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VHF/VLF辐射特征观测和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祝宝友
马明
陶善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分析了合肥地区负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过程产生的VLF大双极性脉冲序列及其同步的VHF爆发特征。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极性通常与后面的回击极性相同,相邻大脉冲之间的平均间隔为160μs,大脉冲序列持续时间平均为2.2ms。云闪初始击穿的...
分析了合肥地区负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过程产生的VLF大双极性脉冲序列及其同步的VHF爆发特征。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极性通常与后面的回击极性相同,相邻大脉冲之间的平均间隔为160μs,大脉冲序列持续时间平均为2.2ms。云闪初始击穿的大双极性脉冲序列由正极性大脉冲开始,相邻脉冲间隔时间平均为1.3ms,平均持续时间为11.5ms,明显区别于地闪中的情况。显著的VHF爆发几乎在大双极性脉冲序列出现的同时启动,它与VLF大脉冲一起是初始击穿过程中一种最强烈的特征性事件,在合肥地区出现频率极高。地闪初始击穿期间VHF包络(观测系统带宽100kHz)呈现准连续特征,而云闪初始击穿期间VHF包络则呈现分立特征,显示两者VHF辐射爆发的特征有所不同。初始击穿期间VLF大脉冲辐射与VHF爆发之间是相关的,但是二者强度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大小对应关系。同时分析了合肥地区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活动相对于地闪回击的一些特征,序列中最大脉冲幅度与随后的首次回击幅度之比平均为0.43,有94%的初始击穿在首次回击启动前40ms内出现第一个可以辨别的VLF脉冲(105例的平均结果是21.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闪
地闪
初始击穿
vlf
/
vhf
辐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闪电VLF/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及其现场实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亦风
祝宝友
陶善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简要描述了闪电VLF/ 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软件设计以及现场实验等情况, 并对系统观测到的一次云地闪电和一次云内闪电的过程VLF/VHF辐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 初步分析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有趣的新现...
简要描述了闪电VLF/ 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软件设计以及现场实验等情况, 并对系统观测到的一次云地闪电和一次云内闪电的过程VLF/VHF辐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 初步分析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有趣的新现象: (1)无论云闪还是地闪都以一个间歇性的大双极性脉冲列为启动标志, 并伴随强烈的VHF辐射。云闪和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波形特征明显不同。(2)地闪的云内放电以及云闪放电都产生一类特征性的VLF辐射, 该辐射表现为一个脉冲半宽3~4 μs、 出现频率105个·s-1的快脉冲列。该过程同时伴随明显的VHF辐射。(3)回击主峰期间VHF辐射相当微弱。闪电过程中最强的VHF辐射起源于以下云内放电过程: (a) 云闪和地闪的初始击穿过程; (b) 云内K过程和c回击主峰后100~250 μs期间的云内放电。上述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了本系统在闪电放电物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vlf
/
vhf
辐射
数据采集
放电过程分析
雷电放电
辐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VHF/VLF辐射特征观测和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祝宝友
马明
陶善昌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 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5252)资助
文摘
分析了合肥地区负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过程产生的VLF大双极性脉冲序列及其同步的VHF爆发特征。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极性通常与后面的回击极性相同,相邻大脉冲之间的平均间隔为160μs,大脉冲序列持续时间平均为2.2ms。云闪初始击穿的大双极性脉冲序列由正极性大脉冲开始,相邻脉冲间隔时间平均为1.3ms,平均持续时间为11.5ms,明显区别于地闪中的情况。显著的VHF爆发几乎在大双极性脉冲序列出现的同时启动,它与VLF大脉冲一起是初始击穿过程中一种最强烈的特征性事件,在合肥地区出现频率极高。地闪初始击穿期间VHF包络(观测系统带宽100kHz)呈现准连续特征,而云闪初始击穿期间VHF包络则呈现分立特征,显示两者VHF辐射爆发的特征有所不同。初始击穿期间VLF大脉冲辐射与VHF爆发之间是相关的,但是二者强度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大小对应关系。同时分析了合肥地区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活动相对于地闪回击的一些特征,序列中最大脉冲幅度与随后的首次回击幅度之比平均为0.43,有94%的初始击穿在首次回击启动前40ms内出现第一个可以辨别的VLF脉冲(105例的平均结果是21.5ms)。
关键词
云闪
地闪
初始击穿
vlf
/
vhf
辐射
Keywords
Intracloud flash
Cloud-to-ground flash
Preliminary breakdown
vlf
/
vhf
radiation
分类号
P427.3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闪电VLF/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及其现场实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亦风
祝宝友
陶善昌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5252)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201)共同资助
文摘
简要描述了闪电VLF/ 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软件设计以及现场实验等情况, 并对系统观测到的一次云地闪电和一次云内闪电的过程VLF/VHF辐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 初步分析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有趣的新现象: (1)无论云闪还是地闪都以一个间歇性的大双极性脉冲列为启动标志, 并伴随强烈的VHF辐射。云闪和地闪初始击穿大脉冲序列波形特征明显不同。(2)地闪的云内放电以及云闪放电都产生一类特征性的VLF辐射, 该辐射表现为一个脉冲半宽3~4 μs、 出现频率105个·s-1的快脉冲列。该过程同时伴随明显的VHF辐射。(3)回击主峰期间VHF辐射相当微弱。闪电过程中最强的VHF辐射起源于以下云内放电过程: (a) 云闪和地闪的初始击穿过程; (b) 云内K过程和c回击主峰后100~250 μs期间的云内放电。上述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了本系统在闪电放电物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闪电
vlf
/
vhf
辐射
数据采集
放电过程分析
雷电放电
辐射
Keywords
Lightning
vlf
/
vhf
radiation
Bulky data acquisition
Discharge process analysis
分类号
P427.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闪和云闪初始击穿VHF/VLF辐射特征观测和比较
祝宝友
马明
陶善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闪电VLF/VHF信号大容量采集系统及其现场实验
刘亦风
祝宝友
陶善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