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模仿者》是维.苏.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有关第三世界政治的后殖民小说,涉及后殖民文学的多重深刻主题思想:模仿、身份、流亡、种族冲突、前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等等。小说不仅再现了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 《模仿者》是维.苏.奈保尔的一部重要的有关第三世界政治的后殖民小说,涉及后殖民文学的多重深刻主题思想:模仿、身份、流亡、种族冲突、前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等等。小说不仅再现了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给被殖民者造成难以摆脱的殖民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扭曲和人格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模仿者》 后殖民文学 多重主题
下载PDF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守仁 方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之旅”中,奈保尔以后殖民社会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想象与纪实为写作手段,以尖锐的批评为写作目的。他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呈现为虚构作品日渐衰落与非虚构写作日益加强的过程。虽然其右翼立场决定了...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之旅”中,奈保尔以后殖民社会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想象与纪实为写作手段,以尖锐的批评为写作目的。他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呈现为虚构作品日渐衰落与非虚构写作日益加强的过程。虽然其右翼立场决定了他的写作难免失之偏颇,但是他的作品也确实展示了后殖民社会的部分真相,使之成为在当今西方知识界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奈保尔 想象 纪实 批评
原文传递
奈保尔与后殖民文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昕 张冬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86,97,共5页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他复杂的身份背景、寻找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方面的难题,都反映在其作品中。其作品《米格尔大街》展示了后殖民地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反映了后殖民地人对个人独立与身份的追...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他复杂的身份背景、寻找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方面的难题,都反映在其作品中。其作品《米格尔大街》展示了后殖民地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反映了后殖民地人对个人独立与身份的追求。在多部作品中,奈保尔以犀利的笔锋描述了殖民地制度带来的恶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文学 v.S.奈保尔 殖民主义 小说 人物塑造 《米格尔大街》 《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
下载PDF
奈保尔与殖民认同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旭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共7页
奈保尔崇尚英国文化,认为英国文化是普世文明,赞成其在全世界扩张。这种殖民认同的价值观在奈保尔的文学作品里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帝国塑造的"殖民主义空间政治学"的认同;二是其作品中普遍存在"去革命化"叙述。奈保尔殖民认同... 奈保尔崇尚英国文化,认为英国文化是普世文明,赞成其在全世界扩张。这种殖民认同的价值观在奈保尔的文学作品里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帝国塑造的"殖民主义空间政治学"的认同;二是其作品中普遍存在"去革命化"叙述。奈保尔殖民认同的价值观,一方面造成了作家的"自我伤害"情结,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作家对殖民地革命运动必然性和革命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殖民认同 空间政治 去革命
原文传递
“林勃”状态中父与子的寻家之旅——解读奈保尔的小说《半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雪 《北方论丛》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探讨的焦点。奈保尔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影响的特殊身份使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半生》继续他一贯的主题 ,移位的生存状态、身份的失却、以及随之而来的疏离感 ,讲述了处于“林勃”状态中的父与子 ,寻找...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探讨的焦点。奈保尔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影响的特殊身份使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半生》继续他一贯的主题 ,移位的生存状态、身份的失却、以及随之而来的疏离感 ,讲述了处于“林勃”状态中的父与子 ,寻找家园、寻找身份、寻找归属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半生》 后殖民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从《父子之间》看早期生活对奈保尔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梅晓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父子之间:家庭书信集》为我们研究奈保尔提供了最为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这部家庭书信集,揭示出作家少年时代特立尼达生活的"文化悬挂",青年时代留学英伦经历的"文化祛根",以及父亲在文学上对儿子的影响... 《父子之间:家庭书信集》为我们研究奈保尔提供了最为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这部家庭书信集,揭示出作家少年时代特立尼达生活的"文化悬挂",青年时代留学英伦经历的"文化祛根",以及父亲在文学上对儿子的影响;所有这些对于奈保尔精神气质和文学理念的初步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家后来的"文化无根"状态,与这一时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对这部书信集的研究,是全面了解奈保尔的必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文化悬挂 文化祛根 文化置换
下载PDF
V. S.奈保尔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后殖民文学代表作家V. S.奈保尔的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模仿者》《游击队员》《河湾》等小说为主要分析对象,揭示其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关键词 v.S.奈保尔 小说 自然主义倾向
下载PDF
