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威协商:农村秩序如何制度化建构?——以一个老牌“问题村”的治理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运 张文杰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62-177,共16页
农村秩序的制度化建构关系基层社会稳定,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描述广州市下围村以基层协商化解派系斗争的实践过程,指出权威协商是制度化建构农村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体现为县乡干部在维稳方式选择上解放认知,并通过党政镶... 农村秩序的制度化建构关系基层社会稳定,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描述广州市下围村以基层协商化解派系斗争的实践过程,指出权威协商是制度化建构农村秩序的一种治理方式,体现为县乡干部在维稳方式选择上解放认知,并通过党政镶嵌的规则自治、基于营销的政策创制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这在理论上深化了权威协商和中国协商民主的相关研究,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在农村治理中有机统一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秩序 问题村 村民自治 协商民主 权威协商
原文传递
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 被引量:224
2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共7页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行政放权 社会培育
下载PDF
走向总体性治理:村政的现状与乡村治理的走向 被引量:86
3
作者 郎友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国乡村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基本的问题在于治理逻辑的多元性及碎片化。究其原因一个基本的缺陷在于缺乏总体性治理的思路,因而未来的走向应该是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意味着制度设计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协同性,它是... 中国乡村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基本的问题在于治理逻辑的多元性及碎片化。究其原因一个基本的缺陷在于缺乏总体性治理的思路,因而未来的走向应该是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意味着制度设计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协同性,它是一种以乡村居民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宗旨的运作方式,这不但要靠地方政府基层乡镇政府的努力,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农村社区、社会甚至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政治 村民自治 碎片化治理 乡村治理 总体性治理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从“乡政村治”到“乡村民主自治” 被引量:49
4
作者 南刚志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乡政村治"模式设计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乡村民主自治的领域应当适时扩大到乡一级,把&qu...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自治的深入,"乡政村治"模式设计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乡村民主自治的领域应当适时扩大到乡一级,把"乡政村治"模式提升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为此,要构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的制度框架,并为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政村治”模式 “乡村民主自治”模式
原文传递
“城归”精英与村庄政治 被引量:45
5
作者 林修果 谢秋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8,共6页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 精英结构是研究中国乡村政治结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超越乡村视野的“城归”精英返村参与村政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新的现象 ,有其必然性。本文结合实例 ,对“城归”精英参与村政的利弊得失进行剖析 ,认为在“城归”精英治理实践中累积起来的治理经验 ,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原有乡村治理模式向法理型治理模式的转型 ,但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其本身也仍处于与乡村社会的不断磨合与互动之中。进一步整合其优势 ,并将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理型治理轨道 ,也许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努力的一条可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归”精英 村民自治 民主建设 法理型治理
下载PDF
村民自治实践创新30年:有效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金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7,128,共12页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30多年来,村民自治在四个民主和自治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村民自治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对村民自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村民自治实践... 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30多年来,村民自治在四个民主和自治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村民自治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对村民自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村民自治实践机制方面。正因如此,村民自治不能仅限于自治实践,应扩展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之中。从有效治理角度审视30多年来的村民自治创新实践特别是运行机制创新,成绩斐然,在保障性、表达性、决策性、制约性、协调性和协同性机制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但一些机制有待发展和建设,一些机制如动力性机制非常缺乏。在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研究方面虽然有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整体来看仍然局限于治理的某个方面,主要是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且主要以村民自治有效实现为目标。为此,我们既要继续关注现实中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也要从国家治理和有效治理角度继续探讨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及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实践创新 有效治理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两委矛盾”:经验分析与理论批评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金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4,共7页
“两委矛盾”是一个被国内研究村民自治问题的学者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研究者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经验性涵义。事实上,“两委矛盾”是一个具有选择性偏见的简单化概念,不能准确、深刻地反映农村“两委”关系以及农村社会政治... “两委矛盾”是一个被国内研究村民自治问题的学者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这个概念被研究者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经验性涵义。事实上,“两委矛盾”是一个具有选择性偏见的简单化概念,不能准确、深刻地反映农村“两委”关系以及农村社会政治关系的真实状况。如果离开了党支部独揽专权、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个人矛盾、宗族组织的影响以及农村黑恶势力的渗透等具体因素,“两委矛盾”就不具有实质性涵义。这一概念的简单使用造成人们对村民自治问题的诸多误解。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并不是天生的对立面,“两委关系”也存在协商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在研究农村“两委”关系时,应当谨慎使用“两委矛盾”这一概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两委矛盾” 选择性偏见 方法论批评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阶层博弈 被引量:22
8
作者 卢福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 村民自治制度为阶层博弈构建了制度平台。根据占有权力资源的多少,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普通村民三个权力阶层。从一定意义上说,村民自治的运作就是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阶层围绕利益而展开的博弈过程。当前最常见的阶层博弈方式主要有:“权力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博弈;干部与群众的博弈。从阶层博弈的特殊视角考察,村庄权力结构大致分为管理者控制型、权力精英主导型、群众自治型三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阶层 博弈 权力结构
下载PDF
协商民主的地方治理模式及其内生机制——基于村民自治地方经验的四种模式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君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158,共10页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云浮的“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湖北秭归的“村落自治”、四川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的探索模式中,协商民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机制,在理论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认可。当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虽然在激活乡村末梢治理单元、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热情,以及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诸如如何界定基层政府与自治主体行为边界,如何促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有机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地方治理 内生机制
下载PDF
