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综合征的检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米静 崔兰 孙时英 《新疆医学》 2013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检查,判断其类型及是否伴有斜肌功能的异常,拟定理想的手术方案,以改善眼位和代偿头位。方法:对我院A-V综合征57例(57眼)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眼知觉状态的检查,分析原因,判断斜肌功能是否异常,给予个体化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检查,判断其类型及是否伴有斜肌功能的异常,拟定理想的手术方案,以改善眼位和代偿头位。方法:对我院A-V综合征57例(57眼)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眼知觉状态的检查,分析原因,判断斜肌功能是否异常,给予个体化手术治疗。结果:57例A-V综合征通过手术治疗,治愈45例(45眼),有效12例(12眼),总治愈率为78.9%。结论:根据术前各项检查,判断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分析眼底黄斑区位置改变等因素,设计手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斜视 A斜视 v斜视 v斜视 上斜肌亢进 下斜肌亢进
下载PDF
儿童V型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小华 吕露 +2 位作者 戴鸿斌 李祥芸 石明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301-130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V型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及术后双眼视觉训练对术后双眼视觉建立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4-12岁V型外斜视患儿,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组(4-6岁)、B组(7-9岁)、C组(10-12岁),每组20例。采用...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儿童V型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及术后双眼视觉训练对术后双眼视觉建立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4-12岁V型外斜视患儿,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组(4-6岁)、B组(7-9岁)、C组(10-12岁),每组20例。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及同视机检查33cm及6m处正前方及向上、向下注视的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同视机检查同时视、融合视,Titmus立体视图检查近立体视。对术后1wk未能建立同时视功能的患儿给予双眼视觉训练,术后1,2,4,8wk随访。结果:A、B组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wk C组较A、B组双眼视觉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wk 3组间双眼视觉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手术矫正眼位正位,及术后积极有效的双眼视觉训练对于V型外斜视患者术后立体视的重建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斜视 双眼视觉功能 双眼视觉训练
下载PDF
V型外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国渊 郎丽娟 +1 位作者 刘陇黔 次仁琼达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76... 目的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76例V型外斜视患者中,共有73例(96.05%)患者存在眼外肌功能异常,包括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56例(73.68%)、上斜肌功能不足39例(51.32%)、上直肌功能减弱8例(10.53%)、下直肌功能亢进2例(2.63%)、外直肌功能亢进33例(43.42%)和内直肌功能不足4例(5.26%)。术后共有65例效果满意(85.53%),第一眼位正,V征消失,59例(77.63%)通过手术和训练获得了双眼视功能。结论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功能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斜视 临床表现 手术
原文传递
儿童V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晓珺 朱小妹 王苏华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V型外斜视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组病例均经1%阿托品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术前进行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法、三棱镜遮盖查斜视角。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及立体视敏度、对42例V型外斜视患儿分别以水平肌的退后和缩... 目的探讨儿童V型外斜视的手术方式。方法本组病例均经1%阿托品散瞳验光,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术前进行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法、三棱镜遮盖查斜视角。同视机检查,三级视功能及立体视敏度、对42例V型外斜视患儿分别以水平肌的退后和缩短(1组15例)、水平肌退后和缩短+水平肌上下移位(2组14例)、水平肌退后和缩短+下斜肌断腱术(3组13例)为标准行外斜矫正术。结果在术后随访6周,手术成功率(向上、下注视时斜视度差别≤10△)1组2/5为13.33%;2组13/14为92.86%;3组12/13为92.31%。结论2组、3组病例手术方式的成功率与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v斜视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探讨Ⅴ型外斜与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相互关系及治疗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华 周琼 裴重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V型外斜与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相互关系及治疗方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眼科经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确诊的32例非斜肌功能异常外斜视V征患者中24例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按... 目的探讨V型外斜与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相互关系及治疗方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眼科经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确诊的32例非斜肌功能异常外斜视V征患者中24例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分别实施水平肌后退与缩短并斜行重置术12例(A组)与常规的水平肌后退与缩短术12例(B组)。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的眼位、眼肌功能、旋转斜、双眼视功能等。结果所有患者v征消失,双眼球运动无障碍,无旋转不适,A组7例、B组5例有双眼视功能改善。结论水平肌后退/缩短并斜行重置术(A组)与常规的水平肌后退/缩短术(B组)治疗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V征效果良好,A组治疗效果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更适合治疗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非斜肌因素的V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斜视 科手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