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尤吾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116-117,125,共3页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家重生的价值、道家生死价值等同、佛家重死的价值;生死态度的不同:儒家好生恶死、道家善生乐死、佛家恶生主死;生死超越论的不同:儒家由生观死、道家由死观生、佛家弃生观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 生死伦理观 生死本体 生死价值 生死态度 生死超越
下载PDF
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明丽 王利群 张填埝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21期41-43,共3页
以某高校2012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死亡观调查结果作为依据,阐述对护生实施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生 死亡教育 生死价值观
下载PDF
道教在丽江的传播与丽江社会文化之关系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文英 柯柄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丽江纳西族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从纳西族的文化发展看,道教的传播和影响与其自身文化的延续有着相互渗透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纳西族的生死观、和谐达观的审美姿态和纳西古乐等方面体现出来。
关键词 道教 生死观 审美姿态 纳西古乐
下载PDF
论欧阳修的生死观
4
作者 欧阳凌 彭传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2-25,共4页
欧阳修在批判佛道生死观、继承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认为“修身”是“施事”和“见言”的前提和根本;世人又常存“施事”和“见言”难以得兼的尴尬和困惑。欧阳修以... 欧阳修在批判佛道生死观、继承儒家传统“三不朽”的生死观的基础上提出“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的“新三不朽”说,认为“修身”是“施事”和“见言”的前提和根本;世人又常存“施事”和“见言”难以得兼的尴尬和困惑。欧阳修以一个文学家的眼光,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见言”对于世人实现生命之不朽的重要作用,因而高扬文章之于主体的生命意义,这是欧阳修生死观最明显的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生死态度 生死价值 "新三不朽"说
下载PDF
论现代作家的人生美文
5
作者 叶英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62-164,共3页
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是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现代作家对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由思考而奋起,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练中,认识人生丰富... 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是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现代作家对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由思考而奋起,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练中,认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步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大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美文 生与死的意义和价值
下载PDF
论孔子人生哲学中的生死观
6
作者 张广舟 檀江林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在孔子人生哲学中,生死观是积极向上的,主要包括:言命而超脱生死,生死由命的自然生死观;注重人生,要善待生命的现实态度;"杀身成仁"的正视死亡价值取向。今天,学习孔子的学说思想,了解其生死观,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在孔子人生哲学中,生死观是积极向上的,主要包括:言命而超脱生死,生死由命的自然生死观;注重人生,要善待生命的现实态度;"杀身成仁"的正视死亡价值取向。今天,学习孔子的学说思想,了解其生死观,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生哲学 生死观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生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春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德”层面;在生死超越论上,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出生死”之道,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言”层面。总之,王阳明全面、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生死哲学。挖掘和梳理王阳明的生死哲学既有助于对王阳明和儒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当今生死哲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生死哲学 生死态度 生死价值 生死超越
下载PDF
Research o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Folk Literature"
8
作者 Cheng Y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6-322,共7页
Fork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 ost special and prom inent literary phenom ena in C hinese narrative literature. W ith ordinary people as protagonists,the literature w ould lay out the experiences and know ledge of or... Fork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 ost special and prom inent literary phenom ena in C hinese narrative literature. W ith ordinary people as protagonists,the literature w ould lay out the experiences and know ledge of ordinary people,w idely reflect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especially the scenes of life at the edge of the society. T he article w ants to explain fork literature's deeply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the follow ing aspects:aesthetic value of language; life consciousness; death consciousness and hum anity con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文学 民间 社会生活 审美价值 生命意识 人文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