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华南地区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晓瑜 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336个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通过P波接收函数H-κ分析估算了中国华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平均波速比.研究结果显示,地壳厚度约为25~46 km,整体表现西深东浅的变化特点.研究区地壳厚度变化分别与... 本研究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336个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通过P波接收函数H-κ分析估算了中国华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和地壳平均波速比.研究结果显示,地壳厚度约为25~46 km,整体表现西深东浅的变化特点.研究区地壳厚度变化分别与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呈现负相关和正相关.扬子块体东部显示较低地壳波速比(<1.7)可能与地表沉积岩的存在相关.四川盆地内部的平均地壳波速比(约1.71~1.8)与全球大陆地盾/克拉通地区相当.但其周围地区地壳平均波速比明显增高(1.81~1.95),推测可能是克拉通形成过程中岩浆的底侵引起下地壳组分以铁镁质麻粒岩为主.华夏块体西部表现为薄的地壳厚度和低的地壳平均波速比(1.65~1.75),暗示该区基性下地壳物质的缺失可能与增厚的地壳发生拆沉有关.华夏块体东南段呈现出较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约1.77~1.86),地壳组成以中基性铁镁质为主,推断可能与晚中生代铁镁质岩浆底侵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κ叠加 地壳厚度 波速比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重建丽江—小金河断裂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
2
作者 孔令嵩 杨海燕 彭恒初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0-353,共14页
造山作用和岩浆作用等会使Moho面形态及壳内物质组分发生改变.复杂的地质构造会使经典H-k扫描的结果产生偏差.在经典H-k扫描的基础上发展了接收函数地壳平均P波、S波速度扫描技术,理论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 造山作用和岩浆作用等会使Moho面形态及壳内物质组分发生改变.复杂的地质构造会使经典H-k扫描的结果产生偏差.在经典H-k扫描的基础上发展了接收函数地壳平均P波、S波速度扫描技术,理论模型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在丽江—小金河断裂及其邻区,结果显示在Moho面倾斜、地壳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丽江—小金河两侧的地壳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北侧地壳厚度在45~57 km,南侧地壳厚度在54~60 km,且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东北地壳厚度达到最大,超过60 km;丽江小金河周边地区的k值为1.6~2.0,横向分布不均匀;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时,上涌的岩浆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东北缘的地壳底部形成了底侵层,这使得该区域Moho面倾角超过20°,地壳较厚且k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丽江—小金河断裂 H-k叠加技术
下载PDF
用双差波速比方法分析2014—2015年安徽金寨震群 被引量:4
3
作者 贾漯昭 王志铄 +1 位作者 张亚琳 邢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使用扣除同一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两个距离相近地震的地震波的相同路径,把波速比指示范围限制在地震集中区的方法计算波速比值。利用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和震相数据,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安徽金寨地区发生的小震震群进行波速比... 使用扣除同一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两个距离相近地震的地震波的相同路径,把波速比指示范围限制在地震集中区的方法计算波速比值。利用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和震相数据,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安徽金寨地区发生的小震震群进行波速比计算,分析了该方法在该地区震相数据上的误差影响和应用情况。得到金寨震群震中集中区的波速比值。结果显示,震中集中区波速比略低,结合当地断层分布情况,这可能体现了该区域的介质硬度稍高,应力积累高于周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 波速比 2014~2015年金寨震群
下载PDF
玛沁—靖边剖面S波资料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宝峰 李松林 +4 位作者 张先康 张成科 赵金仁 任青芳 海燕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玛沁—靖边剖面深地震测深S波资料处理解释,获得本区S波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结果表明, 该区S波二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沿剖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剖面西段和海原地区下方呈现S波速度偏低,而波速比偏高的结构特征;剖面中段... 对玛沁—靖边剖面深地震测深S波资料处理解释,获得本区S波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结果表明, 该区S波二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沿剖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剖面西段和海原地区下方呈现S波速度偏低,而波速比偏高的结构特征;剖面中段和东段的S波速度和波速比正常.根据S波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的横向变化特征,讨论了两大异常区岩性的变化.推测海原大地震孕育发生不仅与构造活动有关,而且与该区的岩石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结构 波速比 海原地震 S波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东北地区至华北北缘地壳结构的区域差异: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的联合约束 被引量:22
5
作者 危自根 陈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01-3614,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分布相对均匀的127个固定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并结合前人对97个线性密集流动台站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东北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厚度(H)与平均波速比(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壳总体较薄,波速比变化复杂,地壳密... 本文通过对分布相对均匀的127个固定台站下方接收函数的H-κ叠加分析,并结合前人对97个线性密集流动台站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东北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厚度(H)与平均波速比(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壳总体较薄,波速比变化复杂,地壳密度横向变化大,暗示着地壳在中—新生代经历了显著的不均匀破坏与改造.