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族小学生身体形态状况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李铁 +1 位作者 李谦 阿不拉.玉素甫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了解城乡维吾尔族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为改善维吾尔族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和2012年对新疆和田地区7 2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和腰围等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 目的了解城乡维吾尔族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为改善维吾尔族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和2012年对新疆和田地区7 20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和腰围等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2年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12年与2010年比较,维吾尔族小学生身高和体重均值有不同程度提高,身高和体重增长平均值城市男生为0.53 cm和1.51 kg,城市女生为1.42 cm和1.87 kg,乡村男生为0.5 cm和1.68 kg,乡村女生为1.19 cm和2 kg;胸围平均值除了乡村女生下降0.07 cm外,城市男、女生和乡村男生增长值分别为0.54、0.66和1.07 cm;腰围平均值城市男、女生和乡村男、女生下降分别为0.27、0.58、0.1和0.8 cm,仍然存在城乡差距,总体水平城市高于乡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存在城乡差异,城市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小学生 身体形态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为基础的四联方案治疗248例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2
作者 俞文 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雪来提·艾孜木 朱琦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四联方案根除维吾尔族H.pylori的疗效,研究H.pylori根除治疗与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248例维吾尔族H.pylori阳性浅表性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的四联方案根除维吾尔族H.pylori的疗效,研究H.pylori根除治疗与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248例维吾尔族H.pylori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单剂量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1次/d;标准剂量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2次/d;高剂量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2次/d;3组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和胃铋镁颗粒治疗。3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药物不良反应。H.pylori根除率分别以意向性治疗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进行评估。统计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48例患者中,单剂量组82例,标准剂量组83例,高剂量组83例,分别有5、5、6例失访或退出。ITT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2.2%(51/82)、77.1%(64/83)、89.2%(74/8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6.33、4.30,P均〈0.05)。PP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高剂量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6.2%(51/77)、82.1%(64/78)、96.1%(74/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5.06、22.47、7.84,P均〈0.05)。根除治疗后4周,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消化不良症状的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52.3±27.1)分比(99.4±44.1)分,(38.2±25.4)分比(101.0±48.9)分,(28.8±16.1)分比(99.9±4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8.79、9.11,P均〈0.01);治疗后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单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91,P均〈0.01);高剂量组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消化不良 四联方案 艾司奥美拉唑镁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我国四种民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红红 陶国枢 +6 位作者 高宇红 刘建伟 吴青 牟小芬 胡亚卓 陈瑞英 冷兴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122名维吾尔族、63名哈萨克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69·67%、38·1%和50%,上述四种民族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1%、6·35%和4·46%,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种比较,VDR基因型相差不显著。结论我国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蕾 忙尼沙.阿不都拉 +3 位作者 胡尔西旦.尼牙孜 杨建梅 才层 包永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访5年后以死亡为结局,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访5年后以死亡为结局,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8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2%,其中汉族和维族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73%,产次<3次与产次≥3次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和59.5%。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在产次(χ2=21.953,P=0.000)、病理类型(2χ=5.353,P=0.021)、临床分期(u=1512,P=0.0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和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和0.018)。结论维族腺癌发病率低于汉族,且肿瘤分期相对较早。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是维汉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维汉早期宫颈癌患者产次≥3次、临床分期越晚以及术后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族 汉族 宫颈肿瘤 预后
下载PDF
维吾尔族先天性唇腭裂婴儿的病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蓉 薛振恂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先天性唇腭裂的致畸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新疆11所医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对检出的维吾尔族唇腭裂新生儿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作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0842...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先天性唇腭裂的致畸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新疆11所医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对检出的维吾尔族唇腭裂新生儿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作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08427名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发现唇腭裂婴儿123例,发病率11.34/万。病例组与维族健康新生儿作对照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家族史(OR=29.898),孕期营养差(OR=17.092),孕期患风疹(OR=12.139),孕期患全身疾患(OR=7.452)。与汉族健康新生儿作对照,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家族史(OR=21.317),孕期患风疹(OR=16.204),饲养动物(OR=15.848),孕期患全身疾患(OR=9.297),胎次(OR=0.095)。