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图像特征剖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丽荣 汤达章 张艳刚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对2004年4月25日出现在华北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PPI图像和垂直风廓线(VWP)产品的应用技术,根据这两种产品可以判断冷、暖平流,以及各个高度层风的辐合、辐散,综合这些特征进一步判断气流... 对2004年4月25日出现在华北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PPI图像和垂直风廓线(VWP)产品的应用技术,根据这两种产品可以判断冷、暖平流,以及各个高度层风的辐合、辐散,综合这些特征进一步判断气流上升或下沉,从而可以推断降水的生消。通过对此次降水个例的分析,探讨了春季强降雨过程的雷达图像特征,发现在降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不同时段垂直风廓线产品和径向速度图像都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为今后预报春季大面积降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多普勒天气雷达 垂直风廓线 径向速度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两种垂直风廓线反演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艳姣 万玉发 +1 位作者 吴涛 王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8-297,共10页
利用2010年阳江高精度探空仪国际比对试验中观测的探空测风资料、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资料及基于PUP-VAD方法反演的垂直风廓线产品资料,使用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分层VVP方法(VVP1、VVP2和VVP3)反演了阳江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 利用2010年阳江高精度探空仪国际比对试验中观测的探空测风资料、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资料及基于PUP-VAD方法反演的垂直风廓线产品资料,使用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分层VVP方法(VVP1、VVP2和VVP3)反演了阳江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以探空测风为参考,以平均风向、风速均方差和相关系数作为评估因子,将雷达站周围降水回波分布分为较均匀和不均匀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基于分层VVP方法和PUP-VAD方法反演的垂直风廓线。结果表明,相比PUPVAD方法,分层VVP方法都能提供更实用、质量更好的垂直风廓线,特别是在雷达周围降水回波分布不太均匀的情况下。主要原因是在某一高度,相比PUP-VAD方法只分析某仰角某距离圈上的径向速度资料来说,分层VVP方法是通过对该高度层10~100 km范围内的所有有效径向速度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来求解该高度层的平均水平风向、风速,受资料覆盖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PUP-VA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廓线 分层VVP PUP-VAD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一次飑线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秀 支俊 李广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3期21-26,共6页
利用喀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结合2010年7月21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一次暴雨灾害,分析了飑线的演变过程,发现强回波进入雷达扫描区就已经呈现出较典型的飑线特征,回波强度能很好地反映飑线发展变化,中气旋... 利用喀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结合2010年7月21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一次暴雨灾害,分析了飑线的演变过程,发现强回波进入雷达扫描区就已经呈现出较典型的飑线特征,回波强度能很好地反映飑线发展变化,中气旋的出现与强对流风暴有一定的关系,雨强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对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暴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垂直风切变也能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本文重点分析出现在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上空的暴雨形成机制,从而说明了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南疆西部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暴雨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两种垂直风廓线的对比及应用Ⅱ:不同降水条件下风廓线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德贤 董新宁 +3 位作者 周国兵 吴钲 张勇 黄安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983,共13页
利用2013年重庆多普勒天气雷达(SA)和风廓线雷达(TWP8-L)观测的垂直风廓线数据,对晴空、弱降水、一般性降水和强降水四种不同天气条件下垂直风廓线特征及其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的探测高度随降水增加逐渐增加;(2... 利用2013年重庆多普勒天气雷达(SA)和风廓线雷达(TWP8-L)观测的垂直风廓线数据,对晴空、弱降水、一般性降水和强降水四种不同天气条件下垂直风廓线特征及其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的探测高度随降水增加逐渐增加;(2)晴空天气条件下,边界层(1 km以下)风向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夜间以偏东气流为主,白天以偏南气流为主,高空(3 km以上)为一致的偏西气流,风速较小;(3)弱降水天气条件下,边界层风向以偏东气流为主,相对较为杂乱,高空与晴空一致,中高层(1~3 km)以偏南气流为主;(4)一般性降水天气条件下,低层与弱降水较一致,而高空出现较一致的西南气流,有利于水汽输送,同时垂直切变具有较好的单一方向性,较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和维持;(5)强降水天气条件下,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垂直风廓线较为一致。降水前期风向随高度的增加逐渐由偏东气流转为偏西气流,有利于对流的触发;降水期间风切变具有很好的单一方向性并在中低层出现低空急流区,有利于对流系统的维持,同时西南气流厚度加深,也有利于水汽的输送;降水结束期风速减小,中低层风向也逐渐转为偏北气流,对流系统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风廓线雷达 垂直风廓线 降水
