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情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煜 徐涛 +2 位作者 廖德宁 王昊 张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配,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C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D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 mg/L正常台式液灌流、E组:含伊布利特质量浓度2mg/L低钾低镁台式液灌流,每组7只.C组及D组实验前每日称量大白兔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质量分数50 mg/kg药粉,经灌胃针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实验时,每组大白兔均在麻醉后制作左室楔形心肌块,经左冠脉开口处灌流,记录内膜及外膜动作电位时程,计算出灌流前后跨壁复极离散(TDR)的改变,后给予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升高为(50.42±4.2)ms,较对照组的(41.7±15.3)ms明显升高(P<0.05).单独使用胺碘酮心肌TDR则降低为(16.8±3.3)ms,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改变为(27.22±5.1)ms,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TDR.而在低钾低镁环境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心肌TDR的升高则更为显著,达到(67.21±12.62)ms,而胺碘酮的降低心肌TDR的作用则与正常环境相同,为(16.8±3.3)ms.低钾低镁环境下胺碘酮应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心肌TDR为(32.21±5.2)ms,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心肌TDR水平.在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过程中,口服胺碘酮后再应用伊布利特,无论是在正常台式液环境还是低钾低镁台式液环境下,均无室速的发生,与在低钾低镁情况下单独使用伊布利特组中5只发生室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后再使用伊布利特,可以减少依布利特单独使用时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伊布利特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消融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5
2
作者 余金波 杨兵 +6 位作者 张凤祥 居维竹 杨刚 陈红武 顾凯 郦明芳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报道单中心应用心腔内超声( ICE)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ICE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前组乳头... 目的报道单中心应用心腔内超声( ICE)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ICE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合并室性早搏(室早)者3例、频发室早者3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52(35.1±±15.2)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3例患者既往有1∽4次消融失败史。结果6例患者室速及室早均即刻消融成功,靶点处双极电图较体表QRS波起始提前20∽30(24.8±4.1)ms,分别位于乳头肌尖端2例、中段2例及基底部各2例,其中3例患者在室速或室早时靶点处可记录到提前的高频电位。4例患者经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成功,2例经动脉逆行途径失败后,经穿刺房间隔顺行法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8.9±7.3)个月后,1例患者复发。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ICE指导可提高左心室前组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成功率,部分患者需采用穿刺房间隔途径顺行法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 射频导管消融 乳头肌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原文传递
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路 林利 +1 位作者 崔烺 袁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指导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早/室速患儿共261例,选择起源于右心室非流出道的12例(4.6...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指导儿童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早/室速患儿共261例,选择起源于右心室非流出道的12例(4.6%)患儿(男7例),年龄2~14 (7.1±3.1)岁.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7例左心室扩大,3例以单发室早为表现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5%;其中2例(2.5岁及8岁)以持续性室速为主要表现者左心室重度扩大,LVEF均〈40%.所有患儿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结果12例患者术中共出现14种室早/室速,均源自右心室非流出道,其中起源于三尖瓣环6种、游离壁基底部5种、近心尖部2种、右心室间隔近希氏束区域1种.11例即刻消融成功.平均随访(9.2±3.5)个月,11例消融即刻成功者均无复发.1例室速消融未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仍为室速,但室速频率由160次/min降至130次/min.因此,消融总成功率为11/12(91.7%).随访中所有消融成功的患儿超声心电图和胸片证实心脏左心室大小、LVEF在6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早/室速发作频繁可能损害左心功能.三维标测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心室非流出道室早/室速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 非流出道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