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纵向裂缝病害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孟繁宏 张增科 崔素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高速公路出现纵向裂缝,拱形沉降,过早地对道路的结构造成破坏。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产生的病害进行现场观测,取样探查,对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纵向裂缝 拱形沉降 病害成因
下载PDF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预留变形量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国凯 张成良 《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变形显著的特点是变形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常由于隧道初始设计预留变形量不足而导致侵限现象的发生。以大理海东某软弱围岩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对隧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隧道拱顶沉降数据分区进...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变形显著的特点是变形持续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常由于隧道初始设计预留变形量不足而导致侵限现象的发生。以大理海东某软弱围岩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对隧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隧道拱顶沉降数据分区进行研究,认为该隧道设计15cm预留变形量已不满足隧道变形要求。通过数据统计和质量保证率对该隧道预留变形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该隧道合理预留变形量取值区间为30~35cm。根据掌子面含水情况,含水量小或无水时取30cm,含水较多时取35cm,经过现场试验段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公路隧道 拱顶沉降 质量保证率 预留变形量
原文传递
监控量测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雄刚 《北方交通》 2018年第11期89-91,共3页
基于隧道施工实践,对隧道监控量测项目的设计、布置、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监控量测技术不仅可以对隧道内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变位进行实时监测,还可对隧道地表下沉、隧道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进行监测,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 基于隧道施工实践,对隧道监控量测项目的设计、布置、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监控量测技术不仅可以对隧道内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变位进行实时监测,还可对隧道地表下沉、隧道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进行监测,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指导隧道现场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量测 高速公路 拱顶下沉 周边收敛
下载PDF
锁脚锚管和仰拱注浆对控制大断面海底隧道位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830-3834,共5页
厦门海底隧道两端陆域软弱地段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中,部分断面拱顶下沉偏大。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隧道发生的整体下沉(包括开挖中的各部整体下沉和初期支护全环封闭后的整体下沉)是构成隧道拱顶下沉量偏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控制... 厦门海底隧道两端陆域软弱地段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中,部分断面拱顶下沉偏大。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隧道发生的整体下沉(包括开挖中的各部整体下沉和初期支护全环封闭后的整体下沉)是构成隧道拱顶下沉量偏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控制隧道结构变形过大这一问题,施工中根据经验采用锁脚锚管和仰拱注浆。为探知两种处理措施的实际效果,首先利用设计文件提供及现场试验获取的支护结构及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锁脚锚管在控制开挖中隧道发生的整体下沉方面比较有效,可减小拱顶下沉约17%,减小水平收敛约12%;仰拱注浆比较适于控制初期支护封闭后隧道发生的整体下沉,可减小拱顶下沉约18%;另外这两种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洞周围岩塑性区范围,并提高支护结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海底隧道 拱顶下沉 锁脚锚管 仰拱注浆 位移控制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的集成预测模型在隧道拱顶沉降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大海 谢全敏 杨文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6,共7页
隧道拱顶沉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很难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计算。实际施工过程中,围岩情况经常发生变化,为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严格控制隧道拱顶沉降。传统的预测模型都只是利用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建立单变量模型进行拟... 隧道拱顶沉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很难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计算。实际施工过程中,围岩情况经常发生变化,为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严格控制隧道拱顶沉降。传统的预测模型都只是利用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建立单变量模型进行拟合并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变形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监测数据序列中常常出现离散型较大的数据,单一变量模型预测精度受这些离散数据的影响较大,而且筛除离散型较大的数据会直接影响模型预测精度,因此单一模型只能对拱顶沉降量做粗略的估计。针对这一问题,根据隧道变形的同时性和内在相关性,利用拱顶变形监测数据和同期两侧收敛变形监测数据构建带输入变量的时序模型、GM(1,2)模型和BP模型分别对拱顶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并运用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可知,单一变量的时序模型只能对变形的趋势作出预测,预测精度较低,难以对拱顶沉降进行有效预测,而单一变量的GM(1,1)预测模型则完全失效。为了避免单一模型自身的缺陷导致预测精度降低,同时使不同模型间优势互补,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以上3种带输入变量模型的集成预测模型,其加权系数采用熵值法确定;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宝汉高速白庙子隧道中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集成模型更有效,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多变量模型 集成预测 拱顶沉降 灰色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ANSYS-BP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宝俊 刘敦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控制隧道拱顶下沉过程及其最终下沉量,保障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需要准确预测隧道拱顶沉降量。