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21
1
作者 穆少杰 李建龙 +3 位作者 陈奕兆 刚成诚 周伟 居为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55-1268,共14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内蒙古地区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同期降雨量和温度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植被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内蒙古地区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同期降雨量和温度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荒漠生态区植被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内蒙古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自西向东的变化速率为0.2/10°N,10年间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态区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7、0.4和0.16;(2)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25%和29.13%,二者之和大于植被覆盖度极显著减少和显著减少的面积比例之和,后者分别为7.65%和26.61%;(3)在年际水平上,内蒙古植被生长总体上与降雨量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月际水平上,降雨量和温度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作用相当,说明年内植被生长更依赖于水热组合的共同作用,而与单一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降低;(4)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在年/月际水平上均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在年/月际水平上均与降雨量相关性较强,而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在年际水平上主要受降雨影响,在月际水平上与二者相关性相当;(5)草原区月植被覆盖度对降雨量的响应存在时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植被覆盖度 降雨量 温度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草地植被盖度的多尺度遥感与实地测量方法综述 被引量:252
2
作者 张云霞 李晓兵 陈云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93,共9页
植被盖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学参数被用在许多气候模型和生态模型中。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是获取植被盖度的两种基本途径。以草地植被盖度的测量为研究对象,综合讨论了目前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常用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如何提... 植被盖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学参数被用在许多气候模型和生态模型中。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是获取植被盖度的两种基本途径。以草地植被盖度的测量为研究对象,综合讨论了目前地表实测和遥感测量常用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如何提高草地植被盖度的测量精度做出展望。数码相机、高光谱遥感以及多尺度遥感数据的综合使用可能是未来草地植被盖度测量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植被盖度 遥感数据 数码相机 高光谱遥感
下载PDF
北京海淀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 被引量:188
3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1 位作者 史培军 周海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3,T001,共7页
植被覆盖度 fg(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 ,发展了一套计算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亚象元分解模型法。运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975、1991和 1997年的植被覆... 植被覆盖度 fg(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气候参数。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 ,发展了一套计算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亚象元分解模型法。运用该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975、1991和 1997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 ,分析了海淀区 2 2年来植被覆盖等级变化的空间过程和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转移矩阵 海淀区 北京 计算
下载PDF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5
4
作者 程红芳 章文波 陈锋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遥感影像能够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趋势,故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生物量等的间接指标,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遥感影像能够反映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覆盖信息及其变化趋势,故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生物量等的间接指标,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有经验模型法、植被指数法、像元分解模型法及FCD模型制图法(ForestCanopy Density Mapping Model)等,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目前常用的于遥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常用估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遥感植被覆盖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遥感
下载PDF
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197
5
作者 刘宪锋 潘耀忠 +1 位作者 朱秀芳 李双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15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2.8%/10a,其中2010... 利用MODIS-NDVI数据,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近15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2.8%/10a,其中2010年之前植被覆盖呈持续增加趋势,增速为4.32%/10a,而2010年之后呈连续下降态势,降速为-6.59%/10a;2空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秦岭山地和大巴山山地;3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1.32%和18.68%;然而,分段结果表明,2010-2014年有71.61%的区域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4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反向特征强于同向特征,其中46.89%的区域将由改善转为退化,而持续改善地区仅占34.44%;5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归因于降水的减少,同时拉尼娜年的植被覆盖整体好于厄尔尼诺年;6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造成双重影响,是植被覆盖变化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归因分析 ENSO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植被对风沙土风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61
6
作者 董治宝 陈渭南 +3 位作者 董光荣 陈广庭 李振山 杨佐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7-443,共7页
