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倩楠 李兴华 +1 位作者 马秀敏 王晓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12-2715,共4页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Ⅲ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4种效应蛋白发挥毒性作用,是PA最重要致病机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因子和抑制剂的...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毒力因子,其Ⅲ型分泌系统通过分泌4种效应蛋白发挥毒性作用,是PA最重要致病机制。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因子和抑制剂的研究,对治疗及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的Ⅲ型分泌系统及其抑制剂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Ⅲ型分泌系统 毒力因子 抑制剂
原文传递
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岛Ⅲ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潜在毒力抑制剂
2
作者 崔梦弟 陶欧 +7 位作者 王媛媛 杨玉磊 缪素芬 侯俊玲 邓晓鹏 沈蒙 贾珊珊 张玫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4期493-501,528,共10页
目的: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岛III(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III,SPI-3)潜在毒力抑制剂。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明确中药成分与SPI-3中的MgtC蛋白的潜在结合关系。使用β-半乳糖苷酶测定法评估中药成分对mgt... 目的: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岛III(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III,SPI-3)潜在毒力抑制剂。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明确中药成分与SPI-3中的MgtC蛋白的潜在结合关系。使用β-半乳糖苷酶测定法评估中药成分对mgtC转录的影响。最后,通过评估细菌生长曲线和关键代谢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药物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所有27个候选中药成分均显示出与MgtC结合的潜力。阿魏酸、对羟基肉桂酸、牛蒡子苷和掌叶防己碱使mgtC的转录活性降低了15%以上。这四个成分对mgtC转录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阿魏酸16μM;对羟基肉桂酸40μM;牛蒡子苷80μM;掌叶防己碱160μM。此外,我们证实这四种成分均未抑制细菌生长。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β-半乳糖苷酶测定法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毒力抑制剂筛选方法。以SPI-3为靶标,筛选了27种中药成分,发现有4种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毒力具有潜在的强效抑制作用。这为未来从草药中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筛选其他致病菌的毒力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毒力抑制剂 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岛III mgtC 中药成分
下载PDF
粪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彬彬 高原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
群体感应系统是微生物间交流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机制。粪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与粪肠球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综述了粪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特点,群体感应系统信号调控通路,fs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毒力基因,群体感应系统抑... 群体感应系统是微生物间交流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机制。粪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与粪肠球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综述了粪肠球菌fsr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特点,群体感应系统信号调控通路,fs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毒力基因,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粪肠球菌所引起疾病的治疗提出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fsr群体感应系统 毒力基因 抑制剂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抗感染类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京华 焦绪瑶 +1 位作者 侯旭奔 高翔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99-2112,共14页
【背景】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肠道致病菌,可以感染人畜并引发食物中毒、伤寒等疾病。近年来因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沙门氏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肠道沙门氏菌致病的关键在... 【背景】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肠道致病菌,可以感染人畜并引发食物中毒、伤寒等疾病。近年来因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沙门氏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肠道沙门氏菌致病的关键在于与宿主细胞接触后可以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向宿主细胞内注射效应蛋白,进而调控宿主细胞囊泡运输和免疫应答等生理活动,以方便其高效侵染宿主细胞。T3SS是一类由超过20种蛋白质组成、高度复杂的跨膜分子机器,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运输系统和毒力系统。在不同病原菌中,其结构与功能非常保守。位于T3SS核心跨膜区的SctV家族蛋白是T3SS中最保守的组分之一,参与T3SS能量供应和效应蛋白的分泌过程,SctV蛋白的关键氨基酸突变失活后会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丧失对宿主的入侵能力。【目的】以沙门氏菌SctV家族蛋白为靶点,尝试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与SctV胞内区相互作用的抗感染类T3SS抑制剂。【方法】结合体外相互作用分析、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细菌分泌实验和细胞侵染实验等对候选分子进行抑制效果的分析和验证。【结果】最终筛选出小分子抑制剂C4(纽莫康定B0)和C5(茜草素),二者均可以显著抑制T3SS分泌效应蛋白,并进一步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对NCM460细胞的侵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化合物C4和C5并不是通过结合到SctV胞内区而是通过其他不同机制来抑制细菌的毒性。【结论】化合物C4通过未知通路调控T3SS效应蛋白的分泌过程,而C5可能通过下调调控基因hilD的表达来抑制T3SS分泌效应蛋白,并进一步抑制沙门氏菌对NCM460细胞的侵染。本研究为针对T3SS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并为后续T3SS抗感染类抑制剂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Ⅲ型分泌系统 SctV蛋白 抗感染类抑制剂
