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9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徐晖 李健 +3 位作者 程立明 高梁斌 张平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09,312,共4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结果:胸11下位终板和腰1上位终板手术前后总体应力变化不大。但两终板中间部分的应力在各种状态下术后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注入较小剂量(胸124.0ml)骨水泥,PVP不足以引起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相邻椎体骨折可能性增加。PVP中较小剂量的骨水泥注入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有限元分析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终板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2
作者 倪才方 杨惠林 唐天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 5例椎体病变 ,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 13例、转移性肿瘤 8例、血管瘤 4例。病变部位分别在L112个、L2 6个、T12 和L4均为 4个、L3 3个、L5和S1各 1个。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 5例椎体病变 ,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 13例、转移性肿瘤 8例、血管瘤 4例。病变部位分别在L112个、L2 6个、T12 和L4均为 4个、L3 3个、L5和S1各 1个。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 ,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 3~ 10ml骨水泥 (平均 5 .6ml) ,术毕患者保持仰卧位 4h ,观察、抗感染治疗 1~ 3d并复查平片或和CT后出院。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 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 ,共治疗 2 5例 31个椎体 (其中 2 3例 2 9个椎体行单侧穿刺、2例 2个椎体行双侧穿刺 ) ,18例疼痛完全缓解 ,6例明显好转 ,1例无明显改善。 2例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 ,予以激素、消炎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随访 1~ 15个月 ,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椎体肿瘤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定量CT骨密度测量预测椎体压缩骨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肖越勇 张金山 +2 位作者 华伯勋 李传福 刘亚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 目的 探讨QCT骨密度测量与椎体骨力学强度的相关性 ,以明确QCT预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①对 3 2个椎体 (T7~L4〕进行了三种方法的QCT骨密度测量 (椎体中部 5mm测量 ;椎体中部 10mm测量 ;椎体 5mm层厚容积测量〕。②对 3 2个椎体做了单轴压缩负荷试验并计算椎体压缩强度。③对三种QCT测量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种QCT测量法所得BMD值与椎体压强均成正比 ,相关性显著 (P <0 .0 1)。椎体中部 10mm层厚测量与椎体压强相关性最显著 (r =0 .777) ,椎体压强随BMD的增加有递增趋势 ,椎体压强与BMD之间存在平方回归关系 ,其最佳方程为y =2 2 2 .15 1-2 .3 5 4x + 0 .0 17x2 。结论 QCT测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估计椎体的压强从而预测骨折的危险性 ,其中以椎体中部 10mm测量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骨密度测量 椎体压缩骨折 实验研究 椎体骨力学强度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 被引量:36
4
作者 熊飞 陈大庆 +2 位作者 刘绍平 段辛斌 史建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鉴定年龄效果较佳;对8龄以上个体,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脊椎骨上的年轮计数明显低于微耳石磨片,微耳石磨片是高龄青海湖裸鲤较为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特征 臀鳞 背鳍条 脊椎骨 耳石 青海湖裸鲤
下载PDF
IVIM-DWI联合MRS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0
5
作者 樊秋菊 谭辉 +5 位作者 于楠 杨祺 王少彧 贺太平 于勇 薛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MRS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转移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收集因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CT扫描并难以诊断的患者共70例,基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转移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矢状位T1W、T2W、STIR序列和IVIM-DWI、1 H-MRS扫描。测定4.7ppm处水信号和1.3ppm处脂质的相对峰下面积,评估IVIM-DWI参数[真弥散系数(D)、假弥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和MRS参数[脂水比(LWR)和脂肪分数(FF)],通过ROC曲线评估MRS、IVIM-DWI及两者联合对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转移组的f值、D值和FF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D*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均<0.05)。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诊断骨质疏松和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57.89(22/38)、71.43%(50/70),78.13%(25/32)、89.47%(34/38)、84.28%(59/70)及90.63%(29/32)、97.37(37/38)、94.29%(66/70)。MRS、IVIM-DWI及二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3、0.88和0.94(P均<0.05)。结论 IVIMDWI联合MRS可提高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转移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肿瘤转移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基于拼接技术的医学X光片全景成像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旭峰 严壮志 +1 位作者 N.R.Wanigasekara 刘书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检测、特征匹配、空间坐标变换和图像混合等4个步骤的图像拼接技术,用于脊椎和长骨等X线图像的自动且无需标尺的全景成像。方法通过Haar小波分解和Sobel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使用归一化互相关和一致性条件来实现特...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检测、特征匹配、空间坐标变换和图像混合等4个步骤的图像拼接技术,用于脊椎和长骨等X线图像的自动且无需标尺的全景成像。方法通过Haar小波分解和Sobel算子检测图像特征点,使用归一化互相关和一致性条件来实现特征点之间的匹配,根据匹配的特征点信息估计仿射变换模型参数,最后将重叠区域的像素通过加权求和实现合成。结果经开放式X线图像数据库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骨科X光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显示对重叠面积在50%以上的X光图像,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拼接。主观问卷调查中86.7%的被访者接收系统的拼接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连续X光片全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图像拼接 长骨 脊椎 全景成像
