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指指尖离断再植1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晓宗 李曼丹 +1 位作者 萧志雄 王昌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指指尖离断再植的方法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1月,对12例多指指尖离断病例,根据离断类型,采用仅吻合动脉、动脉静脉化等方法再植。结果共再植12例31指,成活30指,坏死1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2例拔甲... 目的探讨多指指尖离断再植的方法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1月,对12例多指指尖离断病例,根据离断类型,采用仅吻合动脉、动脉静脉化等方法再植。结果共再植12例31指,成活30指,坏死1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2例拔甲患指指甲稍有畸形,余再植指体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基本恢复,两点辨别觉4~5 mm。结论对于多指指尖离断,根据离断类型,灵活选用仅吻合动脉、动脉静脉化等方法再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指尖离断 动脉静脉化 小切口放血
下载PDF
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2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2 位作者 沈华军 范小龙 左莉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复;余14例行急诊一期负压吸引,一周后创面清洁行二期足背超薄静脉皮瓣附带足背神经游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顺利存活,3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3例皮瓣部分瘢痕愈合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滑,无臃肿。13例患手掌指关节屈曲达到90°~100°,3例为50°~65°。仅2例患侧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约受限10°~20°,其余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足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的修复方案之一,避免了传统皮瓣外观臃肿现象,能够满足手背所需的皮肤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缺损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被引量:7
3
作者 江起庭 冯明生 +1 位作者 刘进竹 江志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介绍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含指神经、指神经指背支或指背神经、指神经掌皮支,三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2月-2010年8月,对50例60指指腹缺损患者,分A,B,C三组。A组15例15指采用指神经的指掌侧浅静... 目的介绍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含指神经、指神经指背支或指背神经、指神经掌皮支,三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2月-2010年8月,对50例60指指腹缺损患者,分A,B,C三组。A组15例15指采用指神经的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修复;B组20例26指采用指神经指背支(或指背神经)的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修复;C组15例19指采用指神经掌皮支的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5cm×2.0cm^3.0cm×3.5cm。结果除B组2块皮瓣坏死外。余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指腹外形佳,轮廓近似正常。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供血充分,有排汗功能,无色素沉着。2PD(两点辨别觉):A组5.0~7.0mm,B组7.0~9.0mm,C组6.0~7.5mm;感觉测定:A组S3+~S4+。B组S2~S3+,C组S3~S4。结论应用接合指神经、指神经指背支(指背神经)、指神经掌皮支的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三种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效果好,供区勿需牺牲指动脉,损伤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的可行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掌侧浅静脉 静脉动脉化 外科皮瓣 指损伤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培义 李承青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64例(71肢)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肢体术前彩超、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对28条动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患肢予以动脉旁路架桥、内膜剥脱、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支架置...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64例(71肢)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肢体术前彩超、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及一般状况,对28条动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患肢予以动脉旁路架桥、内膜剥脱、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支架置入治疗,对38条下肢动脉广泛闭塞患肢予以静脉动脉化治疗,其中7肢为动脉重建加静脉动脉化,其余12肢以药物及其他治疗。结果:随访6月~10年,除3条截肢外,其余患者缺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根据DASO患肢彩超及血管造影结果,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改善肢体缺血状态,是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 糖尿病 静脉动脉化 动脉重建
下载PDF
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子荃 曾德禄 +6 位作者 卞阳阳 高俊杰 顾运涛 姚江凌 孟珠龙 彭磊 傅鉴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305-33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诊治的1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23~55岁,平均34岁;创面缺损面积1.0 cm×1.5...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中心诊治的17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23~55岁,平均34岁;创面缺损面积1.0 cm×1.5 cm~3.0 cm×5.0 cm,切取同侧前臂掌侧游离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根据缺损区面积及形状设计皮瓣,血管采用动脉-静脉-动脉(A-V-A)或静脉-静脉-静脉(V-V-V)吻合方式。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综合评价17例皮瓣,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感觉恢复:8例S4,6例S3,3例S2,感觉恢复好。