤经蝶术后继发急性视功能障碍,及时发现和明确病因并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手术后并发症 视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延误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尚文锦 陈红兵 +2 位作者 束礼明 唐舒锦 洪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延误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连续纳入10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自发性DAVF患者。分析了诊断延误的相关因素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预后为出院时症状是否痊愈、改... 【目的】探讨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延误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连续纳入102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自发性DAVF患者。分析了诊断延误的相关因素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预后为出院时症状是否痊愈、改善或无改善。【结果】从发病到确诊DAVF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6个月)。与诊断较早组(诊断时间≤3个月)相比,诊断较晚组(诊断时间>3个月)头痛(P=0.012)、眼睑下垂(P=0.035)和颅内病灶(P=0.001)比例更低,结膜充血(P=0.004)、耳鸣(P=0.021)、视力障碍(P<0.001)、孤立视力障碍(P=0.007)和较晚完成影像学检查(P<0.001)比例更高,手术切除或夹闭病灶比例更低、血管内治疗比例更高(P=0.005),出院时症状已痊愈或改善比例更低(P=0.033),其中有视力障碍者痊愈或改善的比例较无视力障碍者更低(P=0.023)。与伴随其他症状的视力障碍者相比,孤立视力障碍患者以发作性黑朦或视朦起病(P<0.001)、双眼受累(P<0.001)和严重视力下降(P=0.057)比例更高,均有颅内高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405(370-512)mmH_2O],更多引流至横窦-乙状窦(P<0.001)而非海绵窦(P<0.001),但出院时痊愈或改善比例无差别(P=0.739)。【结论】诊断延误在自发性DAVF中是值得注意的,它会影响症状的改善,尤其是伴有视力障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视力障碍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一平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18期53-55,58,共4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15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来院就诊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情况,统计平衡功能障碍发...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接收的115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来院就诊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情况,统计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状况,统计患者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115例PD患者中,有77例发生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6.96%;发生平衡功能障碍组病程、视觉功能障碍、维生素D水平与未发生平衡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较长、合并视觉功能障碍及维生素D水平较低均是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病程较长、合并视觉功能障碍及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是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障碍 合并视觉功能障碍 维生素D水平
原文传递
基于低频振幅算法静息态磁共振研究帕金森病伴视空间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脑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曼丽 张伟文 +4 位作者 陈鹏 梅加明 熊赤 汪莹 牛朝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21-325,335,共6页
目的探讨伴视空间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变化特点,以揭示视空间功能障碍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和可能有关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方法纳入32例帕金森病患者... 目的探讨伴视空间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患者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变化特点,以揭示视空间功能障碍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和可能有关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方法纳入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所有受试者均完成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 CD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test, DSPT)、动物词汇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 VFT)等认知检查,分为视空间功能障碍(PD-V组)18例,视空间功能正常组(PD-N组)14例。受试者于静息状态下利用GE磁共振扫描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计算指标低频振幅(ALFF),统计分析差异脑区。结果 PD-V组患者MMSE总得分(P=0.018)、MoCA得分(P=0.000)、DSPT评分(P=0.000)、VFT评分(P=0.023)均低于P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V组ALFF值升高脑区主要位于左额上回、右角回/顶上回(GRF校正,voxel P<0.05,cluster P<0.05,cluster size>555 voxels)。结论帕金森病伴视空间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左额上回、右角回/顶上回的神经元活动增强,可能是对视空间功能障碍的适应和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空间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