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找回自治: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被引量:299
1
作者 徐勇 赵德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qu... 由于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内在价值,决定村民自治会不断在实践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村民自治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现形式实现其价值。自19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然村为基础自生自发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三个自我";第二阶段是以建制村为基础规范规制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四个民主";第三阶段是建制村以下内生外动的村民自治,主要贡献是有效实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村民自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村民自治 实现形式
下载PDF
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 被引量:81
2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7,共8页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探讨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互动过程,从而推进对这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从纵向上看,互助养老中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互动过程是政府逐渐介入的过程,依次经历了村民自治、村自治和政府治理三个阶段。互助养老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使未来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实现均等化,互助养老仍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村民自治 农村互助养老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建设 被引量:58
3
作者 吴理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社会之中 ,实现了政治的一体化 ,虽然摧毁了旧的经纪体制 ,但也毁坏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村民自治则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重建的一种方式 ,通过它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国家政权建设 经纪体制
下载PDF
技术消解自治——基于技术下乡背景下村级治理困境的考察 被引量:53
4
作者 杜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8,共7页
以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治理方式向农村基层社会的引入推动了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重塑了村级治理。作为一种技术治理体制,网格化管理和政府服务热线促使村委会组织深度嵌套在政府官僚科层体系,村级治理逻辑发生从自治向行政转... 以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技术治理方式向农村基层社会的引入推动了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重塑了村级治理。作为一种技术治理体制,网格化管理和政府服务热线促使村委会组织深度嵌套在政府官僚科层体系,村级治理逻辑发生从自治向行政转变,村民自治被消解。虽然技术治理体制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基层权力的监控能力,促使村干部的治理行为沿着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的规范化方向发展,防止基层权力损害村民利益事件的发生,起到了规范村级治理的效果,但其同时也带来了政府责任无限化以及基层治理能力弱化的治理困境。在农村社会仍需要依靠村民自治方式进行治理的情况下,须对现代技术治理体制向农村的推广和运用有所警惕,防止出现村民自治体系的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级治理 行政化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村干部职业化的生成机制及路径创新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惠林 杨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2,共9页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行政化的形成。村干部职业化是在村庄自主性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村民自治运转的情况下,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向基层输入资源及公共规则的过程。它重塑了正式激励系统,再造了公共性的治理主体。然而,它也造成村庄内部动员体系解体、村务与政务的选择性执行以及自下而上信息传达渠道阻塞等问题,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疏离。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实行村民自治,是村干部职业化趋势下有效平衡自治与行政关系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行政权力 基层治理转型 村干部职业化
下载PDF
错位分配:当前农村低保的实践状况 被引量:44
6
作者 耿羽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农村低保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错位分配的问题,低保的对象和性质常有悖于政策初衷。遴选标准模糊、基层治理资源匮乏、"小私"逻辑充斥村庄是造成农村低保错位分配的几个主要原因。以村民自治来健全基层组织,能促进低保资... 农村低保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错位分配的问题,低保的对象和性质常有悖于政策初衷。遴选标准模糊、基层治理资源匮乏、"小私"逻辑充斥村庄是造成农村低保错位分配的几个主要原因。以村民自治来健全基层组织,能促进低保资源在村庄中的正常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保 错位分配 治理资源 小私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村民小组: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永萍 慈勤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8,共7页
村民小组是乡村治理体系中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川西平原的村民小组呈现出有效治理的特征,并回应了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公益性需求",体现了村民小组的组织动员能力、秩序维持能力和利益平衡能... 村民小组是乡村治理体系中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川西平原的村民小组呈现出有效治理的特征,并回应了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公益性需求",体现了村民小组的组织动员能力、秩序维持能力和利益平衡能力。村民小组的治理能力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有赖于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治理动力和治理的合法性这四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作为农民与村级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媒介,村民小组既能为小组内部提供基本的公共品服务,同时有利于国家政策在基层的顺利执行。因此,随着后税费时代国家治理的转型,需要积极培育村民小组的治理能力,拓展村民自治的实践形态,实现村民自治单位的下沉,从而提高乡村治理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小组治理 小组公共性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任务型乡贤”与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 被引量:36
8
作者 许汉泽 徐明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3,共12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治理任务加重与治理主体缺失的双重难题,H县打造了以“任务型乡贤”为主体的“321治理模式”,吸纳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中心户长多元主体参与到国家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并采用精细化、...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治理任务加重与治理主体缺失的双重难题,H县打造了以“任务型乡贤”为主体的“321治理模式”,吸纳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中心户长多元主体参与到国家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并采用精细化、网格化、任务化以及平台化的运作机制与技术治理策略,实现了对于农村精英的整合与再造。不同于传统乡贤与新乡贤,“任务型乡贤”的运作是一种半正式化的吸纳性治理模式,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之中不仅有助于上级治理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从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乡村社会中的村民自治,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种将先进治理方法技术与传统治理经验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有助于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农村精英 吸纳性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文化相连: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文化基础 被引量:35