除2例轻度色素沉着外,余皮瓣均外形、色泽良好,无臃肿。结论应用前臂掌侧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皮瓣 软组织缺损 静脉动脉化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仝现州 仝麟龙 陈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9(平均3.5...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9(平均3.5)。手术采用高位深组30例,低位深组32例,浅组2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22例,直接转流组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随访6—60个月,77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无痛行走距离大于500m。深组4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移植物闭塞,行截肢术。随访期问,10例患者彩超检查出现移植物闭塞,但元临床症状。总救肢率为95.6%(87/91);有效率为84.6%(77/91);移植物长期通畅率为84.6%(77/91)。结论静脉动脉化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旁路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术式,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严重缺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使用足背静脉分叶皮瓣修复手背热压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被引量:3
7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1 位作者 王琳 沈华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热压伤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隋永强 张晓雷 +2 位作者 孙世胜 马欣 单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常规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或远端动脉挫伤严重无法吻合进行静脉动脉化的疗效.方法 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静脉动脉化治疗损伤严重的复杂断指30例,在再植手术中采用静脉动脉化进行非生理性物质交换,... 目的 探讨在常规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或远端动脉挫伤严重无法吻合进行静脉动脉化的疗效.方法 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静脉动脉化治疗损伤严重的复杂断指30例,在再植手术中采用静脉动脉化进行非生理性物质交换,成功挽救离断指.结果 30例断指中,完全成活25例,3例失败,2例部分皮肤坏死,经3周换药后愈合.结论 静脉动脉化为正常方法失败后或远端血管缺损无动脉吻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静脉动脉化 血管转流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在“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四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422-424,43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的方法在"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对10例"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同指指动脉转位与撕脱皮肤皮下静脉吻合,使逆行撕...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的方法在"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对10例"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采用同指指动脉转位与撕脱皮肤皮下静脉吻合,使逆行撕脱皮肤获得良好血供,以便其顺利成活。结果术后逆行撕脱皮肤成活好,外观良好,瘢痕增生轻、色素沉着轻。结论静脉动脉化是治疗"窄蒂逆行皮瓣"型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显微外科 指背皮肤逆行撕脱伤
下载PDF
下肢远端静脉动脉化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
10
作者 吴培义 李承青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对26例(29肢)腘动脉以下广泛性闭塞或狭窄,采用膝关节下静脉动脉化,7肢为近端动脉重建后远端静脉动脉化.其中浅静脉型11(大隐静脉6,大隐+小隐3,小隐2)肢,深静脉型18(胫腓干12,胫后3,胫腓静脉成形后3...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对26例(29肢)腘动脉以下广泛性闭塞或狭窄,采用膝关节下静脉动脉化,7肢为近端动脉重建后远端静脉动脉化.其中浅静脉型11(大隐静脉6,大隐+小隐3,小隐2)肢,深静脉型18(胫腓干12,胫后3,胫腓静脉成形后3)肢.结果:经3月~10年随访,除2肢半足截肢外,均保存了肢体功能.结论:该手术对肢体缺血症状解除快,对静脉回流影响小,可分期完成也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糖尿病足 下肢远端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
11
作者 陈幸生 林梃 +1 位作者 官云彪 李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7年9月对35例(37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不同,采用高位深组(13例...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1994年3月至2007年9月对35例(37条)具有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不同,采用高位深组(13例共14条下肢)或低位深组(22例共23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予以抗凝、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复查。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愈合、坏疽足趾截除后创面愈合;术后影像检查表明静脉动脉化术后动脉血可经转流静脉向远端灌注。术后28例(30条下肢)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13.5年。7条下肢行截肢手术,其中近期3条(2条为高位深组),远期4条。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具有一定疗效,低位深组术式疗效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创面1例
12
作者 邓伟 巨积辉 +2 位作者 李雷 周正虎 李昌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2,共2页
自1981年以来,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其为一种非生理性皮瓣,皮瓣内的静脉一端与受区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受区的静脉相连,通过合理、有效的动脉血流的灌流以及充分的静脉回流,供给皮瓣营养,同时皮瓣与创面之间新生毛细血... 自1981年以来,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其为一种非生理性皮瓣,皮瓣内的静脉一端与受区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受区的静脉相连,通过合理、有效的动脉血流的灌流以及充分的静脉回流,供给皮瓣营养,同时皮瓣与创面之间新生毛细血管的长入及微循环的重建,使皮瓣得以成活。但因其成活率不稳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静脉动脉化 动脉危象 小腿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静脉动脉化仍有价值吗?