派系竞争: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基于浙江省四个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卢福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派系和派系竞争日益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构成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的隐秘机制。派系是农村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派系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农村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派系和派系竞争日益成为嵌入乡村治理的重要变量,构成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的隐秘机制。派系是农村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派系具有派系利益的表达与保护、公共参与的动员与组织、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重要功能。派系和派系竞争促使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建构起一种以派系为核心,主要按利益关系的大小和紧密程度向外扩展的新型差序格局,村庄公共权力基于派系关系进行配置,村民自治的运作发生了多方面的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系竞争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村民自治:互嵌、诉求与融合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3,M0005,M0006,共12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支撑与保障,两者相互嵌入,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耦合。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实现基石的村民自治需要满足"治...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村民自治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支撑与保障,两者相互嵌入,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价值耦合。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图景实现基石的村民自治需要满足"治理有效"这一要求。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嬗变,要求从治理形态、治理资源、治理主体、治理载体层面对村民自治进行重新审视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建构,体现为基层政治权威与乡村内生动力的协同共治,精英型农民群体的塑造,村域经济、文化与组织资源的三重嵌入,农村社区自治的形成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管理民主 政治权威
下载PDF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4,34,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妇女土地权益 村民自治 村规民约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重建乡村共同体: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 被引量:24
13
作者 谢安民 薛晓婧 +1 位作者 余恺齐 高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6,共9页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 自人民公社解体后,广大乡村开始向村民自治转型。但数十年来,村民自治饱受"行政化"等诸多问题困扰,其根本原因在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当下的乡村社区自治,应当正视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共同体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互动局面。村民权力是社区自然形成的权威,村委会权力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融入社区权威的程度。村民参与是社区权力的共有共享,独立自主的投票参与固然需要,但是无法代替村庄事务决策的共同参与和协商。村民整合以社区默契为基础,体制内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应当通过社区认同有机整合到社区权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村民自治 社区自治 农民参与 农民分化
下载PDF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基层组织重构与创新——以改革以来的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卢福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3,188,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浙江省农村建构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等多个组织并列的多元化组织结构,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受乡村治理环境影响,实际运作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有村级组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浙江省农村建构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等多个组织并列的多元化组织结构,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受乡村治理环境影响,实际运作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主要有村级组织、村级配套组织、超村落民间组织等,形成了独特的横向和纵向组织关系。提升村民自治和发展农村社会,有待农村基层组织的整合和创新。特别是要整合村级领导集体、重建村庄组织、创设新型农村基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组织 村民自治 组织制度 组织创新
下载PDF
制度过密化:解释村民自治发展瓶颈的一种理论假设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金红 蒋达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31,共8页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经历了20年发展之后,目前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大量经验事实表明,村民自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提出了"制度过密化"的理论假设,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经历了20年发展之后,目前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大量经验事实表明,村民自治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本文提出了"制度过密化"的理论假设,认为村民自治的发展瓶颈是村民自治在追求制度化过程中大量嵌入性制度供给超过实际的制度需求、出现制度过剩和内在冲突,导致制度边际效用递减的结果。要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进行制度清理和制度调适,解决过度的制度嵌入问题,防止村民自治滑入更为严重的"制度过密化"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 制度过剩 制度过密化
下载PDF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 被引量:11
16
作者 詹成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8,共5页
没有健全和谐的社会作支撑,任何厘清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的。提出“和谐社会”,在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没有健全和谐的社会作支撑,任何厘清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的。提出“和谐社会”,在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村民自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并长期处于实践领先的状态。尽管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断遭到非议,但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生长、发育和提高。理论界和实践者现在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关于村民自治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思考如何推进村民自治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村民自治 成长
下载PDF
选举与协商:村民自治的双轮驱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袁方成 罗家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政治参与 基层民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制度空间、实现路径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海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6,112,共13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 乡村振兴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为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转型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得民主化村级治理的范围扩大且作用日益凸显。基层政府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创新激活民主机制,从而推动民主参与向权力行使和监督环节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国家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资源供需均衡、降低资源使用成本和提高监督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治理 村民自治 资源下乡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地区乡村治理逻辑的转换——对沿海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改革的反思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仇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95,M0006,共15页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沿海农村展开了新一轮村级治理的行政化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在乡村一级建立公共行政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深刻改变了沿海农村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与治理事务性质的变革。这既导致维系村...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沿海农村展开了新一轮村级治理的行政化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在乡村一级建立公共行政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深刻改变了沿海农村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与治理事务性质的变革。这既导致维系村民自治制度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趋于弱化,也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期的村级行政体系具有突出的公共属性,通过村级权力规范、基层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行政构筑了更加制度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了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塑造了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者角色。在此过程中,国家意志的贯彻能力得到强化,并以公共服务为纽带与农民建立起更稳固的公共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治理迈向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一体化 行政化改革 村民自治 公共行政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协商共治:建构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合作关系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4,95,共8页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治理主体的制度性合作关系,实现其合作共治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传统协商治理以及西方协商民主理念下建立起协商参与机制,则是实现这一制度性合作关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多元主体 合作共治 协商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