下载PDF
两种垂直风廓线的对比及应用Ⅰ: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董新宁 方德贤 +3 位作者 周国兵 吴钲 张勇 黄安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800,共13页
利用2013年1—9月重庆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和风廓线雷达(TWP8-L)观测到的垂直风廓线数据,就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及不同降水条件下二者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普勒雷达探测的风廓线资料与同期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垂... 利用2013年1—9月重庆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和风廓线雷达(TWP8-L)观测到的垂直风廓线数据,就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及不同降水条件下二者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普勒雷达探测的风廓线资料与同期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上表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探测的风向和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75;(2)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的风向相关性(标准误差)随高度增加(降低)而逐渐增加(降低),两者间的一致性随高度不断增强。风速间的相关性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标准误差变化不大,稳定在2~4 m·s-1之间。在不同月份表现出类似的特征,特别是在汛期(6—9月)风切变从底层到高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顺时针旋转;(3)两种探测资料间的一致性受降水影响明显,相对于降水偏少的冬季(1月和2月),在以小到中雨为主的春季(3—4月)以及中到大雨的主汛期(6—9月),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探测风廓线间的一致性得到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主汛期两者间的一致性是最高的;(4)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各高度层平均风向随高度的变化一致性较好,在低层(<4 km)和高层(>5 km)风向均随高度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廓线 相关性 线性回归
下载PDF
江西三次暴雪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鲍发 马中元 +5 位作者 谌芸 王立志 余剑浩 卢秋芳 郑卡妮 张晓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4期35-45,共11页
研究暴雪雷达回波特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暴雪短临预警预报与服务工作。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非常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中尺度分析、回波形态分析等方法,对江西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暴雪雷达回波特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暴雪短临预警预报与服务工作。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非常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中尺度分析、回波形态分析等方法,对江西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暴雪过程大多数发生在赣北、赣中地区,除高山站庐山外,九江、修水和南昌也是降雪中心,最大雪深12.6~20.0 cm,降雪区最南可到达吉安西部和赣州北部。暴雪天气的主要系统配置:500 hPa处高空槽前,850 hPa和700 hPa为切变线、西南急流。在降雪前,1000 hPa温度在0℃以上;降雪出现时,1000 hPa温度在0℃以下,大雪时可达-4℃;700 hPa与1000 hPa温度比较接近,并且700 hPa温度高于850 hPa,出现明显逆温层。雪回波一般在5~20 dBZ,暴雪回波强度在30 dBZ左右;降雨回波强度>20 dBZ,为20~40 dBZ;雨夹雪回波中,最强雨回波可以发展到40 dBZ以上,呈团絮状回波结构。暴雪反射率因子垂直结构上回波伸展高度在5~7 km,2~3 km附近有20~30 dBZ的较强回波带。径向速度场上,零速度线在1.5~2 km,其以下为负速度区,以上为正速度区。在雷达拼图上可以同时观测到雪回波、雨夹雪回波和雨回波三种相态共存的回波特征。上饶风廓线上0.9~3.2 km存在偏东风与偏西风的风切变层。雪在TWP3和TWP8两种风廓线雷达上表现不同,信噪比SNR分别为:20~35 dB和35~50 dB;而垂直速度W为0~4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温层 雷达拼图 回波垂直结构 风廓线特征
下载PDF
“973”加密观测期间合肥地区不同类型暴雨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媛媛 刘勇 +2 位作者 朱红芳 阮征 吴林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利用"973"加密观测期间的地面、探空资料和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等非常规资料全面分析了2002年合肥地区出现的两场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垂直分布结构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特征。结果表明:冷式切变和暖式... 利用"973"加密观测期间的地面、探空资料和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等非常规资料全面分析了2002年合肥地区出现的两场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垂直分布结构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特征。结果表明:冷式切变和暖式切变两种不同类型暴雨首先在物理量垂直分布结构十分相似,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水汽水平辐合的最大值在850hPa,只是在上下层配置和强度上有所差异,特别水汽通量散度场表现突出,暖式切变更有利于水汽辐合。另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普勒雷达VWP产品能实时监测暴雨过程中风的垂直切变,有助于提高单站暴雨的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式切变 暖式切变 多普勒雷达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VAD技术在3830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俊武 《现代电子》 2000年第3期9-13,共5页
