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黑星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小平 杨家荣 +2 位作者 梅娜 田雪亮 杨之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苹果黑星病菌 ( Venturia inaequalis ( Cooke) Wint.)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苹果果汁、麦芽浸渍物、PSA、PDA、V8和马铃薯麦芽糖 ;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V8和 PSA。菌落生长和产孢适宜的 p H值为 5 .0~ 6.5 ,温度为1 5... 苹果黑星病菌 ( Venturia inaequalis ( Cooke) Wint.)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苹果果汁、麦芽浸渍物、PSA、PDA、V8和马铃薯麦芽糖 ;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V8和 PSA。菌落生长和产孢适宜的 p H值为 5 .0~ 6.5 ,温度为1 5~ 2 0℃。在碳源和氮源中 ,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酵母提取物、硝酸钠和牛肉膏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 ,硫酸铵抑制产孢 ,草酸铵抑制菌落的生长和产孢。 2 0℃时 ,光周期为 1 2 h,光照强度为 60 0 lx条件下有利于病菌在 PS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 ,其产孢量约为黑暗条件下的 1 3倍。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0~ 2 5℃ ,最适 p H值为 5 .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菌 培养基 生物学特性 黑星病 中国菌株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小平 杨家荣 +1 位作者 商文静 杨之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CTAB法、SDS法、Parker法及改进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改进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其他3种方法高,约为Parker法的2倍。改进SDS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为1.700~1.900,DNA纯度较高,而其他3种方法...  采用CTAB法、SDS法、Parker法及改进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改进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其他3种方法高,约为Parker法的2倍。改进SDS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为1.700~1.900,DNA纯度较高,而其他3种方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均高于1.900,DNA中所含RNA的量较高。4种方法提取的DNA在230nm波长处的吸收值分别为0.658,0.257,0.926和0.208,说明DNA不同程度地被酚类物质所污染,但改进的SDS法提取的DNA受污染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菌 DNA 提取方法 黑星病 CTAB法 SDS法 Parker法
下载PDF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粉锈宁对苹果黑星病菌发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1 位作者 严勇敢 张管区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0-257,T001-T004,共12页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管畸形,不能形成附着胞。接种后6天(显症前)施药,可引起叶片角质层下菌丝细胞和子座细胞的原生质坏死、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及液泡增大, 从而使菌丝进一步发育受阻。接种后12天(显症后)施药,不仅导致菌丝、子座细胞发生上述变化, 而且引起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塌陷、畸形,阻止了病菌的进一步产孢和扩展。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1,3-葡聚糖和几丁质这两种胞壁主要成分在对照菌丝和药剂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壁内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药剂处理的菌丝细胞壁中,这两种成分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表明杀菌剂对病菌质膜透性的不利影响使?-1,3-葡聚糖和几丁质在菌丝细胞壁中过度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粉锈宁 苹果黑星病 甾醇合成 病菌发育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小平 董艳玲 +1 位作者 苟建军 杨家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2,共4页
Apple scab caused by Venturia inaequalis has a tendency to spread and threatens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i... Apple scab caused by Venturia inaequalis has a tendency to spread and threatens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51 strain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 by UPGMA method as Xunyi,Xingping and U.K.population,each of them mainly including strains from its original place.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revealed: H=0.425 3,I=0.675 8,PPL=66.67%(at species level);H=0.149 1,I=0.228 0,PPL=44.44%(at population level).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as detected among/within populations with Nei’s Gst analysis and AMOVA.Molecular genetic variance within populations was greater than that among populations.Genetic variance among populations might result from barriers to gene flow(Nm=0.675 8).Genetic variance within populations might result from sexual pro-pagation of V.inaequ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 遗传多样性 黑星病菌 SSR分析 可持续发展 苹果产区 流行速度 苹果产业
原文传递
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世保 胡小平 +3 位作者 杨家荣 梁振宇 张吉光 董艳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2002至2004年间,对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嘎啦、富士、秦冠3个品种上的潜育期分别为11.1 d、13.2 d、15.7 d;温度对潜育期有很大影响,日平均温度为1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在3个品种叶片上的产孢量... 2002至2004年间,对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嘎啦、富士、秦冠3个品种上的潜育期分别为11.1 d、13.2 d、15.7 d;温度对潜育期有很大影响,日平均温度为1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在3个品种叶片上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产孢量分别为2.8263×104、7.4168×103和1.1465×103孢子/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潜育期 产孢量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小平 杨家荣 +1 位作者 梅娜 杨之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1-52,55,共3页
