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烯染毒大鼠DNA损伤与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守民 王爱红 +4 位作者 刘桂明 孙祖越 金复生 周元陵 夏昭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法 ,代谢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 ,肝功能测定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彗星发生率染毒组显著...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法 ,代谢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 ,肝功能测定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彗星发生率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彗星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发生损伤 ,且存在剂量 效应 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DNA损伤 彗星实验
下载PDF
电石法/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技术经济分析、建议和展望 被引量:18
2
作者 薛祖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9,共8页
介绍了电石乙炔法和乙烯氧氯化法2种原料路线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工艺技术,对2种路线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必须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PVC要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优化PVC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延伸PVC企业的产业链... 介绍了电石乙炔法和乙烯氧氯化法2种原料路线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工艺技术,对2种路线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必须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PVC要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优化PVC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延伸PVC企业的产业链。对我国PVC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生产技术 树脂 塑料 二氯乙烷 氯乙烯单体
下载PDF
氯乙烯精馏过程模拟优化与节能降耗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玥 李群生 +3 位作者 李春江 郭凡 刘中海 唐红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针对某聚氯乙烯厂精馏过程中氯乙烯产品纯度低、能耗高的问题,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氯乙烯精馏系统中的T-203塔进行模拟优化,选择适合氯乙烯体系的NRTL模型进行计算,确定理论板数为28块。根据灵敏度分析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 针对某聚氯乙烯厂精馏过程中氯乙烯产品纯度低、能耗高的问题,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氯乙烯精馏系统中的T-203塔进行模拟优化,选择适合氯乙烯体系的NRTL模型进行计算,确定理论板数为28块。根据灵敏度分析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操作参数为:回流比为0.8,进料位置为第2块理论板,侧线采出位置为第18块理论板。产品中氯乙烯质量分数达到99.999%,低沸物质量分数小于1×10-6,高沸物质量分数小于5×10-6。同时对精馏系统提出两项节能降耗技术,其中循环水改造技术预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034.85万元/a,高效导向筛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分离效率和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ASPEN PLUS 模拟优化 正交试验 节能降耗
原文传递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俊 贾丽君 +3 位作者 田延河 李新 张旭龙 全小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821-2823,共3页
目的: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含量的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加盖密封,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DB-624... 目的:建立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含量的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准确称取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加盖密封,放入自动顶空进样器,供气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DB-624毛细管柱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50、0.9992和0.9977)。平均回收率为8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1.72%。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单体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顶空法 氯乙烯 1 1-二氯乙烷 1 2-二氯乙烷
原文传递
乙炔液相非汞氢氯化联产碳酸钠和氯乙烯单体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芩 杨琴 +1 位作者 蒋文伟 郑春宁 《四川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20-23,共4页
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联合制备碳酸钠和氯乙烯单体的方法:首先改进索尔韦法,用有机胺作为氯化氢的接受物,生成有机胺的盐酸盐和纯碱;再将有机胺的盐酸盐与乙炔反应,在非汞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并对此方法中的关键反应步骤非汞催化乙... 探讨了一种新型的联合制备碳酸钠和氯乙烯单体的方法:首先改进索尔韦法,用有机胺作为氯化氢的接受物,生成有机胺的盐酸盐和纯碱;再将有机胺的盐酸盐与乙炔反应,在非汞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并对此方法中的关键反应步骤非汞催化乙炔液相氢氯化作了新的试探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钠 氯乙烯单体 乙炔氢氯化 非汞催化剂 均相催化
下载PDF
