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疫F1-V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顺军 王希良 +3 位作者 李名扬 罗德炎 阳幼荣 马丽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2-155,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pET-11c-F1-V融合表达质粒,从而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方法克隆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的F1基因和V基因,然后将F1基因和V基因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再将F1基因和V基因连接到pET-11c原核表达... 目的通过构建pET-11c-F1-V融合表达质粒,从而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方法克隆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的F1基因和V基因,然后将F1基因和V基因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再将F1基因和V基因连接到pET-11c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ET-11c-F1-V融合表达质粒,并转化到BL21(DE3)大肠杆菌中,进行PCR及双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通过IPTG诱导F1-V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测序结果显示F1基因的碱基序列与Gene-bank(X 61996)完全一致,V基因的碱基序列与Gene-bank(M 26405)相比在564 bp处有一同义突变;SDS-PAGE在Mr约58 000处出现一条蛋白条带,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条带约占全菌体蛋白的25%左右,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Western-Blot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T-11c-F1-V融合表达质粒,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F1基因 v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A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主要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余树芳 魏凡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0,共5页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基因组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4 kb。IAV基因组由8个RNA节段组成,大小从890个碱基到2 341个碱基不等,可编码最多14种蛋白: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聚合酶蛋白(P...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基因组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4 kb。IAV基因组由8个RNA节段组成,大小从890个碱基到2 341个碱基不等,可编码最多14种蛋白: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聚合酶蛋白(PA、PB1和PB2)、核蛋白(NP)、基质蛋白(M1)、离子通道蛋白(M2)和非结构蛋白(NS1、NS2、PA-X和PB2-F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流感病毒 基因组大小 非结构蛋白 负链RNA病毒 基质蛋白 NS1 PB2 v基因
下载PDF
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毒素lukF-PV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筱玲 高玉录 +5 位作者 戴媛媛 沈继龙 付广林 张义勇 鲁怀伟 李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毒素(PVL)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蛋白,由lukF-PV和lukS.PV蛋白组成,编码基因分别为lukF-PV和lukS-PV,双组分在PML形成聚合体,通过细胞打孔机制引发白细胞裂解和凋亡。PVL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呈上... 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毒素(PVL)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毒素蛋白,由lukF-PV和lukS.PV蛋白组成,编码基因分别为lukF-PV和lukS-PV,双组分在PML形成聚合体,通过细胞打孔机制引发白细胞裂解和凋亡。PVL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1999年美国CDC报道4例儿童患者死于PVL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症,其中3例合并坏死性肺炎和(或)脓胸,由此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毒素 原核表达 金黄色葡萄球菌 v基因 克隆 毒素蛋白 美国CDC 坏死性肺炎
原文传递
新城疫病毒F48E9株V基因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放 闫丽辉 +2 位作者 曹殿军 刘培欣 李景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1,共5页
采用PCR方法从鸡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F48E9株P基因重组质粒中扩增出了V 基因全长cDNA,并引进相应的突变位点,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c上,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 采用PCR方法从鸡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F48E9株P基因重组质粒中扩增出了V 基因全长cDNA,并引进相应的突变位点,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c上,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ET-30c-V。将 pET-30c-V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1 mmol/L IPTG 37℃过夜诱导表达,SDS-PAGE 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NDV V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28 ku,与理论值大小相符。将包涵体用8 mol/L脲变性,经Ni-NTA柱纯化,透析复性,得到纯化的V蛋白。用复性后的V蛋白免疫21日龄SPF鸡(300 μg/只),成功制备了抗鸡NDV V蛋白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v基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HCMV基因及其产物在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蓉 黄汉菊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病原体,感染率很高。HCMV的毒力较弱,侵入机体后一般不会使器官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病毒基因易整合到宿主细胞的相关基因,则可阻止或影响后者的复制和表达,最后导致不可逆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常,...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病原体,感染率很高。HCMV的毒力较弱,侵入机体后一般不会使器官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但病毒基因易整合到宿主细胞的相关基因,则可阻止或影响后者的复制和表达,最后导致不可逆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常,同时HCMV是目前发现的基因组成最复杂的人类病毒,其多种基因产物在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就HCMV基因及其产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Mv 基因产物 v基因 感染率 人类巨细胞病毒 宿主细胞 相关基因 病毒基因 人类病毒 基因组成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China/Tib/07株V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虎 马旭升 +3 位作者 付钰广 曾巧英 才学鹏 朱启运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0-1145,共6页
