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 被引量:226
1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共7页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行政放权 社会培育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从“乡政村治”到“乡村民主自治” 被引量:49
2
作者 南刚志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乡政村治"模式设计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乡村民主自治的领域应当适时扩大到乡一级,把&qu...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乡政村治"模式设计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乡村民主自治的领域应当适时扩大到乡一级,把"乡政村治"模式提升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为此,要构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的制度框架,并为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政村治”模式 “乡村民主自治”模式
原文传递
“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 被引量:46
3
作者 林修果 谢秋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8,共6页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治理经验 ,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向法理型治理模式的转型 ,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其本身也仍处于与乡村社会的不断磨合与互动之中。进一步整合其优势 ,并将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理型治理轨道 ,也许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努力的一条可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归”精英 村民自治 民主建设 法理型治理
下载PDF
村民自治实践创新30年:有效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金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7,128,共12页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30多年来,村民自治在四个民主和自治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村民自治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对村民自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村民自治实践...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30多年来,村民自治在四个民主和自治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村民自治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对村民自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村民自治实践机制方面。正因如此,村民自治不能仅限于自治实践,应扩展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之中。从有效治理角度审视30多年来的村民自治创新实践特别是运行机制创新,成绩斐然,在保障性、表达性、决策性、制约性、协调性和协同性机制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但一些机制有待发展和建设,一些机制如动力性机制非常缺乏。在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研究方面虽然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整体来看仍然局限于治理的某个方面,主要是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且主要以村民自治有效实现为目标。为此,我们既要继续关注现实中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也要从国家治理和有效治理角度继续探讨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及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实践创新 有效治理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村民自治与阶层博弈 被引量:22
5
作者 卢福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的阶层博弈方式主要有:“权力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博弈;干部与群众的博弈。从阶层博弈的特殊视角考察,村庄权力结构大致分为管理者控制型、权力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阶层 博弈 权力结构
下载PDF
协商民主的地方治理模式及其内生机制——基于村民自治地方经验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君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158,共10页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云浮的“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湖北秭归的“村落自治”、四川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的探索模式中,协商民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机制,在理论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认可。当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虽然在激活乡村末梢治理单元、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热情,以及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诸如如何界定基层政府与自治主体行为边界,如何促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有机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地方治理 内生机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村民自治:互嵌、诉求与融合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3,M0005,M0006,共12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支撑与保障,两者相互嵌入,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耦合。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实现基石的村民自治需要满足"治...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支撑与保障,两者相互嵌入,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耦合。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实现基石的村民自治需要满足"治理有效"这一要求。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嬗变,要求从治理形态、治理资源、治理主体、治理载体层面对村民自治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建构,体现为基层政治权威与乡村内生动力的协同共治,精英型农民群体的塑造,村域经济、文化与组织资源的三重嵌入,农村社区自治的形成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管理民主 政治权威
下载PDF
制度过密化:解释村民自治发展瓶颈的一种理论假设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金红 蒋达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31,共8页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经历了20年发展之后,目前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大量经验事实表明,村民自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提出了"制度过密化"的理论假设,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经历了20年发展之后,目前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大量经验事实表明,村民自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提出了"制度过密化"的理论假设,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瓶颈是村民自治在追求制度化过程中大量嵌入性制度供给超过实际的制度需求、出现制度过剩和内在冲突,导致制度边际效用递减的结果。要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进行制度清理和制度调适,解决过度的制度嵌入问题,防止村民自治滑入更为严重的"制度过密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 制度过剩 制度过密化
下载PDF
论村民自治权与国家行政权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贤日 潘嘉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26-34,共9页
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明确政务与村务的划分 ,而不应当由管理村务的村民委员会代行政务。这两种机构 ,其性质不同 ,权力的来源不同 ,权力运作的方式不同 ,权力行使的保障不同 ,权力制约的机制不同 ,权力使用的法... 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明确政务与村务的划分 ,而不应当由管理村务的村民委员会代行政务。这两种机构 ,其性质不同 ,权力的来源不同 ,权力运作的方式不同 ,权力行使的保障不同 ,权力制约的机制不同 ,权力使用的法律救济方式不同 ,费用负担不同。在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及人员的基础上 ,设立乡镇政府派出机构 ,在乡镇的现有人员中选派派出机构人员 ,不增加人员 ,经费由原乡镇部分经费负担 ,不增加国家和农民的负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权 行政权 政务 村务
下载PDF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 被引量:11
10
作者 詹成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8,共5页
没有健全和谐的社会作支撑,任何厘清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的。提出“和谐社会”,在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没有健全和谐的社会作支撑,任何厘清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的。提出“和谐社会”,在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村民自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并长期处于实践领先的状态。尽管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断遭到非议,但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生长、发育和提高。理论界和实践者现在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关于村民自治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思考如何推进村民自治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村民自治 成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制度空间、实现路径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海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6,112,共13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国家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供需均衡、降低资源使用成本和提高监督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治理 村民自治 资源下乡
下载PDF
选举与协商:村民自治的双轮驱动 被引量:22
12