结论:家族史,孕期营养差,孕期患风疹,孕期患全身疾患,可能是维吾尔族发生唇腭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唇裂 先天性腭裂 维吾尔族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丽萍 汪师贞 +5 位作者 赵学信 连波 王笑峰 林任勇 卢大儒 金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dothelial nitric oxidesynthase gene,eNOS)第7外显子894 G→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dothelial nitric oxidesynthase gene,eNOS)第7外显子894 G→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地区375例EH患者(EH组)及正常血压者414例(NT组)的eNOS第7外显子894位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生化技术测定其空腹血糖、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测定体重指数等水平.结果(1)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 G→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G、GT、TT基因型频率在维吾尔族EH患者及正常人群中分布分别为56.5%、28.3%、15.2%和65.9%、22.5%、11.6%,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3%和22.83%,该位点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维吾尔族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97,95%可信区间1.393~6.358).(2)在EH组中GT+TT基因型者的收缩压[(171.36±22.30)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103.63±13.22)mm Hg]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158.07±20.85)mm Hg和(89.90±10.3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变异可能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EH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俊敏 毕存箭 苏煜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城乡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维吾尔族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方法、标准对新疆喀什地区6 294名维吾尔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统计与...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城乡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维吾尔族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方法、标准对新疆喀什地区6 294名维吾尔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维吾尔族青少年城男、城女的身体形态指标总体上优于乡男、乡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必须高度重视维吾尔族青少年城乡间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加强锻炼,改变生活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生长和发育 对比研究 青少年 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朱琦 俞文 +1 位作者 薛莱提.艾孜木 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胃肠病学》 2016年第6期348-352,共5页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血清PG、G-17与Hp感染关系的研究少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G-17水平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血清PG、G-17与Hp感染关系的研究少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G-17水平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98例维吾尔族胃癌和50例汉族胃癌患者,分别以同民族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应用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Hp抗原行Hp检测。结果: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血清PGⅡ和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明显低于汉族胃癌组,血清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汉族胃癌组Hp阳性者血清PGⅠ和PGR明显低于同组Hp阴性者,血清PGⅡ、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胃癌组Hp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G-17明显高于Hp阴性者,PGR明显降低(P<0.05)。维吾尔族胃窦癌血清PGⅠ、PGⅡ和PGR均明显高于胃体癌和近端胃癌(P<0.05)。结论:血清PGⅠ、PGR降低和血清G-17升高可作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维吾尔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改变与Hp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胃肿瘤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维吾尔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苗普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共8页
史前时期,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塞人、月氏人或吐火罗人,他们属欧罗巴人种。汉唐时期,匈奴人、汉人、羌人、高车、突厥、吐蕃人等,先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不可避免地与之发生民族间的同化和融... 史前时期,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操印欧语系语言的塞人、月氏人或吐火罗人,他们属欧罗巴人种。汉唐时期,匈奴人、汉人、羌人、高车、突厥、吐蕃人等,先后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不可避免地与之发生民族间的同化和融合,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和分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八九世纪及其以后,随着大批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部落南下,以及回鹘的西迁和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居民开始了回鹘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经过六七个世纪的融合发展,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化和宗教诸方面逐渐统一,该地区居民的回鹘化和伊斯兰化最终完成。于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近代维吾尔族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维吾尔族 形成 塔里木盆地 民族融合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 被引量:20
10
作者 买合甫来提.坎吉 木合塔尔.甫拉提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4-615,共2页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维族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等12项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维族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等12项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次级人格因素和应用人格因素上,高、低分者人数少于常模,得分在中等范围的人数多于常模。结论维族大学生人格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应重视该人群的人格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精神卫生 学生 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晶 海克甫(阿古) 宋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28,38,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维吾尔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韩国EXA-3000双能骨密度仪,测量861例20~89岁受试者左侧前臂尺桡骨远端...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维吾尔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维吾尔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韩国EXA-3000双能骨密度仪,测量861例20~89岁受试者左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值(BMD)。