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特性的V3V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鲍苏洋 周勇军 +2 位作者 王璐璐 辛伟 陶兰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80-4586,共7页
用体三维速度测量技术(volumetric three-component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V3V)实验研究了涡轮桨搅拌槽内桨叶附近流场。通过速度数据得到三维流场特性,确定尾涡三维结构;分析了叶片后方30°截面轴向、径向和环向速度沿径向... 用体三维速度测量技术(volumetric three-component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V3V)实验研究了涡轮桨搅拌槽内桨叶附近流场。通过速度数据得到三维流场特性,确定尾涡三维结构;分析了叶片后方30°截面轴向、径向和环向速度沿径向分布规律;对比了V3V和2D-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径向和轴向速度,发现速度分布吻合较好,特别是尾涡所在的射流区。用2D-PIV方法对尾涡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受流体自由液面影响,尾涡轨迹向上倾斜,并与水平方向成10°,上、下尾涡运动轨迹不对称,下尾涡运动比上尾涡稍快,衰减亦较快,这与V3V实验结果一致;叶片后方60°尾涡依然清晰可见。用V3V和2D-PIV方法对桨叶附近湍流各向同性假设进行了分析,发现桨叶区和尾涡所在位置湍动能被各向同性假设近似法高估了25%~33%,桨叶区和尾涡所在位置趋向于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3v PIv 尾涡 涡轮桨 流场 各向同性
下载PDF
涡轮桨搅拌槽内湍流特性的V3V实验及大涡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施乃进 周勇军 +2 位作者 鲍苏洋 辛伟 陶兰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69-4078,共10页
分别用体三维速度测量技术(volumetric three-component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V3V)和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对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进行研究,发现在完全湍流状态下,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的量纲1相平均速度及湍动能... 分别用体三维速度测量技术(volumetric three-component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V3V)和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对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进行研究,发现在完全湍流状态下,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的量纲1相平均速度及湍动能分布同Reynolds数无关。用V3V方法实现了Rushton桨叶附近三维流场的重构;探讨尾涡的三维结构及运动规律;分析了叶片后方30°截面轴向、径向和环向速度沿径向分布规律。用V3V实验结果对比了2D-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数据中的尾涡涡对位置和涡量,涡对位置吻合度较好,但2D-PIV中涡量较V3V小37.5%;通过大涡模拟得到完整的尾涡结构,发现在叶片上边缘后侧存在一个和尾涡形成方式相同但不成对出现的涡结构;将大涡模拟结果和2D-PIV及V3V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大涡模拟在速度分布及尾涡运动轨迹方面均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大涡模拟能较好地预测涡轮桨搅拌槽内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3v PIv 大涡模拟 尾涡 涡轮桨
下载PDF
喷管流场V3V试验示踪粒子特性研究
3
作者 盛超 叶喜辉 +2 位作者 于忠强 滕状 白春雨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采用体3维测试系统(V3V)试验研究了拉伐尔喷管出口的速度场。为了选择适合V3V试验测量气流流场的示踪粒子,对3种不同物理属性的固体微粒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径为5~10μm,对于激光散射性太差,粒子亮度较弱,在V3V处理软件... 采用体3维测试系统(V3V)试验研究了拉伐尔喷管出口的速度场。为了选择适合V3V试验测量气流流场的示踪粒子,对3种不同物理属性的固体微粒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粒径为5~10μm,对于激光散射性太差,粒子亮度较弱,在V3V处理软件识别时粒子匹配不成功;滑石粉和聚苯乙烯的粒径分别为20~25μm和30~35μm,在V3V软件处理4副图片时的粒子匹配率分别为30%和40%,试验得到的速度场与理论计算值误差分别约为2%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维测试系统 示踪粒子 跟随性 速度场 喷管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基于PIV/V3V技术的100 MW熔盐泵内部流动可视化测量
4
作者 王珊珊 金洁 +3 位作者 陆佳铭 孙佳昱 姜正源 胡永海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10期69-73,共5页
以100 MW等级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泵为研究对象,采用PIV/V3V技术对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测量,基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三维(3D3C)测量技术,构建体三维测量系统和测试平台,设计了100 MW等级光热电站熔盐泵缩放0.5倍模型泵。基于自主专... 以100 MW等级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泵为研究对象,采用PIV/V3V技术对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测量,基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三维(3D3C)测量技术,构建体三维测量系统和测试平台,设计了100 MW等级光热电站熔盐泵缩放0.5倍模型泵。