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饮环节常见嗜盐性弧菌污染调查 被引量:70
1
作者 裴晓燕 余波 +7 位作者 张秀丽 闫琳 陈玉贞 李宁 张誉 占利 姚雪婷 杨大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 目的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个省(自治区)的内陆地市设置采样点,采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及存养鱼的对应水样。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种嗜盐性弧菌,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养殖环节水体和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5.81%(14/241),溶藻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4.98%(12/241),创伤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14%(3/264)、0.83%(2/241);3种嗜盐性弧菌的污染率在流通环节增高,存养水体和淡水鱼的检出率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8.47%(29/157)、14.93%(40/268),溶藻弧菌10.83%(17/157)、9.70%(26/268),创伤弧菌3.18%(5/157)、3.36%(9/268);餐饮环节淡水鱼中嗜盐性弧菌的检出率与流通环节基本一致。结论传统意义上海水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3种嗜盐性弧菌已经在内陆地区的淡水养殖、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中检出,尤其是淡水养殖环境中嗜盐性弧菌的出现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弧菌 创伤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嗜盐性弧菌 调查
原文传递
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43
2
作者 卢中秋 李秉熙 +2 位作者 黄唯佳 程俊彦 周铁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 1998- 5~ 2 0 0 2 - 8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的男 :女为 3∶1,平均年龄为 5 3 5岁 (36~ 71岁 ) ...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 1998- 5~ 2 0 0 2 - 8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的男 :女为 3∶1,平均年龄为 5 3 5岁 (36~ 71岁 ) ,发病月份分布在 5~ 10月之间 ,9例 (75 % )患者原有慢性肝病史 ,2例长期嗜酒史 ,1例为健康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肢肿胀、剧烈疼痛、局部红斑、淤血斑坏死、水泡或血疱、蜂窝组织炎等 ,9例 (75 % )患者出现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 ,在入院 4 8h内死亡 ,死亡率高达 75 % ,4例水泡液培养出创伤弧菌。结论 创伤弧菌败血症起病急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 ,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对高度怀疑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早经验性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败血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秀珍 邹晓理 +5 位作者 莫小燕 李家炳 叶振腾 翁容生 巫特坚 朱世雄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1期81-86,共6页
从网箱养殖的石斑Epinephyelussp.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菌——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本文报道该病原菌的分离、形态、毒力、生理生化特性。该菌毒力较强,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关键词 石斑鱼 病原菌 海水 网箱养殖
下载PDF
海水网箱养殖军曹鱼弧菌病病原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1 位作者 陈刚 曾敏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0,共2页
从海水网箱养殖的患病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的肾脏、肝脏等实质器官及腹水中分离出 1株致病菌即JA- 4 6菌。其特点如下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极端单鞭毛 ,大小为 (1~ 2 )μm× (0 .5~ 1)μm,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有... 从海水网箱养殖的患病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的肾脏、肝脏等实质器官及腹水中分离出 1株致病菌即JA- 4 6菌。其特点如下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极端单鞭毛 ,大小为 (1~ 2 )μm× (0 .5~ 1)μm,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有运动性 ,最适温度 2 8~ 30℃ ,需盐生长 ,未见发光 ,对弧菌抑制剂 0 / 12 9敏感 (15 0 mg/ L) ,发酵葡萄糖不产气 ,在TCBS上菌落呈黄色。经 API- 2 0 E系统试剂盒检测和 ATB自动鉴定系统鉴定 ,该菌为创伤弧菌 (Vibrio vulnificus) ;其半数致死量 (L D50 )为 4 .1× 10 4 个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 8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海水网箱养殖 弧菌病 创伤弧菌 药敏试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34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 被引量:30
5
作者 卢中秋 卢才教 +5 位作者 洪广亮 程俊彦 邱俏檬 梁欢 吴斌 李景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制定专用调查表,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脓毒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制定专用调查表,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脓毒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其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收治34例资料完整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男女比例为4.7:1,76.5%的患者并存慢性肝病,多发病于4—11月。本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急起发热,肢端特征性血性大疱样皮损、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死亡率47.1%以上。创伤弧菌脓毒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标准包括:患者4-11月急起发热,肢体特征性血性大疱样皮损、甚至大范围皮肤及肌肉坏死,迅速出现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有慢性肝病或长期嗜酒史以及近1~2周内有生食海鲜或接触带菌海水史等。尽早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结合早期外科手术切开减压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及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创伤弧菌感染脓毒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期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症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艳 梅玲玲 +5 位作者 李秀桂 闻剑 朱海明 马群飞 付萍 刘秀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海产品试样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海产品试样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最可能数(MPN)法和PCR法检测牡蛎试样的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天然污染海产品试样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19.8%(20/101)。牡蛎试样中45%(55/122)创伤弧菌密度低于3MPN/g的最低检出限。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未来应加强对我国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海产品 食品污染
原文传递
