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消退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阳 罗美 +4 位作者 何鑫 蒋英 李卫华 张雪芳 王淑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4-870,共7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致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HR-HPV的消退规律及相关影... 目的探讨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致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早期宫颈癌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HR-HPV的消退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因HSIL及早期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性研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病毒消退时间、消退相关影响因素及病毒消退曲线;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病毒消退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人群276例,HSIL 85例(30. 8%),早期宫颈癌191例(69. 2%),平均年龄(49. 43±9. 80)岁,术前94. 9%的患者HR-HPV阳性,术后2年内HSIL及早期宫颈癌HR-HPV消退率分别为78. 4%及94. 1%,HSIL患者术后消退时间比宫颈癌患者延长,消退比例明显低于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0),年龄、多种亚型混合感染均与病毒消退无关。阴道残端病毒消退曲线的特征:术后短期内病毒消退较为快速,一定时间后消退明显减慢,HSIL及早期宫颈癌患者对应时间点分别为术后15个月及13个月,且不同亚型其消退时间不同。少部分患者存在同一亚型HR-HPV的持续感染。与消退时间相关的因素为患者的血型(P=0. 025)、肿瘤家族史(P=0. 007)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级(P=0. 003)。结论因宫颈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HR-HPV消退率较高,术后较长时间内仍未消退者存在持续感染、病变复发及阴道病变风险,但相关影响因素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早期宫颈癌 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病毒消退
下载PDF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冬莲 李爱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5期674-675,共2页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延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2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或感染、愈合不良、息肉患者做为研究组,与同期4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无阴...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延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2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或感染、愈合不良、息肉患者做为研究组,与同期4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无阴道残端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因素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阴道残端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其中贫血(χ2=5.21)、下生殖道炎症(χ2=17.06)、手术途径(χ2=4.43)、术前阴道准备时间(t=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与阴道残端并发症关系不大(χ2=1.80,P〉0.05).结论 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和感染,选择适合的手术途径,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并发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的应用特点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瑾柔 骆婕 陶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565-5569,共5页
背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材质缝线可能影响阴道残端的愈合,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目的:简要回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 背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材质缝线可能影响阴道残端的愈合,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目的:简要回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缝合中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缝合效果的相关研究,阐述单向倒刺线在该术式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CKNI数据库检索2013至201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倒刺线;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可吸收缝线;阴道残端;干细胞”,英文关键词为“Unidirectional Barbed Wire;hysterectomy;Laparoscopic;Available Absorbable Suture;Vaginal Stump;Stem Cell”。结果与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使用单向倒刺线缝合阴道残端,具有缝合时间短、缝合难度低、术中出血少等优势。关研究表明单向倒刺线缝合未增加阴道残端相关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无线结使缝线更易被吸收,利于残端愈合。但上述研究是基于腹腔镜下连续缝合的比较,对于使用单向倒刺线和普通可吸收缝线经阴道连续缝合效果的比较尚缺乏相关研究。而对于单向倒刺线是否可减少阴道残端的缝合时间,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另外,单向倒刺线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缝合阴道残端,对远期盆腔脏器脱垂的预防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线 普通可吸收缝线 阴道残端 腹腔镜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 缝合 愈合 吸收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两种镜下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梅松原 石岩 +2 位作者 曹黎娜 魏金花 韩秋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字缝合组(n=40)... 目的: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字缝合组(n=40)与连续缝合组(n=4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阴道残端处理时间、阴道流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息肉发生率等随访情况。结果:两组阴道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字缝合组较连续缝合组术后残端出血、息肉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适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但腹腔镜下行"U"字缝合具有术后阴道出血少、息肉发生率低等优点,更利于妇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阴道残端 缝合技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预防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未欢 陈芳 +2 位作者 胡宗琼 柳先明 陈炜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4期3955-3957,3961,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患者子宫全切术后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患者子宫全切术后预防阴道顶端脱垂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施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术前、术后盆腔脏器脱垂评估分类法(POP-Q)分度,阴道穹隆指示点,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指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8例患者随访至术后12~19个月。术前POP-Q分度为Ⅱ-Ⅳ度,27例术后POP-Q分度为0度。术后C、D指示点值、阴道顶端活动度绝对值大于术前。手术并发症1例,为腹壁悬吊过紧,拆线后残端脱垂复发POP-Q分度为Ⅰ度。客观治愈率为96.42%。结论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及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在预防子宫脱垂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残端脱垂方面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阴道残端 圆韧带缩短 腹壁悬吊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与单纯锁边缝合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知行 洪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8-1349,共2页
目的: 探索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 收集该院2003年前后施行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病例160例。其中残端单纯锁边缝合100例, 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60例。均采用1 /0Dexon线。单纯锁边缝合法是从阴道两侧顶端开... 目的: 探索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阴道残端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 收集该院2003年前后施行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病例160例。其中残端单纯锁边缝合100例, 残端两角半荷包缝合60例。均采用1 /0Dexon线。单纯锁边缝合法是从阴道两侧顶端开始前后阴道粘膜和前后腹膜4层一起缝合残端全程; 半荷包缝合法为两角半荷包缝合后再4层一起单纯锁边法缝合至中间并打结。两种方法阴道残端缝合的病例均于术后2个月回访, 由门诊医师检查阴道残端愈合和息肉发生情况。结果:单纯锁边缝合组100例, 回访79例, 息肉发生率为39 .24%; 半荷包缝合组60例, 回访45例, 息肉发生率为17. 78%,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P<0. 01)。结论: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残端缝合两角以半荷包缝合法优于单纯锁边缝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切除 阴道残端 半荷包缝合 单纯锁边缝合 息肉