“房子”与“身份”——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8
作者 林宛莹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32-40,共9页
奈保尔的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书写了主人公毕司沃斯终生追求“房子”的奇特现象。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了小说中主人公毕司沃斯追求“房子”的原因,揭示了毕司沃斯追求“房子”与“身份”探寻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认... 奈保尔的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书写了主人公毕司沃斯终生追求“房子”的奇特现象。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了小说中主人公毕司沃斯追求“房子”的原因,揭示了毕司沃斯追求“房子”与“身份”探寻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认为,毕司沃斯试图通过获得房子来确立自己作为儿子、女婿、丈夫和父亲的伦理身份,从而实现他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在这一意义上,小说中通过揭示“房子”与“身份”的关系也展现了空间的伦理意义。通过对空间伦理的关注,本文强调了小说中的“房子”不仅仅是房子,它在本质的意义上具有“独立自主”“个人尊严”“人生成就”“责任与义务”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身份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奈保尔作品中的“模仿”主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雷艳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论文探讨了奈保尔三篇有关西印度群岛的作品中的模仿主题。奈保尔在其作品中揭示了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所陷入的困境。奈保尔认为,这些国家在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后,不顾自己具体国情,一味模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 论文探讨了奈保尔三篇有关西印度群岛的作品中的模仿主题。奈保尔在其作品中揭示了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的西印度群岛国家所陷入的困境。奈保尔认为,这些国家在其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后,不顾自己具体国情,一味模仿西方宗主国的政治理念、偏见和具体措施。一部分后殖民主义理论认为被殖民者可以通过模仿复制宗主国和白人世界来颠覆殖民统治。但在奈保尔的作品中,读者可发现这些模仿是多么可笑和不切实际。论文由此指出了后殖民理论中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苏·奈保尔 《权利?》 《中间通道》 《故颦人》 "模仿"主题 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非洲的假面剧》中的非洲真相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皓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借用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尤其是霍米·巴巴的矛盾、杂糅概念,文章对《非洲的假面剧》进行了文本细读,认为奈保尔在该作品中突破了东方主义中西方与第三世界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书写了一个杂糅的、矛盾的非洲形象,反映出殖民时代结... 借用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尤其是霍米·巴巴的矛盾、杂糅概念,文章对《非洲的假面剧》进行了文本细读,认为奈保尔在该作品中突破了东方主义中西方与第三世界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书写了一个杂糅的、矛盾的非洲形象,反映出殖民时代结束以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虽然奈保尔宣称他遵循自己的直觉旨在描写真实的世界,但是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英国作家,奈保尔摆脱不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影响。奈保尔仍以西方的视角凝视第三世界,殖民思想仍然左右着他笔下的非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非洲假面剧 非洲形象 杂糅 矛盾
下载PDF
充满情感厚度的自我剖析——V.S.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空间叙事
11
作者 刘须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7-125,共9页
在《抵达之谜》中,V.S.奈保尔将全书的主题隐藏于叙事中,创作出引发多种阐释的“抵达之谜”。通过对社会和世界变迁的质询和思考,借助非线性的空间书写,奈保尔揭示了作为“精神之地”“花园”的多重意义。通过对“栖居之地”“庄园”和... 在《抵达之谜》中,V.S.奈保尔将全书的主题隐藏于叙事中,创作出引发多种阐释的“抵达之谜”。通过对社会和世界变迁的质询和思考,借助非线性的空间书写,奈保尔揭示了作为“精神之地”“花园”的多重意义。通过对“栖居之地”“庄园”和“小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空间的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绘制了居住者的心理地图和意识空间。植根于各种细腻的外部景观描写中的,以及叙述者与新世界的情感和精神的碰撞、对旧世界的留念与反思中的,是作家对身份充满情感厚度的自我剖析和对生命和人的存在的“顿悟”。所谓“抵达”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抵达”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奈保尔 《抵达之谜》 空间叙事 自我剖析
下载PDF
“奈保尔谬误”的再审视——以《河湾》中的后殖民书写为例
12
作者 华雨晨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作为后殖民文学经典的《河湾》,集中体现了文学评介中“奈保尔谬误”的争议与矛盾。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双重视界”理论对小说叙事者萨林姆进行观照,客观审视非洲去殖民化运动中殖民帝国与民族国家双重欲望的交错,展现出一种审... 作为后殖民文学经典的《河湾》,集中体现了文学评介中“奈保尔谬误”的争议与矛盾。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双重视界”理论对小说叙事者萨林姆进行观照,客观审视非洲去殖民化运动中殖民帝国与民族国家双重欲望的交错,展现出一种审慎的文学伦理距离。在文化混杂的后殖民社会,这种边缘性视野突破了用单一眼光看待事物的霸道方式,避免了两极对立和二元分割的狭隘手段,具备一种本土世界主义的关怀,成为重构“奈保尔谬误”,反思作家后殖民书写的一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湾》 v.S.奈保尔 霍米·巴巴 双重视界 后殖民
原文传递
V.S.奈保尔:无法弃绝的特立尼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春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4-68,共5页
国内外文学批评界流行一个观点:V.S.奈保尔文化"无根",是印度文化与英国文化共同孕育了奈保尔的文学成就。其实,这种观点忽略了作家受到的特立尼达文化影响。事实上,奈保尔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家的出生地文学书写。... 国内外文学批评界流行一个观点:V.S.奈保尔文化"无根",是印度文化与英国文化共同孕育了奈保尔的文学成就。其实,这种观点忽略了作家受到的特立尼达文化影响。事实上,奈保尔的文学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家的出生地文学书写。所谓文化"无根",实际是奈保尔文化身份复杂性的表现,而奈保尔文化身份复杂性根源于其出生地特立尼达文化的无根性和杂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条保尔 特赢尼达 无根性 杂糅性
