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亢姝娇 崔丽燕 +1 位作者 刘小宁 张立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和观察5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2岁,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经量增多,2例为多囊卵巢...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PA)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和观察5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7.2岁,临床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经量增多,2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原发不孕,5例中有1例误诊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特点:复杂分支腺管状结构,腺体不同程度增生,腺上皮伴异型,其中4例伴鳞状化生,腺体周围间质由多少不等的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构成。治疗:其中4例行息肉及内膜切除并药物治疗,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6月~3年均无瘤健在。结论:APA临床经过良好,病理形态学需要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肿瘤存在低度恶变潜能,少数可合并或发展成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应根据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