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对密度的响应及与倒伏的关系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娜 李凤海 +4 位作者 王志斌 王宏伟 吕香玲 周宇飞 史振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两种不同耐密性的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探讨在不同密度压力下茎秆性状的变化,重点研究了地面上第三节茎秆形态及内部中央大维管束生理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各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和同类型不同品种间对密度的反应存在... 以两种不同耐密性的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探讨在不同密度压力下茎秆性状的变化,重点研究了地面上第三节茎秆形态及内部中央大维管束生理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各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和同类型不同品种间对密度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郑单958和辽单526对密度变化更加敏感。4个品种的田间倒伏率与种植密度、茎秆第三节的长粗比、茎秆中央大维管束单位视野个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三节茎粗、中央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维管束 密度 倒伏 株型
下载PDF
Effects of stem structure andcell wall components on bending strength in wheat 被引量:34
2
作者 WANG Jian ZHU Jinmao +6 位作者 LIN Qinqin LI Xiaojuan TENG Nianjun LI Zhensheng LI Bin ZHANG Aimin LIN Jinx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7期815-823,共9页
Morphological traits, anatomical featur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ending stress in the stems of three genotyp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namely Xiaoyan54, 8602 and Xiaoyan81, were ex- amined by means of ligh... Morphological traits, anatomical featur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ending stress in the stems of three genotype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namely Xiaoyan54, 8602 and Xiaoyan81, were ex- amined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No- ticeable changes in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traits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outer radius of stem, the ratio of stem outer radius to stem wall thickness, various tissue proportions and variations among dif- ferent types of vascular bundles. The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Xiaoyan81 had the highest cellulose content in comparison with Xiao- yan54 and 8602, whereas lignin level in Xiaoyan8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8602 but higher that that in Xiaoyan54. Bending stress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Xiaoyan81 may be the main target for identifica- tion, for it had the highest bending stress among the stems of three genotypes. Associated with bending stress, all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uggested that the ratio of stem wall thickness to its outer radius, schlerenchyma tissue proportion, the average num- ber of big VB per unit and the cellulose content are four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Xiaoyan81 wheat stem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electing varie- ties with bending stress.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in the selection of lodging resistant cultivars one should consider those characterized with large ratio of outer radius of stem to stem wall thickness, great-erschlerenchyma tissue proportion, high average number of big VB per unit with high cellulose content in their 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应力 小麦 维管束 纤维素 木质素
原文传递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强、弱势粒结实生理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升谋 邹应斌 刘春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抽穗当天 ,强势粒 (上部一次枝梗籽粒 )中总RNA、mRNA含量都高于弱势粒 (下部二次枝梗籽粒 )。抽穗后第 5天 ,强势粒中总RNA含量仍然高于弱势粒 ,mRNA含量两者差异不大。开花当天 (强势粒抽穗当天 ,弱势粒抽穗后第 7天 ...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抽穗当天 ,强势粒 (上部一次枝梗籽粒 )中总RNA、mRNA含量都高于弱势粒 (下部二次枝梗籽粒 )。抽穗后第 5天 ,强势粒中总RNA含量仍然高于弱势粒 ,mRNA含量两者差异不大。开花当天 (强势粒抽穗当天 ,弱势粒抽穗后第 7天 )和开花后第 5天 (强势粒抽穗后第 5天 ,弱势粒抽穗后第 12天 ) ,强势粒中总RNA、mRNA含量和单粒含量都高于弱势粒。可见强势粒比弱势粒库活性高。不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 ,从抽穗、开花到开花后第 5天 ,其总RNA、mRNA单粒含量都有显著的增加。弱势粒比强势粒胚胎发育进程较晚 ,最终胚乳细胞数也较少 ,然而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间隙也较大 ,籽粒灌浆的物理障碍较大。下部二次枝梗维管束与上部一次枝梗维管束相比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较小 ,导管、筛管和伴胞分化不够 ,单个导管、筛管和伴胞面积较小 ,物质运输不畅 ,这是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势粒 弱势粒 总RNA mRNA 胚乳细胞 维管束