分析了苹果黑星病菌在12种固定配方培养基和3种自配方改良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结果表明,苹果叶汁培养基、苹果果汁培养基、麦芽浸渍物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麦芽糖洋菜培养基及马铃薯蔗糖肉汤培养基... 分析了苹果黑星病菌在12种固定配方培养基和3种自配方改良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结果表明,苹果叶汁培养基、苹果果汁培养基、麦芽浸渍物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麦芽糖洋菜培养基及马铃薯蔗糖肉汤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均较好,其中,苹果叶汁培养基和苹果果汁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最好,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与之无显著差异,且易配制,是比较理想的苹果黑星病菌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病原菌 培养基
下载PDF
我国主要苹果种质抗黑星病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小平 梁振宇 +1 位作者 杨家荣 杨之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92-1196,共5页
采用涂抹法、浸蘸法、菌饼覆盖法和注射法接种苹果黑星菌分生孢子,确定了适于苹果黑星病菌的涂抹接种法。收集了"秦冠"、"陕富6号"、"嘎啦(丽嘎)"、"红星"、"乔纳金"、"粉红女... 采用涂抹法、浸蘸法、菌饼覆盖法和注射法接种苹果黑星菌分生孢子,确定了适于苹果黑星病菌的涂抹接种法。收集了"秦冠"、"陕富6号"、"嘎啦(丽嘎)"、"红星"、"乔纳金"、"粉红女士"、"金世纪"、"萌"、"太平洋玫瑰"、"澳洲青苹"、"4-1"、"M26"、"MM106"、"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等15种苹果种质资源,并对其抗苹果黑星病特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5种苹果种质可被划分为高度抗病品种"新疆野苹果"和"秦冠",中度抗病品种"八棱海棠",中度感病品种"MM106"、"M26"、"乔纳金"、"红星"、"陕富6号"和"丽嘎",高度感病品种"澳洲青苹"、"4-1"、"萌"、"太平洋玫瑰"、"粉红女士"和"金世纪"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 接种方法
下载PDF
陕西省苹果黑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振宇 胡小平 +1 位作者 杨家荣 郭世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79,共4页
选用陕西省18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分别接种秦冠、富士、嘎啦、红星和乔纳金等5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 选用陕西省18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分别接种秦冠、富士、嘎啦、红星和乔纳金等5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8个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和弱致病力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菌 反应型 致病力分化 陕西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流行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董艳玲 胡小平 +1 位作者 杨家荣 郭世宝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26-129,共4页
苹果黑星病在世界各国苹果产区均有发生 ,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苹果黑星病发生症状、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措施 ,并着重阐述了病害的流行规律。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 venturia inaequalis 流行规律
下载PDF
英法两国不同生理小种苹果黑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遥 付洁 +1 位作者 毛岚 杨家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174,共5页
【目的】对来自英、法两国20株苹果黑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5对SSR引物,对分属于7个生理小种的苹果黑星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位点,计算各位点的多态性... 【目的】对来自英、法两国20株苹果黑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5对SSR引物,对分属于7个生理小种的苹果黑星病菌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位点,计算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并对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5对引物共检测到43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平均获得等位位点8.6个;PIC变幅为0.76~0.90,平均为0.85,GS变幅为0.72~1.0,平均为0.85;供试苹果黑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理小种和地理来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英、法两国的苹果黑星病菌之间存在人为原因造成的基因流动,抑制了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病菌生理小种的划分应以传统生物学方法为主,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菌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在叶组织内的扩展形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保华 董向丽 徐向明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室内接种试验和田间取样调查结果表明:黑星病菌能侵染感病品种嘎啦和感病砧木MM.106所有龄期的叶片,在叶片角质层下形成大量病斑。在不同龄期的叶片上,病斑大小和菌丝形态差异很大。在幼龄的感病叶片上,黑星病菌菌丝为典型的丝状体,分隔... 室内接种试验和田间取样调查结果表明:黑星病菌能侵染感病品种嘎啦和感病砧木MM.106所有龄期的叶片,在叶片角质层下形成大量病斑。在不同龄期的叶片上,病斑大小和菌丝形态差异很大。在幼龄的感病叶片上,黑星病菌菌丝为典型的丝状体,分隔少,边缘平滑,形态规则,病斑面积大,产孢多,外观症状明显。在成熟的抗病叶片上,扩展菌丝常在两表皮细胞交界处分枝,形成并列生长的菌索,菌丝、菌索边缘及未端突出,菌丝分隔多,细胞粗短,不规则,蠕虫状。病斑面积小,不产孢或仅少量产孢,无外观症状。不同龄期叶组织内菌丝形态表明:在发育成熟的抗病叶片上,菌丝扩展受到了来自寄主组织结构方面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菌丝形态 抗病机制 叶组织 扩展形态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艳玲 胡小平 +1 位作者 杨家荣 苟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8-1152,共5页
通过对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的SSR反应中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反应体系为:2 5μL体系中,10×Buffer Mg Cl2 2 0 mm ol/ L 2 .5μL ,d NTP 10 0μmol·L- 1 、引物0 .5μmol·L- 1 、Taq DNA聚合酶1.5 U ,DN... 通过对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的SSR反应中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反应体系为:2 5μL体系中,10×Buffer Mg Cl2 2 0 mm ol/ L 2 .5μL ,d NTP 10 0μmol·L- 1 、引物0 .5μmol·L- 1 、Taq DNA聚合酶1.5 U ,DNA模板2 m g·L- 1 ,dd H2 O 19.5μL .PCR扩增程序为93℃,2 min,5 7℃,30 s,1个循环;72℃,1m in,93℃,30 s,5 7℃,30 s,4 0个循环;7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体系 黑星病菌 SSR 优化 苹果 基因组DNA DNA聚合酶 DNA模板 扩增程序 MOL TAQ PCR 循环 引物
