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德伟 谢辉 +4 位作者 王本杰 王威 崔大平 郭林 杨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 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8例(3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8 ~53岁,平均40岁.按ARCO分期:Ⅱa期8髋、Ⅱb期1... 目的 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28例(36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18 ~53岁,平均40岁.按ARCO分期:Ⅱa期8髋、Ⅱb期10髋、Ⅲa期9髋、Ⅲb期9髋.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提供股骨头血运支持,多孔钽棒植入腾起恢复股骨头外形.采用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及对比测量患者术前10 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三维步态值进行比较,观察及分析患者术后步态改变的情况. 结果 临床28例(36髋)患者均随访6~ 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髋关节结果优13髋,较好15髋,良4髋,差4髋,优良率89.65%.通过三维步态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变化,患者的步态逐渐趋于正常. 结论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联合多孔钽棒植入临床功能评价成功率高,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带血管蒂髂骨瓣 多孔钽棒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文清 胡砚平 张文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对比供受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0例髂骨肌瓣,24例腓骨肌瓣均成活;二者在恢复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上无明显差异,在移植骨长度上,两者有明显不同。结论: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与腓骨肌瓣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但根据两种骨肌瓣的特点,对于缺损长度低于8cm,可优先考虑髂骨瓣,而缺损范围大于8cm的可选腓骨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 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瓣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红振 王爱民 +4 位作者 蒋祖言 杜全印 尹良军 郭庆山 赵玉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 2 0 0 2年共收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 2 2 1例 2 4 3髋 ,其中创伤性 5 6例 ,酒精性 4 8例 5 4髋 ,激素性 6 8例 76髋 ,原因不明 4 9例 5 7髋。Ficat分... 目的 观察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 2 0 0 2年共收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 2 2 1例 2 4 3髋 ,其中创伤性 5 6例 ,酒精性 4 8例 5 4髋 ,激素性 6 8例 76髋 ,原因不明 4 9例 5 7髋。Ficat分期 :Ⅰ期 6 5髋 ,Ⅱ期 92髋 ,Ⅲ期 75髋 ,Ⅳ期 11髋。全部采用股骨头减压 ,死骨清除 ,带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手术。结果 经 2~ 11年 (平均 5 .8年 )随访 ,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有效率98%。Ⅰ~Ⅱ期 15 7髋 ,X线检查患者股骨头外形好 ,关节活动度满意 ;Ⅲ~Ⅳ期患者 ,一部分股骨头外形好 ,关节间隙清晰 ,髋臼没有创伤性改变 ,另一部分股骨头可见进一步塌陷 ,关节活动受限。Harris评分 ,总体优良率 83.6 %。结论 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对缓解疼痛有明显的效果 ,在疾病早期可减缓甚至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瓣 股骨头 无菌性坏死 移植
下载PDF
颌骨缺损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后的种植修复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单小峰 蔡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可以帮助获得更好的外形。在重建的颌骨上如何恢复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颌骨重建理念、血管化骨瓣的选择、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处理、放疗对颌骨重建后种植义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重建 血管化腓骨瓣 血管化髂骨瓣 种植义齿 放疗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芳园 张新凤 彭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重建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0例(A组),应用传统手术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B组)。对比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面型满意程度及术后... 目的:探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重建的下颌骨缺损患者20例(A组),应用传统手术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B组)。对比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面型满意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66.09±13.91)min,明显短于B组(104.70±18.72)min(P<0.05);A组患者对面型满意率为90%,B组80%(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明显少于B组50.0%。结论: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行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外科技术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 下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结合DCE-MRI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联合打压植骨术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权力 孙家豪 +1 位作者 夏天卫 沈计荣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SHD)联合打压植骨术(IBG)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PVIBGT)两种不同术式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1月—2022年... 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比经外科脱位入路(SHD)联合打压植骨术(IBG)与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PVIBGT)两种不同术式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SHD-IBG治疗)和B组(PVIBGT治疗)。基于髋关节Harris评分、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远期疗效,并采用DCE-MRI技术分析两组术后2年股骨头内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术后2年,A组保髋成功率为93.3%,B组保髋成功率为86.7%。