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12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秉煦 吴慧珍 +1 位作者 卢中秋 蔡剑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 报道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方法 : 总结 1995~ 2 0 0 0年间的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 ,其中男 8例 ,女 4例。年龄 40~ 6 7岁 ,平均48.6岁。 6例有肝硬变史。好发盛夏、初... 目的 : 报道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方法 : 总结 1995~ 2 0 0 0年间的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  12例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 ,其中男 8例 ,女 4例。年龄 40~ 6 7岁 ,平均48.6岁。 6例有肝硬变史。好发盛夏、初秋 ,起病急。初发症状为双下肢红肿、疼痛、大疱、血疱。疱液培养发现表皮葡萄球菌 1例 ,弧菌 2例。皮损活检 :局灶性棘细胞松解 ,真皮胶原凝固性坏死 ,血管内皮坏死、脱落 ,血管壁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 ,组织内出血明显 ,可见嗜中性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众多散在分布的淡嗜伊红的近圆点状微生物。透射电镜观察 :真皮细胞内外见众多散在分布的弧形微生物可见细菌鞭毛。 1例痊愈 ,3例自动出院 ,8例死亡。 1例死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颅内出血 ,7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时间最短在发病后 5天 ,最长 10天 ,平均 6 .3天。结论 :  (1)接触海水或生食贝壳类海鲜往往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 ;(2 )肝硬化、糖尿病等慢性病易引起创伤弧菌感染 ;(3)常规培养致病菌发现率不高 ;(4 )双下肢出血性水肿是原发性创伤弧菌感染特征性病变之一 ;(5 )皮损病理改变 :表皮细胞灶性松解 ,表皮下水疱 ,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变性坏死 ,明显的血管炎改变、血管栓塞 ,真皮内可见细菌。 (6 )早期用抗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孤菌 感染 休克
下载PDF
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1
8
作者 许斌福 林天龙 +1 位作者 董传甫 伊光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95-997,980,共4页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 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 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后,送专业公司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2bp的DNA产物,NCBI上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GeneBank上注册的创伤弧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100%),同时排除了哈维氏弧菌的可能。设计一对创伤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对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结果建立一种简洁的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结论国内首次自发病欧鳗分离到创伤弧菌,并给出分子鉴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欧洲鳗鲡 16S RRNA 溶血素基因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的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卢中秋 赵初环 +5 位作者 李惠萍 李海燕 吴斌 李景荣 胡国新 黄唯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联合自由饮酒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右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15只,随机分1~3组,分...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联合自由饮酒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右下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15只,随机分1~3组,分别于染菌后12h经腹腔注射药物,1次12h,治疗10d。第1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2组应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第3组应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乌司他丁。观察大鼠的活动、皮肤黏膜颜色、右下肢感染创口、存活数等。第1组大鼠死亡后,第2组和第3组治疗10d后颈动脉取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取大鼠右大腿肌肉、肝脏、肺脏的电镜标本,观察治疗前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组大鼠12h后,皮温升高,右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发紫,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第1组大鼠均在24~48h内死亡,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培养出创伤弧菌。2、3组大鼠药物治疗后,精神萎靡状态及呼吸急促等明显改善,3~5d后患侧大腿病变处溃破糜烂,10d后两组大鼠均存活,血液及患肢病变组织培养均为阴性。第3组与第2组比较,前者状态恢复好。抗菌药物治疗前后主要脏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抗菌药物联合乌司他丁对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减轻更为显著。结论应用足量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对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联合乌司他丁的疗效更佳,为临床治疗创伤弧菌脓毒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乌司他丁 抗菌药物 脓毒症 大鼠 超微结构改变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 创伤弧菌感染 腹腔注射药物 治疗前后 精神萎靡 呼吸急促 组织培养 治疗作用 肝病模型 皮下注射 生理盐水 皮肤黏膜 下肢感染 细菌培养 病变组织
原文传递
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 被引量:20
10
作者 闫茂仓 陈少波 +4 位作者 单乐州 马爱敏 谢起浪 戴丝 李尚鲁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研究了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22味中草药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和连翘对创伤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9mg/mL和1.95mg/mL,... 研究了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22味中草药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和连翘对创伤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9mg/mL和1.95mg/mL,最小杀菌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同;黄连、黄芩、连翘和黄柏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3.90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7.8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创伤弧菌 灿烂弧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黄姑鱼创伤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1
11
作者 马爱敏 闫茂仓 +3 位作者 常维山 陈少波 单乐州 谢起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目的从患病黄姑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L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黄姑鱼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 目的从患病黄姑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L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黄姑鱼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L1与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7%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L1为创伤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病原菌 16SRRNA基因 创伤弧菌
