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文摘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各种代谢异常与腹部脂肪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螺旋CT 对MS(70例)、2型糖尿病(T2DM,16例)和高血压病(EH,22例)患者进行腹部脂肪扫描,测量患者腹内脂肪、腹壁脂肪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内/壁比),分析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中各种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腹内脂肪面积(VA)显著增高(115.69±48.72cm2 vs 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腹内脂肪含量与腹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体脂比等均有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依次为腹围>BMI>腰臀比>体脂比.不论是根据NCEP-ATPⅢ,还是亚太地区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面积均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腹内脂肪含量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02,P=0.036),与LDL-C呈正相关(r=0.297,P=0.002);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相关.腹内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同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腹内脂肪面积和内/壁比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腹内脂肪增加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等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腹内脂肪含量增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单一成分疾病密切相关,腹部脂肪堆积预示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NCEP-ATPⅢ界定腹型肥胖的标准同样适用于中国重庆本地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