下载PDF
巨龙竹竹材结构及其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普晓兰 杜凡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对巨龙竹两种变异类型的秆茎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对其维管束、导管、纤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 ,结果为 :巨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 ,双断腰型的维管束仅发生在茎秆的基部 ;维管束的长度为 0 1 7~ 1 77... 对巨龙竹两种变异类型的秆茎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对其维管束、导管、纤维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显微观测和系统分析 ,结果为 :巨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 ,双断腰型的维管束仅发生在茎秆的基部 ;维管束的长度为 0 1 7~ 1 77mm ,平均 0 68mm ;宽 0 1 4~ 1 0 8mm ,平均 0 67mm ;长宽比 0 2 9~ 3 0 0 ,平均 1 0 3;最大密度 1 7 5个 /mm2 ,最小为 1个 /mm2 ,平均 5 98个 /mm2 ;在同一秆茎的不同高度 (轴向 )及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 (径向 )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 ;巨龙竹发生节间缩短的变异时 ,节间中的各项成分如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竹材结构 维管束 导管 纤维 形态特征 解剖学
下载PDF
苹果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结构及水分运输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艳芳 叶淄 +3 位作者 刘昊 刘群龙 张彬 郝燕燕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4-1418,共5页
以‘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质外体染料示踪法结合维管束石蜡切片观察研究苹果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及维管束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苹果果实幼果期,维管束染色数量最多,染色范围最广,染液运输速率也最高,为3.1cm·h-1... 以‘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质外体染料示踪法结合维管束石蜡切片观察研究苹果果实不同发育期维管束水分运输变化及维管束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苹果果实幼果期,维管束染色数量最多,染色范围最广,染液运输速率也最高,为3.1cm·h-1,萼片主维管束形态结构完整,呈半月形,木质部导管及薄壁细胞分布规则,呈辐射状排列。进入着色期,维管束染色范围缩小,染液运输速率下降,果肉细胞及木质部薄壁细胞的膨大,将萼片主维管束由半月形挤压成弯月形,并使得部分维管束离散。果实发育至成熟期后,染液在梗洼处停留,维管束几乎无染液分布,染液运输速率也最低,只有0.32 cm·h-1,膨大的薄壁细胞将萼片主维管束挤压得扭曲变形呈不规则线条状,维管束结构严重破坏,排列疏松分散,纵切解剖结构观察还发现萼片主维管束纵向发生了部分断裂或整体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果实 维管束 水分运输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玉米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娜 李凤海 +2 位作者 王志斌 周宇飞 史振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回顾玉米叶片、果穗、茎秆中维管束的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维管束特性与光合效率、子粒形成、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维管束 源库学说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金钗石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统计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芯琦 钟可 +2 位作者 韩楷 杨婷婷 刘秀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26-223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钗石斛性状及显微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金钗石斛进行研究。结果性状鉴别数理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样品之间茎的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云南龙陵样品最粗,西藏尼木样...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金钗石斛性状及显微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金钗石斛进行研究。结果性状鉴别数理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样品之间茎的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云南龙陵样品最粗,西藏尼木样品最细,两者茎直径平均值相差达5 mm。显微鉴别发现云南龙陵野生样品茎的维管束最发达,其样品维管束数目最多,为(115±16)个;海南斌腾、西藏尼木样品茎较细,其维管束数目较少。粉末显微特征物定量计数结果表明6个产地金钗石斛的散在针晶以及硅质块的数量有显著性差异。贵州旺隆产金钗石斛散在草酸钙针晶定量计数值最大,为(516.2±65.1)个/mg;云南龙陵产金钗石斛硅质块定量计数值最大,为(172.0±32.9)个/mg。结论因产地环境不同,金钗石斛的性状与显微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金钗石斛性状与显微鉴别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性状特征 显微特征 产地 数理统计 维管束
原文传递
广西4种丛生竹材解剖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向娥琳 刘杏娥 +3 位作者 田根林 马建锋 杨淑敏 王燕高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介于40.2%~46.8%、1.75~3.54mm、117~229、2.50~5.90之间。在竹壁径向上,维管束密度由竹黄向竹青逐渐增大,而双壁厚呈减小的趋势,竹壁径中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均为最大。综合来看,4种丛生竹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其中,撑篙竹的纤维性能与毛竹相近,粉单竹、青皮竹和吊丝竹的纤维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解剖特性 维管束 纤维形态