介绍了VAD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VAD技术在3830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利用此技术得到的实际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3830多普勒天气雷达 VAD技术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反演 被引量:5
9
作者 肖艳姣 吴涛 +2 位作者 李中华 万玉发 王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7-995,共9页
垂直散度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垂直运动情况,垂直温度平流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层结是否稳定,有助于预报员推断本站降水演变趋势。鉴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中还没有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产品,提出了这两种产品的反演方法。首先使用分层VVP... 垂直散度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垂直运动情况,垂直温度平流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层结是否稳定,有助于预报员推断本站降水演变趋势。鉴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中还没有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产品,提出了这两种产品的反演方法。首先使用分层VVP方法从雷达体扫径向速度资料中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垂直散度廓线,然后在假设大气处于地转平衡条件下,基于温度平流与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关系,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以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反演了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散度廓线和温度平流廓线,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雷达周围有大范围降水回波的情况下,使用分层VVP方法能合理地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散度廓线;在这种情况下,反演的垂直风廓线代表各个高度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平均水平风,可近似满足地转平衡条件,因此,使用热成风方程能较为合理地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三个反演产品的合理性可用天气学理论和天气实况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垂直风廓线 垂直散度廓线 垂直温度平流廓线
下载PDF
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垂直风廓线的探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俊武 高仲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9,共5页
阐述了 VAD技术的基本原理 ,以 CINRAD- CC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例 ,介绍了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利用 VAD技术探测垂直风廓线的的具体应用。并对利用雷达测量的数据实例所得到的实际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CINRAD-CC CAD技术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湖南两次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明晖 王强 +1 位作者 徐靖宇 贺科 《暴雨灾害》 2019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5·11"飑线过程发生前冷平流较明显,"6·5"飑线过程发生前暖湿气流更强盛,副热带高压位置不同导致后一过程水汽条件更好;(2)"5·11"飑线过程中层更干,0℃度层高度更低,有利于出现较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小冰雹,而"6·5"飑线过程自由对流高度(LFC)相对较低、低层湿度更大,则易产生更大强度的短时降水;(3)"5·11"飑线过程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6·5"飑线过程,但后一过程因地面倒槽发展、暖湿气流更强、低涡东移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增大等原因,更有利于形成局地致灾性大风;(4)"6·5"飑线过程中气旋少且维持时间短,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径向速度图上雷暴大风特征不够典型,其预警难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低层暖平流强迫 垂直风廓线 零度层高度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持续浓雾天气垂直风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春红 谭艳梅 +1 位作者 王清平 陈阳权 《干旱气象》 2021年第3期457-465,共9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L波段探空风场资料以及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4—2016年乌鲁木齐机场持续浓雾天气的垂直风场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机场持续浓雾时高空天气形势主要有脊前型、脊区型、...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L波段探空风场资料以及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4—2016年乌鲁木齐机场持续浓雾天气的垂直风场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机场持续浓雾时高空天气形势主要有脊前型、脊区型、西风波动型和横槽型4类;(2)垂直风场结构主要有两种形态:Ⅰ型风场自上而下由西西北风层和边界层风场组成,Ⅱ型风场自上而下由西西北风层、空中东南风层和边界层风场组成;(3)西西北风层的下界高度在横槽型时最低、西风波动型时最高,空中东南风层在西风波动型和脊区型时厚度厚、风速大;(4)垂直风场演变在持续浓雾生消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且中低空风场变化具有1~2 h的时间提前量,可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浓雾 垂直风场结构 L波段探空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
下载PDF
Journey to the Typhoon 被引量:2
13
作者 Chung-Kiak Poh Chung-How Poh 《Advances 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1期21-31,共11页