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与女性骨峰值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开始逐渐下降。同年龄组,同部位女性OP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但是无论男性、女性OP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通过汉族与维吾尔族各年龄阶段、同性别间骨密度的比较,发现汉族骨密度值整体水平较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骨密度值整体水平略偏高,女性50~59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年龄段不同民族、同性之间比较,BMD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维吾尔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凯丽比努尔·阿布都热合曼 艾力曼·马合木提 +1 位作者 夏玉宁 胡雪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VTE患者222例,其...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VTE患者222例,其中维族74例,汉族148例;健康对照组维族86例,汉族134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应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分析Hcy及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VTE的关联性。结果MTHFR基因C677T的3种基因型在维族VTE患者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1Tr型[28.38%(35/86)比12.79%(11/86)]、CT型[41.89%(31/74)比52.33%(45/86)]和CC型[29.73%(22/74)比34.88%(30/86)];汉族VTE患者和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TT型[27.03%(40/148)比14.92%(20/134)]、CT型[44.59%(66/148)比52.99%(71/134)]和CC型[28.38%(42/148)比32.09%(43/134)],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TF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同民族病例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族:X2=6.069,P=0.048;汉族x。=6.181,P=0.045);然而,在两民族对照及VTE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两民族MTHFR基因TT型者血浆Hey水平高于cT型和Cc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非条件log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MTHFR基因型后,肥胖(OR=4.660,95%CI1.417—15.324,P=0.011)和Hcy水平(OR=1.025,95%C11.003~1.046,P=0.024)是维族V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吸烟(OR=2.867,95%CI1.062~6.586,P=0.024)和血浆Hcy水平(OR=1_020,95%CI1.006—1.034,P=0.004)是汉族VT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和吸烟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维吾尔族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00—2010年身体形态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李谦 +1 位作者 孙剑 艾热提.买提热依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 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00—2010年身体形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评价维吾尔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8岁维吾尔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2000—2010年身体形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为评价维吾尔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7~18岁维吾尔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7~18岁城市与乡村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010与2000年相比,新疆维吾尔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分别平均下降2.71、3.43、2.08和2.95 cm,体重分别平均下降2.18、2.87、1.80和1.42 kg,胸围分别平均下降2.25、1.58、1.52和0.64 cm;城市与乡村相比,除城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于乡村男生外,其他指标城市男、女生低于乡村男、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结论 新疆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身体形态2010年整体较2000年出现下降趋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存在城乡差异,总体乡村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学生 身体形态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心态走向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章试图从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社会文化心态的测量、分析,真实地反映出新疆维吾尔族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心理、态度和观念,同时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探寻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以及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规律、... 文章试图从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社会文化心态的测量、分析,真实地反映出新疆维吾尔族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心理、态度和观念,同时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探寻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以及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规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民族 文化心态 文化交流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阿依佐热姆.穆太力普 萨伊普加玛丽.米吉提 +2 位作者 郭桂林 刘群 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对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及HPV疫苗的相关认知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健康教育干预基础,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方法:对新疆地区自愿参与调查的妇女发放维吾尔语和...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对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及HPV疫苗的相关认知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健康教育干预基础,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意识。方法:对新疆地区自愿参与调查的妇女发放维吾尔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调查问卷,统计问卷结果。结果: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25.0%、8.0%和4.0%,汉族妇女的知晓率分别为35.0%、19.0%和7.0%。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知晓率分别为15.6%和26.5%,做过宫颈涂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18.0%和31.0%,做过HPV检查的比例分别为4.5%和11.0%。认知程度与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的认知程度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高。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的知晓率低。新疆是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维吾尔族妇女是新疆地区宫颈癌的高发人群,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提高新疆地区妇女尤其是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对宫颈癌、HPV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 HPV疫苗 维吾尔族 汉族 知晓率
原文传递
