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系统观与法治政府建设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青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5,共1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观,其系统观主要表现为要素联系观、整体布局观、一体建设观、重点突破观。法治政府建设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为引领,一方面在法治系统下加强法治政府整体建设,构建具有政治性、人民性、本土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观,其系统观主要表现为要素联系观、整体布局观、一体建设观、重点突破观。法治政府建设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为引领,一方面在法治系统下加强法治政府整体建设,构建具有政治性、人民性、本土性、一体性、统一性的政府特质,另一方面加强法治政府子系统内部建设,强化其要素建设、协调其各环节、注重特别领域和涉外方面的行政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系统观 法治政府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观及其理论逻辑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立伟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之一。这一法治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之上,其理论内涵包括以人民意志塑造良法、以人民群众为法治的实践主体、以人民权利为法治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伟力为法治的动...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观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之一。这一法治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之上,其理论内涵包括以人民意志塑造良法、以人民群众为法治的实践主体、以人民权利为法治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伟力为法治的动力源泉、以人民满意为法治成效的最终评判标准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观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观 人民权利 良法善治
下载PDF
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桑保军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63-71,共9页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学文化转化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现实任务,中国公众权利价值观的确立是法哲学文化阶段的根本目标。法哲学文化阶段现实任务和根本目标的基本成就将使中国社会进入宪法文化阶段,宪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文化 权利价值观 法治
下载PDF
整体系统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构的应然逻辑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统合,与黄河流域生态法治的秩序期待和构造逻辑相契合。以此为分析工具,整体系统观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向度应基于法理基础的铺陈与“良法善治”的建构两个理路展开。之于前者,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建构的法理基础以时间、理念与规范三个场域为基本构成,以纵向时间的回溯与预见、权力主义与专业主义的整合、公私法的交融为进阶呈现;之于后者,理想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构造应依照以下进路展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这部综合性立法为基础,对下位法进行补位与修订,建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目标定位出发,以立法确立的流域协调机制为统筹,实现“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二元架构均衡配置基础上法律实施机制的协同作用;以适度环境司法能动主义为价值遵循,塑造预防性价值为主、救济性功能为辅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建立“三位一体”守法机制,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守法、企业模范尊法、社会公众全民崇法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整体系统观 法治建构 法理基础 良法善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下载PDF
论常燕生以“生物史观”为基础的新法治主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魏治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适应近代中国的救亡需求,新法家主要代表常燕生融合西方进化论学说和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创生出有机生物史观和国家主义法治思想。以此为基础,常燕生大力提倡文化启蒙,主张建构近代民族国家,呼吁走渐进改良式的救亡道路。常燕生... 为适应近代中国的救亡需求,新法家主要代表常燕生融合西方进化论学说和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创生出有机生物史观和国家主义法治思想。以此为基础,常燕生大力提倡文化启蒙,主张建构近代民族国家,呼吁走渐进改良式的救亡道路。常燕生的思想因而带有明显的济世救亡的工具主义特质。批判性地反思其缺陷和不足,镜鉴其菁华,必大有益于当世"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法家 常燕生(常乃惪) 生物史观 新法治
下载PDF
略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观
6
作者 张立刚 《长征学刊》 2024年第2期10-19,107,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洞察深刻、意涵丰富的法治观,在法治的概念、性质、功能、范围、作用、目的、外部关系、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既是法律之治又是良法善治和秩序之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洞察深刻、意涵丰富的法治观,在法治的概念、性质、功能、范围、作用、目的、外部关系、发展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既是法律之治又是良法善治和秩序之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一致性,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与德治、民主有机统一,把法治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以改革促进法治建设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观是其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核,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经验的理性建构,兼顾法治的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要求,是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脉络体系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 法治观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理论命题与实践品格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孟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1-230,共10页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丰富了司法改革的理论内涵。在人民司法领域形成了"人民司法观",从司法权的根本属性、行使目的,以及运行效果方面充分诠释了人民司法的核心要义;在公正司法领域形成了"公正司法观",通过彰显司法中的公平正义、监督制约等价值,树立了司法权威,获得人民对司法的认同;在司法治理领域形成了"司法治理观",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司法的定分止争功能,以司法公信力建设为引领提高司法治理的有效性,使司法的保障功能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满足新时期人民对司法的需求;在司法监督领域形成了"司法监督观",创新提出了新型司法权制约监督的理论,以党内监督为核心,实现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创制了多种监督司法的手段实现监督司法的目的;在司法职业领域形成了"司法职业观",从司法职业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的职业能力、司法品德等方面入手,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通过对五种司法观的创制与凝练,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制度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建立在我国长期司法改革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司法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相关制度机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观是推动我国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司法观 司法改革 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研究
8
作者 张志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1-133,138,共4页
大学生的法治观培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治知识拓展、法治理念培植和法治思维塑造。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法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全社会都... 大学生的法治观培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治知识拓展、法治理念培植和法治思维塑造。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法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全社会都应对大学生法治观的培育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断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当前,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在重视程度、教育方法、氛围营造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丰富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形式和载体、优化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社会环境入手,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大学生法治观的塑造与法治中国的目标要求相契合,使他们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法治中国 法治社会 大学生 法治观
下载PDF
行政法发展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秀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7-93,共7页
