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剑名 梁建 陈正耿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 目的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 3组,A 组为动脉皮瓣,B 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 组为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皮瓣静脉系统的代偿机制,影响皮瓣血液灌流,从而导致皮瓣成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瘀血 静脉动脉化皮瓣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吻合静脉的颞浅动脉额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缺损 被引量:3
2
作者 肖辉 曾宁 王海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逆行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耳周皮瓣静脉淤滞的有效解决方法。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5例眶周病变患者,均以颞浅动脉额支逆行耳周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转移至受区后再吻合颞浅静脉顶支与颞中静脉。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目的探讨逆行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耳周皮瓣静脉淤滞的有效解决方法。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5例眶周病变患者,均以颞浅动脉额支逆行耳周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转移至受区后再吻合颞浅静脉顶支与颞中静脉。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切取皮瓣面积为2cm×3cm~2cm×8cm,所有皮瓣术后均存活,无静脉淤滞出现,皮瓣色泽满意。其中有3例后期进行了皮瓣修薄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4个月,皮瓣早期存活良好,远期颜色、质地与眶周皮肤相近,修复效果满意。供区伤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逆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的耳周岛状皮瓣辅加静脉吻合,是修复眶周皮肤小缺损的较好选择,解决了静脉淤滞及皮瓣坏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颞浅动脉额支 颞中静脉 静脉淤滞 静脉吻合
原文传递
静脉瘀滞及肌肉萎缩叠加造模后兔骨关节炎模型膝关节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贺文楠 左新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究静脉瘀滞、肌肉萎缩双重叠加作用所致兔膝骨性关节炎(KOA)动物模型膝关节骨密度(BMD)的改变,为治疗KOA及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切断腓肠肌和股静脉)和B组(仅切断股静... 目的探究静脉瘀滞、肌肉萎缩双重叠加作用所致兔膝骨性关节炎(KOA)动物模型膝关节骨密度(BMD)的改变,为治疗KOA及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切断腓肠肌和股静脉)和B组(仅切断股静脉),每组各8只。分别于造模前与造模后第4、8、10、12周末测量膝关节周围3个目的区(R1、R2、R3区)BMD,比较各组各目的区不同时间点BMD变化及两组间BMD差异。结果 R1区及R2区两造模组间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区造模后BMD随时间升高,R2区造模后BMD随时间降低(P <0.05),R3区两造模组间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方法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造模后第10、12周末R1区A组BMD均高于B组,造模后第10周末R2区A组BMD小于B组(P <0.05);造模后第10、12周末,A组及B组3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静脉瘀滞因素对兔胫骨髁松质骨区BMD影响不大,静脉瘀滞及肌肉萎缩双重叠加作用与KOA和骨质疏松相伴发生的临床现象相符合,提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预防骨质疏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瘀滞 肌萎缩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Lower Extremity Ulcer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4
作者 Marta B. Bean Chris T. Derk 《Ope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Introduction: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nclude skin ulceration;4% - 12% of patients with SSc develop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f various etiologies. Limited dat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s... Introduction: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sclerosis (SSc) include skin ulceration;4% - 12% of patients with SSc develop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f various etiologies. Limited data,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substantial cost of wound care led us to undertake this study to describe and identify risk factors. Methods: After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pproval, we identified 30 patients with SSc and lower extremity ulcers over a 10-year period at a single center with an SSc clinic, which were included in a descriptive analysis. Results: Median age of onset of lower extremity ulcers was 59.5 years (range 20 - 84). Ninety percent of patients were female, 60% were Caucasian, 63% had limited SSc, 13% diffuse SSc and 23% an overlap syndrome. Immunomodulators or steroids were prescribed in 53%;hypercoagulable state identified in 16%. Ulcers were attributed to venous stasis (27%), SSc (20%), trauma (20%), arterial disease (17%), and multifactorial/unknown (17%). In patients with ulcers attributed to SSc, age at onset was lower (45.5 vs 59.5 years). Biopsies generally did not contribute to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was routine;20% required amputation, 10%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20% frequent surgical debridement, 10% hyperbaric oxygen, 26% local treatment and antibiotics and 13% received immunosuppression for wound treatment. Conclusion: Lower extremity ulcers are a serious clinical problem in patients with SSc. The clinical exam, venous dopplers, ankle-brachial indices and assessment of vascular risk factors helped define causality. In younger patients, ulcers were more frequently attributed to SSc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n immunosuppressants/DMARDS, possibly indicating severe phenotype of S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Ulcers Systemic Sclerosis SCLERODERMA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venous stasis
下载PDF
When Computers Can Kill—Two Unusual Cases of “E-Thrombosis”
5
作者 Nausheen Doctor Puneet Se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335-340,共6页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s a common and potentially fatal vascular event when it leads to pulmonary embolism. Occurring as part of the broader phenomen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DVT classically arises when...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s a common and potentially fatal vascular event when it leads to pulmonary embolism. Occurring as part of the broader phenomen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DVT classically arises when Virchow’s triad of hypercoagulability, changes in blood flow (e.g. stasi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fulfilled. Although such immobilisation is most often seen in bedbound patients and travellers on long distance flights,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prolonged periods of work or leisure related to using computers while seated at work desk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e-thrombosis” from prolonged sitting while using a compu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in THROMBOSIS Seated Immobilisation venous stasis Prolonged SITTING COMPUTERS