基于自主专利技术的三维体流场测试标定方法,首次得到100 MW熔盐泵叶轮流道内部三维流场结构,并提取了叶轮单流道S2流面体内部和涡量值,通过对叶轮流道内速度分布与涡量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在偏工况运行时,叶轮流道内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离涡现象,三维可视化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熔盐泵 100 MW等级 PIv/v3v 叶轮 三维可视化测量 涡量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和V3-V4及测序深度对油藏细菌菌群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明艳 马嘉晗 +3 位作者 李瑜 刘文霞 秦鸿娟 高配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背景】16S rRNA基因测序是当前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的重要手段。【目的】揭示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515-806)和V3-V4(338-806)及测序深度(1-2万条和10万条)对油藏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所用油水样细... 【背景】16S rRNA基因测序是当前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的重要手段。【目的】揭示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515-806)和V3-V4(338-806)及测序深度(1-2万条和10万条)对油藏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所用油水样细菌16SrRNA基因拷贝数为(6.51±0.56)×108/L,16SrRNA基因V4区测序使用IlluminaMiSeqPE250测序平台,V3-V4区测序使用MiSeqPE300测序平台。【结果】测序深度达到1-2万条时,V4和V3-V4区测序文库覆盖率均达到99.6%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V4区测序深度为1-2万和10万时,菌群α多样性指数受测序深度影响不显著;与V4区测序相比,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3-V4区测序获得的菌群α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V4测序1-2万与10万获得的菌群中几乎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类群;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4与V3-V4测序相比,优势微生物类群Epsilonproteobacteria(51.37%:64.23%)和Deltaproteobacteria(17.96%:11.40%)相对丰度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测序深度达到一定水平,增加测序深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菌群α多样性指数,对菌群β多样性分析的影响十分有限;同一测序深度下,V4区与V3-V4区测序获得的细菌菌群α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部分优势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测序读长的提升和测序成本降低,与V4区测序相比,V3-V4区测序在更低的测序深度下文库覆盖率更高,可提供更多用于反映物种亲缘关系的16S rRNA碱基信息,本文认为V3-V4区测序可作为当下菌群分析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细菌 16S rRNA v4 v3-v4 MiSeq测序
原文传递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dentifies salivary microbiota in Chinese caries-fre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primary dentition
6
作者 Lei XU Zhifang WU +4 位作者 Yuan WANG Sa WANG Chang SHU Zhuhui DUAN Shuli DE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85-294,共10页
Objectives:The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salivary microbiota in caries-free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Methods:Saliv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35 caries-free preschool children(18 bo... Objectives:The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salivary microbiota in caries-free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Methods:Saliv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35 caries-free preschool children(18 boys and 17 girls)with primary dentition,and 16 S ribosomal DNA(r DNA)V3–V4 hypervariable regions of the microorganisms were analyzed using Illumina MiSeq.Results:At 97%similarity level,all of these reads were clustered into 334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Among these,five phyl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and Candidate division TM7)and13 genera(Streptococcus,Rothia,Granulicatella,Prevotella,Enterobacter,Veillonella,Neisseria,Staphylococcus,Janthinobacterium,Pseudomonas,Brevundimonas,Devosia,and Gemella)were the most dominant,constituting 99.4%and 89.9%of the salivary microbiota,respectively.The core salivary