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对改良土壤性质效用的研究 被引量:107
1
作者 盛炜彤 杨承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7-385,共9页
为了防治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本文重点论述通过间伐,增大林内透光度,降低林分郁闭度,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分中,林下植被发育迅速,间伐4~5a后,每公顷... 为了防治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本文重点论述通过间伐,增大林内透光度,降低林分郁闭度,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分中,林下植被发育迅速,间伐4~5a后,每公顷生物量可达到4~5t,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增加了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并使微生物类群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效地维护和恢复了土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 土壤性质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94
2
作者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1-9,共9页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 对治多县32年的降水和气温变化资料的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现了较明显的增温减水现象,大气干旱加重,空气中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因而造成了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化,不利于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维持。同时,由于人口和家畜数量的增加,每个羊单位占有可利用草地从1953年的2.3hm2降低到1994年的1.1hm2,使牧压成倍增加。与60年代相比,平均产草量降低了50%以上,而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20%~30%。到目前为止,约有1/3以上的草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约有1万hm2的天然草地已经荒漠化或沙化,主要分布在水边、河岸附近、滩地、坡麓和居民点周围即冬季牧场,是局部的退化;但夏季牧场牧压较小,牧草利用率较低,因而保持相对良好状态。由此可见,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但气候的干旱化给过牧对草地的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叠加效应加速了草地的退化沙化。同时,由于气候的干旱化可能导致高寒草甸面积的缩小,使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从而导致该地区草地总生产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植被退化 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79
3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0,共5页
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乔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丛→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 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乔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丛→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草丛,但优越的气候条件仍保持了该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密度先增加后下降,群落高度和盖度随环境退化降低明显,形成稀疏植被覆盖的荒漠景观;小生境的恶劣程度随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起源方式受干扰的影响较大;土地生产力的衰退是以乔木树种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群落生物量急剧减少,变动幅度为41.134~0.206t/hm2。退化过程中植被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植被退化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区 石漠化过程 植被特征 石质荒漠化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场退化的原因与植物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62
4
作者 曹成有 蒋德明 +1 位作者 朱丽辉 南寅镐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18-26,共9页
对科尔沁沙地典型草甸植被主要群落的优势种群在22年间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甸植被已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生态优势度上升。牧草产量和质量... 对科尔沁沙地典型草甸植被主要群落的优势种群在22年间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甸植被已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生态优势度上升。牧草产量和质量显著下降,优良牧草数量减少,适口性较差和有毒有害植物增加。造成草甸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气候的暖干化、生境干旱化、土壤盐渍化和过度放牧,其中过度放牧是造成草甸植被退化的直接原因。分析了过度放牧对群落组成、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对建群种根茎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植被 退化 退化原因 植物多样性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包维楷 刘照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体 植被退化 干扰强度 干扰频率
下载PDF
青海省达日县退化草地研究 Ⅰ退化草地遥感调查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全功 卫亚星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58-63,共6页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面调查等多种技术,通过对达日县1985~1997年地面观测资料和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区可利用草地系数、可食牧草系数和牧草利用系数,建立了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模型;模拟计算了全县及各...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面调查等多种技术,通过对达日县1985~1997年地面观测资料和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区可利用草地系数、可食牧草系数和牧草利用系数,建立了草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模型;模拟计算了全县及各乡的草地资源产草量、理论载畜量、季节牧场载畜量和草地生长动态;并且分析了全县草地资源退化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绘制了草地产量、载畜量和草地分级等图件。上述研究结果,对达日县草地资源的持续监测及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的治理,可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日县 植被指数 退化草地 载畜量