氯乙烯职业接触评估及其健康危害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玉芳 邵涛 +2 位作者 任雪峰 谭晶 夏昭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氯乙烯职业健康的危害关系。方法选取某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年的211名接触人群和其他工厂212名非接触人群 ,登录该厂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和工人健康监护资料 ,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氯乙烯职业健康的危害关系。方法选取某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年的211名接触人群和其他工厂212名非接触人群 ,登录该厂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和工人健康监护资料 ,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接触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并具有显著统计意义。同时 ,在接触组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 ,肝功异常(ALT)、脾肿大发生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肝、脾损害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 ,长期、高浓度接触氯乙烯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职业接触评估 健康危害 职业卫生
下载PDF
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钱伯章 朱建芳 《中国氯碱》 CAS 2008年第1期1-5,38,共5页
评述了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生产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剖析了世界和中国的市场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 二氯乙烷 氯乙烯单体 技术进展 市场现状 前景
下载PDF
氯乙烯遗传毒性及其基准剂量在职业接触限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郝延慧 王威 +3 位作者 仇玉兰 刘静 朱怡良 夏昭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氯乙烯累积暴露造成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氯乙烯接触与遗传损伤效应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估算氯乙烯致遗传毒性的基准剂量值。方法选择上海某氯碱化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为氯乙烯接触组(229人),对照组138人,使... 目的探讨氯乙烯累积暴露造成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氯乙烯接触与遗传损伤效应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估算氯乙烯致遗传毒性的基准剂量值。方法选择上海某氯碱化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为氯乙烯接触组(229人),对照组138人,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个人健康信息,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计算基准剂量(BMD),推算基准剂量的95%低限水平(BMDL)。结果对照组微核计数值为(1.23±0.11)‰,接触组微核计数值为(3.73±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乙烯累积接触量与微核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得到BMD10的范围在7.20~9.64 mg/(m3.年),基准剂量下限值介于1.71~3.614mg/(m3.年)之间[2.86 mg/(m3.年)]。将工作年限按40年计,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应为0.072 mg/(m3.年)。结论氯乙烯作为确定的致癌物质,氯乙烯累积接触量与氯乙烯作业工人微核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基于遗传毒性的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保护职业有害物质接触人群为目标的职业安全制度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 基准剂量 遗传毒性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氯乙烯储罐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罗艾民 陈平 +1 位作者 多英全 吴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氯乙烯是被列入高毒物品的易燃易爆气体物质,液化氯乙烯由于其常温储存下蒸气压力高于大气压而在发生泄漏时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氯乙烯储罐往往因为储存的物质量大而成为重大危险源。从国内现阶段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入手,... 氯乙烯是被列入高毒物品的易燃易爆气体物质,液化氯乙烯由于其常温储存下蒸气压力高于大气压而在发生泄漏时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氯乙烯储罐往往因为储存的物质量大而成为重大危险源。从国内现阶段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入手,分析了对氯乙烯储罐的安全要求,并以一具体储罐及其安全设施为实例,研究分析了储罐安全阀发生排放和储罐BLEVE等事故后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实例条件下保证储罐安全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储罐 储罐安全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薄膜中氯乙烯单体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向阳 施青红 姜丽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1-305,共5页
研究建立了手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GC)检测聚氯乙烯(PVC)薄膜中氯乙烯单体(VCM)的分析方法。实验对气相色谱参数和样品平衡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在70℃平衡30min,采用DB-WAXtre极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研究建立了手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GC)检测聚氯乙烯(PVC)薄膜中氯乙烯单体(VCM)的分析方法。实验对气相色谱参数和样品平衡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在70℃平衡30min,采用DB-WAXtre极性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所检测的对象完全分离,峰形良好。氯乙烯单体和峰面积在0~4.977μ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4,3倍信噪比确定检出限为0.20mg/kg。采用空白薄膜样品加标准品测定氯乙烯单体回收率及精密度,回收率在91.04%~103.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76%~4.50%,方法重现性好,满足聚氯乙烯薄膜单体残留的分析。所测定的9种聚氯乙烯薄膜中氯乙烯单体的残留,均低于检测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单体 气相色谱 聚氯乙烯薄膜
原文传递