下载PDF
利用秆维管束进行中国散生竹类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智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是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散生竹类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采用了竹秆上、中、下三段各类型维管束数,方法上使用了模糊(Fuzzy)直接聚类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后,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同时... 本文是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散生竹类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采用了竹秆上、中、下三段各类型维管束数,方法上使用了模糊(Fuzzy)直接聚类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后,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同时也表明这种方法较之其它一些植物数量分类方法简便易行,此外还讨论了一些中国散生竹类分类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生竹类 维管束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紫外线强度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传海 郑有飞 +1 位作者 何都良 高桂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增加紫外线辐射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强度(UV-B)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UV-B增加条件下,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UV-B增加... 为了研究紫外线辐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人工增加紫外线辐射的方法,研究了紫外线强度(UV-B)增加对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并分析了UV-B增加条件下,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与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UV-B增加则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主要是由于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小花数减少,而结实率无显著变化;同时UV-B增加小麦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条数也显著减少,穗下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百分率显著下降。在UV-B增加条件下,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与穗颈节的节间大维管束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认为UV-B增加导致小麦节间大维管束条数的减少是每穗粒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节间大维管束条数 穗部性状 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辐射 每穗粒数 产量
下载PDF
施钾量对夏玉米维管组织结构与物质运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杰 任昊 +6 位作者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李亮 王少祥 黄金苓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08-2919,共12页
大田试验于2020和202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进行,以登海605 (Denghai 605, DH605)为试验材料,在统一的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_(2)O_(5) 110 kg hm^(-2))条件下开展钾肥梯度试验,分别设置K_(0) (0 kg hm^(-2))、K_(1) (... 大田试验于2020和202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进行,以登海605 (Denghai 605, DH605)为试验材料,在统一的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_(2)O_(5) 110 kg hm^(-2))条件下开展钾肥梯度试验,分别设置K_(0) (0 kg hm^(-2))、K_(1) (150 kg hm^(-2))、K_(2) (225 kg hm^(-2))、K_(3) (300 kg hm^(-2))和K_(4) (375 kg hm^(-2)) 5个钾肥(K_(2)O)施用量,研究施钾量对夏玉米维管系统结构和物质运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厚度、叶脉横截面积和木质部面积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K_(2)和K_(3)时达到最大。施钾显著提高了玉米基部茎节和穗柄的横截面积、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茎秆维管束面积占横截面积之比在K_(2)处理最大,而穗柄维管束面积占比则以K_(2)、K_(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轴维管束数目和面积随钾肥的施入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_(2)、K_(3)处理的维管束总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钾显著提高了茎秆、穗柄伤流强度,灌浆期在K_(2)处理下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维管束总数及其总面积、穗柄维管束总数及其总面积与籽粒产量显著正相关;穗轴大维管束数目和穗轴维管束总面积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钾量为225 kg K_(2)O hm^(-2)时可促进玉米叶、茎、穗中维管系统的发育,提高伤流强度,增强“流”系统的通畅性,进而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钾量 夏玉米 维管束系统 伤流强度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去留叶枝对棉花叶片、叶柄、铃柄解剖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颖 任锋潇 +5 位作者 靖姣姣 杜欢 孙红春 刘连涛 白志英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5,共8页
