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及相关因子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曹雪霞 王立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86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IL1...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86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IL1、IL2、IL6、IL8及PAI1并进行分析。结果(1)HUA组的BMI、TG、BP、TC、LDLC、WHR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2)HUA组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3)HUA组的CRP、TNF、IL6、IL8及PAI1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1)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2)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 2型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及血管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赵丽瑛 李国新 +5 位作者 张策 余江 邓海军 王亚楠 胡彦峰 程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的血管解剖关系及血管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实施的55例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录像.研究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及术中明确出血的血管。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的血管解剖关系及血管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实施的55例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录像.研究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及术中明确出血的血管。结果55例患者均存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回结肠动脉及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出现率为45.5%(25/55),胃结肠静脉干的出现率为74.5%(41/55)。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血管出血的总概率为43.6%(24/55),胰头前区域血管(包括胃网膜右动脉、胃结肠静脉干及其属支)术中出血概率(16.4%,9/55)略高于中结肠血管(14.5%.8/55),术中出现血管并发症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4)和腹腔镜手术时间(P=0.042)。亚组分析显示,胰头前区域血管的出血不会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P〉0.05):而中结肠血管出血可明显延长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P=0.011)和手术时间(P=0.004)。结论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需处理的血管复杂多变,术中血管出血概率较高。清楚了解腹腔镜下右半结肠血管的解剖关系,有利于降低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右半结肠 血管解剖 血管并发症
原文传递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 被引量:32
3
作者 邬伟魁 张海燕 +5 位作者 宋伟 芦乾 刘昊 贺娅 郑琴 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92-296,共5页
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中药用治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中药复方(片剂、注射液、汤剂)、单味药及提取部位(大黄、薏苡仁多糖、苦碟子注射液、山... 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血管并发症的中药防治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中药用治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中药复方(片剂、注射液、汤剂)、单味药及提取部位(大黄、薏苡仁多糖、苦碟子注射液、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和单体成分(丹酚酸A、葛根素、栀子苷、柚皮苷及黄芪甲苷)在DM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临床观察、动物在体研究和体外细胞实验,以期发掘中药在治疗中的优势,为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在DM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药物中,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血管并发症 中药
原文传递
注重细节管理 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性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林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6期566-569,共4页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 静脉导管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静脉治疗的效果,而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务人员的操作、维护和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导管冲管及封管、敷料的更换、输液接头的消毒、导管的拔除等操作细节进行了解读,为进一步提升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护理标准
下载PDF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符晓 朱笑萍 +2 位作者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6期309-310,311-31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 万单位加尿激酶1 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当归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红 范幼筠 +1 位作者 张克俭 徐焱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应用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该药在DM并发症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4 6名 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科检查无眼底出血 ,血糖控制稳定后 ,给予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另选 15名...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应用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该药在DM并发症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4 6名 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科检查无眼底出血 ,血糖控制稳定后 ,给予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另选 15名正常对照 ,检测糖尿病组患者当归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部分指标 ,如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K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性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且接近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2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晓农 谢静远 +6 位作者 朱萍 沈平雁 史浩 钱莹 马晓波 章倩莹 陈楠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7期362-3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38月,评估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三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68例;经PTFE移植血管透析的患者1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18例。AVF患者的年龄及感染的并发症较PTFE移植血管和CTC组低(P<0.01);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PTFE移植血管低(P<0.01);CTC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虽未发生栓塞并发症,但3例患者血流量不足;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2,以AVF为最高(与CTC相比P<0.01)。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PTFE移植血管和CTC仍可作为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勇 孟熙 +2 位作者 和卫梅 曹礼应 余月明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方法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血管通路。方法选择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肾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月,测定自体动静脉内瘘(AVF)(53例)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21例)2种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2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53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21例。AVF患者年龄、感染等并发症较CTC组低(P<0.05);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CTC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2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类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俊 徐帝非 +2 位作者 沈下贤 李国然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比较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9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选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81例患者选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比... 