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216
1
作者 李孟慧 冷金花 +2 位作者 史精华 贾双征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e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35)、(89±32)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1为1.192~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腹腔镜检查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9
2
作者 金敏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0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疤痕子宫 分娩 妊娠结局 胎儿窘迫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5
3
作者 宋光辉 张松英 +4 位作者 李百加 韦伟 黄东 林小娜 楼红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2816-281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78例,已经妊娠87例,分析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大小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278例,已经妊娠87例,分析患者年龄、肌瘤部位、大小和个数与术后妊娠的关系,同时探讨手术技巧和妊娠结局。结果2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中转开腹,因子宫创面出血术后再次腹腔镜下缝合止血1例,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均愈合,局部无不均质回声、积液和血肿形成;术中穿通子宫腔8例,术后3个月均经官腔镜检查无宫腔粘连;已经妊娠87例,术后妊娠时间2个月至5年3个月,按年龄分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按肌瘤部位、大小和个数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妊娠的患者中,无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子宫破裂发生。结论需生育妇女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以选择的,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相关。避免术后妊娠期或者分娩期子宫瘢痕破裂的关键在于术前超声的正确定位和恰当的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
原文传递
妊娠期子宫瘢痕情况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 被引量:104
4
作者 王林林 陈俊雅 +5 位作者 杨慧霞 范丽欣 张潇潇 景柏华 黄瑞娜 李晨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妊娠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厚度、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与发生子宫破裂的关系,并定性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LUS)肌层的连续性及测量其厚度以预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价值.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妊娠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厚度、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与发生子宫破裂的关系,并定性观察妊娠晚期子宫下段(LUS)肌层的连续性及测量其厚度以预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的孕妇154例,超声测量其妊娠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厚度(横切厚度及纵切厚度)、CSD大小及妊娠晚期LUS肌层的厚度(纵切厚度)及定性观察其连续性.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两组:子宫未破裂组(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中未发现子宫破裂者)134例及子宫破裂组(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不完全性破裂或妊娠期子宫破裂)20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早期LUS瘢痕最薄处的肌层厚度,比较妊娠晚期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与测量LUS肌层厚度以评价子宫破裂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34例子宫未破裂组孕妇中,自然分娩者6例、行剖宫产术者128例;子宫破裂组20例,均为行剖宫产术分娩.子宫未破裂组及破裂组孕妇妊娠晚期LUS的肌层厚度分别为(1.6±0.5)、(1.1±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距前次剖宫产术的间隔时间、妊娠早期LUS瘢痕的肌层厚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测量LUS肌层厚度相比,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在妊娠晚期提示子宫破裂的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94%)均较高,敏感度(60%)略低.结论妊娠早期剖宫产术瘢痕的厚度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不大,无必要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薄或存在较小CSD而终止妊娠,但应在妊娠期密切超声监测LUS情况.妊娠晚期定性观察LUS肌层连续性较常规测量厚度,对于提示发生子宫破裂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破裂 剖宫产术 瘢痕 妊娠初期
原文传递
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87
5
作者 杨桂香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子宫破裂 阴道试产 分娩方式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管理规范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85
6
作者 刘铭 刘丹 +6 位作者 李婷 王伟琳 单震丽 盛丽丽 苏秀娟 周健 裘佳敏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管理规范对安全开展和成功推行VBAC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3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 002例孕妇的资料...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的管理规范对安全开展和成功推行VBAC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3年7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2 002例孕妇的资料,对本院VBAC管理规范实施前后试行VBAC的116例有1次剖宫产史的单胎孕妇进行比较,规范实施后的95例为研究组,规范实施前的21例为对照组.采用f或x2检验比较2组孕妇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及入住新生儿病房等母儿结局. 结果 自2012年1月本院VBAC管理规范实施后,VBAC试产率从1.8%(21/1 147)增加至11.1% (95/855),VBAC成功率达97.9%(93/95),仅2例因产时胎儿窘迫和活跃期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研究组孕妇产时出血[(246±127)ml]低于对照组[(260±35) ml](t=0.50,P>0.05);产褥病率1例(1.0%),高于对照组[0(0.0%)](P>0.05);产后住院(2.1±0.8)d,短于对照组[(2.1±0.5)d](t=0.22,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290±632)g,显著高于对照组[(2 837±1 057)g](t=2.59,P<0.05);新生儿l min Apgar评分8~l0分88例(92.6%),4~7分7例(7.4%),对照组21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为8~l0分(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P>0.05);研究组1 7例(1 7.9%)新生儿入住新生儿病房,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33.1%)](x2=4.15,P<0,05).2组均无子宫破裂、全子宫切除或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VBAC管理规范对安全开展VBAC和提高VBAC成功率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保障母儿安全和降低VBAC失败带来的严重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子宫破裂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4
7
作者 余敏 涂江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9月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160例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娩出胎儿者作为阴道分娩组,另瘢痕...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9月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160例瘢痕子宫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娩出胎儿者作为阴道分娩组,另瘢痕子宫女性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分娩(RCS)的孕妇作为剖宫产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出血量、分娩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分娩出血量[(228.3±22.9)mL]明显低于剖宫产组[(363.6±38.5)mL],但是分娩时间[(186.5±59.6)min]明显长于剖宫产组[(71.3±16.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5.6±1.3)d]明显少于剖宫产组[(9.6±2.8)d],伤口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0.0%、7.5%)明显低于剖宫产组(12.5%、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瘢痕子宫孕妇,应优先考虑阴道分娩途径分娩,阴道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护,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分娩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1
8
