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90
1
作者 刘建 吴兑 +2 位作者 范绍佳 廖志恒 邓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3-820,共8页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x均表现出单峰结构的月变化特征,且分别于10月和3月达到峰值,为(104.9±68.0)μg/m^3,(131.1±122.1)μg/m^3.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的浓度较高,而NO_x浓度于早晚高峰有增加,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NO_x对O_3有显著的滴定作用,O_3浓度随着NO_x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_3的形成.与NO_x类似,O_3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以指数形式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当珠三角地区受偏西风控制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高,而当珠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低,且该方向所对应的NO_x浓度最高,表明广州城区的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显著.珠三角地区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关键性因子主要为20~40μg/m^3的NO_x浓度,高于27°C的气温,低于55%的相对湿度以及受偏西风控制.分析发现10月份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且烯烃的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为69%,而烷烃和芳香烃的贡献分别为1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气象因子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成分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153
2
作者 莫梓伟 邵敏 陆思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79-2189,共11页
我国VOCs排放来源多、排放成分复杂.排放源成分谱是识别VOCs排放源特征的基本信息,对开展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及制定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排放源成分谱的测量方法和总结我国排放源成分谱测量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排... 我国VOCs排放来源多、排放成分复杂.排放源成分谱是识别VOCs排放源特征的基本信息,对开展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及制定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排放源成分谱的测量方法和总结我国排放源成分谱测量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排放源VOCs成分谱组分特征.不完全燃烧产物(烯烃和醛酮类)是机动车尾气的重要组分,烯烃在我国油品挥发成分谱中的比例较高,含氧VOCs在溶剂使用源和燃烧排放源中不容忽视,化学组分复杂是工业排放的重要特征.文章还指出了源谱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源谱采集与测试方法不规范、测量结果质量难以保证及评价、含氧VOCs组分关注不够、工业排放源成分谱缺失等.从源谱的测量方法、测量组分和数据后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继续加强机动车排放研究,开展石油化工等工业源谱测量,构建我国本地化VOCs源谱数据库将是今后重要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排放源成分谱 测量方法 组分特征
原文传递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人为来源研究 被引量:127
3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1 位作者 张广山 李湉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63,共7页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 在2002年春、夏、秋、冬四季对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CMB8.0受体模型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得到受体点各人为污染源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汽车尾气62%,汽油挥发9%,石油液化气10%,涂料6%,石油化工6%,未知源6%.对不同物种贡献的分析显示,环境大气中的乙烯、苯和甲苯等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异戊烷来自于汽油的挥发,石油液化气、涂料、石油化工分别对大气中的异丁烷、正己烷和2,4-二甲基戊烷贡献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成分谱 CMB受体模型 贡献率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29
4
作者 汪涵 郭桂悦 +1 位作者 周玉莹 梁忠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33-1841,共9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如吸附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生物技术等。探讨了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废气 催化燃烧技术 生物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 膜基吸收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25
5
作者 席劲瑛 武俊良 +1 位作者 胡洪营 王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5-1960,共6页
在调研大量工业VOCs气体处理工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包括不同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处理气体流量、VOCs浓度、VOCs种类以及所应用的行业等.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吸附、生物法是应用较多的V... 在调研大量工业VOCs气体处理工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业VOCs气体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包括不同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处理气体流量、VOCs浓度、VOCs种类以及所应用的行业等.结果表明,催化氧化、吸附、生物法是应用较多的VOCs处理技术.冷凝、膜分离和吸附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大于10000mg/m3的VOCs气体,并可回收VOCs;催化燃烧、热力燃烧工艺多用于处理浓度2000~10000mg/m3且不具回收价值的VOCs气体;生物处理、等离子体多用于处理浓度低于2000mg/m3的VOCs气体.在进行VOCs处理技术选择时,应综合考虑VOCs气体特性(VOCs浓度、流量、温湿度、颗粒物含量)、VOCs处理技术的技术经济性能、排放标准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处理技术 应用状况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105
6
