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7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殷恩智 田伟臣 +2 位作者 李刚 吕航 李君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1890-1892,共3页
目的:总结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 目的:总结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者中,行二次开胸4例(9.76%),应用IABP 2例(4.88%),发生低心排综合征6例(14.63%)、肾功能不全6例(14.63%)、肺功能不全7例(17.07%)、脑合并症1例(2.44%)、胸腔积液4例(9.77%),死亡6例(13.63%),其余患者康复出院。结论: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前改善心功能,成熟的手术技术,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停机困难者尽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瓣膜置换术
原文传递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华锦嫦 郑小华 李伟玲 《护理管理杂志》 2009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出院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常规于出院指导后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心脏外科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以定期家庭访...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出院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常规于出院指导后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心脏外科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以定期家庭访视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30~60min,持续3个月;干预前后分别运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心脏外科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提供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风湿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 被引量:31
3
作者 谢贵华 杨静 张羽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2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风...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与心肌受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雷佳瑞 郭瑞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心脏瓣膜病由于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而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的程度决定瓣膜病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评估心功能十分重要。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明确诊断心脏瓣膜病变的同时,可以准确评估心功能及心肌受损程... 心脏瓣膜病由于心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而心功能减低和心肌受损的程度决定瓣膜病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评估心功能十分重要。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明确诊断心脏瓣膜病变的同时,可以准确评估心功能及心肌受损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和方案,对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极其重要。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可获得心脏运动功能相对准确的定量数据,对早期诊断瓣膜病患者心肌受损及手术风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与心肌受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技术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董辉 熊利泽 +1 位作者 陈敏 巩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参附组 (SF组 ,6 0例 )和对照组 (C组 6 0例 ) ,SF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参附注射液 1mg·kg- 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参附组 (SF组 ,6 0例 )和对照组 (C组 6 0例 ) ,SF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参附注射液 1mg·kg- 1,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 :(1)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2 )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3)术后康复时间。结果 :SF组术中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高于C组 ,中心静脉压 (CVP)低于C组 (P <0 0 5 ) ;SF组术中及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利多卡因使用剂量低于C组 (P <0 0 5 ) ;SF组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短于C组 (P <0 0 5 )。结论 :参附注射液 (SF)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保护作用 中药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钱鹏 石开虎 +4 位作者 陶辉 代晨 秦润禾 汪裕琪 徐盛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70min、失血比>20%(失血量/总血容量>20%)、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术前心律失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6、0.048、0.019、0.013、0.017、0.029);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是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0.030、0.019、0.014)。结论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雅娟 任建光 +1 位作者 蔡迪盛 周志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各45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各45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负荷剂量0.6μg/kg,后以0.6μg/(kg·h)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患者给予等容量和等速率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即刻(T_0)、用药后即刻(T_1)、切皮后即刻(T_2)、劈胸骨后即刻(T_3)、CPB前即刻(T_4)、CPB停止即刻(T_5)及术毕(T_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T_0、T_5、T_6、术后6 h(T_7)、术后24 h(T_8)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Ⅰ(cTnⅠ),T_0、T_8、术后72 h(T_9)时的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前1 d及术后3、7 d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T_2~T_6时SBP、DBP及D组患者T_4~T_6时SBP、T_4时DBP均显著低于同组T_0时,但D组患者T_4~T_6时SBP、DBP显著高于C组;两组患者T_4时HR均显著低于同组T_0时,T_5~T_6时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且D组T_2~T_3时显著低于C组;两组患者T_2~T_3时MAP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且D组T_4时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T_8时,两组患者CK-MB、H-FABP和cTnⅠ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但D组患者T_7~T_8时CK-MB、cTnⅠ水平及T_5~T_8时H-FABP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8~T_9时,两组患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_0时,但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MoCA评分及C组患者术后7 d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1 d,但D组术后3、7 d的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损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4 位作者 徐明 蒋英硕 石开虎 肖立琼 郭子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和心胸比率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术后2个月LVEDD和LAD较术后2周进一步缩小(P<0.05)。术后早期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2个月心功能恢复达Ⅱ级的患者(38例,41.3%)较术前(5例,5.4%)明显增多。