为获得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V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根据GenBank中China/Tib/07株的V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V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V,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 为获得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V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根据GenBank中China/Tib/07株的V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V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V,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和GST亲和树脂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使用0.8mmol/L的IPTG在30℃、130r/min条件下诱导8h后,分子质量约为58ku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状态大量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用含有1m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的GST洗涤缓冲液洗涤8次并用2mmol/L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洗脱缓冲液洗脱时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且此融合蛋白可被抗GST标签的抗体所特异性识别。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小反刍兽疫病毒的V蛋白,该项工作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v基因 原核表达 纯化
原文传递
7株新城疫病毒V基因遗传变异与病毒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光华 黄瑜 +7 位作者 程龙飞 施少华 刘友生 彭春香 陈红梅 万春和 林芳 林建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测定了7株不同来源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的V基因,并对它们的差异性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7株病毒V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7%-99.7%,推导氨基酸残基的同源性为75.8%-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分别处在3个不同... 测定了7株不同来源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的V基因,并对它们的差异性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7株病毒V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7%-99.7%,推导氨基酸残基的同源性为75.8%-99.6%;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分别处在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毒力相似的毒株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上,而这与基于F基因的基因分型一致.由结果可推测,新城疫病毒V基因可能与F基因具有相似的遗传变异率,V基因也适合作为病毒基因分型分析的候选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基因 遗传变异 新城疫病毒
下载PDF
胸腺瘤组织Cat V表达与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允 黄颐 +3 位作者 罗德云 袁强 龚仁蓉 仇桂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腺瘤组织中CatV表达与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及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胸腺瘤患者胸腺瘤组织和瘤旁胸腺组织中的CatV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胸腺瘤患者合并发生MG及其临... 目的研究胸腺瘤组织中CatV表达与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及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胸腺瘤患者胸腺瘤组织和瘤旁胸腺组织中的CatV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胸腺瘤患者合并发生MG及其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V在胸腺瘤组织及瘤旁胸腺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瘤旁胸腺组织中,CatV主要在皮质细胞中表达。合并MG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组织(82.50%)及瘤旁胸腺组织(77.50%)中CatV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合并MG组(分别为26.33%、31.58%)(P均<0.01);在MG组中,型(92.00%)、型(83.33%)患者的Cat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型(55.56%)患者(P<0.05);而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组与未发生危象组,病程在1年以内患者与超过1年患者的Cat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型(75.00%)和混合细胞型(85.00%)胸腺瘤中Cat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细胞型(21.21%)(P<0.01),而上皮细胞型与混合细胞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与恶性胸腺瘤中Cat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35岁以上患者与以下患者之间胸腺瘤中CatV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瘤中CatV表达可能与合并发生M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 v基因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V和W基因真核表达产物对DF-1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汪招雄 康银峰 +3 位作者 孙敏华 高诗敏 谢鹏 任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8期38-41,6-7,共4页
