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并行条件下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以深圳产业升级为案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放 曾国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0-58,共9页
随着中国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多数城市和地区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构建NVC、实现产业升级和沿GVC逆向攀登的切入点。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当产业仍处于GVC中低端时,构建相关NVC可能出现高技... 随着中国进入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多数城市和地区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为构建NVC、实现产业升级和沿GVC逆向攀登的切入点。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当产业仍处于GVC中低端时,构建相关NVC可能出现高技术行业升级对低技术行业升级"挤出"大于"互补"的联动效应,从而抑制本地相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此,本文构建了Verdoorn弹性系数指标并以深圳的产业升级为例验证了上述假说,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GVC) 国内价值链(NVC) 产业升级 联动效应
下载PDF
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定位与路径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南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5,共9页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有多层次的平台设计和路径创造。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在第三代全球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港...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有多层次的平台设计和路径创造。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以在第三代全球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自由贸易港定位、机制与功能的创新。中国应通过自由贸易港的设计与建设,推动中国产业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综合国际公共服务平台,并使"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有机联动融合产生内外溢出功能价值,有力地服务于中国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和有效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港 全球价值链 联动融合
原文传递
区域分工、经济周期联动性与经济增长极建设--国内价值链分工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楚豪 周颖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83,共20页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展开精准帮扶或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区域分工 经济周期联动性 经济增长极
下载PDF
低碳技术对中国-RCEP东南亚价值链关联度的影响效应研究
4
作者 邓鸿韬 柯倪双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随着区域价值链深度发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考察低碳技术对价值链关联度的影响,对分析节能减排效应影响区域价值链的内在机制,进而促进中国-RCEP东南亚成员国区域价值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低碳技术与价值链关联度纳... 随着区域价值链深度发展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考察低碳技术对价值链关联度的影响,对分析节能减排效应影响区域价值链的内在机制,进而促进中国-RCEP东南亚成员国区域价值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低碳技术与价值链关联度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选取2010—2019年中国与RCEP东南亚9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于UIBE数据库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聚焦低碳技术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低碳技术对中国-RCEP东南亚价值链关联度有显著促进作用;(2)碳排放在低碳技术和价值链关联度之间起到负向的间接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技术与价值链关联度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价值链关联度
下载PDF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对外价值链关联
5
作者 胡昭玲 逯洋 范龙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4,共12页
在理论阐释服务贸易开放影响中外双边价值链关联紧密度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中外价值链关联紧密度的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 在理论阐释服务贸易开放影响中外双边价值链关联紧密度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检验了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中外价值链关联紧密度的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服务贸易开放主要通过贸易成本削减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双边价值链关联。异质性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开放引致的价值链关联效应在低技术制造业行业、发展中国家中更为显著,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地理邻近性”特征,即与亚洲国家间的价值链关联效应更为突出。拓展分析发现,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在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外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促进效应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意味着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提升国际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贸易开放 制造业服务化 价值链关联 成本削减效应 技术创新效应
下载PDF
传统贸易、增加值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宇佳 卫平东 李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9,共15页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大转型,增加值贸易相较于传统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两国和三国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在...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大转型,增加值贸易相较于传统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两国和三国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在传导经济周期中的异质性作用,然后基于国家层面采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传统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即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不断深入,增加值贸易逐渐替代传统贸易成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贸易渠道。这为中国应对贸易保护和规避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稳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传统贸易 全球价值链 经济周期联动 传导渠道
下载PDF
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定位与“义乌模式”的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赛燕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0,共6页
在专业市场和国际贸易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方面,义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各界所称的"义乌模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特色鲜明、贸易和工业的联动机制灵活等。但贸易和工业扩张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土地、人力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等... 在专业市场和国际贸易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方面,义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各界所称的"义乌模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特色鲜明、贸易和工业的联动机制灵活等。但贸易和工业扩张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土地、人力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约束日显,义乌商贸及其对工业的带动效应将被弱化。义乌应在国内价值链(NVC)和全球价值链(GVC)视角下展开产品内分工的探索,继续强化商贸的先导地位,同时对部分生产环节进行转移,并展开设计和研发方面的国际合作,由此提升义乌经济整体价值链地位,推动地区经济功能转变,使"义乌模式"从贸工联动概念发展到国际经济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模式 全球价值链(GVC) 国内价值链(NVC) 区域经济 贸工联动
原文传递