9
作者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8,共6页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度形式遭遇多样的乡土社会时,全国各地为推进村民自治进行了地方性探索与机制性创新。显然,这些探索和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植根于乡土社会的自治文化,并将绵延的文化与现代的制度耦合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结构之中,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文化 文化相连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探讨 被引量:35
10
作者 宋才发 张术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共12页
乡村治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新建构乡村治理框架体系,乡村治理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转变职能。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治理秩序面临着新的挑战,乡村治理工具缺乏现实针对性,乡村组织及公... 乡村治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新建构乡村治理框架体系,乡村治理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转变职能。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治理秩序面临着新的挑战,乡村治理工具缺乏现实针对性,乡村组织及公共权力被异化和弱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是:坚持和完善乡村的村民自治制度,依法规范和科学引导乡村治理,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的法规体系,发挥法治与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规范作用,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城乡统筹 村民自治 法规体系 共建共治共享
原文传递
“输入式供给”:当前农村公共物品的运作模式 被引量:32
11
作者 耿羽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47,共9页
税费改革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治理方式从"资源提取"转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其运作模式可归纳为"输入式供给"。大量资源下乡,却未能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实质改善... 税费改革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治理方式从"资源提取"转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其运作模式可归纳为"输入式供给"。大量资源下乡,却未能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实质改善。外在的国家财政型供给没有引起相应的效益,内在的村社自助型供给则往往无法达成合作。问题的症结在于只有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输入,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村庄承接。利用村民自治来连接上级资源和村庄,不仅能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绩效,还能锻造和培育基层的民主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公共物品 输入式供给 国家财政 一事一议 村民自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村规民约:现代转型与发展进路——基于“2019年全国优秀村规民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荣卓 李梦兰 马豪豪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6,共14页
从治理逻辑来看,村规民约的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治理自上而下推进和下沉的过程。新时代村规民约是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形式。在国家的指导和推动下,村规民约建设不断向规范化、... 从治理逻辑来看,村规民约的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治理自上而下推进和下沉的过程。新时代村规民约是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形式。在国家的指导和推动下,村规民约建设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广大基层群众围绕村规民约的内容、形式、程序、实施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但目前村规民约仍普遍存在宗旨的合法性与方法的欠妥性、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薄弱性、程序的正当性与村民的脱嵌性、效力的强制性与实施的低效性之间的适应性矛盾。针对上述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建设,通过提升村规民约规范性、增强协同性、注重参与性、加强引导性,积极推动村规民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性发展,使村规民约更加符合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义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国家治理 国家化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原文传递
产权与治权关系视角的村民自治演变逻辑——一个资源型村庄的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慧斌 董江爱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产权和治权是农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产权奠定治理基础,治权规定治理结构,二者的互动关系形塑农村政治形态。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产权的松动和分化改变了农村的治权结构,村干部利用权力垄断集体产权,又利用非法获取的财富巩固治权。本文通... 产权和治权是农村治理的核心要素,产权奠定治理基础,治权规定治理结构,二者的互动关系形塑农村政治形态。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产权的松动和分化改变了农村的治权结构,村干部利用权力垄断集体产权,又利用非法获取的财富巩固治权。本文通过一个村庄的典型案例,说明煤矿产权和农村治权的互动关系贯穿村民自治30年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村民自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在L村村民自治3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公共权力和集体产权的竞争和争夺,农村治权逐步从村干部手中分散到每一个村民手中,产权变化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村民自治的发展也改变着产权治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治权 村民自治 演变逻辑
原文传递
地域相近: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空间基础 被引量:30
14
作者 胡平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共6页
当前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不约而同以村民长期居住形成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村是村民生活地域相近的村落。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条件就是地域相近。地域相近是一个地理联系与社会... 当前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不约而同以村民长期居住形成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村是村民生活地域相近的村落。本文认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条件就是地域相近。地域相近是一个地理联系与社会联系互构的单位,具有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与传统。因此,在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过程中,不能否认以"地域相近"的自然村开展村民自治的价值。同时,由于地域单元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征,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地域具有不同的自治形式,因而也不能因地域相近的自然村自治而否定地域较大的行政村村民自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村 地域相近 村民自治 空间基础