Application of UAV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for tropical cyclone missions is an emerging area of research and recent advances include the concept of spinsonde for multi-cycle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wind profile wi... Application of UAV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for tropical cyclone missions is an emerging area of research and recent advances include the concept of spinsonde for multi-cycle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wind profile within the storm. This work proposes the design of a typhoon UAV as part of a cost-effective approach for acquiring atmospheric data to improve prediction and refine models. Land- and carrier-based flight schemes a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light performanc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AV achieves a maximum cruising speed in excess of 350 km·h<sup>-1</sup> with excellent spinsonde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UAV is capable of performing high-alpha maneuvers as well as vertical landing, thus rendering it suitable for space-efficient operation whether on land or aircraft c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pinsonde vertical wind profile vertical Landing High-Alpha Maneuvers
下载PDF
长沙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媚 尹亮彬 唐明晖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2年第1期22-30,共9页
针对2021年12月25—26日湖南长沙暴雪天气过程,以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为主,分析此次过程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雷达风廓线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过程受冷空气、短波槽过境、700 hPa急流的共同影响;深厚的湿层、大气整层低于0... 针对2021年12月25—26日湖南长沙暴雪天气过程,以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为主,分析此次过程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雷达风廓线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过程受冷空气、短波槽过境、700 hPa急流的共同影响;深厚的湿层、大气整层低于0℃、中层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强冷垫上爬升导致长沙出现暴雪。2)长沙暴雪时段,持续不断有25—30 dBz反射率因子生成,同时,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偏低。3)降雪时段,径向速度表现出风场辐合、急流核增强、零速度线成直线等特征;预示着动力条件增强,为降雪的维持和增强提供了临近预报信息。4)垂直风廓线产品上,3.4—4.9 km高度风场由西北风为主转为偏西风再转为西南风,表征短波槽过境,动力条件有所增强;随着西南风强度和厚度的持续增加,降雪强度增强;后期风场再次转为西北风为主,对应的降雪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径向速度 雷达回波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下击暴流竖直风剖面的时变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吉柏锋 瞿伟廉 +1 位作者 王翼飞 王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91,共6页
以冲击射流模型作为下击暴流的基本风场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完成了下击暴流初始出流、下沉、冲击地面和沿地面扩展的全过程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下击暴流在发生、发展和扩散各个阶段的竖直风剖面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在... 以冲击射流模型作为下击暴流的基本风场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完成了下击暴流初始出流、下沉、冲击地面和沿地面扩展的全过程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下击暴流在发生、发展和扩散各个阶段的竖直风剖面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在下沉气流冲击地面前后,各径向位置的水平风速竖直风剖面呈现显著变化。随着下沉气流冲击地面并沿地面向四周扩展,下击暴流形成的环形涡依次经过距下沉气流冲击地面中心由近至远的各径向位置。随着环形涡远离中心,靠近中心的各径向位置的竖直风剖面形状逐渐保持固定,而远离中心的各径向位置处的竖直风剖面则在环形涡抵达前后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下击暴流 风剖面 时变特征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多普勒雷达与L波段雷达垂直风廓线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祁凯 吴林林 张庆奎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7-563,共7页
利用2012-2017年阜阳多普勒雷达与L波段雷达测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者的相关性和测量误差,进一步了解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两者测风结果一致性较好,风向和风速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标准差分别为19... 利用2012-2017年阜阳多普勒雷达与L波段雷达测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两者的相关性和测量误差,进一步了解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两者测风结果一致性较好,风向和风速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标准差分别为19.5°和2.65 m·s^(-1)。多普勒雷达风速总体上在同一高度比L波段雷达风速偏小,两者风速相对偏差平均为24.48%;风速标准差随高度增高呈增大趋势,在降水期间对比差值小于非降水;风向标准差在7 km以下呈递减趋势,8 km以上有小幅增加趋势;风速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除低空偏低以外,其他高度相关系数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雷达 多普勒雷达 垂直风廓线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乌恰雹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个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秀 支俊 +2 位作者 庄晓翠 唐志坚 齐贵英 《干旱气象》 2011年第2期224-230,共7页