两组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A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69.5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81.5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3.6分;B组术前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0.7分,术后1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8.9分,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72.5分。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术后2年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CE-MRI技术分析可知,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两组股骨头坏死区血流灌注均增加,修复反应区高灌注情况均改善。结论:结合DCE-MRI技术,通过对比分析SHD-IBG与PVIBGT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发现两种术式均能延缓股骨头坏死的进展,其中SHD-IBG的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脱位 打压植骨术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 ARCOⅢ期股骨头坏死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卫红 刘宗良 +3 位作者 邵聪吉 孟步亮 朱谨 许彪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对髂骨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片;临床应用改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6例。结果:应用改良方法完成5...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对髂骨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片;临床应用改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6例。结果:应用改良方法完成5具10侧标本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临床应用6例手术顺利移植骨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法制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术式安全、可靠,可避免损伤腹壁组织及股外侧皮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髂骨瓣 旋髂深动脉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锦程 卢保全 +2 位作者 黄全顺 徐涛 宣礼同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总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经验以及提高移植骨的成活率。方法 :对 5 2例下颌骨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术后 3~ 6月随访 ,5 1例下颌骨缺损获得修... 目的 :总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经验以及提高移植骨的成活率。方法 :对 5 2例下颌骨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术后 3~ 6月随访 ,5 1例下颌骨缺损获得修复 ,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 ,其移植成活率为 98.1% ;1例感染失败 (1.9%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 同期修复 下颌骨缺损 修复材料 围术期处理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器 单长蒙 +1 位作者 浦路桥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3-1350,共8页
目的 探讨新型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用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20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 目的 探讨新型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用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20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10)。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中,试验组采用新型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固定髂骨瓣,对照组采用髂骨瓣直接楔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ONFH侧别、类型、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电解质(K、Ca、P、Mg)、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M、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髋关节CT和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复查髂骨瓣位置、融合以及试验组螺钉降解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1例术后3个月拒绝回院随访1次、试验组1例术后1年拒绝回院随访1次,其余患者均完成术后2周,3、6个月及1年随访。实验室检查示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WBC、电解质(K、Ca、P、Mg)、BUN、Scr、eGFR、CD4/CD8、IgG、IgM、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两组术后1年时髂骨瓣均与股骨头颈交界区开窗处达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见髂骨瓣松动、脱落;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新型可降解镁骨内固定螺钉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
原文传递
种植体———血管化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整体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格霞 田英 何海丽 《实用护理杂志》 1999年第3期34-35,共2页
种植体———血管化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成功与否临床护理起着重要的因素。报道了我科护理组自1995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36例此类手术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提出潜在的健康问题有:呼吸道梗阻,伤口出血、感染... 种植体———血管化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成功与否临床护理起着重要的因素。报道了我科护理组自1995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36例此类手术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提出潜在的健康问题有:呼吸道梗阻,伤口出血、感染,躯体活动障碍,营养失调等,实施整体护理。由于护理问题评估准确,护理对策实施得当,则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修复 种植体 血管化髂骨瓣 护理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昊 梁源 Hernigou Philippe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7-720,共4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1998年-2001年在尼日尔的马腊迪省医院,治疗患者12例14髋,其中男5例,女7例;单侧10例10髋,双侧2例4髋;年龄11-22岁。均为Ficat Ⅲ、Ⅳ期患者。Harris...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1998年-2001年在尼日尔的马腊迪省医院,治疗患者12例14髋,其中男5例,女7例;单侧10例10髋,双侧2例4髋;年龄11-22岁。均为Ficat Ⅲ、Ⅳ期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5分。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12例12髋,有2例双髋患者,仪作一侧手术。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髋部疼痛消失,无感染等并发症,Harris评分平均90分,X线片示病变无进展,无重复手术,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青少年Ficat Ⅲ、Ⅳ期的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术治疗,能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状细胞病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术 青少年