下载PDF
椎体压缩骨折的MR征象在鉴别良恶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7
作者 曾旭 董国礼 +2 位作者 高才良 赵林伟 曾南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2期55-57,71,共4页
目的探讨脊椎压缩骨折的MRI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椎压缩骨折198例(恶性90例,良性108例),对椎体压缩程度、明显强化椎体数、附件受累、椎间盘破坏、压缩椎体跳跃分布及椎体边缘台阶... 目的探讨脊椎压缩骨折的MRI征象在鉴别其良恶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椎压缩骨折198例(恶性90例,良性108例),对椎体压缩程度、明显强化椎体数、附件受累、椎间盘破坏、压缩椎体跳跃分布及椎体边缘台阶状变的椎体节数进行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Ⅰ、Ⅲ、Ⅳ度压缩、椎体明显强化、台阶征节数、附件受累、椎间盘受累椎体数及跳跃征例数在良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压缩椎体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压缩骨折的一些MR征象对鉴别脊椎骨折的良恶性病因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压缩骨折 MRI
下载PDF
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威 胡婷业 +6 位作者 陆玉和 王凯 张劲松 夏磊 周晓星 曹惠玲 张珊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住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VP术,研究组采用MWA联合PVP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住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VP术,研究组采用MWA联合PVP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药物使用评分(AUS)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LS),分析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渗漏节数、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费用。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AUS和Q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渗漏节数、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AUS和Q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WA联合PVP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同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WA联合PVP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费用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转移性肿瘤 微波消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下载PDF
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制作的实验研究——经颅多谱勒检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明双 郑重 +2 位作者 黄勇 胡晓梅 杨松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研究单侧颈椎肌肉纤维化孪缩、单侧椎动脉 (VA)纤维化阻滞后 ,基底动脉 (BA)、左右侧VA(LVA、RVA)血液变化和丹参注射液胃肠灌注后的恢复过程。方法 :选取家兔58只 ,将775注射液注射至左侧3~5颈椎横突侧面 ,分别于造模前、后2 ,4... 目的 :研究单侧颈椎肌肉纤维化孪缩、单侧椎动脉 (VA)纤维化阻滞后 ,基底动脉 (BA)、左右侧VA(LVA、RVA)血液变化和丹参注射液胃肠灌注后的恢复过程。方法 :选取家兔58只 ,将775注射液注射至左侧3~5颈椎横突侧面 ,分别于造模前、后2 ,4,6,8周以颈多谱勒 (TCD)测定双侧VA、BA血流平均速度 (Vm)、博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 ;于造模后第6周随机选择6只动物 ,以丹参注射液灌胃2周 ,再次测定TCD。结果 :造模后BA和双侧VA的Vm递减 (P<0.01) ,使用丹参后BA的Vm恢复至造模前水平 (P<0.05) ;造模后LVA的Pi、Ri和BA的Ri递增 (P<0.01) ,使用丹参后未见恢复 (P<0.01) ,与造模8周未见使用丹参比较有明显改善 (P<0.01或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 超声小波诊断
下载PDF
软刺裸裂尻鱼的年龄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沈丹舟 何春林 宋昭彬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25,F0003,共3页
检测并比较了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背鳍条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材料上均具有年轮特征,以耳石最明显,且易于识别,为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的年轮也较明显,但高龄鱼外围的年轮常挤在一... 检测并比较了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背鳍条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材料上均具有年轮特征,以耳石最明显,且易于识别,为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的年轮也较明显,但高龄鱼外围的年轮常挤在一起,使鉴定结果偏低;背鳍条上的环纹清晰,但边缘出现轮纹的重叠,影响年龄准确判读;脊椎骨上通常只能观察到比较有限的环纹,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刺裸裂尻鱼 年轮 耳石 背鳍条 鳞片 脊椎骨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建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术后10 min 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椎骨折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脊椎 骨折 麻醉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健 徐晖 +3 位作者 程立明 高梁斌 张平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11椎体上缘-腰1椎体下缘,所得数据经Photoshop处理后转入Pro/Engineer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出三维立体几何图像,再...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11椎体上缘-腰1椎体下缘,所得数据经Photoshop处理后转入Pro/Engineer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出三维立体几何图像,再利用自由造型模型系统对图像进行修改,通过铺面形成椎体三维图形,转入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成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结论:为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的方法,为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 有限元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两种无鳞高原鳅年龄鉴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霖 唐文乔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174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unis)和258尾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的矢耳石及部分个体的背鳍条(n=11和12)、主鳃盖骨(n=20和25)和脊椎骨(n=38和45)的轮纹标志,探讨了用其鉴定年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背鳍... 