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黄土高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尤南山 董金玮 +2 位作者 肖桐 刘纪远 Xiao Xiangming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5-323,共9页
采用Landsat解译的200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VPM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拟的2000~2016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数据,识别出了近16 a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空间范围,并估算了GPP的年... 采用Landsat解译的200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VPM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拟的2000~2016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数据,识别出了近16 a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的空间范围,并估算了GPP的年际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退耕区和未退耕区GPP年际变化的差异,从而揭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GPP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5年,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约3.5万km2,占2000年耕地面积的16.8%。期间,GPP呈增加趋势,GPP显著上升区域占全区面积的67.3%,平均增速24.1 g/(m^2·a)(以C计,下同)。虽然退耕区多年平均GPP低于未退耕区,但退耕区GPP年际增速和相对变化率明显高于未退耕区,分别提高了5.9 g/(m^2·a)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GPP 黄土高原 LANDSAT vpm模型
下载PDF
基于MODIS-OLI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农田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26
2
作者 牛忠恩 闫慧敏 +2 位作者 黄玫 胡云锋 陈静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5-885,共11页
大范围、高精度的农田生产力遥感监测依赖于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单纯依靠由单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获取的高时相或者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都不能满足清晰掌握田块尺度上作物生长动态的需求。全球免费提供的空间分辨率250~1 000 m的MO... 大范围、高精度的农田生产力遥感监测依赖于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单纯依靠由单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获取的高时相或者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都不能满足清晰掌握田块尺度上作物生长动态的需求。全球免费提供的空间分辨率250~1 000 m的MODIS数据和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数据是植被动态监测普遍应用的数据源,针对应用MODIS数据估算的农田生产力空间分辨率较低而Landsat卫星重访周期长的局限性,研究基于空间分辨率30 m的Landsat 8 OLI数据与空间分辨率500 m的MODIS数据,应用时空数据融合技术,融合OLI数据的高清晰空间表达能力与时间间隔8 d的MODIS数据的植被生长时间序列过程的监测能力,获得空间分辨率30 m、时间步长8 d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以宁夏永宁县部分地区为试验区估算该区域的NPP。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后所得30 m分辨率的NPP具有良好的空间细节信息,提高了MODIS数据中混合像元上的估算精度,并保留了MODIS数据原始的时间过程信息,以30 m的空间分辨率刻画出作物的生长动态;较单独应用MODIS数据,使用融合数据估算的NPP可更有效检测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生产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NPP ESTARFM vpm模型 植被指数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端 闫慧敏 +2 位作者 池泓 耿晓蒙 邵奇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5-856,共12页
基于MODIS数据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算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NPP,利用空间自相关和Sen趋势分析方法,分析16年间江汉平原农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农田年均NPP在2000-2005年... 基于MODIS数据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算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NPP,利用空间自相关和Sen趋势分析方法,分析16年间江汉平原农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农田年均NPP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2015年呈上升趋势;农田年NPP总量在2000-2015年整体上趋于平稳。(2)高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6.03%、27.04%和6.93%。2000-2015年NPP具有很强的空间聚集性且呈逐年增强趋势,并随空间距离增加聚集性减弱;江汉平原NPP主要呈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3)江汉平原农田NPP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区域面积分别占1.30%、69.50%和2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vpm模型 农田生态系统 时空特征 江汉平原
原文传递
基于VPM模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平晓莹 马俊 +3 位作者 刘淼 常禹 宗敏 熊在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9-1598,共10页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碳循环的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估算对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作用.利用VPM模型及2000—2015年MOD09A1数据/气候因子的空间数据,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G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5年,保护区GPP年均值为1...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碳循环的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估算对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作用.利用VPM模型及2000—2015年MOD09A1数据/气候因子的空间数据,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GPP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5年,保护区GPP年均值为1203 g C·m^(-2)·a^(-1),GPP呈极显著趋势增长.森林植被GPP年际增长变化在不同植被垂直带下没有显著区别,但从高山苔原带往上,GPP年际增长明显减小.GPP与降水的年际相关性不显著,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集中分布在阔叶红松林带和高山苔原带.春季气温对GPP影响最大,有80%像元显示与气温呈正相关.GPP与温度的年际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vpm模型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产能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赫彬 王文娟 商令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为探索实时监测耕地产能和估算耕地粮食产量的可靠手段,对山东省省级尺度的耕地产能进行估算,并分析其耕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产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状况,采用MODIS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非遥感数据驱动VPM... 为探索实时监测耕地产能和估算耕地粮食产量的可靠手段,对山东省省级尺度的耕地产能进行估算,并分析其耕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产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状况,采用MODIS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非遥感数据驱动VPM模型模拟出山东省耕地NPP,通过耕地NPP与耕地作物单产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耕地NPP到耕地产能的转换,并评价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产能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NPP均值和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黄淮平原南阳盆地两熟区耕地生产力均值在4个农业区划中最高,菏泽、聊城、德州和济宁市的耕地NPP均值在17个地级市中属较高水平。