下载PDF
阴道残端超薄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春红 殷超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估阴道残端细胞学在宫颈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因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300例患者的1244个阴道残端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的187个细胞学结果异常,包括83个诊断意义尚不明确的... 目的评估阴道残端细胞学在宫颈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因宫颈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300例患者的1244个阴道残端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的187个细胞学结果异常,包括83个诊断意义尚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改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58个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4个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6个非典型腺细胞,6个有肿瘤倾向。对细胞学结果异常的病例行阴道镜检查:25例妇女宫颈癌的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或更差,细胞学结果低于HSIL且无可见病变的患者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复发或CINⅢ。结论随访中,1/3的宫颈癌幸存者可有细胞学检查异常,细胞学结果为HSIL的患者需接受阴道镜检查。如无可见病变,ASC-US或LSIL患者在随访中可不进行阴道镜检查,除非异常病变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阴道残端 细胞学 阴道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凤苓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8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腔脱垂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盆腔脱垂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复术治疗,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输血量、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75.61%高,试验组并发症率为0,较对照组9.76%低,P<0.05。结论:在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腹腔镜下阴道残端悬吊术治疗创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操作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腹腔镜 阴道残端 悬吊术 阴式子宫切除 阴道壁修复术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蒋蓉 董俊英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随机将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267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32)经阴道行连续锁边缝合;研究组(n=135)经腹腔行连续锁边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阴道流血量、阴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随机将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267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32)经阴道行连续锁边缝合;研究组(n=135)经腹腔行连续锁边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阴道流血量、阴道残端处理时间、术后阴道流血量及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术后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阴道排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但经腹腔行连续锁边缝合具有术中、术后阴道流血量少、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妇科微创手术的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阴道残端
下载PDF
Müllerian Adenosarcoma of the Vaginal Stump: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0
作者 Juan Li Zhenling Duan +2 位作者 Ma Jing Xiaotao Jing Li Bian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1期914-924,共11页
Müllerian adenosarcomas are rare mixed tumors with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occur mainly in the uterus. Primary adenosarcomas arising in vaginal endometriosis are even more rarely reported. We report a very r... Müllerian adenosarcomas are rare mixed tumors with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occur mainly in the uterus. Primary adenosarcomas arising in vaginal endometriosis are even more rarely reported. We report a very rare case with Müllerian adenosarcoma arising from vaginal endometriosis. A 43-year-old nulliparous woman has a history of endometriosis. Due to two parallel fistulas in cervix, severe endometriosis and adenosarcoma, she has undergone radical and multiple surgeries. After the surgery, persistent vaginal vault masses were noticed, and eight resections of the polyps at vaginal stump were performed. For the first six resections, all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showed endometriosis. And the last two resections demonstrated vaginal adenosarcoma. Transition between Müllerian adenosarcoma and endometriosis was gradual. Finally, adenosarcoma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osis was diagnosed from recurrent vaginal mass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report is the sixth case that primary adenosarcomas arising in vaginal endometriosis. But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were not taken and the patient remained in a good condition throughout the 9-year follow-up period. In addition,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tumor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METRIOSIS vaginal stump Müllerian ADENOSARCOMA Case Report
下载PDF
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联合雌三醇软膏阴道上药在子宫切除术后对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勤英 李巧云 毋蓓蓓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胶联合雌三醇软膏在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月年龄在46~65岁之间150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术后阴道应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联合雌三醇软膏作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应用0.5%碘伏阴道擦... 目的探讨生物胶联合雌三醇软膏在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5年9月—2017年1月年龄在46~65岁之间150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术后阴道应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联合雌三醇软膏作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应用0.5%碘伏阴道擦洗作为对照组,术后5 d及术后1月对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流血、阴道残端息肉(肉芽)形成情况等指标进行评判。结果观察组术后5 d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p 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阴道残端流血及肉芽形成发生率、阴道用药时疼痛不适感发生率分别为6.7%、9.3%、6.7%、8.0%、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p 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阴道残端流血及肉芽形成发生率、阴道用药时疼痛不适感发生率分别为8.0%、6.7%、5.3%、6.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子宫全切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术前术后应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喷洒外阴阴道局部涂抹雌三软膏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 雌三醇软膏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下载PDF
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
12