microbiome comprised nine genera(Actinomyces,Capnocytophaga,Gemella,Granulicatella,Lachnoanaerobaculum,Neisseria,Porphyromonas,Rothia,and Streptococcus).Analysi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revealed a similar patter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The difference i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etween them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Neisseria(P=0.023).Furthermore,functional prediction revealed that the most abundant genes were related to 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Conclusions:Our results revealed 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salivary microbiota in caries-free preschool children,with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Identity of the core microbiome,coupled with prediction of gene function,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oral microbiota in cariesfree populations and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for associating salivary microecology and or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ry microbiota Caries-free Preschool children Primary dentition Illumina MiSeq 16S rDNA v3-v4 hypervariable regions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DNA V4与V3-V4可变区高通量测序对浓香型白酒窖泥菌群组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艳丽 张会敏 +6 位作者 孟雅静 周庆伍 梁金辉 袁志强 刘国英 何宏魁 李安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4,共8页
本研究分别对新老窖泥样本的16S rDNA V4和V3-V4区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比较了测序的群落多样性参数、NMDS聚类与优势门/属的相对丰度。V4区的OTUs数目(264~639)显著低于V3-V4区(459~1123);V4区的Shannon指数在新、老池壁泥中(2.47、... 本研究分别对新老窖泥样本的16S rDNA V4和V3-V4区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比较了测序的群落多样性参数、NMDS聚类与优势门/属的相对丰度。V4区的OTUs数目(264~639)显著低于V3-V4区(459~1123);V4区的Shannon指数在新、老池壁泥中(2.47、5.02)显著低于V3-V4区(3.33、6.46),而在新(4.98 vs 5.98)、老(5.64 vs 5.39)池底泥样本中无显著差异(p>0.05);V4区的Chao1指数在新池底泥(2455 vs 1358)、新池壁泥(1326 vs 504)和老池底泥(3475 vs 1260)中显著高于V3~V4区,在老池壁泥中无显著差异(1915 vs 1312)(p>0.05)。两个可变区的测序对NMDS聚类规律无影响。热图聚类结果显示,两个可变区的优势门/属的相对丰度很接近,V4区在属水平上更容易区分老窖池的池底泥。与V3-V4区相比,V4区更利于区分池壁泥与池底泥,且可以检测出甲烷菌的含量,更有利于窖泥菌群组成分析。本研究为16S rDNA高通量测序中V3-V4区与V4区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窖泥菌群 v4区 v3~v4区
下载PDF
我国云南瑞丽市区HIV感染者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滕智平 朱托夫 +2 位作者 段一娟 张家鹏 曾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1990~1993年,开始在云南瑞丽地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的人群中分离淋巴细胞,并对HIV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毒株亚型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流行的病毒属于那个亚型以便研制适用于流行区的HIV疫苗。分析结果表明... 1990~1993年,开始在云南瑞丽地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的人群中分离淋巴细胞,并对HIV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毒株亚型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流行的病毒属于那个亚型以便研制适用于流行区的HIV疫苗。分析结果表明:用云南瑞丽地区HIV毒株的envV3-V5区序列与国际各亚型同源性作比较,主要毒株属于HIV-1B亚型[1]。为了监测该地区的HIV毒株的变异情况和追踪该毒株与其它毒株的亲缘关系,1994年10月又在同一地区从静脉注射毒品的感染HIV人群中采样分离淋巴细胞。对env.gp120基因采用套式PCR扩增、ssHMA、(singlrestrandheteroduplexmobioityassay)分析、V3-V5区序列作比较,发现在1990年和1993年属于B亚型的基础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6个样品的分析结果是:B亚型13例,C亚型8例,24例多重感染者,即感染B亚型又感染C亚型。另外1例属于三重感染,在感染B和C亚型的基础上又感染另一亚型。其余1例从电泳行为分析既非C亚型又非B亚型尚有待进一步测序列分析。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我国云南瑞丽地区吸毒感染的HIV-1亚型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型 env-v3-v5 套式PCR ssHMA
下载PDF