原文传递
革兰氏阴性菌多药外排泵MacAB-TolC的功能与结构
5
作者 郑威 石小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5,共7页
病原菌日益增长的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多药外排泵介导的药物主动外排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深入研究多药外排泵,了解其作用机制,揭示药物结合位点,可以为临床... 病原菌日益增长的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多药外排泵介导的药物主动外排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挑战。深入研究多药外排泵,了解其作用机制,揭示药物结合位点,可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思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些多药外排泵形成跨越细菌胞外被膜的三联复合物。MacAB-TolC是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ABC家族三联外排泵,在近些年逐渐被关注。本文综述了关于MacAB-TolC外排泵的功能与结构研究以及相应抑制剂研发方面的进展。MacAB-TolC外排泵的底物种类多样,包含抗生素、毒力因子以及代谢产物。本文据此将MacAB-TolC外排泵的功能归纳为3类:耐药功能、病理功能和生理功能,并对相应功能分别进行了阐述。在结构研究方面,本文总结了MacAB-TolC外排泵单个组分的晶体结构和组装完全的MacAB-TolC三联外排泵的冷冻电镜单颗粒结构,并对结构数据所揭示的MacAB-TolC外排泵发挥功能的机制进行了论述。最后,本文介绍了MacAB-TolC外排泵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解析MacAB-TolC的原位结构,以及MacB结合底物/抑制剂的晶体结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为外排泵抑制剂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准确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三联外排泵 ABC型转运体 毒力因子 外排泵抑制剂
下载PDF
N-十一烷酰基环戊酰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毒力的影响
6
作者 蔺妍妍 姚慧慧 +3 位作者 刘亚利 宋文涛 黎梦姣 唐德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15-5030,共16页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QS抑制剂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分泌,成...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QS抑制剂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分泌,成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新策略。【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对las系统信号分子N-(3-氧十二烷基)-L-高丝氨酸内酯[N-3-(oxododecanoyl)-L-homoserine lactone,OdDHL]的母核和酰基侧链同时改变,合成N-十一烷酰基环戊酰胺,命名为Y0-C11-HSL,探讨其对P.aeruginosa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因子分泌的作用潜力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评价Y0-C11-HSL对生物被膜形成和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毒力因子的产生和运动试验评析Y0-C11-HSL的抑制活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研究Y0-C11-HSL对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s,EPS)表面化学基团的影响,采用分子对接进一步解析Y0-C11-HSL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0μmol/L浓度梯度下,Y0-C11-HSL能够减少P.aeruginosa生物被膜形成,且在200μmol/L时减少率达24.1%(P<0.01)。此外,在200μmol/L处理下,Y0-C11-HSL能够显著抑制绿脓菌素、鼠李糖脂、胞外多糖和水解蛋白酶的分泌,抑制率分别为34.7%(P<0.01)、33.1%(P<0.01)、27.3%(P<0.01)和37.3%(P<0.01),抑制swarming和twitching运动,抑制率分别为45.6%(P<0.01)和51.7%(P<0.01),影响了EPS表面化学基团。分子对接结果表明,Y0-C11-HSL能与OdDHL结合的LasR受体蛋白竞争性结合。【结论】Y0-C11-HSL能与OdDHL结合的LasR受体蛋白竞争性结合,对转录蛋白产生影响,进而下调P.aeruginosa QS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毒力因子 群体感应抑制剂 Y0-C11-HSL
原文传递
Correlation of Inhibitor Proteinase in Varieties and Lines o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to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 of Verticillium dathliae Klebahn
7
作者 KIM Robert AMANTURDIEV Alisher MEJLUMYAN Larisa BABAYEV Yashen KIM Michael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8-,共1页
Breeding for wilt resistance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a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s in cott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Breeding for immunity is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in our struggle with infectious dise... Breeding for wilt resistance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are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s in cotton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Breeding for immunity is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in our struggle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E VERTICILLIUM virulence varieties and lines degree of affection phenotype proteinase inhibi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