下载PDF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兰萍 王斌 +2 位作者 李艳 胡亮 赵凤梅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5-339,共5页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cfu/mL,0.5 mL/尾)和创...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细菌鉴定 创伤弧菌 感染试验
下载PDF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刺激复合物对欧洲鳗鲡的免疫保护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田丁 许斌福 +2 位作者 林能峰 龚晖 林天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1-435,共5页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属于弧菌属第5群,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创伤弧菌分为3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产吲哚...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运动性、有荚膜的嗜盐性细菌,属于弧菌属第5群,主要生长于海水中、鱼类及贝母类等体内[1]。根据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创伤弧菌分为3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产吲哚)[2]、生物Ⅱ型(不产吲哚)[3]以及1999年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报道的创伤弧菌生物III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外膜蛋白 欧洲鳗鲡 免疫刺激复合物 免疫保护性
下载PDF
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黎炯 叶星 +5 位作者 卢迈新 邓国成 高风英 可小丽 朱华平 黄樟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5-970,共6页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克洛、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19种试验药物敏感。本研究病原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罗非鱼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创伤弧菌 分离 鉴定 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创伤弧菌感染1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小庆 盛吉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局把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其中计... 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结局把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3例患者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11例有肝病基础;死亡患者3例,治愈患者10例;临床表现休克(3例vs 2例,χ2=7.315,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vs 1例,χ2=9.547,P<0.05)、蜂窝织炎(3例vs 3例,χ2=5.728,P<0.05)的患者数量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测中,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9.00±1.73 vs 84.20±69.93,t=3.397,P<0.05)、凝血酶原时间(42.30±5.31 vs 54.08±22.44,t=-7.565,P<0.05)、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102.83±39.42 vs 54.38±22.44,t=-2.653,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3.12±0.24 vs 1.47±0.40,t=-5.400,P<0.05)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弧菌感染在我国沿海地区散发流行,合并肝病的患者病死率更高,患者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蜂窝织炎以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感染 慢性肝病
原文传递
用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人工感染卵形鲳鲹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典惠 刘丽波 +5 位作者 孙际佳 王海芳 梁兰清 赵会宏 刘丽 李桂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用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与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人工感染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后,对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均能引起鱼的鳃、肝、脾、肠、胃、肾等多种组织器官发生较为严重的病... 用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与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人工感染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后,对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美人鱼弧菌与创伤弧菌均能引起鱼的鳃、肝、脾、肠、胃、肾等多种组织器官发生较为严重的病理变化,且这两种弧菌导致的病鱼组织病理变化存在较多的相似性。病鱼鳃严重病变,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相互融合在一起呈棍棒状,鳃小片基部的泌氯细胞肥大,有的泌氯细胞与鳃小片上皮细胞层连在一起;肝严重出血或发生脂肪变性,肝组织结构疏松,肝细胞变性坏死;胃、肠黏膜变性坏死,脾、肾出血;肾小球、肾小管与肾间质变性坏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美人鱼弧菌 创伤弧菌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创伤弧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严智敏 郑晶 +1 位作者 陈清 申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896,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免疫试纸条,用于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用创伤弧菌(ATCC27562)菌体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创伤弧菌多克隆抗体;采用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并标记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滴加在玻璃纤维素膜上;在硝酸纤维... 目的研制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免疫试纸条,用于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用创伤弧菌(ATCC27562)菌体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创伤弧菌多克隆抗体;采用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并标记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滴加在玻璃纤维素膜上;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兔抗创伤弧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兔Ig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将处理后的硝酸纤维膜、玻璃纤维素膜与样品垫、吸水纸组装成试纸条,4℃保存并定期检测;设阳性及阴性对照,对本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将试纸条插入样品溶液中,20~30min内即可显示结果,其检测灵敏度为2×106CFU/ml;特异性检测显示本试纸条与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等12种菌株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检测表明该试纸条可4℃保存4个月。结论本研究构建出创伤弧菌多克隆检测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简便,20~30min即可获得检测结果,可用于创伤弧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胶体金 免疫层析 试纸条