作者 赵巧霞 王宝金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对子宫肌瘤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80例子宫肌瘤病人根据病人自愿选择...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对子宫肌瘤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80例子宫肌瘤病人根据病人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HIFU组(n=48)、对照组(n=32),分别行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和腹腔镜(或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术前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容受性均明显改善,但HIFU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与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0~100)、血管化血流指数(VFI,0~100)增加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3个月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HIFU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IFU组术后3个月FSH、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FU组术后个月内有23例妊娠,对照组有8例妊娠,比较其妊娠结局,发现HIFU组妊娠者剖宫产率为26.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后胚胎停育、人工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性激素水平影响小,并对妊娠和生育结局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 腹腔镜检查 妊娠结局 卵泡刺激素 促黄体激素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孙彦飞 方浴娟 张薏女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二次妊娠在我院剖宫产的患者208例,按前次是否接受过剖宫产手术分为两组,将子宫情况、胎盘情况、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先兆子宫破...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二次妊娠在我院剖宫产的患者208例,按前次是否接受过剖宫产手术分为两组,将子宫情况、胎盘情况、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子宫破裂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胎盘植入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胎盘粘连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大大提高了孕妇二次剖宫产的风险,临床上,选择分娩方式一定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再次妊娠 二次剖宫产 非疤痕子宫 剖宫产
下载PDF
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 被引量:49
10
作者 庄亚玲 韦浪花 +1 位作者 王雯 黄丽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2372-2374,共3页
目的通过与药物(MTX)治疗方法比较,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妇女分成药物组31例,栓塞组29例,观察其出血量、副反应、住院时间和随访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栓塞组无子... 目的通过与药物(MTX)治疗方法比较,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妇女分成药物组31例,栓塞组29例,观察其出血量、副反应、住院时间和随访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栓塞组无子宫切除者,药物组2例;副反应:栓塞组主要是栓塞后综合征:发热15例,轻度下腹酸胀痛、臀部疼痛、右下肢麻木等不适10例。药物组主要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7例,胃肠道反应8例;住院时间:栓塞组(14.4±1.7)d,药物组(39.3±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子宫者两组术后1~2个月,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具有降低大出血风险,保留妇女生育功能,住院时间短和副反应轻的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瘢痕 妊娠 栓塞 甲氨蝶呤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影响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王进 朱玉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60例,行再次剖宫产;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6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60例,行再次剖宫产;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孕妇16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组手术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43、6.494、3.961,均P<0.05),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983,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P>0.05),且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96、0.904,均P>0.05)。但术后观察显示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盆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x^2值分别为4.214、3.865、16.483,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并发症明显增多,尤其对产妇影响较大,临床应加强剖宫产指征的控制,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要慎重选择剖宫产,以减少再次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妊娠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12
作者 柯茹 夏俊霞 +2 位作者 田青平 钟利若 韩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疤痕子宫的产妇128例,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67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Ⅰ组),61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Ⅱ组)...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孕晚期子宫下段全层厚度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疤痕子宫的产妇128例,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67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Ⅰ组),61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3 mm(Ⅱ组)。对病例的自然分娩率,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新生儿窒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Ⅱ组,Ⅰ组及Ⅱ组中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子宫收缩乏力、不全子宫破裂、子宫切口愈合欠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检测子宫下段全层厚度以便选择孕妇分娩方式及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子宫 妊娠 子宫下段全层厚度 分娩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超声参数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6
13
作者 庞静 聂红艳 +3 位作者 陈伟伟 王利顺 秦桂莲 白力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1期77-8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产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超声参数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7例HD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3例正常孕妇...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产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超声参数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7例HD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3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于妊娠早期(10~14周)、妊娠中期(20~26周)、妊娠晚期(30~36周)对两组产妇进行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压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systolic/diastolic,S/D),并比较两组的妊娠过程、结局及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采用ROC曲线判断晚期超声参数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子宫动脉PI、RI、S/D在妊娠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子宫动脉PI、RI、S/D在妊娠早、中、晚期先升高后降低,且在妊娠中、晚期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则持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脐动脉的PI、RI、S/D在妊娠中晚期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早产、剖宫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P <0. 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晚期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PI、RI、S/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42~0. 785,灵敏度77. 55%~87. 75%,特异度77. 78%~88. 24%。结论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检测孕妇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PI、RI、S/D指数变化,可为HDCP的诊断及干预提供参考,晚期参数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宫动脉 胎儿脐动脉 多普勒血流成像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与生育及妊娠安全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46
14