下载PDF
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皮素琴 高九思 +4 位作者 侯春霞 马爱英 皮小丽 张素萍 段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02-1402,1405,共2页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2005年对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的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该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70%安泰生1 000倍液、70%杀灭尔700倍液、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每7 d防治1次,连防3次;对苹果黑星病...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2005年对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的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该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70%安泰生1 000倍液、70%杀灭尔700倍液、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每7 d防治1次,连防3次;对苹果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药剂防治 防治技术 豫西地区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分离培养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苟建军 杨家荣 +3 位作者 胡小平 李随院 高立强 俞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8-80,共3页
不同分离方法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离培养效果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针加专用粘着剂在水玻片上划线或粘单孢这两种孢子分离方法较易成功。不同季节标样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夏季标样在(5~7月)16℃条件下分离培养极易成功。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菌 分离 培养 生物学特性 黑星病
下载PDF
Researches on Methodologies to Verify Reduced Sensitivities of <i>Venturia inaequalis</i>in Field to Difenoconazole and First Indications of a Survey in Italy 被引量:2
15
作者 Riccardo Fiaccador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9期2056-2068,共13页
Resistance of Venturia inaequalis to the first IBS triazoles occurred in the 80’s in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Successively number of applications sensibly decreased and problems of resistance to IBS generally disap... Resistance of Venturia inaequalis to the first IBS triazoles occurred in the 80’s in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Successively number of applications sensibly decreased and problems of resistance to IBS generally disappeared. In 2010 suspects of resistance to the newer IBS difenoconazole, the actually most used IBS, appeared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vitro tests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monoconidia from populations which were poorly controlled showed moderate reduced sensitivity respect to well controlled and wild-types. New in vivo tests were realized with preventive and curative applications on seedlings. No different activity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populations (poorly, well-controlled and wild-types) was found in preventive applications. On the contrary, in curative applications, wild-types and well controlled populations showed a visibl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tivity respect to the poorly controlled. A survey of sensitivity to difenoconazole was carried out in two Italian apple areas in 2013-2015 and showed the presence of populations resistant to difenoconazole. Probably the cause of the resistance spread was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of this IBS in the last years. However the problem appears more complex because nowadays resistance regards about all fungicides and with a higher severity respect previous decades. An increase of virulence of V. inaequalis strains appears to be the cause of this situation also for the high presence of cultivars with high or moderate susceptibility to scab. Foreseeable remedies consist in a differentiate and appropriate setting of each chemical groups of fungicides in apple scab control, but in long terms new strategies in apple cultivation should be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uria inaequalis Resistance IBS DIFENOCONAZOLE Apple-Scab Control
下载PDF
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皮素琴 高九思 +4 位作者 侯春霞 马爱英 皮小丽 张素萍 段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05-1006,共2页
分析了豫西地区苹果黑星病发生的原因,介绍了苹果黑星病的危害症状及危害情况,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致病原菌侵染规律及发病流行条件,最后提出了苹果黑星病防治技术。