下载PDF
海洋性弧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淑妍 侯丽艳 +6 位作者 于成勇 张剑 解洁 黄忠义 曲业敏 李文晓 王明义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7期984-989,共6页
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中。弧菌是引起人类和水生动物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伤口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水体环境,会引起腹泻、伤口感染甚至败血症等疾病。随着我国海产品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中。弧菌是引起人类和水生动物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伤口直接接触被污染的水体环境,会引起腹泻、伤口感染甚至败血症等疾病。随着我国海产品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海洋性致病性弧菌感染所致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探索其致病机制刻不容缓。弧菌的致病力与其毒力因子密切相关,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溶血素、铁过载和内、外毒素等。本文主要针对几种常见的海洋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探讨,分别从其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及致病因子生物机制3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海洋性弧菌致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性弧菌 致病机制 创伤弧菌 溶藻弧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原文传递
多重PCR快速检测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琪 滕勇勇 +3 位作者 何仕雯 杨泽 吴雷 莫秋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497-3500,350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霍乱弧菌omp W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创伤弧菌vvh A基因、拟态弧菌VMH基因和溶藻弧菌gyr 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霍乱弧菌omp W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创伤弧菌vvh A基因、拟态弧菌VMH基因和溶藻弧菌gyr 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系统评价其特异性和检测下限值。结果成功构建致病性弧菌多重PCR检测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其特异性为100%,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拟态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00 CFU/ml,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 000 CFU/ml;多重PCR的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56%vs 17%)。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海环境和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创伤弧菌 拟态弧菌 溶藻弧菌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on the toll-like receptor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liver tissue of the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in rats with Vibrio vulnificus sepsis 被引量:10
20
作者 LU Zhong-qiu LI Meng-fang QIU Qiao-meng LIANG Huang ZHOU Tie-li HONG Guang-liang WU 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1910-1916,共7页
Background Septicemia and inflammation-mediated septic shock caused by Vibrio vulnificus (VV)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on expression... Background Septicemia and inflammation-mediated septic shock caused by Vibrio vulnificus (VV)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on expression of hepatic toll-like receptor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rats with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complicated by VV sepsis. Method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assigned to the following treatment groups: normal control (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control (A), antimicrobial-treate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control (AA),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with VV sepsis (AV), and antimicrobial-treate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with VV sepsis (AVA).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was observed in all groups except N. Expression of mRNAs encoding hepatic toll-like receptors 2 and 4,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 (IL)-1β, IL-6 and IL-10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Results mRNAs encoding toll-like receptors 2 and 4 and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group AV a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s at 2-24 hours of sepsis; peak expression occurred at 12 hours. These mRNAs were also up-regulated in group AVA but to lesser degrees than in group AV at comparable time post-infection, mRNAs encoding TNF-α, IL-1β and IL-6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group AV as a function of infection. In group AVA as compared to AV,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1β mRNAs was lower at 12-24 hours post-inf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IL-6 mRNA was lower at 24 hours post-infec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IL-10 mRNA expression in group AV was markedly higher at 12-24 hours of sepsis. Expression of IL-10 mRNA was lower in group AVA as compared to AV at 24 hours of sepsis. Conclusions Antimicrobial therapy reduces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s and cytokines in rats with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complicated by VV sepsis. Monitoring hepatic toll-like receptor and cytokine expression during antibiotic therapy may be val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vulnificus SEPSIS toll-like receptor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cefoperazone sodium LEVOFLOXAC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