正常人V_3R-V_6R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琦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 :总结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规律。方法 :测量分析 3 0 0名正常人V3 R、V4R、V5R、V6R心电图。结果 :V3 R -V6R均呈rS型占 3 0 .67% ;均呈QS型占 3 .3 3 % ;QS逐导联减小并出现终末r’波且递增占 2 % ;rS演变成rSr’型、q(Q )r型占 ... 目的 :总结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规律。方法 :测量分析 3 0 0名正常人V3 R、V4R、V5R、V6R心电图。结果 :V3 R -V6R均呈rS型占 3 0 .67% ;均呈QS型占 3 .3 3 % ;QS逐导联减小并出现终末r’波且递增占 2 % ;rS演变成rSr’型、q(Q )r型占 64 %。QRS振幅随年龄增大而减小。ST段无降低 ,V3 R、V4R可抬高 ,振幅≤ 0 .1mv ,抬高率及振幅V3 R>V4R。V3 R -V4RT波均倒置占 68.3 3 % ,由直立—倒置趋势的占 3 0 % ,均直立占 0 .67% ,均双相占 0 .1% ,无 1例由倒置—直立。结论 :V3 R -V6R有r、s波依次递减 ,r’依次递增 ,当r波减小至消失时 ,q(Q)波依次递增的趋势。ST段降低或抬高 >0 .1mv为异常。T波以倒置为主 ,正常变化从直立—倒置 ,反之为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v3R-v6R心电图 QRS波 ST段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22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建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右室梗塞 心电图v3R-v8R STⅢ/Ⅱ
下载PDF
标准12导联心电图联合右侧胸前导联15导联心电图诊断早期急性肺栓塞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江涛 滑立伟 +2 位作者 席瑞军 梁秀玲 张春光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联合右侧胸前导联(V3R、V4R、V5R)15导联心电图在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12导联心... 目的:探讨标准12导联心电图联合右侧胸前导联(V3R、V4R、V5R)15导联心电图在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做右侧胸前导联(V3R、V4R、V5R)15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早期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效果。结果:在72例疑似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确诊36例,其中高危肺栓塞患者12例;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观察组诊断出高危肺栓塞患者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3,χ^(2)=9.882;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9,P<0.05)。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联合右侧胸前导联(V3R、V4R、V5R)15导联心电图在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中诊断率高,能够识别高危肺栓塞,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12导联心电图 侧胸前导联(v3R、v4R、v5R)15导联心电图 早期急性肺栓塞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两个可变区对反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物种鉴定能力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国洋 王景 +2 位作者 赵立平 张晓君 张梦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目前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开展的人类肠道元基因组学研究已成为微生物学乃至整个生物学中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学科方向。现阶段绝大部分以肠道菌群为靶标的研究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可变区测序。本研究关注的是测序技术发展使得序列的... 目的目前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开展的人类肠道元基因组学研究已成为微生物学乃至整个生物学中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学科方向。现阶段绝大部分以肠道菌群为靶标的研究主要基于16S rRNA基因可变区测序。本研究关注的是测序技术发展使得序列的读长能力延长后,选择16S rRNA基因V1-V3区与V3-V5区进行测序所反映的多样性与物种组成信息的异同点。方法以两个真实的16S rRNA基因全长Sanger测序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V1-V3和V3-V5两种片段进行了模拟数据的分析,将它们分别与16S rRNA基因的全长片段在OTU多样性水平和物种组成信息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V1-V3区在OTU多样性上较V3-V5区更为接近全长序列;在物种组成表现上,两个可变区鉴定出的大部分的属的丰度与全长序列分析结果一致,但是各自有少数属的丰度结果与全长序列丰度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在多样性分析上,选择V1-V3区片段能得到与全长更为接近的结果;而具体到菌种的组成分析中,V1-V3区和V3-V5区都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4焦磷酸测序 16S RRNA基因 v1-v3可变区 v3-v5可变区
原文传递
适用于二代测序技术的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佩 岳巧云 +3 位作者 刘德星 陈利伟 邱德义 何秋星 《检验检疫学刊》 2018年第2期55-60,29,共7页