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174尾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unis)和258尾叶尔羌高原鳅(T.yarkandensis)的矢耳石及部分个体的背鳍条(n=11和12)、主鳃盖骨(n=20和25)和脊椎骨(n=38和45)的轮纹标志,探讨了用其鉴定年龄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背鳍条磨片和主鳃盖骨均无明显可辨的年轮标志。小个体长身高原鳅的脊椎骨磨片年轮比较模糊,总的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分别为52.63%和70.00%。叶尔羌高原鳅脊椎骨磨片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3%,但5龄以下个体存在轮纹的断裂、分支和聚合现象,鉴定吻合率为78.57%。所有矢耳石磨片均有日生长增长、生长阻断和年轮等生长标记,年轮由宽而不透明的暗带和窄而透明的亮带组成。174尾长身高原鳅中有171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高达98.28%和94.74%。258尾叶尔羌高原鳅有244尾矢耳石磨片能观察到年轮特征,判别能力及鉴定吻合率也高达94.57%和93.44%。两位鉴定者对同一尾鱼的脊椎骨磨片和矢耳石磨片进行年龄计数,长身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5.00%和80.00%,叶尔羌高原鳅的总吻合率分别为73.81%和83.33%,两鉴定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矢耳石是两种无鳞高原鳅类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脊椎骨可作为高龄个体的辅助鉴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脊椎骨 年轮特征 年龄鉴定 长身高原鳅 叶尔羌高原鳅
原文传递
Bon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comm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sites 被引量:12
14
作者 Huayue Chen Kin-ya Kub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486-495,共10页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Osteoporosis is a common metabolic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 and deteriorated bone struc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s. With aging popul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re of glob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importance. 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common osteoporosis-related fracture sites, including vertebra, femoral neck and distal radius, is a key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osteoporosis pathogenesis and predicting the fracture risk. Low vertebral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i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fracture of the spine. Vertebral BMD decreases from cervical to lumbar spine, with the lowest BMD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 Trabecular bone mass of the vertebra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ipheral bone. Cancellous bone of the vertebral body has a complex heterogeneous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with lower bone volume in the central and anterior superior regions. Trabecular bone quality is a key element to maintain the vertebral strength. The increased fragility of osteoporotic femoral neck is attributed to low cancellous bone volume and high compact porosity. Compared with age-matched controls, increased cortical porosity is observed at the femoral neck in osteoporoticfracture patients. Distal radius demonstrates spatial inhomogeneous characteristic in cortical microstructure. The medial region of the distal radius displays the highest cortic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e lateral,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egions. Bone strength of the distal radiu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cortical porosity, which deteriorates with advancing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porosis Fracture Microstructure TRABECULAR BONE Cortical BONE vertebra FEMORAL neck DISTAL radius
下载PDF
Continuous epidural block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for cervicogenic headache 被引量:12
15
作者 HE Ming-wei NI Jia-xiang GUO Yu-na WANG Qi YANG Li-qiang LIU Jing-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27-430,共4页
Background 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 is caused by a structural abnormality in the cervical spine.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CEH include medical therapy, local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cervical epidural corticoste... Background 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 is caused by a structural abnormality in the cervical spine.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CEH include medical therapy, local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cervical epidur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and surge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continuous epidural block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r 3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EH treated by a continuous epidural block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 with lidocaine, dexamethasone, and saline (5 ml/min) for 3-4 weeks an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5 mg once weekly for 3-4 weeks. Pain was measured via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in combin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Outcome measures were patient-reported days with mild or moderate pain, occurrence of severe pain, and the daily oral dosages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NSAID). Results In the 3 months immediately preceding placement of the epidural catheter, the mean number of days with mild or moderate pain was 22.0±4.3. The mean occurrence of severe pain was (3.20±0.75) times and the mean oral dosage of NSAID was (1267±325) mg.