以冀棉958为材料,于花铃期观察去留叶枝对果枝叶片、叶柄和铃柄解剖学结构,研究去留叶枝对棉花形态建成、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留叶枝和去叶枝两种整枝方式,于花后15 d(花铃初期)、45 d(花铃后期)取中部果枝(第6果枝)第1果节叶片... 以冀棉958为材料,于花铃期观察去留叶枝对果枝叶片、叶柄和铃柄解剖学结构,研究去留叶枝对棉花形态建成、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计留叶枝和去叶枝两种整枝方式,于花后15 d(花铃初期)、45 d(花铃后期)取中部果枝(第6果枝)第1果节叶片、叶柄、铃柄,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其结构,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去叶枝有利于提高果枝叶光合能力及蒸腾作用;有利于果枝叶及叶柄输导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即能促进同化物及水分的运输。花铃初期去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花铃后期留叶枝有利于铃柄同化物运输到棉铃。去叶枝棉花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留叶枝理论产量,表明去叶枝能够显著促进光合同化产物的形成与运输,对提高棉花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枝方式 冀棉958 解剖结构 维管束 产量
下载PDF
竹材薄壁细胞机械分离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利培 房桂干 +2 位作者 沈葵忠 邓拥军 李萍 《中华纸业》 CAS 2013年第8期26-29,共4页
竹材薄壁组织在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多个方面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产障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基于此及竹材纤维细胞与薄壁细胞的力学性能、细胞形态、胞间层黏结方式等的差异,提出了采用机械手段高效分离竹材薄壁细胞组织与维管束组... 竹材薄壁组织在竹材工业化利用的多个方面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产障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基于此及竹材纤维细胞与薄壁细胞的力学性能、细胞形态、胞间层黏结方式等的差异,提出了采用机械手段高效分离竹材薄壁细胞组织与维管束组织。文中重点分析了竹材薄壁组织的分离对竹材制浆的良好促进作用以及薄壁细胞的有效利用方法,阐述了目前可以实现薄壁组织与维管束组织分离的机械方法及其优劣,并提出了表征薄壁细胞分离效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分离 竹材 维管束 薄壁细胞 表征方法
下载PDF
广东不同地区油棕叶片解剖结构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宪海 焦云飞 +2 位作者 廖子荣 潘登浪 林位夫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76-2185,共10页
为了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6个地区(居群)油棕大树的解剖学结构特征,以其中38株油棕树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叶片上表皮细胞下方的中脉与侧脉之间以及侧脉与侧脉... 为了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6个地区(居群)油棕大树的解剖学结构特征,以其中38株油棕树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叶片上表皮细胞下方的中脉与侧脉之间以及侧脉与侧脉之间均存在2~3层泡状细胞,叶片中脉维管束数量达4~12个且排列形式多样,其中较大的维管束内含多个独立的韧皮部;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居群间差异(中脉维管束长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除外);引种到广东不同地区的油棕没有明显的地区性聚类差异,同源性高。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热带北缘地区油棕抗逆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片解剖结构 泡状细胞 维管束 同源性
下载PDF
生防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在西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卿 林玲 +1 位作者 罗楚平 邓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79-2085,共7页
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进行利福平(Rif)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获得Rif抗性标记的菌株Jaas ed1R及GFP标记的菌株Jaas ed1-GFP,并初步研究Jaas ed1在西瓜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定殖结果表明,在灌根接种Jaas ed1R后的35 d内... 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进行利福平(Rif)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获得Rif抗性标记的菌株Jaas ed1R及GFP标记的菌株Jaas ed1-GFP,并初步研究Jaas ed1在西瓜植株中的定殖能力。定殖结果表明,在灌根接种Jaas ed1R后的35 d内能在西瓜苗根部检测到Jaas ed1R,20 d内能在茎部检测到Jaas ed1R;并且在根部定殖的数量显著大于茎部,接种后3 d根部Jaas ed1R的数量为1.62×104cfu·g-1鲜重,茎部为2.95×102cfu·g-1鲜重。灌根接种Jaas ed1-GFP后的第3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西瓜苗根部存在大量的Jaas ed1-GFP,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西瓜苗茎内的Jaas ed1-GFP分布集中在维管束中。说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能够在西瓜植株体内定殖,能够从土壤中进入西瓜根部组织,并且能够侵入到茎部微管束组织中,从而在整个植株体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Jaas ed1 内生细菌 利福平 绿色荧光蛋白 定殖 维管束
下载PDF
毛竹纤维鞘的拉伸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安晓静 王昊 +2 位作者 李万菊 王汉坤 余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成熟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从竹纤维鞘中成功切割出竹纤维束拉伸试样,并应用微拉伸技术测量其纵向拉伸强度和模量。通过对机械剥离的单根维管束以及竹片小试样进行拉伸对比,获得竹纤维鞘拉伸弹性模量和强度的间接测量值和计算值... 以成熟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从竹纤维鞘中成功切割出竹纤维束拉伸试样,并应用微拉伸技术测量其纵向拉伸强度和模量。通过对机械剥离的单根维管束以及竹片小试样进行拉伸对比,获得竹纤维鞘拉伸弹性模量和强度的间接测量值和计算值。结果显示,竹纤维束的拉伸弹性模量和强度平均值分别为42.72 GPa和729.25 MPa,介于竹纤维鞘的间接测量值和计算值之间,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也吻合得较好,表明竹纤维束试样的测试结果可以代表竹纤维鞘的整体力学性能。