下载PDF
血管化髂骨肌瓣的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张扬 祝庆海 +2 位作者 张永杰 王晨星 叶金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 目的:通过髂腹股沟区血管及穿支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探讨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来源的髂骨(肌)穿支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不同复合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案提供应用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6例12侧中国成人标本,采用双侧股动脉逆行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研究,分析DCIA及其穿支在髂腹股沟区各个层面的分布、走行、长度、管径等特征;同时对12例下肢CTA进行DCIA血管蒂长度、管径、主要分支位置等进行测量,并与解剖学数据进行比较。对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6例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同期髂骨肌筋膜瓣修复重建,观察患者受区术后外形、咬合功能重建,供区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12侧人体标本髂腹股沟区解剖发现穿腹部浅筋膜层外径>0.5 mm的DCIA穿支共19条,穿支血管分布在髂前上棘后方5 cm,且位于髂嵴内侧5 cm(长)×3 cm(宽)的区域内。DCIA血管蒂长度为(6.73±1.06)cm,血管蒂起始位置外径测量值为(2.55±0.29)mm,DCIA皮穿支穿深筋膜处外径为(1.12±0.14)mm。在12例下肢CTA分析中发现,DCIA血管蒂长度为(6.98±0.62)cm,血管蒂起始位置管径测量值为(2.35±0.20)mm。6例采用髂骨腹内斜肌筋膜嵌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髂骨肌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下颌外形、功能恢复良好,口内肌筋膜瓣黏膜化。术后CT发现植入髂骨无明显体积改变,供区行走、负重基本正常,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结论:DCIA及主要分支在髂腹股沟区走行、分布较恒定,可根据不同缺损区情况,制备基于DCIA的不同组织类型嵌合皮瓣以满足修复要求。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髂骨瓣 旋髂深动脉 应用解剖 颌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填充位置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伯瑞 赵德伟 +5 位作者 覃开蓉 刘保一 吴斌 程亮亮 王铁男 应嘉蔚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72-277,共6页
背景: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将移植骨(膜)瓣嵌入坏死区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放置位置的最佳力学效果。方法: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薄层CT数... 背景: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将移植骨(膜)瓣嵌入坏死区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放置位置的最佳力学效果。方法: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薄层CT数据导入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建立股骨模型。在模型上确定股骨头坏死的区域,坏死区域赋予骨瓣的材质特性,模拟带血管蒂骨瓣放置于坏死区域不同位置设定不同模型修复股骨头坏死的过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7.0对骨瓣在股骨头坏死区域不同位置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向股骨头上方关节面予以轴向应力,平均作用于股骨头与髋臼接触面,沿轴向向下,运行分析,得到应力、位移云图。结果:根据正常人体股骨头和坏死时股骨头的应力云图对比可知,股骨头坏死应力(60.72 MPa)在坏死部位更加集中,且比正常股骨头应力(53.40 MPa)高出约7.00 MPa。而正常股骨头应力(53.40 MPa)高于经过骨瓣移植后的股骨头应力(51.10±0.10)MPa,但与坏死模型比较骨瓣移植后的股骨头与正常股骨头应力接近。骨瓣移植后的骨瓣应力:模型4应力峰值为11.38 MPa,小于其他模型;骨瓣移植后的骨瓣位移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能够消除缺血性坏死区域应力集中,改善并恢复股骨头内生物力学状况。髂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放置最佳位置为骨瓣位于股骨头内部与冠状面向前成20°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髂骨瓣 股骨头缺血性 填充位置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联合活血补肾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立峰 周玲玲 +2 位作者 唐明 曹斌 王颖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联合中医活血补肾汤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Harris评分及X线片改善情况,以验证其治疗优势。方法40例(49髋)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28...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联合中医活血补肾汤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Harris评分及X线片改善情况,以验证其治疗优势。方法40例(49髋)ARCOⅡ~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28髋)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周后服用活血补肾汤3个疗程;对照组18例(21髋)采用单纯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及X线片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8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及X线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联合活血补肾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中药活血补肾汤在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补肾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 X线片 HARRIS评分
下载PDF