13
作者 黄新天 殷敏毅 +6 位作者 刘晓兵 陆信武 黄英 李维敏 陆民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42例施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5(平均3.2)。本组术...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严重缺血症(CL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42例施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5例。术前踝/肱指数(ABI)0~4.5(平均3.2)。本组术式:采用高位深组10例,低位深组23例,浅组9例(其中双向血流组6例;直接转流组3例)。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58个月,38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无静息痛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跛行距离大于500m。1例行高位深组患者,在术后1年4个月移植物闭塞,症状复发而行截肢处理。随访期内,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有3例患者出现移植物闭塞,但无症状复发。总救肢率95%(40/42);有效率92.6%(39/42);移植物长期通畅率88.1%(37/42)。结论静脉动脉化术是应用于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远端无良好流出道而无法进行常规动脉重建,肢体濒临坏死患者的手术方法;该术式是一种非常规的救肢手术,如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操作规范,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严重缺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毅 祁光裕 +1 位作者 禄韶英 聂会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广泛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广泛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0.5年)转流静脉通畅,患肢血运均良好,均未行截肢手术。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可以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是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外科学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Effects of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on acute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 in rats 被引量:7
15
作者 CHEN Yong-liang LI Wen-gang +3 位作者 HUANG Zhi-qiang HUANG Xiao-qiang CHEN Ming-yi DUAN Wei-d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302-1306,共5页
Background A fatal complica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astomotic 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PVA)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hepat... Background A fatal complica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astomotic 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PVA)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hepatic arterial blood flo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VA on rats with acute occlusion of hepatic artery. Methods Rat PVA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1 (control group), Group 2 (jaundice group), Group 3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group), and Group 4 (portal vein arterilization group). Recanaliz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and PVA were performed 5 days after bile duct ligation in the rats. The influence of the PVA on general conditions, hepatic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ortal vein pressure and hepatic micrangium were observed for one month. Results Five days after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the serum bilirubin, transamin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group 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These rats then underwent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and PVA. After a month, the liver functions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es completely returned to normal and, compared with group 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rtal vein pressure (P 〉0.05). Vascular casting samples showed that hepatic sinusoids were slightly thicker and more filled than normal ones and although they had some deformations, the hepatic sinusoids were still distributed around the central vein in radial form. Conclusion Within a month after operation, bile duct recanalization and PVA do not show obvious adverse effects on liver hemodynamics and hepatic micrangium, and the liver function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e can return to nor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l venous arterialization portal vein pressure liver function hepatic micrangium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2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康昭 文建峰 +2 位作者 张阁 祁光裕 聂会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肢体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0.5年,转流静脉通畅,患肢血运均良好,2例行截肢手术。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可以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是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外科学 @静脉动脉化
下载PDF
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比较
17