以植物模型、风沙土为实验材料,以风洞模拟实验为研究手段得出初步结论:地表粗糙度为植被特征参数的函数,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植被作用区面积的增大呈线性增加;与行状植物的排列方向和主风向夹角的平方根成正比。在盖... 以植物模型、风沙土为实验材料,以风洞模拟实验为研究手段得出初步结论:地表粗糙度为植被特征参数的函数,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随植被作用区面积的增大呈线性增加;与行状植物的排列方向和主风向夹角的平方根成正比。在盖度相同的条件下,均匀分布较丛状分布可产生较大的粗糙度。风蚀率随植被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植被盖度对风沙土风蚀作用的影响可划分为3种程度类型:大于60%为轻度风蚀和无风蚀;60%—20%为中度风蚀;小于20%为强烈风蚀。此外,在植被盖度变化过程中,气流特征,地表粗糙度及风蚀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土壤 风沙土 植被
下载PDF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69
7
作者 甘春英 王兮之 +3 位作者 李保生 梁钊雄 李志文 温小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9-1024,共6页
以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和分析连江流域1988和2006年植被演变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将两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图与连江流域分岩溶区地质图进行叠加,进而分析地质构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及... 以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和分析连江流域1988和2006年植被演变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将两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图与连江流域分岩溶区地质图进行叠加,进而分析地质构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及与人文因素的影响,1988~2006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较高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低、较低和中度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受地质构造影响,非岩溶区的植被质量优于岩溶区。③在空间分布上,近18 a来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连江流域 岩溶区
下载PDF
2000-201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5
8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2 位作者 林志慧 刘焱序 张东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7-908,共12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本文从三个尺度分析了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1.2%/10a,其中长江源...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本文从三个尺度分析了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1.2%/10a,其中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植被均呈增加趋势,而澜沧江源区植被呈下降趋势。(2)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且NDVI频度呈现"双峰"结构。(3)近12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64.06%和35.94%,且表现为源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的空间格局。(4)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反向特征显著,植被变化由改善趋势转为退化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的北部,而由退化趋势转为改善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源区。(5)三江源区植被对降水和潜在蒸散的响应存在时滞现象,而对气温的响应不存在时滞现象。(6)三江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气候暖湿化以及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未来趋势 影响因素 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遥感植被盖度研究 被引量:122
9
作者 顾祝军 曾志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共4页
简述了植被盖度研究中提出的几种概念,介绍了地表实测植被盖度的几种方法,比较和分析了遥感图像解译植被盖度的植被指数法、亚像元分解法、混合光谱模型法和光谱梯度差法,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遥感 植被盖度 地表实测 图像解译
下载PDF
1982—2012年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7
10
作者 刘宪锋 朱秀芳 +2 位作者 潘耀忠 李宜展 赵安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31-5342,共12页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即1982—1997年和1997—2012年植被覆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1.2%/10a和0.6%/10a,均通过显著水平0.05的检验。(2)空间上,我国陕北黄土高原、西藏中西部以及新疆准格尔盆地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新疆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以及黄河源和秦巴山区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下降尤为显著,说明近年来我国中高纬度山区植被活动呈下降趋势。(3)不同区域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对气温具有较长的响应持续时间;而除云南外,南方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时间存在1—3个月的响应时间,且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相关性逐渐增大。(4)我国植被覆盖增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尤其是1999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加强。而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植被覆盖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该区降水减少所致,东南沿海地区植被退化则受城市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时滞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以渤海湾沿岸为例 被引量:130
11
作者 徐丽芬 许学工 +2 位作者 罗涛 朱高儒 马宗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5-1784,共10页
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功能当量研究成果,在国内被广为应用。鉴于当前许多研究中直接引用而忽视区域差异的现象,本文旨在探索一套精度较高的基于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进而应用于今后大、中尺度多时间序列的评价。修订方法可总结... 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功能当量研究成果,在国内被广为应用。鉴于当前许多研究中直接引用而忽视区域差异的现象,本文旨在探索一套精度较高的基于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进而应用于今后大、中尺度多时间序列的评价。修订方法可总结为:(1)以农田为基准的地区修订,采用研究区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全国农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比值作为地区修订系数,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修订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考虑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用生物量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作进一步的修订;(2)基于植被覆盖度的单元格修订,采用NDVI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系数,对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进行逐单元格修订。实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从全国—地区—单元格逐级降尺度的修订,以保证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在不同尺度下的可比性,亦能充分显示出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最后以渤海湾沿岸为例,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变化进行了相对评估,并采用敏感性指数方法进行了检验。本方法较适用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出区域内部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度差异和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生态服务功能 地区修订 生物量 单元格修订 植被覆盖度