下载PDF
V.S.奈保尔“旅行人格”的形成探析
14
作者 赵飒飒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5-90,共6页
通过分析奈保尔旅行背后的多种影响因素,认为他特殊的童年经历、探索缺失历史的需要及阶级认同的需要、现实生活和写作及对存在的哲学思考带来的焦虑驱使奈保尔无数次踏上旅途,并塑造了其“旅行人格”。认为这种人格体现在奈保尔的“外... 通过分析奈保尔旅行背后的多种影响因素,认为他特殊的童年经历、探索缺失历史的需要及阶级认同的需要、现实生活和写作及对存在的哲学思考带来的焦虑驱使奈保尔无数次踏上旅途,并塑造了其“旅行人格”。认为这种人格体现在奈保尔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思维”中,反映了作家人格中的“不稳定性”与“渴望安全”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人格 旅行 v.S.奈保尔 童年经验
下载PDF
奈保尔:大地上的异乡人——试析《河湾》的移民主题
15
作者 王鹏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奈保尔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移民作家。移民者的身份问题和文化认同问题是他作品中一直关注的主题,他的《河湾》一书充分体现了移民者的无根性和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徒劳追寻。
关键词 奈保尔 《河湾》 认同 移民 他者
下载PDF
奈保尔笔下身份困境中失语他者的主动言说
16
作者 张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受困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奈保尔将作品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人物塑造为种族他者、阶级他者或性别他者,以模式化、机械化的二元对立价值体系作为刻画失语他者的刻板标准。尽管毕司沃斯先生终其一生的建房之旅依旧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吉米... 受困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奈保尔将作品中的有色人种和女性人物塑造为种族他者、阶级他者或性别他者,以模式化、机械化的二元对立价值体系作为刻画失语他者的刻板标准。尽管毕司沃斯先生终其一生的建房之旅依旧充满浓重的悲剧色彩,吉米的激进反抗总使他受困于野蛮与非理性的泥沼,而图尔西夫人与海瑞拉夫人也并不足以掩盖奈保尔一贯的厌女意识,但作家依然肯定了他们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并赋予他们主动言说的权力,使他们短暂地脱离被主体肆意操控的被动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具备自我意志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困境 他者 主动言说 霸权话语 奈保尔
下载PDF
生存与抗争:《抵达之谜》中的女性角色解读
17
作者 张君 汪海燕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以其复杂而矛盾的女性观、传统保守却又具有超时代的特质区别于其他作家。奈保尔在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塑造了“无声中抗争”的布伦达、“有声但无我”的菲利普斯太太以及“有声且自主”的安杰拉三种典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以其复杂而矛盾的女性观、传统保守却又具有超时代的特质区别于其他作家。奈保尔在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塑造了“无声中抗争”的布伦达、“有声但无我”的菲利普斯太太以及“有声且自主”的安杰拉三种典型女性形象。奈保尔将自身的经历与价值观融入这些女性角色的建构中,描绘了她们迥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展现了自身女性观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达之谜》 奈保尔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下载PDF
V.S.奈保尔政治立场略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照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0,共5页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政治立场颇为复杂。依据西方语境中对于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区分,奈保尔既不属于"左派",也不能被划为"右派;"独立的观察视角和作家的使命感使他说出了那些看似"政治上不正...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政治立场颇为复杂。依据西方语境中对于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区分,奈保尔既不属于"左派",也不能被划为"右派;"独立的观察视角和作家的使命感使他说出了那些看似"政治上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话语。与此同时,随着阅历的累积和思想的发展,奈保尔以前的一些激进观点也处于不断的修正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奈保尔 左派 右派 第三世界 普世文明
下载PDF
芭拉蒂·穆克吉的跨文化书写及其对奈保尔的模仿超越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锡南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印裔美国后殖民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从探索第三世界自我流放者的流亡意识,到考察其向移民定居意识的转变过渡,再到探索这种定居意识的扎根,亦即完成自我身份的"文化翻译"和文化定位。某种程度上,穆克... 印裔美国后殖民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从探索第三世界自我流放者的流亡意识,到考察其向移民定居意识的转变过渡,再到探索这种定居意识的扎根,亦即完成自我身份的"文化翻译"和文化定位。某种程度上,穆克吉的跨文化三期书写可以视为对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模仿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拉蒂·穆克吉 v.S.奈保尔 霍米·巴巴 后殖民文学
原文传递
《抵达之谜》的“模仿”主题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祥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共6页
后殖民作家V.S.奈保尔的模仿思想在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得以表现。本文以两位模仿者(皮顿和"我"——奈保尔)为例,解读了小说中的模仿主题的三个特征:对宗主国文化的认同、抵制和颠覆。指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奈保尔的... 后殖民作家V.S.奈保尔的模仿思想在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得以表现。本文以两位模仿者(皮顿和"我"——奈保尔)为例,解读了小说中的模仿主题的三个特征:对宗主国文化的认同、抵制和颠覆。指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奈保尔的模仿思想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奈保尔 《抵达之谜》 模仿 半自传体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