下载PDF
骨内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永绅 汪青春 胡星荣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2期119-120,共2页
1938年Larsen率先提出骨内压,在国内,1993年许振华等首先提出了"骨内高压症"的概念。但是,某些机制与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不符,且某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还需进一步全面地深入研究,来完善各种机制。本文就骨内高... 1938年Larsen率先提出骨内压,在国内,1993年许振华等首先提出了"骨内高压症"的概念。但是,某些机制与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不符,且某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还需进一步全面地深入研究,来完善各种机制。本文就骨内高压症对骨关节炎在某些研究中需要补充的方面及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压 静脉淤滞 骨关节炎
下载PDF
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眼底出血的体会
7
作者 齐冬晓 廖炳光 +3 位作者 金韵韵 王超 徐海燕 曾敏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1,178,共3页
糖尿病眼底出血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能迅速导致视力下降,病情较急,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此时应当以眼内出血论治为主。廖品正教授认为其证本虚而标实,应分期论治,“血不利则为水”,以活血利水为大法。
关键词 糖尿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眼底出血 活血利水法 体会
下载PDF
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注射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祖昌 徐杰 +2 位作者 胡小荣 刘美芳 余月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0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注射治疗与常规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对照组按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桂枝茯苓... 目的比较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注射治疗与常规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对照组按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桂枝茯苓丸或艾附暖宫丸配合消炎痛等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90.4%,优于对照组的66.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8.1%,亦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阴道侧穹窿穿刺注射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热敏灸 侧穹窿穿刺
下载PDF
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钟璐 周英惠 蒋秋燕 《大众科技》 2016年第10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为证明有效率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的50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络仿生物... 目的:观察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女性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为证明有效率及治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的50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每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选穴、治疗时间和疗程同治疗组。记录治疗1个月、2个月后患者经阴道妇科彩超情况、长海痛尺评分情况及妇科检查情况,判断其有效率。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4%,显效率64%,治愈率0%;对照组总有效率52%,显效率52%,治愈率0%。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效率80%,治愈率1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72%,治愈率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盆腔淤血综合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淤血综合症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针刺 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静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对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2例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28例,对照组(传统纱布常规换药治疗)14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于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对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的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2例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28例,对照组(传统纱布常规换药治疗)14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取创面组织,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 FGF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溃疡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组织HE染色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且成纤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胶原纤维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胶原纤维沉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胶原面密度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溃疡组织的b 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b FGF光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b FGF光密度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疗效明确,可能是通过促进溃疡组织b FGF表达上调来达到创面愈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瘀积性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左、右侧肘静脉注射法对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存南 孙军 +3 位作者 刘林栋 杨眉 徐青青 殷信道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5-1569,共5页
目的探讨左、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3D-CEMRA)的影响。方法 12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MRA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部位随机选择分成左侧肘静脉(A组,n=60)和右侧肘静脉(B组,n=60)... 目的探讨左、右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颈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3D-CEMRA)的影响。方法 12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并要求颈部MRA检查的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部位随机选择分成左侧肘静脉(A组,n=60)和右侧肘静脉(B组,n=60)两组。使用菲利浦Achieva 3.0 TX磁共振成像仪及其配备的头颈部16通道线圈进行颈部3D-CEMRA成像,观察有无颈静脉对比剂返流,测量颈动脉信噪比和主动脉弓前间距,并采用SPSS 15.0软件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测得的颈动脉信噪比(192.5±71.3)明显低于B组(235.1±61.6),A组出现颈静脉返流的例数(7例)较B组(1例)高,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1,P<0.05;χ2=4.32,P<0.05);颈静脉返流患者主动脉弓前间距为(12.8±0.3)mm,无颈静脉返流患者主动脉弓前间距为(19.1±0.8)mm,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3.24,P<0.01)。在A组中,高血压对颈静脉返流影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结论在颈部3D-CEMRA中,尤其是高血压的患者,左侧肘静脉注射及主动脉弓前间距与颈静脉返流密切相关;右侧肘静脉注射显著降低颈静脉返流现象,增加图像信噪比,提高3D-CE MR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磁共振血管造影 静脉返流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慧珍 王鸿利 +2 位作者 杨景文 张永顶 支立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5-68,共4页