将含新城疫病毒(NDV)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GM V和W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La V、pEGFP-La W、pEGFP-GM V和pEGFP-GM W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转染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中显著表达。分别于转染后24... 将含新城疫病毒(NDV)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GM V和W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La V、pEGFP-La W、pEGFP-GM V和pEGFP-GM W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转染24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中显著表达。分别于转染后24、36h和48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产物对DF-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染时间的增加,细胞早期凋亡率逐渐上升。在质粒转染后24h , pEGFP-GM V、pEGFP-GM W、pEGFP-La V和pEGFP-La W真核表达产物诱导DF-1细胞的凋亡率在14 T.26%~17.09%之间,差异不大,但都明显高于空载体组。而在质粒转染后36h ,pEGFP-GM V、pEGFP-GM W真核表达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05%和43.4%,明显高于pEGFP-La V 和pEG-FP-La W诱导的31.44%和38.64%的凋亡率。在质粒转染后48h ,pEGFP-GM W和pEGFP-La W真核表达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率均超过50%, pEGFP-GM W 真核表达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率达到了43.4%,而pEGFP-La V真核表达产物诱导细胞凋亡率最低,为33.44%。由此表明,来源于不同毒力 NDV毒株非结构蛋白V和W均能诱导早期细胞凋亡,但是诱导细胞凋亡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v基因 W基因 真核表达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基因主要抗原结构域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10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彭春香 黄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101,共5页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相应的酶切位点中,对2个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HNd-V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酶切位点之间,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PCR反应初筛后,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对单表达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HNd和V基因已被正确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成功构建了2个基因的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对融合重组质粒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HNd-V融合基因正确克隆进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cDNAHN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源 禽1型副黏病毒 HN基因主要结构域 v基因 融合表达载体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V和W基因在DF-1细胞中的真核表达
11
作者 汪招雄 康银峰 +3 位作者 孙敏华 高诗敏 谢鹏 任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8期37-41,7,共5页
采用2轮PCR扩增获得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GM V和W基因全长,分别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然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经过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GFP-La V、pEGFP-La W、pEGFP-GM V和... 采用2轮PCR扩增获得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Sota和强毒株GM V和W基因全长,分别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然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经过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EGFP-La V、pEGFP-La W、pEGFP-GM V和pEGFP-GM W。将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DF-1细胞,于转染后12、24h和36h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各质粒转染DF-1细胞后在12h就可以见到绿色荧光蛋白,随着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蛋白荧光强度增加,到36h后达到最强,而对照组始终没有见到GFP蛋白的表达,表明在转染的阳性细胞中融合蛋白pEGFP-La V、pEGFP-La W、pEGFP-GM V和pEGFP-GM W均能够有效的表达,该结果为新城疫病毒V和W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v基因 W基因 鸡胚成纤维细胞 表达
下载PDF
有颌脊椎动物TCR V基因进化的研究概况
12
作者 潘雨蓉 马龙 +1 位作者 石彬 姚新生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7-440,F0003,共5页
T细胞受体(TCR)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重要表面分子,由胚系基因片段V(variable),D(diversity),J(joining),C(constant)重排后编码产生。其中TCR V基因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编码的肽段是识别外来抗原和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T细胞受体(TCR)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重要表面分子,由胚系基因片段V(variable),D(diversity),J(joining),C(constant)重排后编码产生。其中TCR V基因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编码的肽段是识别外来抗原和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重要的部分。鉴于国内对TCR V基因进化研究较少,本文简要综述有颌脊椎动物TCR V基因的数量及功能进化研究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颌脊椎动物 TCR v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进化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构建和免疫保护特性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艳艳 陈腾 +35 位作者 张静远 齐宇 缪发明 薄宗义 王立冬 郭晓宇 周鑫韬 杨金梅 王晓虎 高玉龙 汪春雨 鲍晨沂 米立娟 孙雪霏 冯娜 杨金金 王承宇 万忠海 李记平 孟轲音 田多 李楠 王述超 王颖 张菲 张锦霞 蒋依倩 刘晔 张守峰 张中洋 钱莺娟 朱鸿飞 高玉伟 陈鸿军 李金祥 扈荣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1-1427,共7页