关键词 豫西地区 苹果 黑星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苹果抗黑星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振宇 胡小平 杨家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15-219,共5页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抗病性 黑星病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商蓓 付洁 +2 位作者 罗泽青 胡小平 杨家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110,共7页
【目的】建立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的分子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缩短检测时间。【方法】根据苹果黑星病菌与其他苹果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 【目的】建立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的分子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缩短检测时间。【方法】根据苹果黑星病菌与其他苹果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320A/320B,用于苹果黑星病菌的分子检测,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验证和检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带约为320bp,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μL MgCl2(25mmol/L),2.5μL 10×buffer,3μL dNTP(2.5mmol/L),1.2 μL引物320A/320B(10μmol/L),0.5μL聚合酶(5U/μL),1μL模版DNA(30ng/μL),加ddH2O至总体积25μL;反应程序为:94℃3min;94℃变性30s,60℃退火30s,72℃延伸30s,35个循环;72℃延伸10min。利用该对特异性引物对包括苹果黑星病菌在内的26个苹果病原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的PCR扩增表明,只有苹果黑星病菌能扩增到1条约320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菌株及阴性对照的扩增产物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对接种苹果黑星病菌的苹果组织的检测表明,该对引物能特异性地检测到苹果黑星病菌的存在,其对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检测的灵敏度为100fp/μL。【结论】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320A/320B,参考正交试验优化的体系和程序,结合简单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在1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对该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菌 转录间隔区 特异性引物 正交优化
下载PDF
新疆苹果黑星病菌野生型菌株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基线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立强 李贤成 杨家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为建立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对田间苹果黑星菌的抗药性监测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选用从新疆长期未施任何化学农药的废弃果园中采集分离的37个苹果黑星菌野生型菌株,采用分生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不同浓度梯度... 为建立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对田间苹果黑星菌的抗药性监测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选用从新疆长期未施任何化学农药的废弃果园中采集分离的37个苹果黑星菌野生型菌株,采用分生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不同浓度梯度杀菌剂腈菌唑(myclobutanil)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分布范围为0.028-1.017mg/L,平均值为0.283mg/L。本研究结果和检测方法对监测施药果园中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敏感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为指导病害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菌 腈菌唑 野生型菌株 敏感性
原文传递
Effect of 4% glycerol and low aeration on result of expression in <i>Escherichia coli</i>of Cin3 and three <i>Venturia inaequalis</i>EST’s recombinant proteins
20
作者 Taha H. Al-Samarrai William T. Jones +2 位作者 Dawn Harvey Christopher A. Kirk M. Templtone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The phytopathogenic fungus Venturia inaequalis causes scab of apple. Once this fungus penetrates the plant surface, it forms a specialized body called a stroma between the inner cuticle surface and the epidermal cell ... The phytopathogenic fungus Venturia inaequalis causes scab of apple. Once this fungus penetrates the plant surface, it forms a specialized body called a stroma between the inner cuticle surface and the epidermal cell wall. A novel Venturia inaequalis 5704 (Cin3) and three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38, 6987, and 4010 are strongly up-regulat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nfection. The CIN3 and three ESTs using two vectors pMAL-c2 and pET 21 were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Recombinant proteins expression, solubility and yields were analyzed. 38, 5704 (Cin3) and 6987 re- combinant proteins were expressed in soluble form and while 4010 was expressed in inclusion bodies. Re- solution on native-PAGE,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38, 5704 (Cin3), 6987 were shown to be present in dimmer, tetramer and polymer. A method was de- veloped, consisting of induction of expression at va- rious temperatures, and using enriched broth with 4% glycerol together with slow shaking, led to a decrease in concentration of nascent polypeptide and production of soluble recombinant proteins of;38, 5704 (Cin3), 6987 and 4010. Resolution on native- PAGE,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shown to be present as mono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uria inaequalis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s) Phytopathogenic FUNGUS APPRESSORIUM A Stro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