作者 袁方成 罗家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政治参与 基层民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仝志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4-47,共4页
村民自治因具有竞争、参与和自主机制而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制度化参与 ,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 ,避免危害农民利益的不良决策 ,重建社区内在规范体系 ,有效约束村组干部不良行为 。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 社会稳定 治理制度 竞争机制 自主机制 参与机制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地区乡村治理逻辑的转换——对沿海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改革的反思 被引量:19
14
作者 仇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95,M0006,共15页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沿海农村展开了新一轮村级治理的行政化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在乡村一级建立公共行政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深刻改变了沿海农村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与治理事务性质的变革。这既导致维系村...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沿海农村展开了新一轮村级治理的行政化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在乡村一级建立公共行政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深刻改变了沿海农村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与治理事务性质的变革。这既导致维系村民自治制度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趋于弱化,也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期的村级行政体系具有突出的公共属性,通过村级权力规范、基层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行政构筑了更加制度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了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塑造了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者角色。在此过程中,国家意志的贯彻能力得到强化,并以公共服务为纽带与农民建立起更稳固的公共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治理迈向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一体化 行政化改革 村民自治 公共行政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协商共治:建构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合作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4,95,共8页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治理主体的制度性合作关系,实现其合作共治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传统协商治理以及西方协商民主理念下建立起协商参与机制,则是实现这一制度性合作关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多元主体 合作共治 协商治理
下载PDF
留守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公共参与及其影响——来自苏、鄂、甘地区的一项研究报告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亦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移,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妇女群体。目前,她们不但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参与村民自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人们始料不及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移,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妇女群体。目前,她们不但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也是参与村民自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人们始料不及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表现出了以往农村妇女从来没有过的主体性和重要作用。本文以苏、鄂、甘地区的实证研究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在公共生活参与等方面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进而引发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发展的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留守妇女 村民自治 公共参与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与超越——从权力与资源的关系视角考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松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4-75,共12页
中国乡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是基层民主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变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村民自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程度显现村治权力强弱分殊的问题。... 中国乡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特定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是基层民主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变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村民自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程度显现村治权力强弱分殊的问题。立足于"权力—资源"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国不同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村民自治实践,可归纳出四类乡村自治模式:汲取型自治、分配型自治、法人型自治和项目型自治。同时,不同村治状况决定村民自治绩效,要破解村民自治"落地"的难题,必须探寻不同经济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实现形式 权力 资源
下载PDF
合作共治:三治融合视阈下的村民自治转型——基于W村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文 戴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解决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悬浮”困境,各地农村进行以自治单元下沉为中心的村民自治转型探索。W村的村民自治转型沿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以“行政村—村民小组—基地”自治单元体系以及“村委会—二团一队N会”自治组织结构为基础,采取... 为解决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悬浮”困境,各地农村进行以自治单元下沉为中心的村民自治转型探索。W村的村民自治转型沿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以“行政村—村民小组—基地”自治单元体系以及“村委会—二团一队N会”自治组织结构为基础,采取以最低协调成本来约束的合作机制,通过嵌入自治规则和程序,形成了合作共治的村民自治之有效实现形式;二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三治融合的建设和明晰各类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等途径,将村民自治纳入乡村治理之中,使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新体系下得以转型,实现了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的有效衔接。W村的实践表明,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村民自治不应脱离乡村治理而独立发展,应当在乡村治理新体系的框架下,与其他治理方式相协调共同作用于乡村,从而实现有效的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合作共治 自治单元 三治融合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共同代理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彭涛 魏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82,共7页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何偏离了本初目标?从现实情况和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出发,综合考虑涉及村民自治的三个核心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乡镇政府、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共同代理关系。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强势的乡镇...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效果为何偏离了本初目标?从现实情况和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出发,综合考虑涉及村民自治的三个核心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乡镇政府、村民和村干部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共同代理关系。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强势的乡镇政府对于背离村民利益目标的追求,是导致村民自治制度严重偏离其目标的关键原因。取消农业税和新农村建设,提高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利益的一致水平,村民自治的实施有所改善,但依然面临城镇化、商品化等挑战,仍与理想目标有所差距。要实现理想状态的村民自治,就要切实将乡镇政府转变为村民的代理人,打破原有的共同代理关系,促使乡镇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提高村干部素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委托代理 共同代理 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新时代村治逻辑探究:行政与自治关系的均衡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云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68-77,M0004,共11页
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向乡村延伸的背景下,村级治理行政化改革对村民自治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既打破了税费改革之前行政与自治的均衡关系,又开始出现行政吸纳自治的趋势,表现为行政代替自治以及摒弃和忽略自治,从而增加了村级治理... 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向乡村延伸的背景下,村级治理行政化改革对村民自治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既打破了税费改革之前行政与自治的均衡关系,又开始出现行政吸纳自治的趋势,表现为行政代替自治以及摒弃和忽略自治,从而增加了村级治理的负担。而在行政与自治相互结合且实现均衡的情况下,基层社会可以实现最优化治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重塑国家与村庄社会均衡秩序,成为"权利—义务"互构国家认同观之外的第二种维系国家—村庄的治理范式。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的两极,即以行政化力量为代表的国家治理和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村庄与农民自主治理应达成一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基层治理 村民自治 行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