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静脉期多定量参数对于实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1
作者 赵睿依 赵志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期能谱CT多定量参数对于鉴别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能谱CT静脉期扫描的实性肺结节患者多定量参数,包括静脉期40~90keV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标准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 目的探讨静脉期能谱CT多定量参数对于鉴别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能谱CT静脉期扫描的实性肺结节患者多定量参数,包括静脉期40~90keV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标准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良、恶性实性肺结节各定量参数情况,并分析其作用于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实性肺结节在静脉期40~90keV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标准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ROC曲线显示,静脉期40~90keV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标准碘浓度及有效原子序数对于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静脉期能谱多定量参数能有效鉴别实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肺结节 虚拟单能量 有效原子序数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凯 杨海涛 +4 位作者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拟能级为40~190 keV,间隔为30 keV)共8组.分别对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按照4分法评分.使用Friedman(M)检验评价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客观评分为有、无伪影层面腰大肌CT值,并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0 keV及160 keV图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P<0.01),其中130 keV图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160 keV图像(P<0.01);130 keV图像中腰大肌CT值,在有、无伪影层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最佳成像条件为130 keV单能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双能量 虚拟单能量技术 金属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双能量CT小肠造影定量参数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育婷 陈梦诗 罗敏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小肠造影(DECTE)扫描技术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9例CD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均行DECTE扫描。以临床应用的CD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小肠造影(DECTE)扫描技术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9例CD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均行DECTE扫描。以临床应用的CD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其中活动组(CDAI≥150)18例,共36个肠段;缓解组(CDAI<150)11例,共20个肠段。分析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ECTE对CD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组肠壁的虚拟单能量CT值(除门脉期90、100 keV的虚拟单能量CT值外)、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对活动期诊断价值高于缓解期(AUC均>0.5)。虚拟单能量CT值在动脉期60 keV时AUC最大(0.924),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95%),但敏感度稍差(75%)。能谱曲线斜率K在门脉期时AUC最大(0.731),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85%),但敏感度较低(58.3%)。碘含量在动脉期AUC最大(0.885),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高(100%),而敏感度稍差(61.1%)。结论:DECTE扫描的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在评估CD活动期方面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精确诊断CD活动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能谱曲线斜率 碘含量
原文传递
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的最佳虚拟单能量
4
作者 陈海静 李青青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岩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显示血管清晰、边缘锐利,能更清晰显示LCA及其解剖变异,利于外科医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左结肠动脉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扫描联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响
5
作者 李甜甜 胡春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低对比剂用量与低流速结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技术对主动脉CT影像中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采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疑似有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CTA检查的120例患者数据,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 目的探讨使用低对比剂用量与低流速结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技术对主动脉CT影像中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采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疑似有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CTA检查的120例患者数据,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60例/组。常规组运用常规扫描;实验组使用双能扫描。对主动脉及其各分支的CT值和噪声值(SD)进行测定,并以T12层面后侧肌群的SD值作为基准噪声,计算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利用Mono+技术,分别得出40、45、50、55、60、65、70 keV单能量图像,分析这些单一能量影像的客观与主观评判标准,并对对比剂的药量、注射速率、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7组单一能量中,主动脉及其分支的CT值、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随着电压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5)。其中,60 keV组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对比剂用量减少18%;速率减低为2.54±0.09 mL/s(P<0.05);此外,实验组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等比对照组减少约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CTA成像中,将低对比剂用量低流速和Mono+技术相结合是可行的,与传统成像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能满足临床图像质量的需求,还能显著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注射速率以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扫描 双能量成像技术 新一代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45 keV单能量增强图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佳裕 罗娜 李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飞利浦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45 keV单能量增强图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飞利浦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增强检查的肝细胞癌患者50例的影像资料。对IQon双层... 目的:探讨飞利浦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45 keV单能量增强图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飞利浦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增强检查的肝细胞癌患者50例的影像资料。对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45 keV增强图像与常规120 kVp增强图像进行客观评价、主观一致性评价。比较虚拟45keV增强图像与常规120 kVp增强图像的CT值、SD值和信噪比(SNR)。两名影像诊断医生分别独立采用3分法评价两组图像质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客观指标进行比较,两位影像诊断医生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虚拟45 keV增强图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值、SNR均高于常规120 kVp增强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影像诊断医生主观评分具有中高度一致性,虚拟45 keV增强图像与常规120 kVp增强图像Kappa值分别为0.60和0.48。结论: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45 keV单能量增强图像与常规120 kVp增强图像相比,在虚拟45 keV单能量增强图像上HCC病灶结构清晰度更高,组织间对比度更好,能更准确显示肿瘤边缘和浸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图像质量,有助于临床对HCC的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光谱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下载PDF
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单连强 赵灿灿 +1 位作者 李松 石土奎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取栓(EVT)治疗,按照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0~2分的患者纳入预... 目的:分析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取栓(EVT)治疗,按照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59例),>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EVT术后24 h内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结果,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参数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治疗后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80 ke V和90 ke V虚拟单能量图像CT值分别为(102.29±18.04)HU、(91.65±12.28)HU,高于预后良好组的(80.85±14.37)HU、(60.26±11.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9,t=4.379;P<0.05)。ROC曲线示,以80 keV条件下CT值≥87.15 HU为截断值,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55(95%CI 0.764~0.959),以90 keV条件下CT值≥65.37 HU为截断值,AUC为0.638(95%CI 0.525~0.718)。以80 keV条件下CT值≥87.15 HU为截断值,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均较90 keV条件下更高。结论:在80 keV条件下获取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CT值,能够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EVT术后近期预后,从而指导后续临床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成像 脑卒中 预后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