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after epidural administration of lidocaine and corticosteroids, the mean number of days with mild or moderate pain, the mean occurrence of severe pain, and the mean daily oral dosages of NSAID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3-month period immediately preceding treatment (P 〈0.01). By 12 months post-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se three outcome measures was noted. Conclusions Continuous epidural block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 for patients with CEH is effective for at least six month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lucidat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o prolong this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ogenic headache epidural block of cervical vertebra aseptic inflammation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原文传递
国人椎体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伟 张毅 +2 位作者 高予中 刘靖 苗雨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提供骨性脊柱的解剖学形态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等,对成都地区125套成人干燥椎骨的椎体进行测量。结果:椎体矢径除C7和L5外,其他由上而下矢径依次增大;椎体横径大于同一椎体的矢径;椎体高度为C3~C6逐渐减小、... 目的:提供骨性脊柱的解剖学形态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等,对成都地区125套成人干燥椎骨的椎体进行测量。结果:椎体矢径除C7和L5外,其他由上而下矢径依次增大;椎体横径大于同一椎体的矢径;椎体高度为C3~C6逐渐减小、C7~L5依次增大。结论:椎体矢径、横径及高度的变化,符合脊柱运动及依次从上至下负重递增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椎体 矢径 横径 高度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和mDIXON-Quant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金磊 李葆青 +5 位作者 王月卿 王雷 刘丹 程晓光 张勇 端木羊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m DIXON-Quant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组患者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均进行MRS和m DIXON-Quant扫描,...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m DIXON-Quant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组患者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均进行MRS和m DIXON-Quant扫描,获取L3椎体FF。结果 MRS和m DIXON-Quant测量L3椎体FF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是0.888(P=0.000),通过Bland-Altman分析发现50例配对数据95%一致性界限(-14.201,14.508),2%(1/5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MRS和m DIXON-Quant对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测量高度相关,m DIXON-Quant可用于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未来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MDIXON-Quant 椎体 骨髓脂肪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韦芳欣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对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等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7.6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51±0.7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0.8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为(62.12±9.26)°,高于对照组的(53.26±8.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环境及舒适状况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热熏,能够有效缓解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太极拳 中药热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长脂拟鲿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邦一 代应贵 +1 位作者 范家佑 董坡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脂拟鲿 年龄 脊椎骨 生长方程 生长指标
下载PDF
瓣结鱼的年轮特征与年龄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晓辉 代应贵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316例瓣结鱼标本,观察了瓣结鱼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脊椎骨和匙骨等5种材料的年轮特征并进行了瓣结鱼的年龄鉴定。结果表明,瓣结鱼这5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瓣结鱼鳞片和主鳃...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316例瓣结鱼标本,观察了瓣结鱼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脊椎骨和匙骨等5种材料的年轮特征并进行了瓣结鱼的年龄鉴定。结果表明,瓣结鱼这5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瓣结鱼鳞片和主鳃盖骨的年轮最为清晰,而匙骨的年轮则较为模糊。分别采用鳞片、主鳃盖骨、背鳍条和脊椎骨等4种材料对瓣结鱼年龄鉴定的结果表明,鳞片和主鳃盖骨年龄鉴定的吻合率最高,达92.1%,瓣结鱼鳞片的年轮形成期主要在每年的5月、8月和10月。鳞片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主要依据材料,而主鳃盖骨和背鳍条则为瓣结鱼年龄鉴定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结鱼 年轮 年龄 鳞片 主鳃盖骨 背鳍条 脊椎骨 匙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