下载PDF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英年 赵新全 +2 位作者 赵亮 王启基 沈振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分析了近 4 0a海北高寒湿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近期湿地退化和植被演替的情况 .结果表明 :祁连山海北地区自 195 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以 0 15 7℃·10a-1的倾向率升高 ,年降水量约以18 5 9mm·10a-1的倾向率递减 ,年平均地... 分析了近 4 0a海北高寒湿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近期湿地退化和植被演替的情况 .结果表明 :祁连山海北地区自 195 7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以 0 15 7℃·10a-1的倾向率升高 ,年降水量约以18 5 9mm·10a-1的倾向率递减 ,年平均地温比同期气温的增加更为迅速 ,表现出海北地区气候及土壤性状均向干暖化趋势发展 ,特别是土壤干暖化程度尤为明显 .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影响 ,超载过牧 ,原生植被遭受破坏 ,草场退化严重 ,地表潜在蒸散力加大 .深层的多年冻土退化 ,冻胀草丘坍塌 ,导致湿地植被发生变化 ,使沼泽化草甸向典型草甸演替 .不同年度调查结果表明 ,高寒湿地植被在气候干暖化趋势的加剧影响下 ,植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 ,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均比湿地原生植被的物种有增多的趋势 .原生适应寒冷、潮湿生境的藏嵩草为主的草甸植被类型逐渐退化 ,有些物种甚至消失 ,而被那些寒冷湿中生为主的典型草甸类型所替代 .组成植物群落的湿中生种类减少 ,中生种类 (如线叶嵩草 )大量增加 ,群落盖度相对降低 ,群落生产量大幅度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变化 高寒湿地 冻土退化 植被演替 年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2 位作者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植被退化 北京山区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植被退化/恢复影响的空间格局——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8
9
作者 周洪建 王静爱 +1 位作者 岳耀杰 李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47-4856,共10页
基于陕西省1998~2005年SPOTVEG 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分析,构建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①陕西省NDVI和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呈现... 基于陕西省1998~2005年SPOTVEG 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分析,构建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①陕西省NDVI和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呈现出北高南低中间最低的空间格局,与所处气候带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有关;②1998~2005年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北部地区以植被恢复为主,年增长率在2.1%~4.1%,其驱动力主要是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工程中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性措施;中部平原区水浇地、城镇用地集中分布,表现出水浇地区人为活动对植被变化基本无影响,而城镇用地扩展区导致植被退化;中北部、南部林地分布区地形坡度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表现为植被退化,可能是经济林、用材林的周期性采伐所致。研究可为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和调整生态建设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 植被恢复 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 空间格局 陕西
下载PDF
植被破坏对黄土高原加速侵蚀及土壤退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查轩 黄少燕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如何评价黄土高原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作用 ,恢复与重建植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是近年来治理黄河的热点问题。通过定位试验和野外调查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对土壤理化特性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演变的影响 ;分析了人为破坏... 如何评价黄土高原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作用 ,恢复与重建植被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是近年来治理黄河的热点问题。通过定位试验和野外调查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对土壤理化特性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演变的影响 ;分析了人为破坏植被耕垦后坡面土壤侵蚀特征与土壤退化过程。表明 :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最敏感的因子 ;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加速侵蚀 ,是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恢复和重建植被 ,应为黄土高原加速治理和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破坏 耕垦 加速侵蚀 土壤退化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其预警 被引量:41
11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6,共6页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实地勘测研究分析全湖变化状况,判断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提出预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植被 退化 防治对策 预警 鄱阳湖
原文传递
植被退化对高寒土壤水文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王一博 王根绪 +2 位作者 吴青柏 牛富俊 程慧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9-998,共10页
在黄河源冻土严重退化地区,采用选择典型区域和样地进行实验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植被退化特征条件下高寒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入渗及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radner和Viss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 在黄河源冻土严重退化地区,采用选择典型区域和样地进行实验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植被退化特征条件下高寒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入渗及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radner和Viss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入渗有明显的区别,表层0~10cm范围内,黑土滩的饱和导水率和入渗强度最强,30cm以下土层中土壤饱和导水率、入渗强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几乎不受植被的影响.随植被退化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明显降低,退化越严重,水分流失越多,最多时能达到38.6%,植被根系最发达的10~20cm范围的土壤含水量流失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影响最大,水分流失导致退化草甸恢复难度较大.通过比较研究,在黄河源地区考斯加科夫(Kostiakov)入渗公式f(t)=at-b更适用于该研究区域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 高寒土壤 水文特征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监测 被引量:32