基于有限元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工程实践,提出ANSYS有限元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ANSYS-BP)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方法。其预测步骤为:根据隧道地质... 为控制隧道拱顶下沉过程及其最终下沉量,保障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需要准确预测隧道拱顶沉降量。基于有限元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工程实践,提出ANSYS有限元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ANSYS-BP)的隧道拱顶沉降预测方法。其预测步骤为: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围岩性质、施工工艺、支护衬砌方式,采用ANSYS建立隧道模型,计算多步工艺施工下隧道拱顶指定单元处沉降值序列,以此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沉降序列信息作为输入样本对BP神经网络的进行训练、测试。并以某在建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NSYS-BP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隧道拱顶沉降的预测性能,其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基本一致,预测精度高于单独使用ANSYS计算或BP网络预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BP神经网络 公路隧道 拱顶沉降 预测分析
下载PDF
富水浅埋隧道断层破碎带拱顶下沉处理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聂振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3年第10期77-79,共3页
为了解决铜川—黄陵一级公路蒿庄梁隧道富水破碎带拱顶下沉问题 ,采用了加强临时支护、吉迈式锚杆注浆、加强引排水等措施进行了治理 ,有效地固结了断层破碎带 ,形成应力圈 ,控制住下沉 ,解决了淋滴水和漏水问题 ,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富水 断层破碎带 拱顶下沉 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 浅埋隧道
下载PDF
浙江省某超长输水隧洞围岩收敛施工期观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刚 魏海云 +2 位作者 黄剑锋 赵震波 卢立 《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3期34-37,40,共5页
通过浙江省某超长输水隧洞围岩收敛施工期观测分析,总结"新奥法"施工的隧洞收敛变形一般规律。由于围岩开挖的时空效应,开挖初期位移增大,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测点离掌子面的距离越来越远,一般情况下围岩的变形速率越来越小,位... 通过浙江省某超长输水隧洞围岩收敛施工期观测分析,总结"新奥法"施工的隧洞收敛变形一般规律。由于围岩开挖的时空效应,开挖初期位移增大,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测点离掌子面的距离越来越远,一般情况下围岩的变形速率越来越小,位移逐渐趋于稳定。硬质围岩变形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且收敛变形较小;软质围岩变形蠕变时间长,收敛变形较大。工程观测结果反映围岩变形发展动态,并及时报警并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加固后变形速率逐渐减小,围岩变形趋于稳定,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硬质围岩 软质围岩 收敛变形 拱顶下沉
下载PDF
多步骤回采时采场底部结构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良贵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6期90-91,97,共3页
对冬瓜山铜矿-760 m水平50线和52线采场底部结构巷道围岩变形进行了监测,采用累计位移和变形速率相结合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对巷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多步骤回采 底部结构 稳定性评价 围岩内部位移 拱顶沉降
下载PDF
西安地铁区间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谷拴成 王兵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6,94,共5页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 以西安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收敛计三角形量测法原理,对隧道交叉中隔墙(CRD)工法施工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应以拱顶沉降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沉降趋势为最后趋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增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西安地铁区间隧道CRD工法施工相邻导坑掌子面的合理间距,各导坑正常段和极软弱地段循环开挖距离以及导坑内台阶的合理长度,对控制最终沉降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交叉中隔墙工法 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
下载PDF
泥质粉砂岩山岭公路隧道围岩变形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一跃 董辉 +1 位作者 胡自然 王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对泥质粉砂岩隧道的影响,依托贵州沙家坪隧道不同围岩级别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进行分析;同时考虑隧道浅埋段多为破碎岩体,是隧道开挖工程中最危险地段;结合沙家坪隧道进出口地表浅埋段埋深数据,分析浅埋段埋深... 为分析不同围岩级别对泥质粉砂岩隧道的影响,依托贵州沙家坪隧道不同围岩级别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进行分析;同时考虑隧道浅埋段多为破碎岩体,是隧道开挖工程中最危险地段;结合沙家坪隧道进出口地表浅埋段埋深数据,分析浅埋段埋深深度对拱顶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泥质粉砂岩隧道相对其他岩类(峨眉山玄武岩、灰岩)隧道在低围压下流变滞后现象较明显,不易发生瞬态破坏,洞口段与中间深埋段围岩变形相差不大;拱顶沉降主要集中在距离洞口100~200m地下水和煤层较发育地段,平均沉降为-7mm,累计沉降在-8mm上下波动,同时煤层对隧道围岩的变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距离洞口0~60m隧道的累积周边收敛值及波动较大;对于泥质粉砂岩隧道,浅埋段埋深厚度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泥质粉砂岩 拱顶沉降 周边收敛 地表浅埋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伟 李春刚 +2 位作者 袁斌 凡飞翔 刘世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8期110-112,共3页
通过综合运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地质雷达法、超前钻探法和TSP地震波法,以及现场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周边位移、拱顶拱脚下沉及地表下沉等进行了实时监控与精确量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监测隧道施... 通过综合运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地质雷达法、超前钻探法和TSP地震波法,以及现场监控量测技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周边位移、拱顶拱脚下沉及地表下沉等进行了实时监控与精确量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和裂缝等问题,为工程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超前地质预报 监控量测 周边位移 拱顶下沉
下载PDF
基于WOA优化神经网络的斜坡道拱顶沉降预测研究
13