中国内地数字经济发展对两岸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朱磊 高自旺 罗丹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共8页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全球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途径,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亟待探讨。基于中国内地2013—202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定量探究了内地数字经济发展对两岸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全球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途径,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亟待探讨。基于中国内地2013—202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定量探究了内地数字经济发展对两岸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两岸的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关联的提升,但是对间接和深度价值链关联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内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内地前向RCA较大和后向RCA较小行业的两岸价值链关联,但对前向RCA较小或后向RCA较大行业的作用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内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推进内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两岸联通性增强,进而提升两岸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贸易 价值链关联
原文传递
金融监管、资本开放与价值链贸易的内在联系
9
作者 陈健 《江苏商论》 2018年第11期78-80,89,共4页
当前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还不够高,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一个相对优势不大的位置,提高我国价值链地位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通过经济周期联动性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将价值链贸易与金融监管、资本开放联系起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前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还不够高,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一个相对优势不大的位置,提高我国价值链地位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通过经济周期联动性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将价值链贸易与金融监管、资本开放联系起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并为提升我国价值链地位的道路选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贸易 经济周期联动性 金融监管 资本开放
下载PDF
FDI、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出口国内附加值 被引量:75
10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9,共14页
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等匹配数据,主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 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等匹配数据,主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上看,这一影响并不显著。FDI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提高出口品中来自本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然而也可能造成我国日益严重地嵌入在低附加值环节,导致我国出口品中来自上游行业的国内附加值下降,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是造成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从分行业性质看,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FDI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路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出口品国内附加值 全球价值链嵌入 FDI关联性
下载PDF
中国国家价值链:区域关联特征与增加值收益变化 被引量:26
11
作者 潘文卿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30,共13页
本文通过1997、2002、2007、2012年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方面的视角考察了中国8大地区间的国家价值链(NVC)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并测算了不同地区参与NVC的增加值收益变化。研究发现,无论是中间... 本文通过1997、2002、2007、2012年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方面的视角考察了中国8大地区间的国家价值链(NVC)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并测算了不同地区参与NVC的增加值收益变化。研究发现,无论是中间品关联,还是增加值关联,中国8大地区间的关联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当然,不同地区也呈现分化现象:西北、京津、中部地区的国内中间品关联指数更高一些,而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关联指数更低一些;京津、西北地区的增加值后向关联指数较大,而中部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的增加值前向关联指数较大。从投入产出关联视角看,中国8大地区的上游度指数与下游度指数在1997年时均超过2,而且1997—2012年间,更多地区的上、下游度指数呈现上升态势。当然,从地区的角度考察,中国国内价值链不具有明显的"微笑曲线"特征。从参与NVC的增加值获益率上看,则是内陆地区普遍高于沿海地区,但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程度的增加,各地区从参与NVC的增加值获益率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中间品关联 增加值关联 上游度指数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钢 李颖 +1 位作者 刘晓刚 龙厚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68,共4页
转型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着四个突出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出发,做出科学的路径选择。提升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关键路径是:实施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构建以科研院校为技术创新源、以企业... 转型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着四个突出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出发,做出科学的路径选择。提升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关键路径是:实施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构建以科研院校为技术创新源、以企业为产业开发主体、产学研府民紧密结合的科技价值链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 科技价值链 链接模式
下载PDF
论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钢 王宏 李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4-1337,共4页
在创新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背景下,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和创新组织网络化的趋势日益突现。在分析技术创新价值、特性及技术创新组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民间协会等... 在创新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背景下,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和创新组织网络化的趋势日益突现。在分析技术创新价值、特性及技术创新组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主体多元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民间协会等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主体 多元化 科技价值链 链接模式
下载PDF
中国开展OFDI有助于固链和强链吗? 被引量:9
14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4,共12页
本文从双边价值链关联角度,探讨中国开展OFDI可能具有的"固链"和"强链"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与39个样本国家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开展OFDI的价值... 本文从双边价值链关联角度,探讨中国开展OFDI可能具有的"固链"和"强链"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与39个样本国家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开展OFDI的价值链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开展OFDI显著提高了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价值链总体关联程度并表现"固链"作用,且对价值链前向关联程度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后向关联,进而呈现一定的"强链"功能。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关联效应在欧洲地区和高收入国家的作用效果好于非欧洲地区和中等收入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关联指数
下载PDF