作者 张靖 邵敏 苏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共检测出108种,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33%)、芳香烃(21%)、烯烃(16%)、卤代烷烃(20%)、卤代烯烃(9%)和卤代芳香烃(1%),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163 7±39 0)μg m3... 采用预浓缩—GC-MS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共检测出108种,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33%)、芳香烃(21%)、烯烃(16%)、卤代烷烃(20%)、卤代烯烃(9%)和卤代芳香烃(1%),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163 7±39 0)μg m3。更重要的是,在检出物中有54种是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苯系物和卤代烃,其中苯,甲苯,丙烯,1,3-丁二烯,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烷是含量最高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浓缩 GC—MSD vocs 组成
下载PDF
TiO_2纳米粒子气-固复相光催化氧化VOC_S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7
作者 尚静 杜尧国 徐自力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2000年第3期67-76,共10页
本文总结了 90年代以来TiO2 纳米粒子气 -固复相光催化氧化气相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过程 ,并对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空气污染 二氧化钛 vocs 污染治理
下载PDF
我国典型城市群O_3污染成因和关键VOCs活性解析 被引量:112
8
作者 蒋美青 陆克定 +12 位作者 苏榕 谭照峰 王红丽 李莉 伏晴艳 翟崇治 谭钦文 岳玎利 陈多宏 王占山 谢绍东 曾立民 张远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0-1141,共12页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四大城市群在夏秋季大气臭氧(O_3)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深入认识O_3的区域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上述4个城市群于2014~2016年夏秋季节,开展了大气O_3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的综...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四大城市群在夏秋季大气臭氧(O_3)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深入认识O_3的区域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上述4个城市群于2014~2016年夏秋季节,开展了大气O_3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的综合观测研究.观测发现,臭氧污染区域性明显,臭氧最大8h值在59~146(10^(-9)V/V),整体上城市站点臭氧浓度水平较郊区站点低,臭氧前体物NO2平均浓度水平在4~22(10^(-9)V/V),VOCs浓度为11~53(10^(-9)V/V),VOCs活性水平在1.6~10.5s^(-1).使用基于观测的盒子模型(OBM)分析臭氧生成控制区,发现四大城市群的O_3生成多数处于人为源VOCs控制区或者过渡区,且对烯烃和芳香烃的敏感性最强.运用PMF受体模型对城市站点VOC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汽油挥发是城市VOCs主要来源,占比30%~50%;溶剂涂料使用其次,占比为10%~20%.综合而言,我国现阶段臭氧污染防控应以VOCs控制为主,其中应着重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溶剂涂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vocs 敏感性分析 源解析 经验动力学模拟法
原文传递
机动车排放及汽油中VOCs成分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6
9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1 位作者 张广山 马婧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1,共5页
利用现场采样并将分析结果归一化处理后确立了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LPG)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以及汽油蒸气和液体汽油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显示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相近 ,而LPG车尾气以 4个碳以下的烷烃、烯烃为主。汽油蒸气... 利用现场采样并将分析结果归一化处理后确立了以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 (LPG)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以及汽油蒸气和液体汽油的VOCs源成分谱。研究显示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相近 ,而LPG车尾气以 4个碳以下的烷烃、烯烃为主。汽油蒸气中 ,C5以下的化合物占较大比例 ,而液体汽油中则是以大于C6的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源成分谱 汽车尾气 汽油蒸气 液体汽油
下载PDF
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4
10
作者 李雷 李红 +2 位作者 王学中 张新民 温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58-4564,共7页
于2009年11月5~9日,采用在线监测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31种VOCs物种进行了观测,对其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来源、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 于2009年11月5~9日,采用在线监测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31种VOCs物种进行了观测,对其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来源、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1种VOCs物种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14.51μg·m^-3(范围为29.42—546.06μg·m^-3),烷烃和芳香烃是含量最为丰富的组分;31种VOCs浓度之和及烷烃、烯烃、芳香烃3类化合物的各组分浓度之和都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研究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同时汽油、液化石油气的挥发以及涂料和溶剂的挥发也是其重要来源.研究区VOCs气团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42.5%)和烯烃(38.6%);甲苯、反-2-丁烯、间/对二甲苯、正丁烷、1,3,5-三甲苯等是VOCs中的关键活性组分.机动车尾气排放、汽油蒸发是导致研究区环境空气中臭氧形成的重要VOCs排放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己烷、1,3-丁二烯和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HQ)在3.95E-03~2.45E—01之间,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1,3-丁二烯、苯的致癌风险值(RISK)分别为1.47E-05、5.34E-0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它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环境空气中苯对暴露人群存在着较大的致癌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环境空气中苯的污染水平,尽早研究并制定环境空气中苯的环境基准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广州市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6