同时,笔者提出了在细观尺度下研究竹子力学特性的关键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束 维管束 竹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毛竹秆茎维管束结晶图像的分割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军 王伟军 +1 位作者 刘云飞 薛联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介绍了基于模糊推理和形态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并综合两种算法实现了毛竹秆茎维管束横切面结晶图像的分割。在基于模糊推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初次分割的基础上,应用形态特征算法对初次分割结果进行了区域标识和面积形态特征的量测,最后应... 介绍了基于模糊推理和形态特征的图像分割算法,并综合两种算法实现了毛竹秆茎维管束横切面结晶图像的分割。在基于模糊推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初次分割的基础上,应用形态特征算法对初次分割结果进行了区域标识和面积形态特征的量测,最后应用阈值分割实现了对维管束结晶区的分割。试验表明:综合应用两种算法的分割效果良好,维管束信息保存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束 模糊推理 形态特征 图像分割
下载PDF
槟榔黄化病植株组织结构观察及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秀利 林兆威 +4 位作者 杨德洁 宋薇薇 唐庆华 张飞 牛晓庆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50-2355,共6页
为了探究槟榔黄化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和电镜技术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确定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植株和健康植株。然后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染病槟榔和健康槟榔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体解体... 为了探究槟榔黄化病的致病机理,本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和电镜技术检测槟榔黄化植原体,确定感染黄化病的槟榔植株和健康植株。然后通过透射电镜技术对染病槟榔和健康槟榔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体解体,细胞质内叶绿体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并出现大量嗜锇颗粒;健康槟榔的叶绿体紧贴细胞壁,叶绿体结构紧实,嗜锇颗粒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对槟榔维管束结构进行苯胺蓝染色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槟榔感染黄化病后维管束部分组织被褐色物质堵塞,而健康槟榔维管束组织未发现该现象。此外,槟榔感染黄化病后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揭示槟榔黄化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叶绿体超微结构 维管束 叶绿素
原文传递
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成熟期水分运输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娟 张坤 王玉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76-1784,共9页
以3年生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在生育后期设置土壤水分处理控制在0.20(T1)、0.25(T2)和0.30 m^3·m^-3(T3)左右,以果农常用的管理方法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期采用切片和田间树体茎流测定方法,研究果实水分运输结构变化和树... 以3年生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在生育后期设置土壤水分处理控制在0.20(T1)、0.25(T2)和0.30 m^3·m^-3(T3)左右,以果农常用的管理方法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期采用切片和田间树体茎流测定方法,研究果实水分运输结构变化和树体耗水状况。结果表明:(1)葡萄果实转色初期,果梗维管束的木质部结构完整且导管壁清晰可见;转色中期,果梗木质部部分导管壁变模糊,果刷中央维管束横切面积较转色前期变小;转色后期,果刷和果梗木质部导管壁模糊且破裂。(2)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7%时,果梗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间隙小,果刷维管束导管清晰可见;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时,果刷中央维管束导管数量大于胚珠维管束,且分布不同;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至15%时,果梗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表皮细胞拉长,部分细胞发生破裂,果刷中央维管束和胚珠维管束的导管均出现解体。(3)9月11日左右,不同土壤水分处理(CK、T1、T2和T3)茎液流达到最大值,峰值分别为3.51、3.95、4.37和4.59 d·L^-1;葡萄转色中期,在低温影响下T1的茎液流量整体显著低于T2、T3(P<0.05),但与CK无显著差异;10月15日至10月26日无明显极端低温发生,不同处理树体茎液流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下旬随着温度持续降低,树体各处理茎液流量迅速下降。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低温发生时会造成树体茎液流量降低,增加土壤供水能够延缓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从而延缓葡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延后栽培 水分运输 维管束 成熟期 液流
下载PDF
黄瓜茎维管束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伟平 杜建军 郭新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3,共5页
植物维管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黄瓜茎序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框架,并结合步进立方体和合成体绘制方法实现了黄瓜茎维管束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分割出黄瓜茎维管束并实现其几何属性... 植物维管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黄瓜茎序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框架,并结合步进立方体和合成体绘制方法实现了黄瓜茎维管束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分割出黄瓜茎维管束并实现其几何属性的测量和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维管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束 区域生长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