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对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病患者术后左心室重构的早期影响明显,术后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但必须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左心室 心瓣膜置换术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熙 彭林敏 李叶青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1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306例R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306例R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E理念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77%,高于参照组的81.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4%,高于参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RHD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理念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50至70岁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瓣膜选择与长期预后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伟 郑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瓣膜置换术患者选择生物瓣或机械瓣,是心脏外科工作中时常要面对的问题.使用机械瓣的患者需要终生抗凝,出血及栓塞风险增加,使用生物瓣的患者有因瓣膜结构性衰败再次手术的风险.20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瓣膜置换术患者选择生物瓣或机械瓣,是心脏外科工作中时常要面对的问题.使用机械瓣的患者需要终生抗凝,出血及栓塞风险增加,使用生物瓣的患者有因瓣膜结构性衰败再次手术的风险.2017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指南推荐年龄50岁以下无抗凝禁忌患者使用机械瓣,70岁以上患者使用生物瓣,但对于50~70岁患者,指南并没有明确优先推荐.国际及国内临床实践,生物瓣的使用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该年龄段置换生物瓣和置换机械瓣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机械瓣置换患者远期发生出血、卒中等事件的风险更高,生物瓣置换患者远期再次手术风险更高,但出血、卒中比再次手术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要更高,而且随着外科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再次手术导致的风险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对于50~70岁间患者瓣膜种类的选择,医师和患者仍需要谨慎对待和个体化选择,但是生物瓣使用可以考虑在年龄更小的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生物瓣 机械瓣 50~70岁 长期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海林 钱燕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16-317,共2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60例,年龄45~65岁,体重50~78 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采...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60例,年龄45~65岁,体重50~78 kg,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4μg/kg的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PB 30 min(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时经中心静脉采集血样,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3时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1-T3时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和中期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于振坤 樊红光 +6 位作者 郑哲 张桂敏 王珽 王蓓蓓 费俊杰 罗康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对2007-01-09至2010-12-22期间在阜外医院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559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生物瓣组319例,机械瓣组240例)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比较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对2007-01-09至2010-12-22期间在阜外医院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的559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生物瓣组319例,机械瓣组2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倾向性比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后,两组患者均192例,分析术后早期(30天)及中期平均随访时间(65.97±15.49)个月的心功能、生存率、再次住院率以及血栓与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率均为2.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vs 13.7%,P=0.98);两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5.5%vs 35.9%,P=0.17)。两组患者中期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无血栓与出血(脑、内脏及外周血管缺血或出血,不包括皮下出血)生存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置入生物瓣和机械瓣的术后早、中期的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倾向分值匹配
下载PDF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心瓣膜置换术80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段亮 肖明第 +3 位作者 袁忠祥 杨迪成 胡振雷 王利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总结8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80例,共移植血管159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99支。同期行二尖瓣置... 目的总结8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共行CABG+心瓣膜置换术80例,共移植血管159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99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4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双瓣膜置换术13例(置换机械瓣68例、生物瓣12例)。结果术后住院时间19.2±13.4d。术后早期死亡10例(12.5%,10/80),主要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差、心胸比率大、射血分数低与早期死亡有关(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内出血、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等,经相应的治疗均痊愈。随访58例(82.86%),随访时间6~60个月,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80%的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远期死亡2例(脑梗死、肺部感染)。结论CABG联合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手术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心肌再血管化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瓣膜置换术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罗辑 林世红 +6 位作者 蔡洁 徐向新 韦成信 潘柳萍 黄琦 郑华 黄霭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心...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式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感、健康状态、遵医行为、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健康状态得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护理 自我管理行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社会因素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冯静 施欢欢 张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2期3917-392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社会因素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76例,采用对抗凝药华法林认知情况及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SAS、SDS和社会支持...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社会因素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76例,采用对抗凝药华法林认知情况及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SAS、SDS和社会支持情况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和精神及社会因素进行评定,分析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与精神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76例患者服药依从性均较好,抗凝药物认知得分平均(13.27±3.59)分,SAS平均(44.14±8.47)分,SDS平均(45.36±10.11)分,SSRS平均(44.38±8.8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与患者对抗凝药物认知程度(r=0.621)、社会支持(r=0.522)呈正相关(P<0.01),与焦虑(r=-0.271)、抑郁(r=-0.319)呈负相关(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与多种精神社会因素相关,其中对抗凝药物认知程度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焦虑和抑郁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抗凝药 华法林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依从性 置换术