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中分离的流行毒株(SY18)为亲本株构建了多基因家族(MGF)基因和CD2v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株,针对基因缺失株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GF和CD2v双基因缺失株(ASFV SY18... 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中分离的流行毒株(SY18)为亲本株构建了多基因家族(MGF)基因和CD2v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株,针对基因缺失株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GF和CD2v双基因缺失株(ASFV SY18ΔMGF/ΔCD2v)对猪安全,接种猪能够100%抵抗亲本强毒株SY18株的攻击,对照猪全部死亡;说明该毒株可作为非洲猪瘟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缺失 MGF基因 CD2v基因 疫苗候选株 安全性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辰虹 郭琼行 +3 位作者 龚瑶琴 陈丙玺 常宏 周海斌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 (Leiden突变 )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对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的健康人群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 (Leiden突变 )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对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的健康人群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检测。结果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 10 0例正常对照组中均未检出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10A突变。结论 :凝血因子V基因G16 91A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v基因 凝血酶原基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人蛔虫和猪蛔虫线粒体nad5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昌义 林瑞庆 +1 位作者 朱艳平 刘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以采自中国不同地方的人蛔虫与猪蛔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线粒体烟酰胺脱氢酶亚基V基因(nad5)的部分序列](pnad5)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序列长度一致,均为556bp;人蛔... 以采自中国不同地方的人蛔虫与猪蛔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线粒体烟酰胺脱氢酶亚基V基因(nad5)的部分序列](pnad5)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序列长度一致,均为556bp;人蛔虫和猪蛔虫的pnad5序列差异仅为0.0%~2.6%,本研究结果支持人蛔虫与猪蛔虫是同一个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蛔虫 猪蛔虫 线粒体DNA 烟酰胺脱氢酶亚基v基因(nad5)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D2v基因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彩霞 吴绍强 +4 位作者 王勤 陈冬杰 张舟 冯春燕 林祥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3-1089,共7页
为建立一种准确、特异、高效、快速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SFV CD2v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荧光PCR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引物及探针的比例,建立了ASFV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 为建立一种准确、特异、高效、快速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SFV CD2v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荧光PCR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引物及探针的比例,建立了ASFV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8,斜率为-3.025 4,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 copies/μL,且与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多种猪病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良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综上,本研究建立的非洲猪瘟CD2v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ASFV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敏感、特异的分子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实时荧光PCR CD2v基因 检测
原文传递
白粉菌诱导簇毛麦叶片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CMPG1-V候选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恒 陈怡名 +8 位作者 张旭 牛影 赵佳 吴承云 郝永利 孙丽 王海燕 肖进 王秀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使用Mate&PlateTM技术构建簇毛麦受白粉菌诱导的酵母双杂交文库,鉴定正向调节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簇毛麦E3泛素连接酶蛋白CMPG1-V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白粉菌诱导前及诱导后1、2、4、6、12... [目的]本文旨在使用Mate&PlateTM技术构建簇毛麦受白粉菌诱导的酵母双杂交文库,鉴定正向调节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簇毛麦E3泛素连接酶蛋白CMPG1-V的互作蛋白,为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白粉菌诱导前及诱导后1、2、4、6、12、24和48 h的簇毛麦叶片总RNA,利用SMART技术分离纯化mRNA,合成ds cDNA,将ds cDNA和pGADT7-Rec载体共同转入酵母菌株Y187,构建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明确文库插入片段大小和滴度。以CMPG1-V为诱饵筛选文库,并对部分互作蛋白进行了回补验证,利用BiFC方法验证CMPG1-V与筛选到的1个互作蛋白CMIN6(MYB25-V)的体内互作。[结果]成功构建了受白粉菌诱导的簇毛麦叶片酵母双杂交文库,文库滴度为9.5×107 CFU·mL^-1,插入片段长度为250~2000 bp,重组率为100%。以CMPG1-V为诱饵筛选文库,获得79个互作蛋白,挑选其中10个互作蛋白进行回补验证。通过BiFC试验验证了CMPG1-V与MYB25-V的体内互作。MYB25-V及其在小麦中的同源基因TaMYB25受白粉菌诱导后均上调表达,推测MYB25-V可能参与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白粉菌诱导的簇毛麦酵母双杂交文库,为鉴定CMPG1-V的互作蛋白并解析其抗病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簇毛麦 酵母双杂交 CMPG1-v基因 互作蛋白