13
作者 高志海 李增元 +1 位作者 魏怀东 丁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7-595,i0002,共10页
基于混合像元条件下的TM影像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定量研究了甘肃省民勤绿洲1987年至2001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15年中,民勤绿洲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植被(耕地)面积增加了53.11%,而中、高盖度植被的面... 基于混合像元条件下的TM影像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定量研究了甘肃省民勤绿洲1987年至2001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15年中,民勤绿洲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植被(耕地)面积增加了53.11%,而中、高盖度植被的面积却减少了25.21%,这对民勤绿洲的长久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转化过程复杂,但总体属于开垦—植被退化型。15年中因开垦和植被退化而损失的中、高盖度植被达42204.81hm2,占原面积的81.73%,而且损失的主要是绿洲边缘的防风固沙植被,其中因开垦损失的面积为18776.08hm2,占损失面积的44.5%。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是导致绿洲边缘天然和人工灌丛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控制开垦并培育相对稳定的灌丛型植被,应该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遥感 植被覆盖变化 开垦 植被退化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高黎明 张乐乐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8-1329,共12页
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 高寒区植被变化一直是气候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2001-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近十几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增幅存在差异性,草地增幅最大,达到6.1%/10a,其它植被类型增幅在2%~3%/10a之间;②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植被退化现象,研究期植被退化面积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006-2011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青海湖东岸,2011-2017年重度退化区集中在流域的西北部,这些区域是青海湖流域荒漠分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是今后生态恢复需重点关注的区域;③气候变化是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84.21%,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1.84%、87.47%和75.96%;④人类活动对流域主要植被类型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为15.79%,对草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8.16%、12.53%和24.04%,环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有促进效应,在青海湖流域北部部分地区人类活动的破坏力度仍大于建设力度;⑤冻土退化对青海湖流域草甸和灌丛植被覆盖度变化影响很小,主要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冻土退化造成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减小了1.2%/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NDVI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冻土退化
原文传递
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林超峰 陈占全 +3 位作者 薛泉宏 来航线 陈来生 张登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3,共6页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的平均含量降低54.3%,较高山草原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降低74.5%和90.7%,其他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恶化.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显著,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GA)平均数量分别为8.8×106、9.5×103、8.1×105cfu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降低65.8%、46.6%、57.3%,较高山草原土降低37.1%、23.3%、62.6%,较沼泽化草甸土降低90.3%、48.1%、69.6%;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天然草地更为简单,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真菌种类数明显降低,土壤放线菌组成趋于简单化,其小单孢菌和其他菌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天然草地.三江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土壤全磷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退化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岩溶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阳兵 高明 +2 位作者 邵景安 谢德体 魏朝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613,共8页
自然植被演替成为次生植被、人工林或人工开垦利用后,岩溶山地土壤物理性能退化;沙化现象明显;坡耕地土壤长时间持水供水性能、抗旱性能降低;土壤种子库中草本种子比例大,木本植物种子少,土壤种子库退化更严重。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N... 自然植被演替成为次生植被、人工林或人工开垦利用后,岩溶山地土壤物理性能退化;沙化现象明显;坡耕地土壤长时间持水供水性能、抗旱性能降低;土壤种子库中草本种子比例大,木本植物种子少,土壤种子库退化更严重。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全N受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强度影响明显,坡耕地土壤有机质较林草地系统低,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增加。与自然植被相比,人工林、次生林系统土壤有机质含量仍较低。从弃耕地→灌草坡→次生林地的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生态优势度呈降低趋势,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研究结果认为,岩溶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的实质是土壤作为水库、养分库和土壤种子库功能的差异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植被变化 土壤退化 土壤种子库 演化过程 重庆
下载PDF
超载放牧对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亚军 魏兴琥 杨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8,共7页