11
作者 王伯光 张远航 邵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15,共9页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气 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我国工业VOCs减排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97
12
作者 王海林 张国宁 +2 位作者 聂磊 王宇飞 郝郑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62-3468,共7页
对我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工业VOCs的排放特征、控制现状与管理政策.我国工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波动范围宽、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集中分布在京津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主流控制技... 对我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工业VOCs的排放特征、控制现状与管理政策.我国工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波动范围宽、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集中分布在京津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主流控制技术包括吸附回收、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生物净化以及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联用技术,污染控制的重点领域在石油化工、油气回收、造船与集装箱以及印刷、制药、皮革加工等行业.VOCs管理比较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较少,监管尚不到位.研究认为VOCs治理应以重点区域、典型行业为对象,逐步推进,以实际削减量为目标,通过技术筛选、示范工程等途径,建立健全相关行业VOCs排放法规/标准,并辅助于相关的排放登记制度与分级收费制度,可有效减少VOCs的整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排放特征 消减量 技术减排 分级收费制度
原文传递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日变化特征及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以广州夏季为例 被引量:98
13
作者 解鑫 邵敏 +1 位作者 刘莹 陆思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了得到实时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组成和日变化特征,2006年夏季在广州市区内高约55m的楼顶采用在线的气相色谱仪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影响城市VOC含量的物种以及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的典型物种的日变化存在不同... 为了得到实时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组成和日变化特征,2006年夏季在广州市区内高约55m的楼顶采用在线的气相色谱仪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影响城市VOC含量的物种以及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的典型物种的日变化存在不同的特征.烷烃类和烯烃类物种出现早晚高峰值,估计主要与机动车排放有关,芳香烃除了与交通排放有关,还受到溶剂挥发的影响,早晨的峰值晚于交通高峰时间.异戊二烯在正午时间出现一天的单峰值,主要来自于天然源排放.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比值被用来表征采样点上气团光化学反应的进程,通常情况下,广州市区点气团经历的光化学进程越久,臭氧浓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日变化特征 光化学年龄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测定 被引量:79
14
作者 王志辉 张树宇 +1 位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2,共6页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主要集中在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上 ,这些种类的化合物占生物圈VOCs释放量 2 / 3 .采用封闭式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对北京地区 2 3种典型植物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速率进行测定和研究 ,发现阔叶树 (如槐 ,...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主要集中在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上 ,这些种类的化合物占生物圈VOCs释放量 2 / 3 .采用封闭式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对北京地区 2 3种典型植物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速率进行测定和研究 ,发现阔叶树 (如槐 ,垂柳等 )主要释放异戊二烯 ;而针叶树 (如油松 )和果树主要释放单萜烯 .同时发现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 ,而单萜烯的释放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异戊二烯 单萜烯 排放速率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5
作者 王宝庆 马广大 陈剑宁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1,共5页
综述了微波催化氧化、膜基吸收净化。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废气 净化技术 研究进展 微波催化氧化 膜基吸收净化 生物过滤净化 纳米材料净化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源成分谱及其大气反应活性 被引量:85
16
作者 乔月珍 王红丽 +9 位作者 黄成 陈长虹 苏雷燕 周敏 徐骅 张钢锋 陈宜然 李莉 陈明华 黄海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079,共9页
选取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摩托车等城市典型机动车种分别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实验,结合SUMMA罐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和LPG助动车的尾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各车型机动车尾气VOC... 选取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和摩托车等城市典型机动车种分别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实验,结合SUMMA罐采样的方法,获得了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卡车、摩托车和LPG助动车的尾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各车型机动车尾气VOCs的浓度及其物种组成.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以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为主,占43.38%~44.45%;重型柴油车以丙烷、n-十二烷及n-十一烷等烷烃组分为主,占46.86%~48.57%,还有13.28%~15.01%的丙酮等含氧特征组分;摩托车与LPG助动车的主要成分为乙炔,分别占39.75%和76.67%左右.各车型中,摩托车和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的化学活性显著高于重型柴油车辆,以上海市为例,其大气化学活性贡献分别占55%和44%左右,是影响城市和区域大气氧化能力的关键污染源,其中以甲苯、二甲苯、丙烯、苯乙烯等关键活性物种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vocs 源成分谱 大气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