新疆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晓辉 卡比努尔.克依木 +6 位作者 李莉 苗海军 徐明明 帕丽达.阿不力孜 贾娜.沙里江 帕丽达.阿布来提 郝晨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脂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2567人和汉族居民2291人,共计4858人行血脂水平现况调查。...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脂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2567人和汉族居民2291人,共计4858人行血脂水平现况调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均值为(4.75±1.0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8±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57±1.21)mmol/L,甘油三酯(TG)为(1.74±1.26)mmol/L;(2)维族组血清TC为(4.81±1.14)mmol/L,高于汉族组的(4.69±0.94)mmol/L(P<0.05);维族组HDL-C为(1.36±0.39)mmol/L,低于汉族组的(1.41±0.33)mmol/L(P<0.05);维族组LDL-C为(2.69±1.16)mmol/L,高于汉族组的(2.45±1.26)mmol/L(P<0.05);维族组TG为(1.70±1.14)mmol/L,低于汉族组的(1.78±1.39)mmol/L(P<0.05);(3)抽样人群各血脂水平(TC、HDL-C、LDL-C和TG)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0.05);(4)高T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分别为33.8%和26.0%(P<0.05),高L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4.1%和20.2%(P<0.05),高TG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33.2%和37.9%(P<0.05),低HDL-C患病率维、汉两民族为16.9%和6.8%(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及性别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汉族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学生近视遗传度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婷婷 王茜 +3 位作者 王燕 崔君 张金金 林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汉族中学生近视状况,探讨新疆维、汉中学生近视遗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中学生2 380人进行近视筛查和问卷调查,用Falconer法计算维汉近视与非近视学生一、二级亲属的近视遗传度...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汉族中学生近视状况,探讨新疆维、汉中学生近视遗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中学生2 380人进行近视筛查和问卷调查,用Falconer法计算维汉近视与非近视学生一、二级亲属的近视遗传度。结果中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为60.12%,维吾尔族中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7.80%,明显低于汉族中学生的77.36%(P<0.05);维吾尔族男生近视患病率为31.31%,低于女生的42.08%(P<0.05),汉族女生近视患病率为82.40%,高于男生的71.61%(P<0.05);维吾尔族中学生近视组一级亲属的近视患病率为10.23%,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4.87%(OR=1.921),汉族中学生近视组一级亲属的近视患病率为18.90%,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10.82%(OR=2.225),一级亲属近视是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汉族中学生一级亲属近视遗传度为36.86%,维吾尔族中学生一级亲属近视遗传度为36.27%。结论中学生近视的病因十分复杂,是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中学生 近视 遗传度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大学生450名视力正常眼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燕 陈雪艺 +1 位作者 杨军 田丽芸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医科大学45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视力正常的899眼进行超声生物测定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科A超),同时进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计)和验光(视网... 目的分析新疆医科大学45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视力正常的899眼进行超声生物测定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科A超),同时进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计)和验光(视网膜检影法)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9眼中,远视眼444眼,屈光度+0.75^+2.50D;正视眼440眼,屈光度为0^+0.50D;近视眼15眼,屈光度为-0.50^-1.25D。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在近视眼、正视眼和远视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视眼和远视眼进行右眼、左眼的统计学分析,各屈光要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视眼和远视眼中,对性别不同屈光要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除晶状体厚度外,余屈光要素在性别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眼轴长、前房深,同时角膜曲率较女性小。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视力正常眼中存在着近视眼、正视眼和远视眼,在正视眼和远视眼中,男性较女性眼轴长,前房深,同时角膜曲率较女性小。维吾尔族人群在眼屈光要素上存在着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对研究维吾尔族眼的屈光状态和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视力 屈光状态 屈光要素 维吾尔族
下载PDF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现况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彭巧君 阿依仙 +1 位作者 肖艳 阿地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现况,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饮食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24h膳食回顾法及食物称重法对1049名乌鲁木齐市及喀什市、乡、镇维吾尔族中老年人群进行膳食调...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现况,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饮食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24h膳食回顾法及食物称重法对1049名乌鲁木齐市及喀什市、乡、镇维吾尔族中老年人群进行膳食调查研究,所得数据利用有关的营养计算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习惯行为欠佳、膳食摄入模式不合理,营养素比例失调,油脂类、蛋白类、肉类摄入量增加,谷类、蔬菜、豆类摄入量较少;肥胖、劳动强度、年龄、膳食纤维、总热能等因素为本次调查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膳食环境的影响因素。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教育缺乏和营养比例不平衡问题并存,膳食结构不合理。应针对缺乏合理膳食营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加强营养教育,促进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糖尿病 2型 膳食调查
原文传递
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20
作者 阿丽米热·伊力哈木 马木提江·胡塞音 余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2例63眼,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维吾尔族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2例63眼,用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术进行手术矫正。观察患者术后矫正效果,对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中重度上睑下垂改善有效率95.0%,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明显较其他术式减少。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上睑提肌缩短治疗维吾尔族重度上睑下垂满意度比中度患者高。中度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发生率较重度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联合筋膜鞘 筋膜 悬吊术 上睑提肌缩短术 上睑下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