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根预成形与双钢丝技术置入心室起搏电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卢才义 魏璇 +3 位作者 黄从春 罗惠兰 谈维洁 吴晓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 ,将 46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 ,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 (2 4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 (2 2例 )...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 ,将 46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 ,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 (2 4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 (2 2例 )置入方法为 :①将直头钢丝在距头端 3~ 5cm处预成形 ,曲度 6 0°~ 80° ,从弯曲开始至导线头端长度 9~ 14cm。②在透视下将钢丝送至导线头端并指向三尖瓣口。③一起前送钢丝和导线通过三尖瓣口并直接固定于右室心尖部。预成形钢丝组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 (11.9± 14.3vs 2 8.7± 13.5min和 9.6± 6 .8vs 13.2± 7.4min ,P <0 .0 5 ) ,预成形钢丝组失败 2例 ,失败原因是钢丝成形弯度太大和弯度前端的直头太长。双钢丝交换组导线故障 2例 ,均发生在换用直钢丝跨越三尖瓣进入右室流入道时导线头端打折。两组病人分别随访 2 .3± 1.7年 (双钢丝交换组 )和 2 .1± 1.8年 (预成形钢丝组 ) ,起搏器功能正常 ,无电极脱位。结论 :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时 ,单钢丝预成形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透视时间短、导线故障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器 置入方法
下载PDF
单根直钢丝与双钢丝技术置人心室起搏电极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徐日新 刘晓东 龚金龙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 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 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左右;②在右心房中下部快速抖动式进退电极;③当电极头端越过三尖瓣口时,推送钢丝至电极头端,并前送至右室心尖部。双钢丝交换组(3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若各组透视时间超过20min电极定位不成功,则互相交换操作方法。结果单根直钢丝组操作时间为(16.03±4.00)min、透视时间为(23.47±5.72)min,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9.13±2.50)min vs (14.10±3.82)min(P<0.05);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组分别有4例、3例在交换操作方法后将电极定位成功。双钢丝交换组有4例缠绕希阿里网,3例误入冠状静脉窦。两组患者分别随访(2.31±1.05)年和(2.20± 1.28)年,起搏功能正常。结论置入心室电极时,单根直钢丝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更能快速准确到达右室心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 心脏起搏器 置入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