目的比较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9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选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81例患者选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特征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使用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患者术后手部肿胀率(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0.02)均明显低于使用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患者;两者术后出血比例未见明显差异(17.3%对14.3%,P=0.55)。出血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01)、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替罗非班比例(P=0.002)及疼痛VAS评分(P=0.001)均高于不出血组患者,诊断性造影比例低于不出血组患者(P=0.03)。结论旋钮式压迫止血器和气囊式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当,气囊式压迫止血器在舒适度及肿胀率方面优于旋钮式压迫止血器。术后穿刺点是否出血与压迫止血器类型无关,与患者APTT、INR、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是否植入支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压迫止血器 血管并发症 止血
下载PDF
Variat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胡俊斌 魏文宁 +2 位作者 丁桂芝 袁莉 刘仲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4期233-235,共3页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parameter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variations in type Ⅱ diabetic patients. Subjects consisted of 22 patients with ty...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parameter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variations in type Ⅱ diabetic patients. Subjects consisted of 22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and 25 healthy contro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rothrombin time were shortened in the patients. The diabetic subjects also displayed higher levels of D-dimer, serum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median concentrations of fibrinogen (3. 99 vs 2. 96 g/L, P<0. 01)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149 % vs 87 %, P<0. 01). Levels of anfithrombin Ⅲ activity or antigen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control values.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 and fast blood glucos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mplicatio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D-dimer than those without diabetic angiopathy. 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ith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had a hypercoagulable state. We believed the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HYPERCOAGULABILITY vascular complication
下载PD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21
11
作者 Ling Ding Feng Deng +8 位作者 Chen Yu Wen-Hua He Liang Xia Mi Zhou Xin Huang Yu-Peng Lei Xiao-Jiang Zhou Yin Zhu Nong-Hua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5期4054-4060,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 Patients with SAP in a tertiary care setting from January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 Patients with SAP in a tertiary care setting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T) studies were reassessed and reviewed. Clinical outcome meas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SAP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SMV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sequentially performed to asses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MVT in SAP patients.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was generated for the qualifying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RESULTS Twenty-five of the one hundred and forty(17.86%) SAP patients developed PSMVT 6.19 ± 2.43 d after acute pancreatitis(AP) onset. PSMVT was confirmed by contrast-enhanced CT.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Balthazar's CT severity index(CTSI) scores [odds ratio(OR): 2.74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664-4.519; P = 0.000], hypoalbuminemia(serum albumin level < 25 g/L)(OR: 32.573; 95%CI: 2.711-391.353; P = 0.006) and gastro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OR: 4.367, 95%CI: 1.218-15.658; P = 0.024)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SMVT developed in patients with SAP.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for Balthazar's CTSI scores was 0.777(P = 0.000), the sensitivity was 52%,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3% at a cut-off value of 5.5.CONCLUSION High Balthazar's CTSI scores, hypoalbuminemia and gastrointestinal wall thickening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SMVT develop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complication Portospleno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tage Risk factors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人血浆中内皮素-Ⅰ含量增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丽诺 朱禧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40例Ⅱ型糖尿病人外周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及与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肽、血压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了伴和不伴视网膜病变或心脏病变的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不同,其中2... 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40例Ⅱ型糖尿病人外周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及与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肽、血压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了伴和不伴视网膜病变或心脏病变的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不同,其中20例糖尿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较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结果提示:内皮素-Ⅰ可能与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Ⅰ Ⅱ型 糖尿病 血管 并发症
下载PD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8
13