东北和华北北缘都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差异.东北地区西侧兴蒙造山带地壳大致随着海拔增高逐渐增厚,H和κ分别主要在31~39km和1.71~1.83之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5km和~1.77;东侧吉黑褶皱带地壳厚度与海拔不成镜像关系,H和κ集中在28~37km和1.72~1.89范围,平均值分别为~33km和~1.79.华北北缘西侧燕山带地壳由东往西逐渐增厚,H和κ主要在28~40km和1.70~1.91范围内变化,平均值分别为~34km和~1.79.东侧辽东台隆地壳表现为中间厚四周薄,H和κ集中在29~35km和1.71~1.83范围,平均值分别为~32km和~1.77.东北地区吉黑褶皱带相对薄的H和变化范围大的κ表明,该区域可能由于其自身的地壳结构复杂性和紧邻太平洋板块前缘从而在中新生代遭受到了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更为强烈的地壳减薄与改造.华北北缘燕山带H和κ复杂的变化特征表明,该地区可能受到中亚造山带增生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共同影响,从而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改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华北北缘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波速比
下载PDF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小涛 吕坚 +2 位作者 马广庆 靳玉科 张建国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4期36-40,共5页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1)在震源深度10km上下,波速比平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层位正好是江西地区上地壳和中地壳的分界层位,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1)在震源深度10km上下,波速比平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层位正好是江西地区上地壳和中地壳的分界层位,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致,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震源位置附近的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可能与这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联系。(2)在震源区的较小范围内,沿地震序列的北西优势走向,两侧的波速比平均值大小不同,反映出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存在差异,其差异分界线走向与震源机制解中的一组北西向节面走向一致,推测九江—瑞昌5.7级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断裂活动引起的。(3)2005年12月3日ML3.9级余震前,波速比连续出现超出警戒线的高值异常,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地震发生。目前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持续处于高值异常,应当警惕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发生显著有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介质性质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中横波的识别与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卫小冬 赵明辉 +4 位作者 阮爱国 丘学林 夏少红 朱俊江 黄海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0,共9页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 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丰富的地下结构信息。纵横波速比和岩石泊松比在预测岩石圈的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南海中北部OBS2006-3地震剖面垂直分量和径向分量上的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识别出了转换横波震相。本文以OBS8和OBS10台站的数据为例,说明了横波识别的方法,并在拟合好的P波速度模型基础上,利用RayInvr软件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确认了PwSs3、PgSs3、PmS等几组转换震相,计算了这两个站位下的波速比和泊松比。根据OBS2006-3测线下地壳高速层的P波速度(VP=7.20—7.25km·s-1)、S波速度(VS=4.20—4.23km·s-1)、泊松比(0.24)等参数,初步推断下地壳高速层是由上地幔岩浆底侵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南海中北部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区块石灰岩储层识别及流体性质判断 被引量:16
8
作者 齐宝权 冉志兵 +1 位作者 王学琴 苏孝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勘探新区块的储层识别和流体性质判断,特别是对其气水界面的准确定论,一直是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根据前期区块的研究成果和5口井的试油测试资料,对储层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在储层识别方面...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勘探新区块的储层识别和流体性质判断,特别是对其气水界面的准确定论,一直是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一大难题。为此,根据前期区块的研究成果和5口井的试油测试资料,对储层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在储层识别方面,对比分析了储层及非储层测井响应的差异特征,在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面,利用现有的测井测试资料,开展了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的适应性探索。结果表明:区内石灰岩储层具有相对高的孔隙度、渗透率,溶孔或微细裂缝较发育;B区可选择ⅩⅤa2相对致密石灰岩层、A区选择ⅩⅤhp相对致密石灰岩层作为标准层;三孔隙度重叠法、纵横波速度比值法对判别气水界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区块 土库曼斯坦 石灰岩 储集层 流体 测井 三孔隙度重叠法 纵、横波速度比 识别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高分辨率地壳结构:远震接收函数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洪翔 田有 +5 位作者 刘财 冯晅 杨宝俊 刘才华 刘廷 马锦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6-1689,共14页
利用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吉林大学在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布设的26个临时台站总计259个台站接收到的16,070条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H-k和CCP(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该区... 利用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国家地震局台网、NECESSArray台网、吉林大学在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布设的26个临时台站总计259个台站接收到的16,070条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采用H-k和CCP(Common Conversion Point,共转换点)叠加成像方法,获得该区高分辨率的地壳结构.观测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和地表高程总体呈镜像关系;西部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级带附近存在莫霍界面深度陡变带;中部的松辽盆地地区受晚中生代的地壳拉伸作用影响,地壳厚度较薄,北部的小兴安岭地区和南部的华北北缘造山带可能同样受拉伸运动影响,具有较小的地壳厚度;松辽盆地莫霍界面深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推测这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东部地区莫霍界面结构比较复杂,依兰—伊通断裂与敦化—密山断裂之间出现复杂震相,可能与该区存在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长白山火山地区地壳厚度较大,对应较高的波速比,推测在该区地壳内存在岩浆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接收函数 地壳结构 波速比
