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想性到工具性:当代中国政治典型产生原因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颖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9,共6页
1949年以来,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曾出现过大量的典型,这些典型都是政府树立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所以这些典型都是政治典型。虽然树立政治典型的时间是如此之长,但理论反思似嫌不足... 1949年以来,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曾出现过大量的典型,这些典型都是政府树立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所以这些典型都是政治典型。虽然树立政治典型的时间是如此之长,但理论反思似嫌不足,比如对政治典型产生的原因就缺乏深入分析。树立政治典型往往既寄托了理想价值,又赋予了工具功能。从此角度来看,典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为政治典型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支持;二是马克思主义为政治典型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三是理想主义精神为政治典型的产生提供了内在精神动力;四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政治典型的"在场";五是"鲶鱼效应"是导致政治典型产生的工具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典型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理想主义精神 政治社会化 鲶鱼效应
下载PDF
乌托邦精神与教育——关于教育价值理想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元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6,81,共6页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理想和超越精神,它体现着对此时此地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其内涵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批判的思维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乌托邦精神与教育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将教育作为实现其价值...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理想和超越精神,它体现着对此时此地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其内涵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批判的思维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乌托邦精神与教育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将教育作为实现其价值理想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教育内在地具有一种超越现实存在、趋向完美境界的价值追求。教育的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在此时此地不具有完全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也存在着走向异化的危险。因此,要防止乌托邦精神的僭越,必须将其置于人类理性智慧的观照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教育理想 理性
原文传递
反乌托邦小说之“反”的二重性论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文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反乌托邦小说之“反”具有鲜明的“反—乌托邦”与“反—现代性”的二重性。反乌托邦小说对乌托邦和现代性之“反”,从根本上是一种批判性反思而不是简单、绝对的否定。反乌托邦小说潜在的核心命意既是乌托邦的,也是现代性的,它追求的... 反乌托邦小说之“反”具有鲜明的“反—乌托邦”与“反—现代性”的二重性。反乌托邦小说对乌托邦和现代性之“反”,从根本上是一种批判性反思而不是简单、绝对的否定。反乌托邦小说潜在的核心命意既是乌托邦的,也是现代性的,它追求的是更“好”的乌托邦和更“合理”的现代性。它以“反方案”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筹划,是人类乌托邦精神的另类形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 现代性 现代性批判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超越“反”的逻辑——论乌托邦精神的失落与重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0,共7页
乌托邦精神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与人性根基的自由精神,是对人的有限性与生存状态不完美性永远说不的超越精神。反乌托邦主义话语遮蔽了乌托邦精神,现代人"类"的丧失与社会"犬儒化"的存在状况又导致了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精神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与人性根基的自由精神,是对人的有限性与生存状态不完美性永远说不的超越精神。反乌托邦主义话语遮蔽了乌托邦精神,现代人"类"的丧失与社会"犬儒化"的存在状况又导致了乌托邦精神的失落。重建乌托邦精神是时代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这一精神的重建必须在康德与马克思之间寻求"信仰"与"运动"的张力,通过对这两种改造社会的力量实现有效的整合才可实现,在"信仰"中点滴地创造"运动"的历史契机,在"运动"中加强"信仰"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犬儒主义 康德 马克思 历史主义
原文传递
乌托邦研究的缘起、流变及重新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仙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9,共4页
人类理性一直在为规范性和普遍性作着真诚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始至终都带着理想的应然逻辑的“乌托邦”,的确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类存在无意识”。虽然“乌托邦”一词在我国似乎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 人类理性一直在为规范性和普遍性作着真诚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始至终都带着理想的应然逻辑的“乌托邦”,的确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类存在无意识”。虽然“乌托邦”一词在我国似乎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非真知”,对“乌托邦”理想的憧憬和追求,人们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但并未像西方那样存在激烈的交锋。这与我们对乌托邦问题认识得不够深入直接有关。概述国内外乌托邦研究的状况,有助于我们重新解读这一重要但尚未有定论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现实 乌托邦精神 现实的乌托邦 乌托邦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北大荒文学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青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北大荒文学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茁壮成长。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响应时代的号召,把党的号召、建设祖国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北大荒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蓬勃向上的主体精神,成为中华民... 北大荒文学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茁壮成长。北大荒的建设者们,响应时代的号召,把党的号召、建设祖国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北大荒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蓬勃向上的主体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荒文学 乌托邦精神 地域特色
下载PDF
作为文化遗产的十月革命
7
作者 李可 王金宝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2期72-78,共7页