氯乙烯接触工人DNA损伤与代谢酶基因多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守民 程蔚 +2 位作者 都凤仁 王爱红 夏昭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所致DNA损伤与VCM代谢酶多态间的关系。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DNA损伤情况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设计,PCRRFLP测CYP2E1c1c2、mEH4His139Arg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结果CYP...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所致DNA损伤与VCM代谢酶多态间的关系。方法彗星实验测DNA损伤,并按DNA损伤情况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设计,PCRRFLP测CYP2E1c1c2、mEH4His139Arg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结果CYP2E1c1c2和c2c2基因型与DNA损伤显著相关(P<0.01)。累积接触剂量高和低的个体同时具CYP2E1c1c2c2c2基因型,其DNA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R4.92,95%CI1.35~13.85和OR2.57,95%CI1.01~6.59)。结论VCM累积接触剂量和代谢酶CYP2E1基因型与VCM诱导的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DNA损伤 代谢酶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悬浮法PVC生产中氯乙烯回收单体精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明月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5期126-127,共2页
介绍了在防自聚物堵塞精馏塔上采用外循环精馏技术和深度脱水技术对回收单体进行精制处理,去除其中残留助剂和引发剂等活性自由基,使其达到新鲜单体的成分指标,显著提高聚合反应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词 氯乙烯 回收单体 精制技术
下载PDF
氯乙烯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mir-122表达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洁 胡君阳 +3 位作者 续志斌 高怡 吕懿 仇玉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染毒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0、5、25和125 mg/kg体质量的VCM气体染毒,每周3次(隔日染毒)。在... 目的探讨氯乙烯(VCM)染毒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0、5、25和125 mg/kg体质量的VCM气体染毒,每周3次(隔日染毒)。在染毒第6、8和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分别提取肝组织中的小片段RNA(<200 nt)和血清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22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6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均呈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染毒第8周均上调(P<0.05),在染毒第12周均下调(P<0.05);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ir-122相对表达水平在第12周均低于同组第6和8周(P<0.05)。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组织及血清中mir-122表达的改变;mir-122可能是VCM暴露所致的效应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肝组织 血清 MIR-122 大鼠
原文传递
氯乙烯作业工人血清酶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缪文彬 冀芳 +2 位作者 郑颖佳 王威 夏昭林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氯乙烯接触对工人体内的氧化损伤和肝损伤指标的影响,筛选氯乙烯接触可能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60名氯乙烯接触工人为接触组,160名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 目的探讨氯乙烯接触对工人体内的氧化损伤和肝损伤指标的影响,筛选氯乙烯接触可能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以160名氯乙烯接触工人为接触组,160名不接触氯乙烯的工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乙醇脱氢酶(ADH)活力。结果氯乙烯接触均未对SOD活力、MDA含量和GST活力产生明显影响,氯乙烯接触工人血清ADH活力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30 000mg~组GST和ADH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T和ADH活力与累积接触剂量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目前氯乙烯接触浓度下氯乙烯对机体的氧化损伤作用不显著。GST和ADH可能是氯乙烯接触的效应生物标志物,但是仍需进一步确认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乙醇脱氢酶 效应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与APE1和XRCC1基因多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仇玉兰 朱守民 +3 位作者 刘静 夏昭林 李俊 柴尚健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方法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采用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和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方法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采用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CRS-RFLP)和PCR-RFLP技术对75名氯乙烯接触工人APE1Asp148Glu,XRCC1Arg194Trp、Arg280His及Arg399Gin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中APE1 148(Asp/Asp、Asp/Glu、Glu/Glu)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7%、44.0%和17.3%;XRCC1 194(Arg/Arg、Arg/Trp、Trp/Trp)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5%、21.3%和4.0%;XRCC 1280(Arg/Arg、Arg/Hi、His/His)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9.3%、30.7%和0;XRCC 1399(Arg/Arg、Arg/Gln、Gln/Gln)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9.3%、45.3%和5.3%。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6倍(95%CI 1.2284~2.0699,P=0.0004),XRCC1 194Arg/Arg基因型个体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性是Arg/Trp、Trp/Trp基因型个体的0.6898倍,(95%CI 0.4997~0.9333,P=0.0195)。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TGG/CGG和TGG/CAG单体型对组微核率均低于野生纯合子单体型(CGG/CGG)(P〈0.05)。