作者 张丹丹 卢美松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4-869,共6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25%~30%。子宫肌瘤可以引起不孕,以及流产、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剖宫产率。子宫肌瘤对生育的影响与其位置以及大小密切相关。其治疗需要个体化,结合肌瘤的大小、位置及...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25%~30%。子宫肌瘤可以引起不孕,以及流产、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剖宫产率。子宫肌瘤对生育的影响与其位置以及大小密切相关。其治疗需要个体化,结合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生育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生育 不孕 妊娠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的处理与妊娠相关性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英 华克勤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发病率在育龄期妇女中高达20%~50%。子宫肌瘤与不孕、流产密切相关,并且不同治疗方式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目前,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指征的把握、术后妊娠间隔时...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发病率在育龄期妇女中高达20%~50%。子宫肌瘤与不孕、流产密切相关,并且不同治疗方式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目前,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指征的把握、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的确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争议。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子宫肌瘤不同处理与妊娠相关性的主要文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妊娠 不孕
原文传递
应用B超筛查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初探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海波 周艾琳 +1 位作者 高飞 刘丽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B超筛查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 ,预测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B超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 ,自妊娠 33~ 4 1周连续进行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观察。 结果  396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在妊娠 33周以后均已形... 目的 探讨应用B超筛查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 ,预测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B超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 ,自妊娠 33~ 4 1周连续进行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观察。 结果  396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在妊娠 33周以后均已形成 ,6 9例经B超诊断存在子宫下段瘢痕缺陷 ,其中 9例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 ,并均经手术证实。 结论 应用B超可进行妊娠期子宫下段变化的动态观察 ,并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筛查 妊娠晚期 子宫瘢痕缺陷 子宫破裂 分娩方式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黄东红 蔡志勤 苏思思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50例)采用开腹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50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妊娠结局以及手术前后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剔除肿瘤数目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平均体温低于开腹组(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再次妊娠流产率低于开腹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开腹组,剖宫产率低于开腹组,血清GSH-PX、MDA、SOD、E、NE水平波动幅度均小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应激反应程度轻,术后恢复快,对患者术后妊娠结局影响较小,是目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琳娟 王慧玲 王菲菲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PP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2 03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PH量>500 mL的产妇为PPH组,匹配PPH组产妇一般情况的同期相同数量未发生PPH的产妇为对照组。对PPH的相...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PP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2 03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PH量>500 mL的产妇为PPH组,匹配PPH组产妇一般情况的同期相同数量未发生PPH的产妇为对照组。对PPH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 038例产妇中,PPH共60例,其发生率为2.94%。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孕产史、流产史、孕前体质指数(BMI)、胎位不正、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内窘迫、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IP)及新生儿性别等与PPH均无显著相关性(χ^2=1.03、0.76、0.64、0.78、0.01、0.04、0.01、0.02、0.98,均P>0.05),而分娩方式、疤痕子宫、妊娠时限、贫血、胎盘前置、产程情况、胎盘因素及新生儿体质量均与PPH密切相关(χ^2=6.57、7.04、5.89、12.34、7.09、14.07、5.78、6.43,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PPH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疤痕子宫(OR=6.30,95%CI:3.30~12.02)、产程情况(OR=10.70,95%CI:4.26~26.88)、贫血(OR=6.55,95%CI:1.06~36.77)、胎盘因素(OR=5.53,95%CI:2.73~11.20)和胎盘前置(OR=3.86,95%CI:1.63~9.14)。结论产妇发生PPH是不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疤痕子宫、产程延长、贫血、胎盘因素及胎盘前置等,为降低PPH的发生,应针对伴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产妇及时采取有效、综合性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胎盘疾病 子宫疾病 胎儿窘迫 妊娠次数 糖尿病 妊娠 高血压 妊娠性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围生期行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及舒张早期切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罗川勤 罗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围生期行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及舒张早期切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HDCP患者为病例组,9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差...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围生期行子宫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及舒张早期切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HDCP患者为病例组,9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根据病例组是否出现舒张早期切迹,分为无切迹组与切迹组,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舒张流速比值(S/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病例组孕妇身体质量指数(BM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剖宫产和早产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相比无切迹组,切迹组孕周明显减小,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降低,胎儿窘迫、羊水异常、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HDCP患者围生期行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可有效预测并发症的发生,且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在HDCP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发生舒张早期切迹的HDCP患者妊娠结局可能差于无切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彩色多普勒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早发型子痫前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血流、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36
20
作者 周美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EOPE)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EOPE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血压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PLGF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EOPE)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EOPE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血压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PLGF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分析观察组孕妇血清PLGF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及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血清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子宫动脉血流S/D、RI及P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LGF水平与子宫动脉血流S/D、RI及PI值均呈负相关(r=-0.832、-0.366、-0.562,P<0.001),与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0.327、0.763,P<0.005)。结论:EOPE孕妇血清PLGF水平与EOPE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EOPE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子宫动脉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