术中局部应用镇痛药对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辉 曹孟 +2 位作者 王本杰 傅维民 赵德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对股骨头坏死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带血管髂蒂骨瓣转移术”的股骨头坏死病人50例,年龄为18~4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对股骨头坏死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带血管髂蒂骨瓣转移术”的股骨头坏死病人50例,年龄为18~4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注射组26例,术中髋周使用混合镇痛药物行局部浸润麻醉,混合镇痛药物(包括吗啡10 mg、罗哌卡因268.2 mg、曲安奈德50 mg、头孢替唑钠1 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和对照组24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访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病人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静息疼痛和对疼痛满意度的评分,以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组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对术后疼痛满意度的VAS评分在术后6 h内注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2~72 h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注射组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总量明显减少(P<0.05);且注射组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术中局部应用混合镇痛药物具有操作简单,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并发症的优点,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镇痛药物 局部浸润麻醉 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冬平 姚磊 +2 位作者 王成 刘术樟 康昭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分析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行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的研究组和单纯...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分析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行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的研究组和单纯髂骨块移植治疗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1年的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股外侧皮神经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1年股外侧皮神经功能优于第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良好,但需警惕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 早期股骨头坏死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甄栋 张扬帆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下颌骨缺损患者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24)均采取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对照组(n=24)均采... 目的分析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下颌骨缺损患者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24)均采取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对照组(n=24)均采取传统重建手术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面型修复满意程度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1.67%,对照组总满意度79.1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0.83%,对照组并发症率45.8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外科技术可提供优秀的手术模拟平台,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外科技术 非血管化髂骨修复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患者下颌骨重建术式的选择: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伟 马春跃 +3 位作者 贺光 徐立群 张陈平 秦兴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FGC)是一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良性纤维-牙骨质-骨病变。病灶可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前份的膨胀性生长最为典型,常导致颜面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由于该病罕见,其治疗...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FGC)是一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良性纤维-牙骨质-骨病变。病灶可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前份的膨胀性生长最为典型,常导致颜面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由于该病罕见,其治疗的相关报道十分有限。该病好发于青少年,患者多伴发长骨骨折,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慎重。本文报告1个FGC家系中2例患病者下颌骨重建的不同方式,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口腔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FGC患者下颌骨重建方式选择的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 下颌骨重建 长骨骨折 血管化髂骨肌瓣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附22例报告)
19
作者 戴文超 朱红英 汪保新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前临床上对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颇难处理。作者于1990年11月至1993年12月为该年龄组22例患者,23个股骨头坏死施行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术。对其中术后六个月以上的20例进行了随访:19例髋部疼痛消失,1例减轻。术后二年的1... 目前临床上对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颇难处理。作者于1990年11月至1993年12月为该年龄组22例患者,23个股骨头坏死施行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转位移植术。对其中术后六个月以上的20例进行了随访:19例髋部疼痛消失,1例减轻。术后二年的16例肢体长度差别已不足2cm,跛行步态消失。关节功能与术前相比未见减退。复查术后X光: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头的高度增加。获得较好疗效。作者认为该手术主要通过①活髂骨块机械性支撑股骨头软骨面;②重建或增加股骨头血供;⑧降低骨内压与关节腔内压;④改善静脉回流四个方面实现其疗效。文章中扼要介绍了作者手术的经验、局部解剖要点及手术成功的几个关键,并通过治疗结果分析,提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为青壮年患者提供了一种从根本上治愈该病患的有效、可行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 转位移植
下载PDF
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20
作者 张光平 肖晨亮 +2 位作者 钱静 陈显权 周训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评价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累及单侧下颌角和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变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采用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自体再植髁突及血管化髂骨瓣... 目的:评价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累及单侧下颌角和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变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采用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自体再植髁突及血管化髂骨瓣移植全部成活,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结论: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修复 髁突再植 血管化髂骨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