应用14项反映血管壁、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指标,对112例DVT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8只家兔做颈总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果表明,Fg:Ag和rWFAg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01);AT-Ⅲ:Ag、pc:Ag和pc:a明显低于正常值(P... 应用14项反映血管壁、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指标,对112例DVT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8只家兔做颈总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果表明,Fg:Ag和rWFAg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01);AT-Ⅲ:Ag、pc:Ag和pc:a明显低于正常值(P<0.001);PLG:Ag、PLG:a和PL:a也降低(P<0.01,<0.001和<0.05)。由此可见,DVT的发病机理与血流郁滞、血液成分改变和血管壁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郁滞 凝血 抗凝 纤溶
下载PDF
用视电生理法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煊 王润生 +2 位作者 石一宁 倪伟 郝安平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对48例(4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病例,行暗适应ERG振荡电位(OPs)检测,其中缺血型26例除5例OPs幅值极低外,21例波幅熄灭;而22例郁滞型OPs则无一例波幅熄灭,两型的OPs波形或幅值有明显不同。证实和补充说明了Hayreh对CRVO分型的正确... 对48例(4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病例,行暗适应ERG振荡电位(OPs)检测,其中缺血型26例除5例OPs幅值极低外,21例波幅熄灭;而22例郁滞型OPs则无一例波幅熄灭,两型的OPs波形或幅值有明显不同。证实和补充说明了Hayreh对CRVO分型的正确性,同时对早期区分两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病 分型 视网膜电图 CRVO
下载PDF
2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分析
14
作者 梁月琴 戴辉华 +2 位作者 侯青 冯耀良 姚慧敏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27-430,共4页
报告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88年6月共收治和诊断为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患者20例,均行经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分析了20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和造影所得血管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病人的下腹部疼痛、性交疼痛... 报告我院自1986年12月至1988年6月共收治和诊断为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患者20例,均行经宫肌盆腔静脉造影术,分析了20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和造影所得血管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病人的下腹部疼痛、性交疼痛、肛门坠胀、低位腰痛四个征状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并筛选出盆腔瘀血症患者,20例病人中11例行子宫切除手术,效果满意,9例用丙睾及丹参肌注治疗,理疗等均随访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瘀血症 造影 女性绝育 输卵管
下载PDF
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的激光治疗
15
作者 刘坚军 范隆华 +2 位作者 徐德春 李旭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30例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患者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静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再行溃疡下静脉淤血池激光闭合术...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30例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患者先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静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再行溃疡下静脉淤血池激光闭合术治疗静脉淤滞性溃疡,采用溃疡基底网格样穿刺,用100J/cm2的能量,闭合溃疡下静脉淤血池。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溃疡面积0.5~2.5cm2,平均溃疡面积为(1.3士0.5)cm2;溃疡愈合时间2周~3个月,平均溃疡愈合时间为(0.8±0.5)个月。2例患者溃疡周围皮肤被烫伤,均经换药后痊愈。术后发生淋巴管炎2例,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足踝麻木8例,经神经营养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皮下淤血、硬结和条索状物5例,经热敷、镇痛治疗2周后,症状均缓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无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i例患者复发静脉淤滞性溃疡。结论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淤滞性溃疡的操作简便,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静脉溃疡 治疗
下载PDF
外伤血瘀及肾脏病理
16
作者 吴垦莉 张珊珊 +1 位作者 华兴邦 孙晓进 《中国微循环》 199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雄性兔用75kg压力器,压右后肢大腿肌肉丰厚处1.5小时,1~3天后,出现肾肿胀,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瘀血和偶见微血栓,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坏死、间质瘀血和微血栓形成。
关键词 外伤 血瘀 病理
下载PDF
多团队协作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林 董文伟 +2 位作者 胡建利 吴强艳 陈冲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6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团队协作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健康教育组(30例),一组常规... 目的探讨多团队协作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健康教育组(30例),一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多团队协作组(多团队协作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信念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下肢肿胀疼痛、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多团队协作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感知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健康行为障碍、益处、健康动力、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2/30),显著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的23.3%(7/30)(P<0.05);关节脱位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0.0%(3/30)(P<0.05);但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肺栓塞发生率3.3%(1/30)、0 vs 6.7%(2/30)、3.3%(1/30)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多团队协作能够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同时降低患者的关节脱位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团队协作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拴 预防
下载PDF
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50例女性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PG调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璐 钟洁 蒋秋燕 《大众科技》 2018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前列腺素及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0例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治疗组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2个月... 目的:探讨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对前列腺素及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0例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治疗组给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患者镇痛效果、病程进展,观察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分别对其有效率进行判断。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GE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尺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经络仿生物电刺激能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对抗前列腺素的作用,有效改善盆腔淤血综合症患者盆腔血液循环,具有缓解患者疼痛之功,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 经络 仿生物电刺激 针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