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巍 薛德友 +3 位作者 王实 徐飞 白晶波 焦德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下载PDF
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谢仁华 李泽奇 +3 位作者 苏平 刘博虎 岑键昌 李俊彦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4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VSIA)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连续纳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1月99例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8例)和未破裂组(51例)。回...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VSIA)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连续纳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1月99例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8例)和未破裂组(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瘤体位置、外形和形态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这些因素的显著性,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微小动脉瘤破裂的最佳阈值。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入射角、动脉瘤角、纵横比、体积瘤颈面积比、长宽比、尺寸比、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入射角、长宽比、体积瘤颈面积比和外形是微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射角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64,其评估VSIA是否破裂最准确。结论微小动脉瘤瘤体有较大的入射角、长宽比、体积瘤颈面积比、瘤体不规则以及位于前交通动脉,可视该动脉瘤具有高的破裂风险,如条件允许,建议积极手术干预;有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的患者,建议控制好血压、戒烟,定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若动脉瘤形态发生变化应及时行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破裂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德俊 万定 +2 位作者 李宗正 孙涛 杨新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和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0mm)的临床可行性、难度及其适应证。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临床一般状况、Hent-Hess分级、血管内栓塞治... 目的回顾性探讨和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直径≤3.0mm)的临床可行性、难度及其适应证。方法总结分析5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相关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临床一般状况、Hent-Hess分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并发症以及临床预后。结果 55例患者均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50例为破裂动脉瘤,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完全栓塞30例(54.55%),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25例(45.45%)。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7.27%),术后再出血1例(1.81%),术后死亡1例(1.8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临床治愈47例(85.46%),轻度肢体活动功能障碍5例(9.09%),重度肢体活动障碍2例(3.64%),无复发及颅内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有效、可行的;另外,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预后选择最佳血管内治疗方案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颅内微小动脉瘤
下载PDF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岩升 宋来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I级1例,II级2例,III级4例,IV级8例,V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对急性破裂性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
5
作者 梁超 李翠 +2 位作者 冯利飞 孙晶晶 陈芳鑫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对急性破裂性颅内微小动脉瘤(VSAs)患者手术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6例急性破裂性颅内V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采用... 目的 探讨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对急性破裂性颅内微小动脉瘤(VSAs)患者手术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2月至2019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6例急性破裂性颅内V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48例为对照组,采用支架半释放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48例为观察组,两组均在起病72 h内进行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标准的栓塞效果、m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局部血容量(rCBV)、局部血流量(r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手术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栓塞效果Ⅰ级135例、Ⅱ级10例、Ⅲ级3例,对照组Ⅰ级119例、Ⅱ级20例、Ⅲ级9例,观察组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U=2.690,P<0.01);观察组术后1、2,3年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97.30%vs 90.54%,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rCBV、rCBF水平高于对照组,TTP、M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7%vs 11.49%,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尤其3年(6.76%vs 16.22%)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架半释放辅助栓塞对急性破裂性VSAs患者的栓塞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支架半释放 栓塞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后并发症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