为建立用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最适细菌DNA提取方法。分别用磁珠法、热裂解法、试剂盒法(有溶菌酶处理和无溶菌酶处理)、超声波法、超声+热裂解法共6种方法提取等量混合的细菌DNA,特异性扩增其16S r RNA的V3-V4高变区基因,经二代测序并分析... 为建立用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最适细菌DNA提取方法。分别用磁珠法、热裂解法、试剂盒法(有溶菌酶处理和无溶菌酶处理)、超声波法、超声+热裂解法共6种方法提取等量混合的细菌DNA,特异性扩增其16S r RNA的V3-V4高变区基因,经二代测序并分析结果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分布。6种方法的测序结果中,细菌种类鉴定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在磁珠法和试剂盒法(有溶菌酶处理)结果中,不同细菌的含量分布最为接近样品中的真实情况。在6种方法中,磁珠法和试剂盒法(有溶菌酶处理)适合于二代测序技术中混合细菌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技术 细菌DNA提取方法 16S r RNA v3-v4高变区
下载PDF
活化富集对土壤样品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14
作者 姜凯 曹春玲 红雨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地球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仍处于未培养状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新物种资源、新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应用,也有助于对微生物开展生理生化、代谢潜能、演化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活化富集对于自然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至关重要... 地球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仍处于未培养状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新物种资源、新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应用,也有助于对微生物开展生理生化、代谢潜能、演化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活化富集对于自然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土壤样品不同培养基(WB、PJ、WB/10和PJ-M)、不同活化时长(1~29 d)和不同活化条件(有氧和厌氧)对微生物活化富集的影响。发现活化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活化时间的不同会显著影响活化富集后样品的菌群组成。其中,采用营养成分浓度相对较低的培养基(WB/10)、延长活化时长(活化5~29 d)有利于提高活化富集后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CPR等微生物暗物质的活化及检出。对后续微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暗物质的分离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富集 活化时长 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暗物质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秀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采用12导心电图并加做V3R-V6R以及V7-V9导联,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记录分析,用以判断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心电图检测,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指标做定量分析... 目的采用12导心电图并加做V3R-V6R以及V7-V9导联,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记录分析,用以判断心电图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心电图检测,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指标做定量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梗死者180例,其中左前壁心肌梗死58例,左室下壁心肌梗死27例,单纯的右室心肌梗死95例。结论心电图可发现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定位检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心肌梗死 v3R-v6R v7-v9 诊断
下载PDF
口腔念珠菌白斑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静萍 罗海燕 高岩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研究口腔念珠菌白斑 (oralcandidalleukoplakia ,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炎症、癌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9例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OCL单纯增生、轻... 目的 研究口腔念珠菌白斑 (oralcandidalleukoplakia ,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炎症、癌变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9例OCL上皮中CD44H、CD44v3和CD44v6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OCL单纯增生、轻度异常增生上皮有CD44H、CD44v3和CD44v6的强阳性表达 ;重度异常增生上皮全部出现低表达 ,与对照组非白念白斑一致 ;形成微脓肿或炎症密集区的上皮出现低表达。结论 口腔念珠菌白斑伴上皮重度异常增生者CD44H、CD44v3及CD44v6表达下降 ,可能与癌变有关 ;炎症明显区域CD4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血斑 CD44H CD44v3 CD44v6
下载PDF
胃组织微生物群系高通量测序研究中去除宿主DNA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珮 张晨虹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5-735,共11页