中国OFDI能提升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吗?——基于前后向关联视角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晓燕 陈李强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34,共23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东道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关联关系。文章基于增加值的双边贸易流分解数据,构建了投资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指数,全面考察了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特征和中国OFDI对东道国与中国双边价值...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东道国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关联关系。文章基于增加值的双边贸易流分解数据,构建了投资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指数,全面考察了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特征和中国OFDI对东道国与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东道国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具有非均衡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且相对于东道国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中国OFDI更能提升东道国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3)分国家和区域来看,相对于高收入国家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更能提升中低收入国家和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价值链关联;分行业来看,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造业同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正向促进效应高于服务业,且更能促进东道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中国的前向价值链关联,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同中国的后向价值链关联;(4)机制分析发现,中国OFDI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价值链生产分工效率来提升东道国与中国的前后向价值链关联。研究对中国深入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打造以中国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国际价值链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价值链关联 全球价值链 贸易成本
下载PDF
对推进西部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再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文化产业对提高区域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在打造文化新经济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加强横向联系、推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与延伸等方面加强力度,推进西部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西部文化产业 区域竞争力 文化产业价值链 横向联系 文化新经济产业 优势资源
下载PDF
数据规制政策差异与服务业价值链关联 被引量:2
17
作者 党修宇 殷凤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3,共17页
本文基于ECIPE-DTE提供的数据规制政策信息构建了数据规制政策差异指数,并利用2000—2018年54个经济体19个细分服务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检验了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基准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 本文基于ECIPE-DTE提供的数据规制政策信息构建了数据规制政策差异指数,并利用2000—2018年54个经济体19个细分服务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检验了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基准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链关联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跨境数据规制政策差异不同,国内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抑制作用存在时滞性且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数字密集型服务行业以及南—南经济体的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扩展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成本和生产率是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影响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重要渠道;经济体通过缔结数据跨境流动类规则以及合作包容类规则有助于削弱数据规制政策差异对服务业价值链关联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制政策差异 贸易成本 生产率 服务业价值链关联
原文传递
双边价值链关联:中国FDI和OFDI的作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晨 王如雪 戴翔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长期以来,“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式,而目前中国开放发展已从以往“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那么,从参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二者作用究竟有何不同是理论研究中需要阐明的重要问题。在理论... 长期以来,“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方式,而目前中国开放发展已从以往“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那么,从参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二者作用究竟有何不同是理论研究中需要阐明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测算1995—2018年中国与63个伙伴国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程度指数,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引进来”和“走出去”均有助于提高价值链总体关联程度;(2)从关联方式看,“引进来”的价值链后向关联效应更加明显,“走出去”则价值链前向关联效应更明显;(3)机制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对形成双边价值链关联效应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助于探寻形成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更好地实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固链”和“强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外资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价值链关联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经济制裁对两岸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月 许宁宁 曹晋丽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3,共15页
文章运用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经济体价值链关联、经济体生产距离和销售距离,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经济制裁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并基于“台湾地区—内地—美国”三角贸易,考察了美国经济制裁对三角贸易和两岸价值链... 文章运用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经济体价值链关联、经济体生产距离和销售距离,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经济制裁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并基于“台湾地区—内地—美国”三角贸易,考察了美国经济制裁对三角贸易和两岸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岸价值链关联不断深化,经济体在GVC活动中的生产和销售并未出现明显的“近岸”特征;经济制裁对经济体价值链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聚焦于三角贸易,美国经济制裁显著降低了美国与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价值链关联,并且促进了两岸价值链融合。最后,文章从创新驱动机制提升两岸价值链关联、以两岸携手嵌入内地内循环应对经济制裁、两岸携手开拓外部市场塑造新型贸易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制裁 两岸价值链关联 生产距离 销售距离 三角贸易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经验的证据
20
作者 李冰心 冯志强 《市场周刊》 2022年第6期79-83,共5页
从中国的特定事实出发,基于价值链嵌入和中间品投入两个视角进行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具有正向的推动效应,而中间品投入对经济联动则具有负向的弱化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价... 从中国的特定事实出发,基于价值链嵌入和中间品投入两个视角进行全球价值链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具有正向的推动效应,而中间品投入对经济联动则具有负向的弱化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链嵌入和中间品投入对经济联动的影响效应在贸易伙伴国处于经济紧缩阶段时表现更为明显。基于结论探讨中国以及其他经济体在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进行政策调整实现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嵌入 中间品投入 国际经济周期联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