十月革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争议的根源在于其被视为政治现象而非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十月革命历经百年而成为文化遗产。乌托邦精神建立了十月革命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相关性,创造了十月革命成为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十月... 十月革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事件,争议的根源在于其被视为政治现象而非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十月革命历经百年而成为文化遗产。乌托邦精神建立了十月革命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相关性,创造了十月革命成为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十月革命的苏联式共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学者们的知识生产,丰富了十月革命的文化内涵。围绕十月革命展开的政治实践和学术研究,则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文化遗产 乌托邦精神 文化内涵 传承主体
下载PDF
“风起于青蘋之末”——孟子性善论探析
8
作者 张萍 《阅江学刊》 2012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作为《孟子》一书的灵魂,性善论的影响至深至远。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人的主体精神日益自觉、人们对人性的探讨日渐深入的基础之上,是对孔子的人性观念的发展。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一种先天的资质与倾向,通过心的感受与省思得以培养,通... 作为《孟子》一书的灵魂,性善论的影响至深至远。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人的主体精神日益自觉、人们对人性的探讨日渐深入的基础之上,是对孔子的人性观念的发展。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一种先天的资质与倾向,通过心的感受与省思得以培养,通过本性来完成天的意志。性善论虽未能有效地行诸当世,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政治,并为社会锻造出一个士人阶层,最终沉淀于儒家的基本品格之中。性善论还是士人阶层乌托邦精神的根底所在,作为士人价值观的核心,乌托邦精神体现为"道"对"势"的制衡,并在个体人格领域以审美自由的方式获得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人性论 社会境遇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乌托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文化阐释
9
作者 何光英 马中全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或精神资源,其价值在于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使人陷入工具理性的深渊,导致人的异化和现代性分裂的危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了现代性与乌托邦二元对立的误区,... 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或精神资源,其价值在于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也使人陷入工具理性的深渊,导致人的异化和现代性分裂的危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了现代性与乌托邦二元对立的误区,把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不仅实现了对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的双重超越,更将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乌托邦精神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乌托邦精神的回归
10
作者 鲍宇龙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5期39-43,共5页
乌托邦精神是信仰的特殊形式,能够带给人们希望的力量,引发人们永恒的追求,是人们获得精神关怀,追求价值实现的一剂良药。"现代性悖论"漠视人的价值,排斥乌托邦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发需要重塑理想信念,找寻精神家园。乌... 乌托邦精神是信仰的特殊形式,能够带给人们希望的力量,引发人们永恒的追求,是人们获得精神关怀,追求价值实现的一剂良药。"现代性悖论"漠视人的价值,排斥乌托邦精神,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发需要重塑理想信念,找寻精神家园。乌托邦精神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更不是一种主观性的执着,而是理想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我们应当反思乌托邦精神的迷失,扬弃乌托邦精神的内容,认清乌托邦精神的实质,并赋予乌托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迷失 扬弃 回归
下载PDF
乌托邦精神在当代的新解读
11
作者 赵世豪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3-35,共3页
乌托邦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乌托邦似乎难以与"空想"脱离关系,文章侧重于从积极层面上解读乌托邦精神,打破传统刻板观念,并从源泉、过去、现在、未来四个维度来重新论证,最后对乌托邦精... 乌托邦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乌托邦似乎难以与"空想"脱离关系,文章侧重于从积极层面上解读乌托邦精神,打破传统刻板观念,并从源泉、过去、现在、未来四个维度来重新论证,最后对乌托邦精神如何从理论变为现实,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精神 当代 新解读
下载PDF
重塑现代精神世界:乌托邦精神的合理张扬
12
作者 王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4-37,共4页
急遽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全面扩张,价值理性随之隐退,人在逃离了上帝的束缚奴役之后转而陷入了外在的物质奴役当中,"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充斥着整个社会,名与利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终极价值取向,内在精神... 急遽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全面扩张,价值理性随之隐退,人在逃离了上帝的束缚奴役之后转而陷入了外在的物质奴役当中,"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充斥着整个社会,名与利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终极价值取向,内在精神追求普遍衰落。这一现代性的困境下,乌托邦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不仅仅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空想"。它代表着超越性的追求,激发着人的内在精神冲动,从而帮助人们重塑精神世界,找回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真正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乌托邦精神 现代性 理性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思想中当代乌托邦因子的生长轨迹
13
作者 祁程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31-36,共6页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生成的乌托邦意识是获得对马克思未来思想与哲学变革的深层逻辑认识的先导。文章集中阐述了马克思早期文本所展现的这种乌托邦意识。早期的乌托邦因子的初步表达,到在当代乌托邦因子的引发中展开哲学探索,再到乌托邦实...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生成的乌托邦意识是获得对马克思未来思想与哲学变革的深层逻辑认识的先导。文章集中阐述了马克思早期文本所展现的这种乌托邦意识。早期的乌托邦因子的初步表达,到在当代乌托邦因子的引发中展开哲学探索,再到乌托邦实践旨趣引导的外部世界批判,转向"新哲学"的当代乌托邦因子对传统哲学的扬弃,最后在唯物史观开启时把握历史解释向度中"科学精神"与"乌托邦精神"的结合,从而对其完成哲学变革所体现出来未来思想的文本做了大致完整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 当代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