作者 再英·叶尔宝 狄涛 +1 位作者 李虎 田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5-942,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发生在末梢的中小动静脉的器质性疾病,病因未知,治疗手段有限。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目前常用方法以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为主,但两种术式疗效的优劣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对比大隐静脉... 背景与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发生在末梢的中小动静脉的器质性疾病,病因未知,治疗手段有限。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目前常用方法以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为主,但两种术式疗效的优劣尚未形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对比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与腔内手术在治疗TAO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4月183例因TAO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行大隐静脉动脉化患者40例(大隐静脉动脉化组),行腔内治疗患者143例(腔内治疗组)。根据年龄(±5岁)、病变段TASC分级将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两组各36例,均为男性。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隐静脉动脉化组术后通畅率和踝肱指数优于腔内治疗组,二次手术干预率低于腔内治疗组(均P<0.05)。腔内治疗组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间歇性跛行以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大隐静脉动脉化组(均P<0.05)。两组在术后足部感觉冰凉/麻木、坏疽的情况、截肢率和术后感染情况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大隐静脉动脉化组的长期预后优于腔内治疗组(P<0.05)。结论:相较于腔内治疗,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TAO效果更佳,可以提高通畅率和降低二次手术干预率,而且费用较低,中、远期疗效更好。如果患者经济状况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可提高中、远期疗效。腔内治疗相较于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术后近期临床疗效较好,患者静息痛等主观感觉改善情况要优于大隐静脉动脉化组,但是长期预后情况不如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因此,在没有合适的血管移植物的情况下,腔内手术也是一种可选方案,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大隐静脉动脉化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静脉动脉化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幸生 林挺 +1 位作者 陈大良 官云彪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有慢性缺血表现的20条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或MRA检查,确诊为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然后用分期或一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所有患肢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3条截肢.17条患肢...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对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有慢性缺血表现的20条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或MRA检查,确诊为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然后用分期或一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所有患肢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3条截肢.17条患肢随访6~51个月,其中2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条患肢疗效理想,症状消失.术后Doppler超声与MRA复查可见动脉血向缺血肢体灌注.结论:静脉动脉化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良好,为治疗该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静脉动脉化 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后心肌微血管水平再灌注质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建伟 周诚 +3 位作者 杨辰垣 费洪文 肖诗亮 刘成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对慢性缺血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质量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杂种犬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结扎心大静脉(GCV)近心端,游离左内乳动脉(LIMA)与 GCV行端侧吻合,建立静脉动脉化逆行灌注模型。采用心... 目的:评估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对慢性缺血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质量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杂种犬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结扎心大静脉(GCV)近心端,游离左内乳动脉(LIMA)与 GCV行端侧吻合,建立静脉动脉化逆行灌注模型。采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观察缺血区微血管水平的声学密度并判断其再灌注质量。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前壁收缩期增厚率(AWT),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结果:经冠状静脉动脉化后缺血区心肌微血管水平声学密度明显提高,LVEF及AWT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能有效提高慢性缺血区心肌微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静脉动脉化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指固有动脉静脉化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福星 叶建华 +5 位作者 唐桂阳 王鹏 刘雄华 田家勇 赖锋文 蔡明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67-468,共2页
目的 总结一侧指固有动脉静脉化在断指及复合组织瓣再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对22例30指断指及14例16块复合组织瓣行再植术,术中均予一侧动脉静脉化.结果 1指于远侧指间关节处离断,行再植术,非优势侧动脉静脉化,因指... 目的 总结一侧指固有动脉静脉化在断指及复合组织瓣再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对22例30指断指及14例16块复合组织瓣行再植术,术中均予一侧动脉静脉化.结果 1指于远侧指间关节处离断,行再植术,非优势侧动脉静脉化,因指体挫伤严重,术后动脉一直供血不足,第3天坏死;2块复合组织瓣再植,同样行一侧动脉静脉化,术后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指体及复合组织瓣均顺利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结论 在断指及复合组织瓣再植中,当远端无可供吻合的静脉时,临床一般都是通过“放血”疗法来解决静脉回流问题.如应用一侧指动脉静脉化之后,则无静脉回流障碍之忧,可显著提高再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复合组织瓣再植 动脉静脉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