原文传递
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莹 高铭鑫 +5 位作者 于文渊 董艳梅 黄静文 戴龙圣 唐国蕊 于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分析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分析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护理进行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术前、护理完成后心功能、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比较两组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护理完成后两组LVESD、LVEDD和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护理完成后两组心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定期复查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0%、98.0%、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86.0%、80.0%,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医护合作护理 护理模式 精神状态 依从性 心功能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勇 马瑞彦 +4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林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5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2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1例,有脑栓塞病史4例,术中同期行氩气刀心内膜消融术10例,左心房折叠术26例,行三尖瓣成形127例(其中使用人工成形环21例)。全组病例根据有无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慢性房颤组(268例)、阵发性房颤组(133例)及窦性心律组(82例),于我科标本库中随机抽取每组患者右心房组织蜡块5例,行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纤维化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14.17±1.96)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8.65±2.30,P<0.05),慢性房颤组(19.06±1.85)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P<0.05)。手术后死亡8例,病死率1.66%,体外循环时间(90.27±46.86)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9例,发生瓣周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0±5.87)h。10例同期接受心内膜消融术患者有8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右心房纤维化程度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瓣膜置换术同期行迷宫手术,术后早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氩气刀 心内膜消融术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侯艳娟 沈明敬 +1 位作者 蔡立春 周演铃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99-601,共3页
目的 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68例,男性70例,女性98例,年龄35~76岁,平均... 目的 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并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68例,男性70例,女性98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7.3±6.8)岁.所有患者依据预后分为2组,术后早期死亡即死亡组8例,治愈出院即治愈组160例.术前采用 iE33 飞利浦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胸比等.手术过程测定置换瓣膜、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 所有入选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8例,死亡率为4.76%,治愈出院160例,治愈率为95.24%.死亡组体重≥70 kg、术前左心房内径≥70 mm、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60 min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比例较治愈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体重≥70 kg(OR=4.372,95%CI1.424-14.955)、术前左心房内径≥70 mm(OR=1.592,95%CI:1.224-2.142)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OR=10.227,95%CI:3.781-28.792)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体重、术前左心房内径以及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术后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围术期干预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旭东 罗涛 +3 位作者 张武 蒙丽婵 何仁亮 胡厚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0min注入磷酸肌酸钠1g(用20mL生理盐水溶解),...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0min注入磷酸肌酸钠1g(用20mL生理盐水溶解),术后1~5d每天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1g(用100m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5d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以及心脏自动复跳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h和48h使用肾上腺素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K-MB和cTnI在术后1d和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主动脉开放后给药结合术后1~5d连续给药对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I-R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磷酸肌酸钠 瓣膜置换术 心肌 治疗作用
下载PDF
系统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患者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贺小兰 游桂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9-52,6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患者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心房颤动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2组均接受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对...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心房颤动患者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8月心房颤动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2组均接受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统计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负性情绪[焦虑(SAS)、抑郁(SDS)]分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机能分值较护理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2组SDS及SAS分值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 14%)低于对照组(23. 81%)(P <0. 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 24%)高于对照组(76. 19%)(P <0. 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抑郁及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心房颤动 瓣膜置换 房颤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