应用常规雹暴天气资料和喀什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3日出现在克州境内乌恰县的一次雹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能反应冰雹、降水的强度、落区,特别是反射率因子能很好地反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移... 应用常规雹暴天气资料和喀什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3日出现在克州境内乌恰县的一次雹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能反应冰雹、降水的强度、落区,特别是反射率因子能很好地反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移动路径和发生、发展、消亡过程,径向速度和垂直风廓线能较好地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雹 组合反射率因子 冰雹分析 垂直风廓线
下载PDF
MM5模拟垂直风剖面的准确性探讨及在垂向气象场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灵 詹杰民 +1 位作者 李毓湘 林嘉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20,共9页
通过调整垂直方向的垂直层分布及增加垂直层数,提高MM5对近地面及中高空风、温度等气象场的模拟准确度,更好地模拟垂直风剖面随高度的变化。特别地,由于模式中2 000 m以上中高空的垂直层比较稀疏,加密垂直层能比较显著改善中高空气象场... 通过调整垂直方向的垂直层分布及增加垂直层数,提高MM5对近地面及中高空风、温度等气象场的模拟准确度,更好地模拟垂直风剖面随高度的变化。特别地,由于模式中2 000 m以上中高空的垂直层比较稀疏,加密垂直层能比较显著改善中高空气象场的模拟结果,这对于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西南风低空急流和高空急流等气象现象有较重要的意义。讨论研究了土地利用的更新对垂直风剖面造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新旧土地利用类型下珠江口三个垂直剖面的流场变化。土地利用的更新会产生不同的地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并通过垂直方向上的湍流输送进一步影响到高空气象场,从而改善垂直风剖面数值模拟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中尺度模式 垂直层加密 垂直风剖面
下载PDF
广州2017年1月一次严重灰霾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开燕 王蓓蕾 +1 位作者 王春林 邓雪娇 《环境科技》 2018年第3期23-27,共5页
利用颗粒物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和micaps天气形势资料对广州2017年1月1~6日出现了严重的灰霾污染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此次灰霾污染过程的污染源、气象条件和垂直风场特征。结果表明:灰霾污染过程是自北向南... 利用颗粒物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要素、风廓线和micaps天气形势资料对广州2017年1月1~6日出现了严重的灰霾污染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此次灰霾污染过程的污染源、气象条件和垂直风场特征。结果表明:灰霾污染过程是自北向南发展的,过程污染最严重的是广州中部各区;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稳定,地面风速较小,湿度较大,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高于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吸湿增长对大气能见度降低的贡献超过了颗粒物本身的消光作用;灰霾过程出现了双层逆温,2 km以下的风速≤4 m/s,阻止了污染物向上的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后向轨迹表明此次灰霾污染过程是本地污染源累积造成的,区域污染源输送对此次污染过程的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过程 PM2.5 能见度 垂直风 相对湿度
下载PDF
Concept of Spinsonde for Multi-Cycle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Wind Profile of Tropical Cyclones
20
作者 Chung-Kiak Poh Chung-How Poh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Tropical cyclones and cyclogenesis are active areas of research. Chute-operated dropsondes are capable of acquiring high resolution vertical wind profile of tropical cyclones. This work proposes a chute-free vertical ... Tropical cyclones and cyclogenesis are active areas of research. Chute-operated dropsondes are capable of acquiring high resolution vertical wind profile of tropical cyclones. This work proposes a chute-free vertical retardation technique (termed as spinsonde) that can accurately measure vertical wind speed profile. Unlike the expendable dropsondes, the spinsonde allows multi-cycle measurement to be performed within a single flight. Proof of principle is demonstrated via simulation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und speed correlates with the wind speeds to within ±5 km·h-1. This technique reduces flying weight and increases payload capacity by eliminating bulky chutes. Maximum cruising speed (VH) achieved by the spinsonde UAV is 368 km·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sond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Tropical CYCLONE Stall-Spin MANEUVER vertical wind profi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