原文传递
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87
12
作者 张兴昌 刘国彬 付会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以 8 .2 7km2 纸坊沟流域 1∶ 40 0比例模型为研究对象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模拟天然降雨 (降雨强度 2 mm/ min,历时30 min)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流失的影响 ,揭示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 .研究表明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 以 8 .2 7km2 纸坊沟流域 1∶ 40 0比例模型为研究对象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模拟天然降雨 (降雨强度 2 mm/ min,历时30 min)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流失的影响 ,揭示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 .研究表明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 60 %、40 %、2 0 %和 0 %时 ,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7.0 8、44.31、2 5.1 6和 1 3.71 kg/ km2 ;硝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5.50、74.0 5、63.95和 56.2 3kg/ km2 ;而流域有机质流失量为 1 5.67、2 4 .0 2、44.68和 1 64.87;全氮流失量为 0 .81、1 .1 8、1 .98和7.51 t/ km2 .产流过程中径流及泥沙中氮素含量随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而流失累积量呈逐渐增大趋势 .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 ,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模型 植被覆盖度 氮素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8
13
作者 赵舒怡 宫兆宁 刘旭颖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729,共13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地表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3年华北地区的修正Palmer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和植被覆盖度,总结出植被覆盖度以及PDSI的年际变化规律,从华北地区生态分区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地表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3年华北地区的修正Palmer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和植被覆盖度,总结出植被覆盖度以及PDSI的年际变化规律,从华北地区生态分区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的植被覆盖度呈南高北低、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点,最低为内蒙古高原草原生态区的0.61,最高为淮阳丘陵地区的0.84;2 2001-2013年,华北平原整体植被覆盖度主要呈上升趋势,其中华北的北部、西部、南部山区及丘陵地带植被覆盖度主要呈上升趋势,而华北平原农业区以及京津唐城郊地带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3华北地区的东北部有变潮湿的趋势,南部则有变干旱的趋势,其他地区干旱条件变化不明显;4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干旱程度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20,73.37%的地区相关系数为正,正相关关系最为明显的地区为华北地区的西北部,而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与河南省一级、二级城市的城郊地区相关系数多为负值。5在华北大部分地区,夏季和秋季的气候干旱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植被覆盖度 PDSI 生态区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1981—2013华北平原气候时空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被引量:114
14
作者 阿多 赵文吉 +2 位作者 宫兆宁 张敏 范云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592,共17页
基于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象数据,对华北平原近30a的气候时空变化趋势与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1981—2006年)和MODIS-NDVI(2000—2013年)遥感数据,探讨气候突变影响下,华北平原1981—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 基于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象数据,对华北平原近30a的气候时空变化趋势与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1981—2006年)和MODIS-NDVI(2000—2013年)遥感数据,探讨气候突变影响下,华北平原1981—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生态学分区,从不同时空尺度出发,分析华北平原不同生态分区内气候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在年代际、年际和月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温整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0.20℃/10a,P<0.01),春季气温的升高、>15℃等温线控制范围的扩大和年均温0℃等值线在华北平原的消失,是区域平均气温升高的诱因。华北平原降水整体呈现显著减少趋势(-1.75mm/10a,P>0.05),其中秋季降水量减少过快,400—600mm降水等值线控制范围的扩大、600—800mm和800—1000mm降水等值线的范围的缩小,共同造成区域降水量的减少。四季气候倾向率的特征变化敏感区域主要位于北纬35°—39°之间。1991—1994年为华北平原气候的突变时期。(2)华北平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5%。人类活动不仅加速了区域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也加剧了降低速率的变快。(3)总体上,研究区月尺度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年尺度的值。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的偏相关性高于其与年均温的偏相关性。年均温对农业生态区和森林生态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更大,草原生态区的植被覆盖度对年降水量的依赖性更强。在月尺度上降水量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气温对草原生态区具有时滞效应,降水量对农业生态区具有时滞效应。(4)华北平原干热化的气候突变降低了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趋势。从植被覆盖度出发,草原生态区对气候突变的响应最明显;从变化速率角度出发,农田生态区的响应最明显。就整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度 趋势分析 残差分析 偏相关性
下载PDF