作者 Shu-Sen Zheng, Zhi-Yong Yu, Ting-Bo Liang, Wei-Lin Wang, Yan Shen, Min Zhang, Xiao Xu and Jian Wu Hangzhou, China Centre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Department o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 College, Zhc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BACKGROUND: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 which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 tion (OLT) remain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graft lo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 up our experie... BACKGROUND: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 which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 tion (OLT) remain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graft lo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 up our experiences in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A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rom April 1993 to September 2003, a total of 198 patients underwent OLT at our hospital. The hepatic artery was anastomosed using 7/0 prolane with running continuous suture in 96 patients (group 1) and with inter- rupted suture in 102 (group 2). Ultrasonography was per- formed every day in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selec- tively afterwards. RESULTS: HAT occurred in 6 patients (6.3%, 6/96) of group 1, and in 1 (1%, 1/102) of group 2 (x2=4.027, P= 0.045). Six patients received emergency thrombectomy, and 1 conservative therapy but died from tumor recurrence eventually. Biliary complication developed in 3 patients af- ter thrombectomy of whom 2 died of liver failure and one waited for retransplantation. In the other 3 patients after thrombectomy, 1 died of renal failure, and 2 survived.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HAT was 57.1% (4/7). CONCLUSIONS: The technique of hepatic arterial anasto- mosis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prevention of HAT. Routine ultrasonography is very important in early detection of HAT after OLT. Biliary complication is a severe outcome secondary to 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vascular complication ULTRASONOGRAPHY
下载PDF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莉 颜杰浩 +3 位作者 曾华韫 钟晓琴 朱爱军 夏平圆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4个月,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4个月,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并比较两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80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34例.AVF组患者的年龄及感染并发症均低于CTC组(均P〈0.05);AVF组患者栓塞发生率低于CTC组患者(均P〈0.05);两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均〉1.2,但AVF组更高(与CTC组相比);两组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CTC也是理想的血管通路,两种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俊 张存泰 +4 位作者 王冠 王金丽 袁俊强 代运国 孙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99-350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无差异,出现血管并发症11例(8.7%):桡动脉组2例(3.2%),股动脉组9例(14.3%),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股动脉组低(P<0.05)、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均P<0.01),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PCI较传统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预后好,广泛普及可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经桡动脉入路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小梅 何爱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UA组的体重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胆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和高尿酸(HUA)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UA组的体重指数、收缩压、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臀比均高于NUA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NUA组(均P<0.05)。HUA组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高尿酸血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 2型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白春昀 翁稚颖 +5 位作者 肖创 贺源 刘伟军 郑昌博 陈晨 杨为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糖尿病是以长期高血糖伴或不伴进展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涉及全身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皮功能... 糖尿病是以长期高血糖伴或不伴进展性血管病变为特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涉及全身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始动或促进因素,而线粒体功能紊乱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线粒体-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研究以及药物开发成为糖尿病防治的热点。该文主要阐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旨在为相关药物开发以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振江 陈威 +1 位作者 徐月清 王汉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 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 ,其中颈内静脉 110例 ,股静脉 116例 ,锁骨下静脉 5例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9例。结果 :股静脉置管的导管...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 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 ,其中颈内静脉 110例 ,股静脉 116例 ,锁骨下静脉 5例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 9例。结果 :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 (P <0 .0 5 ) ,肝素 +抗生素封管 ,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 ,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染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方法 ,经济、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谈志强 邓宏明 刘红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56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1)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56.68%,糖尿病(病程<0.5年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35.5%。(2)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病程有关,与高胰岛素血症负相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共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高胰岛素血症
下载PDF
血清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申金付 张琴 +2 位作者 谢树永 张学辉 牛敏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09例T2DM患者,按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T2DM组,n=76)、微血管病变组(MV组,n=64)及微大血管病变组(M+LV组,n=69),分析各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09例T2DM患者,按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T2DM组,n=76)、微血管病变组(MV组,n=64)及微大血管病变组(M+LV组,n=69),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特征。结果与T2DM组比较,MV组年龄、病程、FBG、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均升高,HDL-C及TBIL降低(P<0.05);M+LV组年龄、病程、SBP、DBP、TC、TG、LDL-C、hsC-RP及Cys-C均升高,HDL-C及TBIL降低(P<0.05);与MV组比较,M+LV组病程、TC、LDL-C、hsC-RP及Cys-C均升高,TBIL降低(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95%CI)1.411(1.193,1.670),P=0.000]、HDL-C[OR(95%CI)0.038(0.004,0.390),P=0.006]、hsC-RP[OR(95%CI)4.053(2.072,7.926),P=0.000]及TBIL[OR(95%CI)0.541(0.434,0.676),P=0.000]是影响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TBIL在T2DM组、MV组及M+LV组逐渐降低[(15.69±2.66)vs(12.99±1.81)vs(9.02±2.13)mol/L,P<0.05]。结论血清TBIL可能与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管并发症 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