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微血管VEGF、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晨 王紫娟 +6 位作者 张晓梅 尹婷 刘哲 秦慧慧 张宇婷 顾萧枫 于小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肺纤方提取物干预体外培养肺微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 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纤方干预肺纤维化微血管生成的机... 目的通过观察肺纤方提取物干预体外培养肺微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 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纤方干预肺纤维化微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从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分离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其等量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泼尼松组,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模型组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氯沙坦组加入含20%胎牛血清及10 mg/L氯沙坦的DMEM培养基,泼尼松组加入含20%胎牛血清及5 mg/L泼尼松的DMEM培养基,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加入含20%胎牛血清及100、60、20 mg/L肺纤方提取物的DMEM培养基,分别作用24 h。双链嵌合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VEGFR 2、PAI-1与VCAM-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VEGF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VEGFR2无显著差异;肺纤方大剂量组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肺纤方大、中剂量组VCAM-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纤方可通过抑制肺微血管VEGF、PAI-1及VCAM-1的表达改善血凝及纤溶,抑制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方提取物 肺间质纤维化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大鼠
原文传递
挂线疗法联合白竭散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及对术后创面新血管生成、VEGF和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慧明 李晶 +1 位作者 张攀攀 张文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挂线疗法联合白竭散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影响。方法:120例符合高位肛瘘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挂线疗法治疗,术后第1 d开始换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白竭散外用... 目的:观察挂线疗法联合白竭散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影响。方法:120例符合高位肛瘘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挂线疗法治疗,术后第1 d开始换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白竭散外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于术后7 d、14 d取新鲜肉芽组织测定毛细血管数,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 d观察组患者创面肉芽颜色评分为(0.9±0.1)分,低于对照组的(1.1±0.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4 d创面毛细血管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创面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线疗法联合白竭散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较好,创面愈合速度更快,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为促进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线疗法 白竭散 高位肛瘘 疗效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血清VEGF-A及其受体VEGFR-2水平与鼻咽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邹容 赵萍萍 +3 位作者 陈熙 屈元姣 曹轶林 刘陶文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在鼻咽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初...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平在鼻咽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初治及复发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VEGFR-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均<0.05)。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与鼻咽癌T分期及N分期均有关(P均<0.05)。有淋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和VEGFR-2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A与VEGFR-2水平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VEGF-A、VEGFR-2在鼻咽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鼻咽癌发生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艾灸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肉瘤微环境血管生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丽君 骆敏翔 +1 位作者 何丽娇 赵昌林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99,105,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肉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肉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接种S180肉瘤细胞形成移植瘤的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艾灸... 目的:观察艾灸对肉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肉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接种S180肉瘤细胞形成移植瘤的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艾灸组直接灸移植瘤,距离3 cm,10 min/次,每日1次,治疗14 d;顺铂组按照小鼠体质量给予腹腔注射顺铂(4μg/g),每日1次,治疗3次。治疗后称量移植瘤的重量;采用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GFR1和VEGFR2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VEGF的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移植瘤FGFR1和VEGFR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顺铂组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P<0.001);艾灸组与顺铂组抑制肉瘤生长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移植瘤微环境可见大量的红细胞,VEGF阳性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红细胞无增多,VEGF阳性表达无改变(P>0.05);与顺铂组比较,艾灸组见大量的红细胞,VEGF阳性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血清VEGF、VEGFR2和FGFR1的含量降低(P<0.01,P<0.05);与顺铂组比较,艾灸组血清VEGF、VEGFR2和FGFR1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FGFR1、VEGFR2基因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艾灸可降低肉瘤微环境中FGFR1和VEGFR2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控制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艾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EP方案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增殖抑制和促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翔赟 陆舜 陈智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顺铂(cisplatin,DDP)(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的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EP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顺铂(cisplatin,DDP)(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的促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方法:EP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以及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于NCI-H446细胞72h后,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药物对NCI-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FCM检测药物对NCI-H446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ELISA法检测药物对NCI-H446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EP方案组(P<0.01)。EP方案组和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NCI-H446细胞大多被阻滞于G1期,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的NCI-H446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EP方案组(P<0.01)。与EP方案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相比,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显著抑制NCI-H446细胞分泌VEGF(P<0.05)。结论:E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抑制SCLCNCI-H446细胞增殖和促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依托泊苷 顺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NCI-H446细胞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中VEGF-C、D和KDR、Flt-4 mRNA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6
作者 周健 罗宜人 +2 位作者 王勇杰 沈毅 孔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D及其受体KDR、Flt-4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1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D及KDR、Flt-4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VEGF-C、D及其受体KDR、Flt-4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组织、1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D及KDR、Flt-4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53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率为81.1%,VEGF-D为77.4%,KDR为66.0%,Flt-4为60.2%。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D、KDR mRNA和Flt-4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D和KDR、Flt-4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是促进食管癌经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研究
7
作者 黎国仙 魏媛怡 +2 位作者 黄文 黎权辉 季爱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736-2738,2742,共4页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RNA)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提取原代HUVECs。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RNA)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提取原代HUVECs。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加入100 nmol·L^-1人与小鼠基因无同源性的小干扰RNA(siRNA),实验组加入100 nmol·L^-1针对人VEGFR2的siRNA。用liposome转染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iRNA至原代HUVECs中,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纯度;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iRNA的基因沉默效率;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小管形成法检测细胞血管生成。结果原代HUVECs纯度高达(99.96±1.28)%。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因沉默效率分别为(0.00±3.25)%,(5.56±2.32)%和(82.41±5.29)%;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迁移愈合率分别为(92.72±2.54)%,(85.67±4.32)%和(28.21±4.57)%;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小管分支长度分别为(4639.87±600.35),(4441.92±584.82)和(791.59±106.29)μm。上述指标:实验组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RNA干扰VEGFR2可抑制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糖核酸干扰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乳腺癌NF-κBHER2 VEGF-C与VEGFR3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蔡春友 付金瑞 +1 位作者 刘妍菊 姚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HER2、NF-kB、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HER2、ER、NF-kB、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kB的阳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HER2、NF-kB、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HER2、ER、NF-kB、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kB的阳性率分别为45.0%(18/40)和30.0%(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NF-kB与HER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2,P=0.004)。Ⅲ级乳腺癌的NF-kB表达显著增强(P=0.0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显著增强,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57.5%(23/40),两者呈正相关(r=0.761);NF-kB和HER2与VEGF-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和0.342)。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阳性率分别等于90.0%和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5%和39.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8.44±2.5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2±3.75)。结论:NF-kB与HER2的表达为正相关,NF-kB和HER2蛋白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