在组织共生微生物群系的研究中,组织样本中微生物细胞比例远低于宿主细胞,导致高通量测序数据中属于微生物的序列比例很低,不足以准确反映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本文比较了HostZEROTM Microbial DNA Kit(ZYM)和NEBNext mircobiome DNA e... 在组织共生微生物群系的研究中,组织样本中微生物细胞比例远低于宿主细胞,导致高通量测序数据中属于微生物的序列比例很低,不足以准确反映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本文比较了HostZEROTM Microbial DNA Kit(ZYM)和NEBNext mircobiome DNA enrichment kit(NEB)两款商用DNA提取试剂盒、16S r RNA基因V3-V4高变区测序文库构建过程中的巢式PCR(NES)和扩增产物切胶回收(GEL)四种方法.与未经去除宿主DNA的方法相比,四种方法都使胃组织样本测序结果中细菌序列占比显著增加.NES和ZYM明显改变了纯菌菌株混合样本和胃组织样本菌群的组成;NEB未对菌株混合样本菌群组成造成明显影响,但对胃组织样本菌群结构影响大;只有GEL方法对样本菌群结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GEL方法能够去除大部分宿主DNA又对菌群组成影响最小,这为研究组织微生物群系时减少测序数据中宿主DNA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组织微生物群系 DNA提取及建库 去除宿主DNA 16S rRNA v3-v4区测序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V_3~V_6导联间隔q波临床特征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勇娟 丁凌云 +1 位作者 李冬波 吴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8-750,共3页
目的:归纳总结常规体检人群V3、V4导联间隔q波和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use心电网络系统的数据库分析7 801例体检人群的常规心电图12SL原始数据,统计V3、V4导联间隔q波和V4-V6导联间隔... 目的:归纳总结常规体检人群V3、V4导联间隔q波和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use心电网络系统的数据库分析7 801例体检人群的常规心电图12SL原始数据,统计V3、V4导联间隔q波和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并选取其中V4导联存在q波的人群(V4q人群)543例,分析该人群V3导联间隔q波与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常规体检人群V3、V4导联间隔q波及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1.62%、6.96%、1.33%。40岁及以上V4q人群(B组)V3导联间隔q波及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发生率明显大于40岁以下V4q人群(A组)(27.1%︰18.8%,25%︰12.5%,P〈0.05),而V4导联间隔q波的时限B组却明显小于A组[(16.13±4.1)ms︰(17.15±4.3)ms,P〈0.01]。V4、V5、V6导联间隔q波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187、-0.188、-0.144,均P〈0.01)。结论:体检人群V3导联间隔q波发生率明显小于V4导联,V3导联间隔q波及V4-V6导联间隔q波递增不良发生率在40岁及以上人群明显增加,V4-V6导联间隔q波时限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3-v6导联 间隔q波 临床特征 体检人群
原文传递
V_1与V_(3R)~V_(6R)导联QRS波群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江雪玲 潘大明 《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正常QRS波群的内在规律。方法观察220例健康大学生常规12导联和V3R~V6R导联心电图,分析V1QRS波群呈不同形态时V3R~V6R导联QRS形态和q波时间、电压及q/R比值。结果V3R~V6R与V1QRS形态相似率逐导联降低;V3R~V6Rq及QS... 目的探讨右胸导联正常QRS波群的内在规律。方法观察220例健康大学生常规12导联和V3R~V6R导联心电图,分析V1QRS波群呈不同形态时V3R~V6R导联QRS形态和q波时间、电压及q/R比值。结果V3R~V6R与V1QRS形态相似率逐导联降低;V3R~V6Rq及QS波出现率逐导联增高(1.82%、6.82%、23.64%、47.27%);V1呈Rs时V3R、V4R无q或QS波,V1呈QS时V3R、V4R均呈QS型;V3R、V4R或V5R出现q或QS波,则其右侧导联也出现q或QS波(即不会单个导联出现q或QS波);V3R~V6Rq波时间<0.04s,q/R比值可>1/4。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可出现q或QS波,孤立导联的q或QS波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v1导联 v3R-v6R导联 QRS波群 相关性
下载PDF
CD44v3及CD44v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莉 穆森 +4 位作者 齐迹 彭旭霞 曹潇方 裴路 张瑞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3及CD44v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OSCC组织中CD44v9的表达和42例OSCC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在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3在原发灶及转移灶(淋...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v3及CD44v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OSCC组织中CD44v9的表达和42例OSCC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在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3在原发灶及转移灶(淋巴结内)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3及CD44v9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也随之减少。CD44v3和CD44v9的表达在部位、发生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4v3在OSCC的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CD44v3 CD44v9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