植被保持水土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5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 ,也是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重要因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植被的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以及对降雨侵蚀动力的影响 ,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 ,也是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重要因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植被的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以及对降雨侵蚀动力的影响 ,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综合已有研究经验和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研究 进展 植被 冠层 枯枝落叶层 植被覆盖度 根系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下载PDF
2000—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被引量:98
16
作者 刘宪锋 杨勇 +1 位作者 任志远 林志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4-1249,共6页
以MODIS NDVI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近2000—200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年增... 以MODIS NDVI为数据源,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对黄土高原地区近2000—200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年增速为0.6%(p<0.01);在空间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度明显改善地区的面积为6 717.35km2,主要分布在陕西延安的北部以及榆林的东北部;一般改善地区面积为180 176.90km2;一般恶化地区面积为27 236.37km2;明显恶化地区面积为852.62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套平原、银川、西安以及太原等地区;气温、降水的增加以及"三北"防护林和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等工程的实施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原理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被引量:89
17
作者 刘广峰 吴波 +2 位作者 范文义 李晓松 范楠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以ETM+为数据源,基于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提取,然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二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2,平均精度为79.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于沙... 以ETM+为数据源,基于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提取,然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二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2,平均精度为79.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于沙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NDVI)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分析——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88
18
作者 周兆叶 储少林 +1 位作者 王志伟 陈全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23-29,共7页
为了分析张掖市甘州区自1987-2006年19年间的植被覆盖的变化,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为基础,以1987年、2006年2期的TM影像和张掖市1∶10万地形图为数据基础,提取两期的植被覆盖等级图,定量的分析该地区植被覆... 为了分析张掖市甘州区自1987-2006年19年间的植被覆盖的变化,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为基础,以1987年、2006年2期的TM影像和张掖市1∶10万地形图为数据基础,提取两期的植被覆盖等级图,定量的分析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9年来,该区的植被盖度总体略呈下降趋势,荒漠化草地等植被覆盖状况较差的地区植被退化较为严重,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较为稳定,部分地区植被盖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州区 NDVI植被覆盖 遥感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的植被与土壤特征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74
19
作者 陈鹏 初雨 +2 位作者 顾峰雪 张远东 潘晓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04-908,共5页
采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空间异质性特征比较 ,研究了阜康绿洲 荒漠过渡带景观中的植被盖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关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Kriging局部块段插值法 ,以三维图形显示出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 采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空间异质性特征比较 ,研究了阜康绿洲 荒漠过渡带景观中的植被盖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关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Kriging局部块段插值法 ,以三维图形显示出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除土壤全盐量空间相关性较弱外 ,其他各要素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空间相关性 ,且空间变异主要发生在较小尺度上 .其中 ,植被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 ,在 3km的尺度内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 .从空间分布格局看 ,植被盖度、土壤表层含水量和土壤 pH值沿样带相邻点差异对比明显 ,高值区和低值区交错 .草本盖度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土壤 pH间有相关关系 ,灌木平均盖度主要依靠深层次地下水维系 .灌木和草本盖度的块金值具有明显差异 ,可能因为二者要求不同的生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植被盖度 土壤因子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近21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 被引量:85
20
作者 梁四海 陈江 +2 位作者 金晓媚 万力 龚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1982—2002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评定了植被变化的自然和人类的影响。结果表明,21年来,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 961.9 km2/年,仅局部出现退化现象,人类对高原植被覆盖未造成破坏性影响。1982—1991年,高原植被呈现良好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从东部南部向西部北部逐渐减弱,表明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弱的有利气候条件具有经向和纬向的变化规律。1992—2002年,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呈现退化趋势,强烈退化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澜沧江和怒江的源头地区,显示了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向不利于植被生长方向转变,高原中部和西北地区植被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最敏感区。高原植被变化具有7年、3.5年两个显著周期,均为温度所致,表现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21年期间,高原的8种主要植被类型中有7种类型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寒区旱区植被表现出脆弱性和难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覆盖 遥感 GIM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