下载PDF
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独军政 常惠芸 +6 位作者 丛国正 邵军军 林彤 高闪电 刘湘涛 才学鹏 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研究发现,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能够介导口蹄疫病毒感染自然宿主,其中αv是4种受体的共用亚基。本试验对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牛αv亚基... 研究发现,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能够介导口蹄疫病毒感染自然宿主,其中αv是4种受体的共用亚基。本试验对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牛αv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3147个核苷酸,编码1048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957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32个氨基酸组成;在890和891位氨基酸之间有1个蛋白酶裂解位点(KR-D);胞外域含有1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NXS)、2个Ca2+结合位点[DX(D/N)XDGXXD]、18个半胱氨酸残基。该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871215。牛αv基因与猕猴、家鼠、犬、人、鸡的αv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0%、85.7%、90.1%、91.2%、73.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7%、91.6%、96.3%、95.0%、81.6%。牛αv亚基存在复杂多变的二级结构,这是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基础,其中1-30位、988-101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形成表面蛋白结构的可能性较差,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牛αv基因 克隆 分子特征
下载PDF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CD2v基因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玉 王涛 +7 位作者 潘力 孙茂文 周萍萍 王冰 王翌 罗玉子 仇华吉 孙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7-852,共6页
为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CD2v基因功能研究及区分ASFV野毒株和CD2v基因缺失毒株,本研究根据ASFV中国流行株(MK333180.1)的CD2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以ASFV CD2v基因... 为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CD2v基因功能研究及区分ASFV野毒株和CD2v基因缺失毒株,本研究根据ASFV中国流行株(MK333180.1)的CD2v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以ASFV CD2v基因为靶标的能够鉴别ASFV野毒株和CD2v基因缺失毒株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质粒标准品为1.6×101~1.6×10^(8)拷贝/μL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8;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ASFV,不与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1型和猪圆环病毒2型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6拷贝/μL,比常规PCR的敏感性高出3个数量级;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能够有效地区分ASFV野毒株和CD2v基因缺失毒株;该方法与本实验室建立的针对ASFV p72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检测临床样品时无统计学差异且符合率高。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ASF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靶标,同时也为ASFV CD2v基因功能的研究、野毒株与CD2v基因缺失毒株的鉴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CD2v基因 荧光定量PCR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抗活化蛋白C及FV Leiden突变的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丽霞 哈力达.亚森 +5 位作者 许风雷 王学锋 王鸿利 迪丽娜孜 陈瑢 郭新红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4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现象和FV Leiden在新疆正常人群、血栓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14例正常体检者(N)和79例脑梗死患者组(CT)及46例心肌梗死患者组(MI),用APCR法进行APCR敏感比(n-APC-SR)(<... 目的研究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现象和FV Leiden在新疆正常人群、血栓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14例正常体检者(N)和79例脑梗死患者组(CT)及46例心肌梗死患者组(MI),用APCR法进行APCR敏感比(n-APC-SR)(<0.68)和APCR阳性率(<2.0为阳性)测定,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对以上标本APCR阳性者做FV 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位基因突变的检测的分析。结果APCR发生率正常对照组为6.28%,其APCR发生率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中分别是12%、8.4%、8.35%及4.8%,正常人APCR发生率在哈萨克族较高,且各少数名族与汉族APC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病例组的APCR发生率为11.39%,心肌梗死病例组的APCR发生率为8.70%;两组间以及两组APCR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人群中均未检出FV Leiden 1691G→A突变杂合子以及凝血酶原G20210A位基因突变。结论APCR现象在新疆地区正常人少数民族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分布与人种、地域有关。未检出FV 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位突变。因此,FV Leiden突变不是新疆地区人群动脉血栓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 抗活化的蛋白C 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