行政法是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律。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受着宗教、道德、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综合影响。由于在效率观上存在的误区,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受到阻滞。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政法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行政法制建设的病灶所... 行政法是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律。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受着宗教、道德、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综合影响。由于在效率观上存在的误区,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受到阻滞。由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政法的发展历史,深入分析行政法制建设的病灶所在,反思制度设计的弊端与法律实践的问题,重塑法制系统的研究范式,更新效率观,并最终以此推动行政法学步入哲学思考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效率观 法治 法制系统
原文传递
论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机理、路径与现实策略
10
作者 曾志华 邓炜辉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98,共5页
培养公民法治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公民法治习惯的养成深受外部法治环境和公民内在个体因素的双重制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实践是公民法治习惯养成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和方法。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应当... 培养公民法治习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公民法治习惯的养成深受外部法治环境和公民内在个体因素的双重制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实践是公民法治习惯养成最关键、最核心的路径和方法。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应当坚持实践“理性”与“技术”相统一、“外源”与“内省”培育相统一,在国家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的外源支持下,通过学法、用法等内省方式实现公民对法治的现实感知、体认和认同,并最终以法治信仰作为关键环节催生出公民法治习惯的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习惯 实践养成 科学实践观 法治信仰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的法哲学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中礼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法哲学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人权价值涵属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法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深蕴法治思维的法哲学方法论。分析科学发展观作为方法论的法哲学意义,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一次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权 正义 法治思维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华详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3-77,85,共6页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加强法治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下载PDF
权力文化观与现代法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柏林 刘焕桂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文化观 君主专制 人民主权 法治
下载PDF
“基础”课教学加强法治观教育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宇 王耀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7期33-38,共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法治文明,消除对西方法治理论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法治文明,消除对西方法治理论和实践的盲目崇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 法治观 法治文明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
下载PDF
边沁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莹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6-7,43,共3页
功利主义伦理学史源远流长,边沁的功利伦理观在伦理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其主要观点的梳理以期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法治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快乐主义 苦乐原理 利益观 法治
下载PDF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16
作者 顾华详 《青海师专学报》 2008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尊重保障人权,重视推进法制建设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加强法治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的规范内涵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谦 赵一平 《高等教育评论》 2022年第2期66-82,共17页
风险社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严峻挑战,促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砥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相伴而生。有必要立足于作为逻辑起点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二维要义,来梳理其法治表达的本土性、纵贯性与... 风险社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严峻挑战,促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发与砥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相伴而生。有必要立足于作为逻辑起点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二维要义,来梳理其法治表达的本土性、纵贯性与创见性定位,明晰其原则凝练的基础、选择与进阶秩序要义,厘清其规范进路的体系化与绩效化准据,从而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观的规范内涵。基于此,尝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的过程中,针对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三类元命题的科学回应,提供必要的法治范式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法治观 规范内涵
下载PDF
法律观的传承与变革——人本法律观的法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本文拟从人本法律观的历史演进、人本法律观的法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依次阐述,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 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本文拟从人本法律观的历史演进、人本法律观的法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依次阐述,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法律观 变革 法治 和谐
下载PDF
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
19
作者 尚九宾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8-90,共3页
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家理论,作为对早期理想国家观念的修正,但柏氏的法治观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脱离人治的窠臼。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人性观和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提出了良法之治的观点,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主... 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家理论,作为对早期理想国家观念的修正,但柏氏的法治观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脱离人治的窠臼。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人性观和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提出了良法之治的观点,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主要从二者法治观念所预设的认识论和人性论前提之不同,梳理法治理论在二者之间从理念论到经验主义的逻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观 理念 经验主义
下载PDF
西方自然法学观与中国儒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20
作者 安玉娟 任建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中国的儒家法律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及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价值观念上“正义观”与“天道观”的分歧;治国方略上“法治观”与“人治观”的对立;权利与义务关系上权利本位与... 西方古代自然法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中西法律文化的源头。中国的儒家法律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及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价值观念上“正义观”与“天道观”的分歧;治国方略上“法治观”与“人治观”的对立;权利与义务关系上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对立;人性分析上“性恶观”与“性善观”的冲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真正的适合社会趋向的法律制度,必须大力吸收借鉴西方的法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正义观 法治 人治 权利 义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