作者 余帅 郑常聪 +1 位作者 韦章敬 罗英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阴道残端缝线长度A组为30 cm、B组为40 cm、C组为50 cm。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 探讨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阴道残端缝线长度A组为30 cm、B组为40 cm、C组为50 cm。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A、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C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可缩短缝合时间、排气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缝线长度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离后装治疗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李慧灵 林娴 +1 位作者 陈文娟 潘建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7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离后装治疗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患者,均行放射治疗,24例联合全身化疗。放射治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离后装治疗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患者,均行放射治疗,24例联合全身化疗。放射治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离后装治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顺铂+5-FU。结果随访时间为6~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完全有效率CR及部分有效率PR分别为80.00%(24/30)、93.33%(28/30)。4例出现I^II度放射性直肠炎。结论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插植调强近距离后装治疗疗效满意,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手术治疗 阴道断端 复发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近距离后装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告
14
作者 贺文静 齐素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以往认为是良性病变,但目前认为其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疾病。本文就1例阴道残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疗做一简单阐述,以期望对未来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后 阴道残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不同阴道断端缝合方案对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周丽丽 薛金铃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和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案对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在术... 目的探讨常规和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案对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在术中采用常规和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5.62±14.85)min、(112.02±18.06)mL,(40.12±4.60)h、(5.68±1.63)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2.91±10.20)min、(89.65±12.53)mL、(39.35±4.29)h、(5.29±1.48)d;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3.780、4.120,P=0.000、0.000);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0、0.51、P=0.450、0.630);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3%、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40,P=0.03)。结论相较于常规阴道断端缝合方案,改良阴道断端缝合方案用于行微创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降低医源性创伤水平,并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断端 缝合 微创手术 全子宫切除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用于阴道残端结节的诊断研究
16
作者 王春丹 王长亮 +3 位作者 董春鸽 张春丽 刘玉凤 麻林爱 《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残端结节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5例阴道残端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8例阴道残端结节采用FNAC检查;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阴道残端结节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5例阴道残端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68例阴道残端结节采用FNAC检查;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组患者均进行组织学结果对比研究,分析细胞形态特点与鉴别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分析结节大小、肿瘤分期、首次根治及放化疗至复发的间隔时间与阳性率的关系。[结果]阴道残端结节FNAC检查作为阴道残端肿瘤复发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90.1%,符合率为92.6%,假阴性率9.8%,假阳性率为0,其中敏感性和假阴性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液基细胞学方法(P<0.05)。[结论]阴道残端结节FNAC检查可以准确、微创地对阴道残端结节性质进行病理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使用传统缝线的新式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锦洪 洪金妮 陈捷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18期30-32,共3页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阴道残端缝合方式与其并发症有一定关系。回顾并总结腹腔镜下使用传统缝线的新式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pubmed及中国知...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后需要缝合阴道残端,而阴道残端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阴道残端缝合方式与其并发症有一定关系。回顾并总结腹腔镜下使用传统缝线的新式阴道残端缝合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pubmed及中国知网检索2005年至2019年发表的文献,中文关键词为“阴道残端”或“阴道断端”,英文关键词为“vaginal cuff”或“vaginal fragment”或“vaginal stump”或“vaginal residue”。多元化结合的阴道残端缝合技术对阴道残端愈合效果及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可能是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残端 腹腔镜 传统缝合
下载PDF
凤香洗液在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愈合中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王灿灿 杨丽丽 +1 位作者 史巧 李翡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及中药凤香洗液局部应用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共选取2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1例,于术后第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及中药凤香洗液局部应用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共选取2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1例,于术后第3~7天给予中药凤香洗液局部冲洗阴道;对照组141例,于术后第3~7天给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阴道,每组用药每天1次,连续用药5d,术后30d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时阴道出血率、息肉形成情况及阴道菌群失调率。结果:术后30d,观察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检出率及pH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能够改善阴道内环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残端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阴道息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使用凤香洗液可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的出血、息肉形成及菌群失调,促进阴道残端的愈合,防止阴道炎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香洗液 子宫全切术后 阴道残端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菌群失调
下载PDF
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11例分析
19
作者 董立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两根10号丝线分别于阴道残端左右两侧中外1/2处缝合或"8"字缝合阴道残端各一针,尽可能地不穿透阴道黏膜,自膀胱两侧经腹膜、腹直肌及前鞘出针,...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两根10号丝线分别于阴道残端左右两侧中外1/2处缝合或"8"字缝合阴道残端各一针,尽可能地不穿透阴道黏膜,自膀胱两侧经腹膜、腹直肌及前鞘出针,每端两根线距离约1 cm,拉近打结。结果:阴道前后壁及阴道残端上提,腹压增大后原阴道壁及阴道残端脱垂部分消失。术后观察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应用于子宫及阴道脱垂,尤其是重度脱垂,效果好,操作简单,不易复发,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残端 腹直肌前鞘悬吊术
下载PDF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20
作者 戴梅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出血20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术后24 h内有活动性出血者3例,术后24 h^10 d内少量出血4例,术后10 d以上阴道间断有血性分泌物13...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出血20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术后24 h内有活动性出血者3例,术后24 h^10 d内少量出血4例,术后10 d以上阴道间断有血性分泌物13例。患者术后复诊均恢复正常。结论:针对出血原因,术前纠正并发症,术中做好阴道断端的缝合,术后加强抗感染的治疗,以预防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发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出血 原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