下载PDF
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剑勇 魏建新 +1 位作者 狄帮让 栾鑫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145,1033,共5页
纵波及横波各向异性参数ε和γ是表征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围压、干燥及盐水饱和条件下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相关性,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ε和γ间的经验公式,为两者间相互预测或测试提供参考标定值。研... 纵波及横波各向异性参数ε和γ是表征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围压、干燥及盐水饱和条件下页岩各向异性参数间相关性,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ε和γ间的经验公式,为两者间相互预测或测试提供参考标定值。研究表明,随围压增大,ε和γ值均减小,且ε减小趋势更大;不同围压条件下,ε和γ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同一页岩样品在干燥和盐水饱和条件下,ε和γ都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通过相关实验测量数据交会,分析页岩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值与干酪根之间的关系;干酪根含量较低(小于0.10)时对应V_P/V_S值随干酪根含量的增大而急剧下降;而干酪根含量相对较高(大于0.15)时,对应的V_P/V_S值几乎全部小于1.65,因此V_P/V_S值小于1.65可能是高干酪根含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纵波各向异性 横波各向异性 纵横波速度比 干酪根含量
下载PDF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永莉 毛慧玲 +1 位作者 赵小艳 苏有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s的远台和小于0.5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s的远台和小于0.5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波 波速比 直达波 云南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带分段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粟生平 傅征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活断层分段特征的研究是当前活断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配合活断层分段性的研究,尝试研究不同活断层段落上的地壳波速比是否存在分段性的特征,文中主要对华北地区山西和燕山断裂带分区域进行了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和差异对比。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活断层 波速比 地震带 平均值
下载PDF
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啜永清 宋美琴 《山西地震》 2002年第2期1-3,13,共4页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 选用山西地区 1990年至 2 0 0 1年 12 a的地震资料 ,采用格点尝试法、和达法分别计算了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的各有关参数及平均波速比 ,探讨了该区震源机制解各参数及平均波速比在中强震前后的变化规律 ,得出山西大同盆地震源机制解矛盾符号比及波速比在主压应力 P轴取向稳定的条件下同步降低的负异常 ,与该区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震源机制解 矛盾符号比 波速比 大同盆地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中国境内地壳结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攀 朱良保 +2 位作者 陈浩朋 王清东 杨颖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61,981,共12页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高质量宽频带远震数据,采用H-k叠加搜索法对中国境内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内的地壳厚度和vP/vS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vP/vS值介于1.6—1.9之间,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29—81km之间.100°—110°E之间存在一个地壳厚度陡变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地壳厚度相对均匀,为31—36km,西部地区地壳厚度相对较厚且变化较大,中部地区地壳厚度为34—49km.总的看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可达81km;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地区地壳厚度次之;华南地区地壳最薄.另外,中国大陆地壳平均波速比为1.738(σ=0.253),比全球大陆平均波速比1.78(σ=0.269)低.较低的波速比可能暗示中国境内地壳低速层的存在或者铁镁质成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搜索法 地壳厚度 波速比 泊松比
下载PDF
华南地壳及壳幔过渡带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安国 吕庆田 +1 位作者 杜建国 严加永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0-758,共9页
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 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区内M≥2.0级地震事件11410个。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走时-震中距关系直线方程,得到Pg波平均波速6.11 km/s, Sg波平均波速3.60 km/s,首波Pn波平均波速8.06 km/s, Sn波平均波速4.59 km/s。在此基础上,求得华南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为1.697,由公式计算得到华南地壳的平均泊松比为0.234,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波速比Vp/Vs为1.756,计算得到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泊松比为0.260。走时反演给出的泊松比结果显示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以及东南沿海地壳的物性差异。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存在大面积的低泊松比异常区,与江南造山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东南沿海、钦杭成矿带泊松比明显较高,解释为幔源物质注入地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天然地震 地震波速 波速比 泊松比 深部资源工程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OBS)主动源转换横波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洁 李家彪 +4 位作者 阮爱国 卫小冬 牛雄伟 于志腾 庞新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78-3791,共14页