结论女性和XRCC1 194 Arg/Arg基因型个体为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 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基因多态 染色 体损伤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多态与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仇玉兰 王威 +4 位作者 孙品 刘静 李俊 柴尚健 夏昭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53、P21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18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对P5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53、P21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18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对P53第4外显子、第3和6内含子,P21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的3′非翻译区,以及CCND1基因第4外显子等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P53基因第4外显子,第3和6内含子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45,0.04,0.05,P21第2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两个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37和0.50,CCND1第4外显子突变频率为0.42。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上年龄组的人群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3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的1.22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202,95%CI:1.0580~1.4072,P=0.0062);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男性的1.149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I.1491,95%CI:0.9841~1.3416,P=0.0772);P53第6内含子突变基因型人群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野生基因型人群的1.30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032,95%CI:1.1285~1.6405,P=0.0285)。P53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携带BBB/AAA和BAB/AAA单倍型对(按照P53第4外显子、第3和6内含子顺序,B表示突变型,A表示野生型)的人群微核率与野生型AAA/AAA人群相比,OR值分别为1.4418(95%CI:1.0316~2.0152)和1.7100(95%CI:1.0385~2.8157)。结论氯乙烯暴露人群中,30岁以上、女性、P53 INTRON6等位基因突变以及P53第4外显子,第3和第6内含子单倍型对为BBB/AAA和BAB/AAA都是个体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DNA损伤 P53 P21 细胞周期蛋白D1 多态性 细胞周期基因
原文传递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华 李风华 +4 位作者 刘俊 田延河 刘宏祥 全小盾 张旭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100.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47%。结论:实验结... 目的:建立了自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和氢火焰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100.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47%。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适合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毛细管柱 顶空气相色谱 氯乙烯单体
原文传递
氯乙烯单体深加工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红海 李婧 吴天祥 《聚氯乙烯》 CAS 2011年第10期6-10,34,共6页
概述了国内外氯乙烯单体深加工的研究现状,简述了工业上氯乙烯单体生产聚氯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1,1,1,3,3-五氟丙烷和氯乙醛等深加工途径以及产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氯乙烯单体 聚氯乙烯 1 1 1 3 3-五氟丙烷 氯乙醛 应用
下载PDF
氯乙烯生产中脱水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亚琴 魏镇 +2 位作者 王会昌 孟长海 张文泽 《中国氯碱》 CAS 2017年第4期15-19,共5页
介绍了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原料气中水分及合成单体中水分脱除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电石法 聚氯乙烯 氯乙烯 混合气 脱水 单体
下载PDF
氯乙烯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与DNA修复基因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守民 王爱红 +3 位作者 许祖德 吴建辉 孙祖越 夏昭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对DNA损伤修复酶 [O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1(XRCC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3(XRCC3) ]表达的影响 ;探索VC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对DNA损伤修复酶 [O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1(XRCC1)和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团 3(XRCC3) ]表达的影响 ;探索VCM所致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VCM染毒 ,实验组按不同染毒剂量分为 3个剂量组 ,分别为低剂量 5mg kg、中剂量 10mg kg和高剂量 2 0mg kg ,染毒12周 ,以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试验 )测DNA损伤 ,免疫组化法测DNA损伤修复酶的表达。结果 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11.75 %、12 .38%和 17.6 3% ,均高于对照组(5 .6 7% ) ,且中、高剂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MGMT和XRCC1表达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减少 ,而XRCC3的表达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VCM致DNA损伤与XRCC3表达有相关关系 (r=0 .4 38,P =0 .0 6 7)。结论 VCM可导致肝细胞DNA发生损伤 ,且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DNA损伤修复酶参与修复VCM所致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大鼠 肝细胞 DNA损伤 DNA修复 基因表达 彗星试验 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