选择那曲地区中部超载严重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超载程度的草地植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部高山嵩草草地超载严重,定居点附近超载高达3.60倍,超载最轻的草地也达到1.69倍;超载草场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地上... 选择那曲地区中部超载严重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超载程度的草地植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部高山嵩草草地超载严重,定居点附近超载高达3.60倍,超载最轻的草地也达到1.69倍;超载草场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地上现存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围栏禁牧区;随超载程度的加大,莎草科植物、耐旱的杂类草、牲畜不喜食和不食的植物种有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超载下植被的不同特征变化并与现有的高寒草甸、草原类退化草地分类指标体系比较,初步认为,那曲地区的高山嵩草草甸都呈现退化加剧的趋势,已达到重度-中度退化程度,极重度超载区达到重度退化程度,重度和中度超载区达到中度退化程度,其比例分别达到9%和91%,远大于1996年的调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嵩草草甸 超载 植被退化 那曲地区
下载PDF
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孙文颖 马维伟 +2 位作者 李广 吴江琪 许延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6,共9页
以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程度样地(未退化CK、轻度退化SD、中度退化MD及重度退化HD)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尕海湿地4种植被退化... 以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程度样地(未退化CK、轻度退化SD、中度退化MD及重度退化HD)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尕海湿地4种植被退化阶段0~100cm土层中2种酶活性均值表现为CK>SD>MD>HD。随土层深度增加,同一退化程度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淀粉酶活性呈波动性降低趋势;表层(0~20cm)土壤中2种酶的活性值占各自总值的60%以上。不同月份蔗糖酶活性均值6月最高(47.07mg·g^(-1)),8月最低(22.69mg·g^(-1));淀粉酶活性均值7月最高(85.18mg·g^(-1)),其它月份值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2种酶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土壤含水量仅与蔗糖酶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尕海湿地植被退化显著影响2种酶的活性,降低了酶促反应的效率,导致湿地土壤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 植被退化 土壤蔗糖酶 土壤淀粉酶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的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人文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韦惠兰 祁应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76-2586,共11页
玛曲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对不同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为解决草地面临的退化问题,实现玛曲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的MODIS-EVI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反演了玛曲草地退化的时... 玛曲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对不同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为解决草地面临的退化问题,实现玛曲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的MODIS-EVI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反演了玛曲草地退化的时空格局,发现10年间玛曲草地退化主要从西北部高海拔地区逐渐转向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人文因素对草地退化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比较大,距离牧民居住点1~3km内植被的年际变化率比较高,而且自从2008年玛曲实施了"牧民定居工程"后,居住点附近的草地退化更加严重了;2)草地资源利用强度是草地退化的直接诱发原因,不同地区的草原超载水平和牲畜密度与草地植被的年际变化率呈明显的负相关;3)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流行的联户经营模式下单个牧户的超载动机,发现通过实施一定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转变牧户自身的博弈策略,最终达到一种以"不增加放牧量"为最优策略的新型"纳什均衡";4)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栏以及鼠患等都对玛曲草地植被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草地退化 相关性分析 空间转移 玛曲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金停 胡远满 +3 位作者 熊在平 闫晓露 任百慧 布仁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多年冻土上的植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多年冻土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的南缘.本文基于1981—2014年LTDR和MODIS两种数据集对东北多年冻... 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多年冻土上的植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第二大多年冻土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的南缘.本文基于1981—2014年LTDR和MODIS两种数据集对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增加0.0036.空间逐像元NDV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区80.6%区域的植被NDVI具有显著增加趋势(P<0.05),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植被NDVI增加强度不同,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NDVI增加趋势最大值(>0.004)所占的面积比例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多年冻土全区尺度下,植被生长季NDVI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P<0.01),与降水呈较弱的负相关,表明气温是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的多年冻土退化对植被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连续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增加强度更为剧烈.尽管增加的地表温度可以加快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但长期来看,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会阻碍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植被动态 冻土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