原文传递
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74
17
作者 刘劲松 傅军 金旭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2,共5页
报道了 Trap I(VOCARB40 0 0 )柱捕集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条件 ,建立了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样中 2 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 90 %~ 1 1 0 %之间 ,最低检测限在 0 .0 4... 报道了 Trap I(VOCARB40 0 0 )柱捕集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条件 ,建立了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样中 2 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 90 %~ 1 1 0 %之间 ,最低检测限在 0 .0 4~ 0 .85 μg/ L 之间 ,2 0 μg/ L 的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溶液经重复 6次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 5 .0 %。该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饮用水 地表水 水质监测 VOCARB
下载PDF
南京北郊秋季VOCs及其光化学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73
18
作者 李用宇 朱彬 +5 位作者 安俊琳 高晋徽 夏丽 张祥志 秦玮 汤莉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3-2942,共10页
采用GC5000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和EMS系统,于2011年11月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测,分别测量了大气中56种VOCs组分和反应性气体(NOx、CO和O3).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大约在48.17×10-9,日变化呈... 采用GC5000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和EMS系统,于2011年11月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测,分别测量了大气中56种VOCs组分和反应性气体(NOx、CO和O3).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大约在48.17×10-9,日变化呈明显双峰型特征,受机动车影响比较显著,极小值出现在下午16:00,白天与O3浓度曲线呈负相关;VOCs的平均OH消耗速率常数约为3.26×10-12cm3.(molecule.s)-1,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约为3.26 mol·mol-1;烯烃对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率最大,芳香烃次之,而烷烃在大气中含量最为丰富,却并不是LOH和OFP主要贡献者;VOCs关键活性组分是乙烯、丙烯、1-丁烯、间,对-二甲苯及异戊二烯等物质;臭氧生成过程处于VOCs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化学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OFP) EKMA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67
19
作者 吕怡兵 宫正宇 +3 位作者 连军 王强 邢核 李国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2003年5—6月和10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蓄水后库区以Ⅲ类水质为主.若考虑粪大肠菌群指标,总体水质以Ⅳ类和劣Ⅴ类为主.三峡库区重金属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3年5—6月和10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蓄水后库区以Ⅲ类水质为主.若考虑粪大肠菌群指标,总体水质以Ⅳ类和劣Ⅴ类为主.三峡库区重金属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但各监测断面Pb含量较高,两期采样Hg含量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三峡库区共检出19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其中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的特定化学物质5种,分别为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4-二氯苯,1,2-二氯苯,六氯丁二烯,但均不超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苯系物较少.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三峡库区水体受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重金属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蓄水前后
下载PDF
上海中心城区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源解析 被引量:74
20
作者 蔡长杰 耿福海 +2 位作者 俞琼 安俊琳 韩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6-934,共9页
2006~2008年夏季在上海徐家汇地区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3h采样(6:00~9:00),共取得72个有效样本.同时,应用PCA/AP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受体模型对大气中VOCs来源进... 2006~2008年夏季在上海徐家汇地区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3h采样(6:00~9:00),共取得72个有效样本.同时,应用PCA/AP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受体模型对大气中VOC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夏季中心城区大气中VOCs主要有5个来源,分别为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燃料挥发(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泄漏和汽油蒸发)、溶剂使用、工业生产和生物质/生物燃料燃烧+海洋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4%、24%、16%、14%、12%.其中,芳香烃主要来自于溶剂使用、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燃料挥发,其分担率分别为35%、26%、22%、17%.烯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和燃料挥发,其分担率为49%和40%.烷烃主要来自于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使用,其分担率分别为45%、32%、12%.模拟结果和已知源成分谱符合较好,说明PCA/APCS受体模型源解析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PCA/APCS受体模型 源解析 源成分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