横波(S波)为偏振波,具有不同于纵波(P波)的特性,对于地震探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被动源地震探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接收函数、S波分裂等.在主动源(气枪)海底地震(OBS)探测中,震源在水中,S波为地层转换波,其应用还不多.本文在介绍转换... 横波(S波)为偏振波,具有不同于纵波(P波)的特性,对于地震探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被动源地震探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接收函数、S波分裂等.在主动源(气枪)海底地震(OBS)探测中,震源在水中,S波为地层转换波,其应用还不多.本文在介绍转换S波的产生、模式、处理和识别的基础上,以实例为切入点简述其具体应用.这些应用主要是基于1D/2D转换S波,用于揭示海底岩石类型、推断地壳性质、共轭陆缘问题、判定地幔蛇纹石化、估算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和预测流体等.目前在南海已获得了大量的2D和3D的OBS转换S波数据,可将转换S波的研究逐步从2D发展到3D研究,同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共同分析.利用转换S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南海扩张停止后形成的海山下不同地层的岩性和判定上地幔低速的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山西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光春云 王赵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4-63,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6.1级(1989)、5.8级(1991)、忻州5.1级(1991)、侯马5.1级(1989)以及太原、运城1989~1991年几个4.0级左右地震前后的202次小震资料。结果表明:这些主震前都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_P/V_S表现为下...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6.1级(1989)、5.8级(1991)、忻州5.1级(1991)、侯马5.1级(1989)以及太原、运城1989~1991年几个4.0级左右地震前后的202次小震资料。结果表明:这些主震前都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_P/V_S表现为下降—回升的异常形态,负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相关;主震在负异常结束后发生,滞后时间随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增大而延长。同时,主震前还存在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形态和范围受震级和区域构造的制约,主震震中均落在异常区内的边界空段和波速比值最低点处,并远离异常区形成始震地点。若同一地区不同年月再发生较大地震,震前还会出现上述波速异常,异常区呈叠加、迁移或范围改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比 山西 中强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在玛湖西斜坡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宝利 赵小辉 +3 位作者 瞿建华 曹小璐 邓勇 王晓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能区分有效储集层和致密储集层,制约了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通过已有测井资料弹性参数交会发现,纵横波速度比是区分致密储集层和有效储...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常规的叠后波阻抗反演不能区分有效储集层和致密储集层,制约了井位部署和储量计算。通过已有测井资料弹性参数交会发现,纵横波速度比是区分致密储集层和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弹性敏感参数。通过准确计算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等参数,选择了合理的岩石物理模型,有效提高了横波速度估算精度,为研究区叠前弹性敏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础资料保障。在此基础上,优选纵横波速度比参数有效落实了有效储集层的分布,钻井成功率达到80%,为研究区井位部署及储量落实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岩石物理建模 横波速度预测 纵横波速度比 储集层预测
下载PDF
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焕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6-44,共9页
本文主要应用多台波速比和单台波速比的方法,计算了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北纬33°30′至36°00′,东经117°00′至121°00′)范围内,1984至1991年7月发生在该区域的163次M_L>1.7地震的波速比值,并对波速比结果进行t检... 本文主要应用多台波速比和单台波速比的方法,计算了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北纬33°30′至36°00′,东经117°00′至121°00′)范围内,1984至1991年7月发生在该区域的163次M_L>1.7地震的波速比值,并对波速比结果进行t检验和模糊数学分析识别。分析结果发现,1985年1月至11月出现了不连续的波速比低值异常时段,模糊数学识别的异常从属函数在这段时间也呈现高值。异常恢复后,1987年2月17日发生了射阳M_S5.1地震。初步认为1985年的波速比低值异常与射阳5.1级地震有关。单台波速比1984—1991年7月变化正常,在射阳5.1级地震前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波 波速比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约束西沙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厚度与速度结构
20
作者 黄海波 丘学林 +2 位作者 龙根元 矫东风 韩孝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厚度和弹性波速度是评估珊瑚礁发育规模以及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本文根据西沙地区琛航岛和永兴岛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接收函数波形,通过识别沉积底部产生的转换横波及其多次波震相,精确拾取震相走时信息。同... 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厚度和弹性波速度是评估珊瑚礁发育规模以及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本文根据西沙地区琛航岛和永兴岛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接收函数波形,通过识别沉积底部产生的转换横波及其多次波震相,精确拾取震相走时信息。同时参考岛屿钻井资料和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计算获得了台站下方碳酸盐岩台地的沉积厚度、平均纵波速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永兴岛和琛航岛下方沉积体的平均纵波速度约为3.5km·s^(-1),波速比约为2.42,平均厚度分别约为1.35km和1.55km。计算获得的平均厚度与西沙钻至基底的测井结果较为一致(约1.257km)。琛航岛沉积厚度略大于永兴岛(约200m),表明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基底的起伏或与生物礁沉积相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速度结构 波速比 接收函数 西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