作者 吴泽鑫 张成良 +1 位作者 张华超 高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60,174,共12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地下矿山中斜坡道拱顶沉降的趋势,并控制预测精度,以保障矿山安全,提出鲸鱼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斜坡道拱顶沉降预测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采取邻点中值平滑处理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样本...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地下矿山中斜坡道拱顶沉降的趋势,并控制预测精度,以保障矿山安全,提出鲸鱼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斜坡道拱顶沉降预测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采取邻点中值平滑处理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监测数据作为输入样本对BP、Elma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测试;再利用鲸鱼算法对初始权值和阈值优化,最后通过不同模型输出预测值。实验表明:鲸鱼优化后的BP、Elman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优化前均能更准确地预测斜坡道拱顶沉降;WOA-Elman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48,优于WOA-BP模型0.941,但WOA-Elman模型运行时间耗费671.214 s远超WOA-BP模型307.226 s,WOA-Elman耗费了更多的训练时间换取了少量的精度提升,大幅降低了训练效率;结合工程实例实测值、预测值的分析比较,鲸鱼算法(WOA)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表现出了更高效且准确的斜坡道拱顶沉降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沉降 BP神经网络 ELMAN神经网络 鲸鱼优化算法 训练效率
下载PDF
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帅斌 《山西建筑》 2021年第6期159-160,共2页
结合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监测实践,进行变形监测分析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布置测点开展监控量测,分析监测数据得出支护结构可以保证隧道安全稳定,设计合理。
关键词 隧道 大断面 拱顶下沉 周边位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深埋输水隧洞支护研究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宇 漆泰岳 +1 位作者 蒲炳荣 赵晴 《路基工程》 2019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不同支护情况下隧洞掌子面的安全情况,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不同围岩条件和二次衬砌厚度下隧洞水平收敛值与拱顶沉降值,总结出隧洞开挖的一般规律。同时计算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得出了最危险截面的位置,进行二...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不同支护情况下隧洞掌子面的安全情况,运用FLAC3D软件模拟不同围岩条件和二次衬砌厚度下隧洞水平收敛值与拱顶沉降值,总结出隧洞开挖的一般规律。同时计算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得出了最危险截面的位置,进行二次衬砌不同位置的安全评价。通过数值分析与以往的施工经验,给出输水隧洞的不同围岩区域的支护方式,并给出全隧洞的安全评价,提出施工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支护情况 水平收敛值 拱顶沉降值 安全评价 施工措施
下载PDF
监控量测技术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某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毅宁 《广东公路交通》 2018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通过量测施工中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某隧道为例,对该隧道的拱顶与地表进行了监控量测,通过对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等量测数...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通过量测施工中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受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某隧道为例,对该隧道的拱顶与地表进行了监控量测,通过对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等量测数据的测定、处理、回归分析,客观有效地评价和预测了该隧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量测 拱顶下沉 地表沉降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隧道拱顶沉降累计值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惠林 《山西建筑》 2011年第17期178-179,共2页
通过对混合岩(花岗岩)不同级别围岩共242个拱顶下沉断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在混合岩(花岗岩)围岩不同级别情况下拱顶下沉最终累计沉降量平均值与围岩级别的关系,为类似的混合岩(花岗岩)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围岩 监测 拱顶下沉 累计值
下载PDF
黄土隧道中监控量测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飞 张骞 李伟松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4期287-289,共3页
结合青海西宁大有山黄土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介绍了隧道内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对量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应用,以期掌握隧道掘进中地质条件变化对支护结构受力性状的影响。
关键词 监控量测 周边收敛 拱顶沉降
下载PDF
基于激光辅助隧道拱顶下沉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联迎 《江西建材》 2022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当隧道面壁发育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时,容易导致块体失稳甚至大范围塌方,通过监测隧道的拱顶下沉可以判断围岩的稳定状况。为了提高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效率,改善监测数据信息的实效性,文中提出了一种运用激光辅助监测拱顶下沉的非接触... 当隧道面壁发育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时,容易导致块体失稳甚至大范围塌方,通过监测隧道的拱顶下沉可以判断围岩的稳定状况。为了提高隧道拱顶下沉监测效率,改善监测数据信息的实效性,文中提出了一种运用激光辅助监测拱顶下沉的非接触量测方法,通过室内试验评测其量测精度可达±0.5mm,并依托长乐某隧道三种典型地质工况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全站仪与激光辅助两种监测方法的优劣,研究表明,激光辅助量测法较全站仪监测结果更加稳定,无明显波动,且监测实效性和效率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监测 激光辅助量测 拱顶下沉
下载PDF
洞桩法隧道导洞施工拱顶与地表沉降分析
20
作者 瞿万波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8期335-336,共2页
以某地铁站为基础建立了洞桩法隧道导洞施工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导洞施工对导洞拱顶与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工的导洞对拱顶与地表沉降存在相互影响,先开挖的比后开挖的最终沉降略大;现场实测沉降值通常比计算值大。
关键词 洞桩法 导洞施工 拱顶沉降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