下载PDF
村民自治体系中的村民小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程同顺 赵一玮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村民小组是一个天然的利益共同体,社会资本存量丰富,在村级利益表达和相关政策执行中发挥着独到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稳定、高效的村民自治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从规范村民小组长... 村民小组是一个天然的利益共同体,社会资本存量丰富,在村级利益表达和相关政策执行中发挥着独到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稳定、高效的村民自治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从规范村民小组长的产生方式、建立村民小组会议制度、明确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的关系、完善有关村民小组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加强村民小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民小组 利益共同体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社会动力机制与自治单元——以湖北秭归双层村民自治为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贺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实践中,自治单元内的社会关联、利益相关与精英收益是村民自治的三重社会动力机制,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在湖北秭归的双层村民自治实践中,社会动力机制在行政村和村落两种自治单元内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村落较行政村更能保存社区记忆和... 实践中,自治单元内的社会关联、利益相关与精英收益是村民自治的三重社会动力机制,决定着村民自治的效果。在湖北秭归的双层村民自治实践中,社会动力机制在行政村和村落两种自治单元内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村落较行政村更能保存社区记忆和建立现代社会关联;在公共品供给、土地产权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行政村很难形成一致性利益,而村落内具有高度同质性利益;相较于村庄内的面子、权威等社会性收益,村干部更关注来自县乡的经济性收益,但村落的"两长八员"需要面子、声誉、权威等社会性收益以及低保等经济性收益。三重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力机制对村落村民自治的推动力更为充足,村民自治在村落自治单元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民主的治理功能。因此,村民自治应与村庄社会基础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社会动力机制 社会关联 利益相关 精英收益
下载PDF
村民自治异化的法理初探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丁德昌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2,共7页
村民自治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制度设计、传统体制的惯性和自治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实践中在自治主体、功能和权力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异化现象。笔者以为,克服村民自治异化,不仅要完善制度供给,强化组织保障;而且还要贯彻村... 村民自治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制度设计、传统体制的惯性和自治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实践中在自治主体、功能和权力等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异化现象。笔者以为,克服村民自治异化,不仅要完善制度供给,强化组织保障;而且还要贯彻村务公开,加强程序保障,建立有效的司法保障机制,更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提高村民自治主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异化 治理
下载PDF
规则—程序型自治: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治理效应——以鄂皖赣改革试验区为对象 被引量:22
18
作者 邓大才 张利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90,194,共6页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不仅带来了良好的产权效应和经济效应,而且引发了重大的治理成效,解决了30多年来农村村民自治难以有效落地的难题。一些地方在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框架规则、执行规则、操作规则,农民通过讨论规则、制定规...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不仅带来了良好的产权效应和经济效应,而且引发了重大的治理成效,解决了30多年来农村村民自治难以有效落地的难题。一些地方在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框架规则、执行规则、操作规则,农民通过讨论规则、制定规则、落实规则来促进改革,实现自治。同时,改革的推进也创设出一系列程序,构成了有效自治的基本框架和规范。这种以规则、程序为载体、为核心的自治,形塑了一种规则—程序型自治,促进了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规则—程序型自治的形成主要由利益性、复杂性、权利性、强制性这四个因素决定,根据规则性和程序性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规则-程序自治 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 鄂皖赣改革试验区
下载PDF
乡村网格化治理与村民自治的冲突与融合——基于成都Q村网格化治理实践“离土性”的思考 被引量:22
19
作者 石伟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2,共9页
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其中网格化治理是将现代治理技术应用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治理资源和治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将适用于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直接植入式地... 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各地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其中网格化治理是将现代治理技术应用于城乡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之一。然而,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治理资源和治理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将适用于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直接植入式地运用于乡村治理体系中,将带来治理技术与治理基础的冲突。成都市Q村在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中存在形式化和冗余性等问题,表明网格化治理难以在乡村社会落地(即具有“离土性”)。邻里相知的熟人社会、守望相助的生活逻辑、均衡稳定的社会结构以及内生自治的村庄公共性等决定了村民自治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最为适宜的治理方式,要使网格化等现代治理技术在乡村落地,必须坚持乡村治理的自治属性,提升治理技术的内生性,实现治理技术与村民自治的融合,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社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治理 乡村社会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治理技术 城乡二元结构
下载PDF
形式化民主: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再认识——以浙东A村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冷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 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私人化。形式化民主是由民主政治法制化、参政资格经济化和政府与资本结盟共同塑造的。形式化民主不符合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并造成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政权合法性受损,村庄的公平正义被破坏、村庄矛盾增多,最终导致村庄发展不可持续。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不能脱离群众,要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富人治村 形式民主 政治平等 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