2)利用VPM模型计算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总体产能,结果表明总产能呈上升趋势,耕地产能>14000kg/hm^2的耕地明显增多,<12000kg/hm^2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鲁西南平原、鲁西北平原、潍坊东部、青岛中部地区的耕地产能较高,山东半岛丘陵区、鲁中南山地区的耕地产能次之,黄河三角洲周围的沿海地区耕地产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耕地产能 vpm模型 农业综合开发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VPM模型的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亮 刘旻霞 +2 位作者 宋佳颖 张国娟 王思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4-561,共8页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对2005—2017年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植被区划的GPP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对2005—2017年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植被区划的GPP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017年甘肃植被GPP呈显著增加态势,平均变化率为6.53 g C·m^(-2)·a^(-1);不同植被区划GPP存在显著差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056.03 g C·m^(-2)·a^(-1),温带荒漠最低,为164.4 g C·m^(-2)·a^(-1)。(2)空间分布上,GPP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祁连山地、庆阳和甘肃南部为高值区域,GPP大于500 g C·m^(-2)·a^(-1)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0.15%,GPP持续增长区域占比83.65%;GPP稳定性较差和差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0.41%,主要分布在酒泉、武威、兰州和白银;GPP高高聚集类型占比由29.53%升至30.14%,陇南和庆阳高值增多且更加集中。(3)祁连山地、白银和陇南等地林地面积显著增加,酒泉和张掖的草地面积明显增加而裸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和林地的增加以及裸地的减少是甘肃植被GPP增长的主要原因。(4)甘肃中部地区GPP随气温和降水的增加而增长;降雨对甘肃北部GPP的增长起积极作用,而气温对甘肃北部GPP增长起消极作用,甘肃南部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甘肃省 vpm模型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海南省西北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长时序精尺度遥感监测
7
作者 张顺雪 沈瑶 胡中民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3-1422,共10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状态和变化的有效指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长时序精尺度数据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其NPP动态监测对于强化陆...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生态系统碳循环状态和变化的有效指标,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长时序精尺度数据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其NPP动态监测对于强化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建设具有典型作用。以海南省西北部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采用VPM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得到海南省西北部长时序(2000~2020)精尺度(30 m空间分辨率)的NPP数据,并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西北部日平均NPP在年际尺度上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落叶阔叶林的NPP最高且增长趋势最快,灌丛的NPP最低且增长趋势最慢。海南省西北部NPP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分布,研究区南部阔叶林及稀树草原地区NPP较高,北部灌丛地区NPP较低。研究区域NPP的整体增长趋势主要是由南部植被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PP LANDSAT vpm模型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利用多源数据估算黑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3
8
作者 童志辉 熊助国 +2 位作者 孙睿 刘向铜 王东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0-448,共9页
总初级生产力(GPP)决定了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与能量,但由MODIS GPP产品获取的GPP在地表覆盖复杂的黑河流域却不足以准确的反映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分布。因此,利用MODIS影像数据、ASTER GDEM数据、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 总初级生产力(GPP)决定了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与能量,但由MODIS GPP产品获取的GPP在地表覆盖复杂的黑河流域却不足以准确的反映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分布。因此,利用MODIS影像数据、ASTER GDEM数据、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驱动VPM模型模拟黑河流域2015年5~10月的总初级生产力,并据此揭示黑河流域GPP在生长季的时空格局,时间分辨率为8 d,空间分辨率为500 m。研究结果表明:VPM模型估算结果的精度高于MODIS GPP产品,判定系数增长了45.5%,总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7.0%;黑河流域生长季累积GPP总体呈现出中游最高、上游其次、下游最低的显著空间分布梯度格局;全境与局部有植被覆盖区域的日GPP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U型变化规律,且前者在7月下旬达到最高值;植被覆盖率极低的地表区域生长季内的日GPP在基本稳定中上下波动,稳定值处于1 gC·m-2·d-1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m模型 多源数据 总初级生产力 时空格局 黑河流域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7,共8页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 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与我国高速铁路网络高度耦合,呈现全国性集聚与省域集聚并存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廊道效应"促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差异呈扩大趋势,而并未对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密集程度产生明显影响。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的基础上,引入城市每日高速铁路运营的频次,以此改进可达性的测度方法。结果显示,高级网络节点城市的向心集聚力在高速铁路"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呈规模递增趋势,并通过扩大与周边腹地差距,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核心城市。在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VPM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各个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和扩散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口密集区域的范围有向高速铁路沿线收缩与向高级网络节点城市收缩的态势,呈现局域的集聚和全域的分散状态。长期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有向多核心网络式结构演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高铁)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格局 核密度估计 动态vpm模型
原文传递
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晓丽 王丽娜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53-155,共3页
通过分析SIR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有反病毒措施传播的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VirusPropagationModelwithAntivirusMeasurePropagation,VPM_AMP)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数值解的比较,发现VPM_AMP模型比SIR模型更能反映实际网络... 通过分析SIR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有反病毒措施传播的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VirusPropagationModelwithAntivirusMeasurePropagation,VPM_AMP)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数值解的比较,发现VPM_AMP模型比SIR模型更能反映实际网络中病毒的传播情况。VPM_AMP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现实计算机网络中病毒传播的规模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病毒 反病毒措施 vpm_AMP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